光学镜头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417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镜头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字摄影、摄像产品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数字影像拍摄器件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该光学镜头固定结构用于以可调节地方式将光学镜头安装、固定在数字影像拍摄器件上。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图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监控录像机等的数字影像拍摄器件己经在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数字影像拍摄器件上需要装配数字图像拍摄器。作为数字摄像领域核心技术的数字图像拍摄器,种类繁多,功能也日益强大。有用于单独数码照相机上的数字图像拍摄器,也有适用于带镶嵌式摄像头的数字图像拍摄器。数字图像拍摄器的构成包括镜头基座、片状的图像感测印刷电路板和滤光片。其中,镜头基座用于安置光学镜头,光学镜头的中心轴线需要与镜头基座的中心轴线对准,以使数字图像拍摄器获得最佳的图像分辨率。该光学镜头将其拍摄到的光学图像聚焦在位于镜头基座内的成像平面上。图像感测印刷电路板通常是配设有电荷藕合元件CCD的印刷电路板,它安置在光学镜头的成像平面,亦即镜头基座上,通过电荷藕合元件CCD以感测光学镜头拍摄到的光学图像,并将其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滤光片配置在图像感测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使到达电荷藕合元件CCD的光线符合预定要求。公告号为CN2490594 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固定结构,该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具有形成于光学镜头套筒的下半圈筒壁内侧、并沿着光学镜头套筒的轴向的两条突起筋。当光学镜头配置于光学镜头套筒中时,在垂直方向上,光学镜头的下半部以与两条突起筋作线接触方式固定,光学镜头的上半部与光学镜头套筒的螺纹孔以点胶方式固定。然而,利用上述光学镜头固定结构来安装、固定光学镜头,容易造成以下不利情况:首先,为了控制光学镜头在铅垂方向上的位置,需要采用修模等方式来调整两条突起筋的高度,使得成本较高;其次,当光学镜头定位在两条突起筋上时,即使发现光学镜头的中心轴线在铅垂方向上高于光学镜头套筒的中心轴线,但是由于两条突起筋的限制,也无法铅垂向下地调整光学镜头在光学镜头套筒中的位置;再者,采用点胶将光学镜头的上半部与光学镜头套筒的螺纹孔固定后,即使发现光学镜头在光学镜头套筒中配置的位置有所偏差,也无法再调节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造成光学镜头的中心轴线和光学镜头套筒的中心轴线相互偏离,因而将降低安装了该光学镜头的数字影像拍摄器件的图像分辨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地调节并固定光学镜头与套筒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套筒。该套筒具有至少三个夹紧件,在两两相邻的夹紧件之间布置有一个凹槽,凹槽在套筒的周向上均布,在每一个夹紧件的外圆周筒壁上设置了一个第一凸台,该光学镜头固定结构还包括一个可旋转地套接在套筒外的调节环,该调节环的中心轴线与套筒的中心轴线重合,在调节环的内圆环面上布置有与多个第一凸台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凸台,每一个第二凸台与对应的第一凸台过盈配合。由以上方案可见,当光学镜头装入套筒中时,通过转动装配在夹紧件外的调节环,可以使第二凸台由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凸台之间的位置转动到与一个第一凸台接触的位置,并且,随着调节环进一步地转动,第二凸台将挤压第一凸台,使第一凸台产生靠近套筒的中心轴线的弹性变形,并且,由于至少三个凹槽在套筒的周向上均布,使得至少三个的夹紧件也是在套筒的周向上均布,因此,在各个第二凸台的挤压力作用下,各个夹紧件一齐在靠近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产生相同的倾斜量,从而使光学镜头在均布于圆周的至少三个位置上被各个夹紧件夹紧。另外,只需调整调节环相对套筒的转动角度,即可调整光学镜头在各个夹紧件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各个夹紧件对光学镜头的夹紧程度,实现光学镜头的中心轴线与套筒的中心轴线的对准。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凸台具有一个第一柱面以及位于第一柱面两侧的两个第一端面,第二凸台具有一个第二柱面和位于第二柱面两侧的两个第二端面,并且,第一柱面与套筒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柱面与套筒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在转动调节环的过程中,第二凸台和第一凸台之间为面接触,因此,便于平缓地调节它们之间的接触力,也避免了光学镜头外表面遭受大的作用力作用而变形。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至少一个的第一端面被设置成斜面,并且,至少一个的第二端面被设置成斜面。因此,在调节环相对套筒转动的过程中,不仅一个为斜面的第二端面能够平滑地经过并挤压一个为斜面的第一端面,而且也使第二凸台的第二柱面渐进式地接触并挤压第一凸台的第一柱面,从而有利于利用转动调节环角度的不同来调节第一凸台在第二凸台的挤压下所产生的不同倾斜量。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每一个夹紧件的外壁的上端设有一个卡扣,该卡扣沿套筒径向自外壁向外延伸。因此,借助挤压各个卡扣能使各个夹紧件向套筒的中心轴线收拢,从而使调节环越过各个卡扣而被套接在套筒上,而复位的各个卡扣可以防止调节环脱离套筒。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卡扣上设有引导斜面,该引导斜面与夹紧件的顶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由此可见,当调节环沿着套筒的中心轴线被装配到套筒上时,调节环在各个引导斜面的引导下挤压各个卡扣,使各个卡扣向套筒的中心轴线收拢,进而使调节环能够越过卡扣并套接各个卡扣之下的套筒上,而复位后的各个卡扣可以防止调节环脱离套筒。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调节环的顶壁上设有与卡扣的个数相等的限位凸起。因此,通过两两相邻的卡扣能够限制位于它们之间的限位凸起沿套筒圆周方向的转动角度,从而限制调节环相对套筒的转动角度。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夹紧件的内壁上布置有一条平行于套筒的中心轴线的突起筋,并且,多条突起筋在套筒的周向上均布。因此,各个夹紧件通过突起筋与光学镜头的外圆周表面进行线接触,能够提高各个夹紧件对光学镜头的夹紧力,并且多条突起筋所施加的作用力均布在光学镜头的外圆周表面上,也利于光学镜头的中心轴线与套筒的中心轴线的对准。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每一个夹紧件的内壁上布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突起筋,布置在同一个夹紧件上的两条突起筋与两个第一端面相对布置。由此可见,当各个第一凸台和各个第二凸台都对应地相互过盈配合时,在套筒的周向上均布的各个夹紧件的两条突起筋能够进一步地增加各个夹紧件对光学镜头的夹紧力。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调节环的底壁上设有一个底座。因此,增大了调节环与支架的接触面,从而在转动调节环时,底座与支架间的摩擦力被增加,因此,有利于控制调节环的转动角度。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调节环的外圆环面上布置有波浪形突起。因此,便于用户对调节环的抓握和转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实施例省略了调节环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学镜头固定结构的调节环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学镜头固定结构的调节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本实用新型光学镜头固定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本实用新型光学镜头固定结构的主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因此,在各个附图中均省略了具有圆柱体形的光学镜头。参见图1,在数字影像拍摄器件上设置有一个底架1,一个支架2与底架I相互扣合,支架2用于支撑和固定光学镜头,从而,将光学镜头固定连接到数字影像拍摄器件上。一个用于安装光学镜头的套筒3与支架2 —体成型,套筒3为中空的大致圆柱体形状。套筒3具有底壁31和顶壁32。在套筒3的周向上对称地开设有四个凹槽33,各个凹槽33由顶壁32 —直沿套筒的中心轴线X方向延伸到底壁31,并且在两两相邻的凹槽33之间形成了四个夹紧件34。每个夹紧件34的外圆周筒壁341的上端设有一个凸缘状的卡扣35,该卡扣35沿外圆周筒壁341的周向延伸一段长度,并且卡扣35的上端设有一引导斜面351,该引导斜面351与顶壁32之间的夹角为135°。在外圆周筒壁341的周向上布置有一个位于卡扣35和底壁31之间的第一凸台36,该第一凸台36具有一个第一柱面361和位于第一柱面361两侧的两个第一端面362、363,第一端面362与卡扣35的一个端面352平齐,并且,第一端面362、363都设置成斜面,使得第一柱面361在远离中心轴线X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在外圆周筒壁341的周向上,第一柱面361的延伸长度大于卡扣35的延伸长度。每个夹紧件34的内圆周筒壁342上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突起筋37,两条突起筋37大致分别与第一凸台36的两个侧面362、363相对布置。[0036]将一个调节环套接在四个夹紧件34的外壁上,并通过旋转该调节环,可以使四个夹紧件34的顶壁相对于各自的底壁产生靠近中心轴线X的偏移。以下对调节环进行详细描述。参见图2,调节环4具有一个内圆环面41和一个外圆环面42,内圆环面41的与调节环4的中心轴线Y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柱面与套筒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在内圆环面41的周向上对称地设有四个第二凸台43。第二凸台43具有一个第二柱面431和位于第二柱面431两侧的两个第二端面432、433,两个第二端面432、433设置成斜面,使得第二柱面431在靠近调节环4的中心轴线Y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并且,每个第二柱面431在内圆环面41周向上的延伸长度大致等于第一柱面在外圆周筒壁周向上的延伸长度。在调节环4的顶壁44上设有相对于中心轴线Y对称布置的四个限位凸起45。各个限位凸起45具有一个第一限位面451和第二限位面452,每一个限位凸起45与对应的一个第二凸台43相对布置,并且限位凸起45的第一限位面451与第二凸台43的一个第二端面432基本对齐。在调节环4的外圆环面42上设置有波浪形突起46,以便于用户对调节环4的抓握和转动。另外,在调节环4的底壁47上设置一个底座48,因此,在调节环4套装在套筒3外之后,增大了调节环4与支架2的接触面,既可以使支架2更平稳地支撑调节环4,也可以在转动调节环4时,借助底座48与支架2之间增加的摩擦力,更精准地控制调节环4相对套筒3的转动角度。参见图3,在调节环4的内圆环面41和底壁接合部分设有倒角面49,该调节环4的倒角面49与底壁之间的夹角等于卡扣的引导斜面与顶壁之间的夹角,下文将对倒角面49作进一步描述。以下描述调节环套装在套筒的操作过程。首先,在调节环4的中心轴线Y与套筒3的中心轴线X基本对齐并且各个限位凸起45位于各个卡扣35之间的情况下,将调节环4沿着套筒3的中心轴线X向支架2方向装配,于是调节环4的倒角面49与各个卡扣35的引导斜面351接触,接着,在倒角面49被各个引导斜面351引导下,将调节环4进一步向支架2方向移动,使各个卡扣35在调节环4的挤压下向套筒3的中心轴线X收拢,进而使调节环4的内圆环面越过卡扣35,最后,调节环4套接在卡扣35之下的夹紧件34的外壁上并被支架2支撑。不再受倒角面49及内圆环面的挤压力作用的各个卡扣35复位,因此,复位后的卡扣35可以防止调节环4沿着套筒3的中心轴线X方向脱离套筒3。参见图4,从平行于套筒3的中心轴线X并向下垂直支架2的支撑面21的方向上看去,位于相邻两个卡扣35之间的限位凸起45的位置是这样设置的,限位凸起45接近或抵靠卡扣的端面352,该卡扣是两个卡扣中沿小于180°的角度、位于顺时针方向的上游侧的卡扣。因此,使得各个第二凸台与各个第一凸台相互错开,以利于在后续各个夹紧件夹紧、固定光学镜头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转动调节环4以使各个第二凸台挤压各个第一凸台。为了在安装、固定光学镜头之前,将各个第二凸台43与各个第一凸台36相互错开,既可以在调节环4套装到套筒3外之后,再转动调节环4,以使限位凸起45接近或抵靠前述沿顺时针方向位于上游侧的卡扣的端面352 ;也可以在装配调节环4时,就将调节环4沿着限位凸起45接近前述沿顺时针方向位于上游侧的卡扣的端面352并平行于套筒3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套装到套筒3外。参见图5,调节环4套装在套筒3外时,第一凸台的第一柱面相距套筒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二凸台的第二柱面相距套筒中心轴线的的距离。当圆柱体形的光学镜头插入套筒之后,从向下垂直支架2的支撑面21的方向上看去,用户抓握住波浪形突起46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调节环4时,各个第二凸台的一个第二端面滑入各个第一凸台的一个第一端面,于是,各个第二凸台开始挤压各个第一凸台,使各个第一凸台产生靠近套筒的中心轴线的弹性变形,并且,随着进一步地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调节环4,各个第二凸台的第二柱面与各个第一凸台的第一柱面接触,从而各个第二凸台进一步向靠近套筒的中心轴线方向挤压各个第一凸台,使得各个夹紧件的突起筋37压靠在光学镜头上,因此,光学镜头被夹紧在各个夹紧件之中。为了保证光学镜头的中心轴线对准套筒的中心轴线,可以使光学镜头处于工作状态,并利用观测工具检测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光学镜头的中心轴线与套筒的中心轴线的对准情况,如此,可以实时地调整调节环4相对套筒3的转动角度,以获得光学镜头在各个夹紧件中最佳固定位置,从而使光学镜头准确、固定地被安装在套筒3之中。
权利要求1.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包括 套筒,所述套筒固定在支架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包括至少三个夹紧件,两两相邻的所述夹紧件之间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套筒的周向上均布,每一个所述夹紧件的外圆周筒壁上布置有一个第一凸台; 调节环,所述调节环可旋转地套装在所述套筒外,所述调节环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调节环的内圆环面上布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对应的第二凸台,每一所述第二凸台与对应所述第一凸台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台包括一个第一柱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柱面两侧的两个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凸台包括一个第二柱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柱面两侧的两个第二端面,所述第一柱面与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柱面与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一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为斜面,两个所述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为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每一个所述夹紧件的外壁的上端设有一个沿所述套筒径向自所述外圆周筒壁向外延伸的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上设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与所述夹紧件的顶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环的顶壁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与所述卡扣的数量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夹紧件的内圆周筒壁上布置有一条平行于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的突起筋,多条所述突起筋在所述套筒的周向上均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每一个所述夹紧件的内圆周筒壁上布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所述突起筋,布置在同一个所述夹紧件上的两条所述突起筋与所述两个第一端面相对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环的底壁上设有一个底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环的外圆环面上布置有波浪形突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固定结构,该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套筒。该套筒具有至少三个夹紧件,在两两相邻的夹紧件之间布置有一个凹槽,凹槽在套筒的周向上均布,在每一个夹紧件的外圆周筒壁上设置了一个第一凸台,该光学镜头固定结构还包括一个可旋转地套接在套筒外的调节环,该调节环的中心轴线与套筒的中心轴线重合,在调节环的内圆环面上布置有与多个第一凸台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凸台,每一个第二凸台与对应的第一凸台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镜头固定结构可以方便地调节并固定光学镜头与套筒之间的相对位置。
文档编号G02B7/02GK203069859SQ20132000697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7日
发明者陈新发 申请人:陈新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