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532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遮光装置,适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尤其是汽车。
背景技术
车辆驾驶中,外界光照度千差万别,或太亮(如晴朗的夏天)或太暗(如隧道中),并且有经常迎着太阳驾驶的情况,此时透过车窗的阳光会直接进入驾驶者的眼睛。当视场内强弱光对比度很高时,人眼就分辨不了弱光的信息,由于炫目看不清驾驶周围的环境,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所以车内前窗上部常配有遮阳板来避免阳光直射眼睛,此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驾驶视线,但对于低角度直射光和路面的强漫反射光却无能为力;再者为了避免阳光直射眼睛,驾驶员常常需要改变坐姿,造成疲劳不利于驾驶。现有技术中有采用液晶板作为车用遮阳板的情况,如ZL200320127953.1,在该方案中,液晶板能随视场光照度不同而自动调节透过率,其不足之处是:需要通过引线引入外接电源,使用安装不便。特别是现有交通工具上已有的传统遮阳板设计是不需要外接电源的挡光板,没有液晶遮阳板所需要的电源装置,这就为在原有交通工具上更新液晶遮阳板带来了不便。而且上述装置需要设置相对独立的电源单元、探测光传感单元、控制单元等,电路结构复杂,体积大;由于使用相对独立的探测光传感单元,不可避免地会用放大、控制等相关电路,致使整个控制系统的功耗难以降低。除了一部分能耗用于液晶控制,另外一部分被相关的测光、放大电路所消耗,难以实现用容量小的电池为液晶遮光装置供电。再者,现有技术都是将整个液晶板或者不透光的遮阳板直接安装在车辆的顶壁上,调节活动的范围有限,不能充分地满足遮挡强光照射的需要;而且当使用整个液晶板作为遮阳板时,会增加生产成本,不利于其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其既能实现遮阳板的光透过率随外界光强的变化而变化并实现液晶板自供电的智能功能,而且能够有效扩展遮阳板的活动范围和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遮阳板遮光的同时也挡住了视线的难题,为驾驶人员的开车安全提高保障。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挂钩、关节板、支架和可变色液晶板,其特征在于:挂钩与关节板旋转连接,关节板与支架旋转连接或固定连接,支架夹持可变色液晶板。进一步地,关节板与支架旋转连接,挂钩与关节板的旋转连接以及关节板与支架的旋转连接均具有较大摩擦力,摩擦力足够使得关节板或支架在旋转到的任意位置直接固定停留。进一步地,所述关节板为不透光的塑料板或者局部透光的塑料板。关节板也可以采用其他不透光的材料制成,或者采用可见光透过率低于20%的塑料板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关节板为连接所述挂钩与所述支架的转轴的连杆或者为连接所述挂钩与所述支架的转轴的板型结构;所述关节板也可以为能够连接所述挂钩与所述支架的任意形状。可变色液晶板的面积大于关节板的面积。比如:可变色液晶板的面积为关节板的面积的1.2倍、1.5倍、2倍、3倍、4倍、5倍、6倍、7倍、8倍。进一步地,通过所述挂钩将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固定到汽车顶壁或者原有的汽车遮阳板上。进一步地,挂钩与关节板的旋转连接具体为: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通过关节板与挂钩之间的旋转与汽车顶壁形成大于0°而小于180°的任意夹角。进一步地,关节板与支架旋转连接,可变色液晶板通过支架与关节板之间的旋转与关节板形成大于0°而小于180°的任意夹角。当关节板与支架固定连接时,使用遮阳板时可以通过关节板与挂钩之间的旋转连接来调节角度;当关节板与支架旋转连接时,使用遮阳板时可以通过关节板与挂钩之间的旋转连接以及支架与关节板之间的旋转连接同时来调节角度,通过上述两处旋转连接,可以使得可变色液晶板的调整活动范围更大。进一步地,前后 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进一步包括交流信号发生器和光电转换电池;通过交流信号发生器输出有效值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并加到液晶板电极上的交流控制电压;通过光电转换电池向交流信号发生器输入随可见光的强度变化而变化的光强传感信号,同时向交流信号发生器提供直流工作电压。进一步地,所述交流信号发生器安装在支架或者关节板上,所述光电转换电池安装在支架或者关节板上。进一步地,所述交流信号发生器是变频交流信号发生器,通过交流信号发生器输出有效值和频率均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并加到液晶板电极上的交流控制电压。进一步地,所述的交流信号发生器由数字集成CPU芯片构成,光电转换电池的信号输出端与数字集成CPU芯片的信号输入段连接,光电转换电池的供电输出端与数字集成(PU芯片的供电输入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转换电池两输出端之间,并联有储能滤波电容。进一步地,在交流信号发生器输入电路里,串联有可调阻抗分压元件VR,用于调节交流信号发生器的输入电压。进一步地,所述可调阻抗分压元件VR是可调节电阻元件或可随光照改变阻值的光敏元件。进一步地,在交流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与液晶板两电极的连线上,分别串有交流分压阻抗元件Xl和X2,用以调节液晶板的输入电压。进一步地,所述的分压阻抗元件Xl和X2是电阻、电容元件,光敏元件或反向并联的两个二极管等。液晶板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与加在其两电极上的控制电压有关:当控制电压超过设定的控制电压阈值且低于控制电压的设定最大值时,透过率会随着控制电压的升高而降低,利用该特性,本实用新型用交流信号发生器控制加在液晶板上的交流电压,达到变色的目的,外界光照强度越强,光电转换电池产生的光强传感信号越强,交流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交流控制电压越高,液晶板的透过率越低,实现自动遮光的功能。而且本实用新型利用光电转换电池具有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且其输出电压可随光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用光电转换电池为交流信号发生器提供直流电源和光强传感信号,也就是说用光电转换电池一种部件实现传统电池与光强传感器两种部件的功能。本实用新型能使遮阳板根据外界的光照强度自动调节透光率,所采用的光电转换电池既能为系统供电,又能充当光强传感器,从而简化了电路结构,缩小了体积,而且使遮阳板不必使用外接电源连线,为将现有交通工具传统挡光板更新为液晶遮光板创造了便利条件。此外,根据光电转换的输出特性:随着光照度的增加,光电池的输出电压在初始段上升很快,达到一定饱和值后,电压随光照度的增加变化较小,所以如果将光电池的电压输出直接用于控制液晶的透光率,其可以控制的光照度范围就很小,本实用新型又根据液晶板基本是呈容性负载,其容抗值随交流控制电压频率的升高而降低的特性,采用进一步方案,将交流信号发生器设置为变频交流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交流控制电压的有效值和频率均随输入电压变化,相当于为系统加进了负反馈调节环节,从而使得整个调节步长细腻而稳定,增加了光照度的可控调节范围。本实用新型通过可变色的液晶板解决了原有遮阳板遮光的同时也挡住了视线的难题;通过关节板的使用,不仅可以缩小可变色液晶板的尺寸从而节省成本,而且有效扩展了可变色液晶板的活动范围,为司机的安全驾驶提供了有利保障。

图1 (a)、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1结构正视图图1 (b)、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1结构侧视图图2、本实用新型装置电控部分方框原理图图3、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1电路图图4、本实 用新型装置实施例2电路图图5、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3方框原理图图6、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3电路图图7、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3CPU芯片产生交流方波控制电压的波形图附图标记说明:I挂钩,2关节板,3光电转换电池,4支架,5可变色液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 (a)是本实施例结构正视图: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挂钩1、关节板2、支架4和可变色液晶板5,其特征在于:挂钩I与关节板2旋转连接,关节板2与支架4旋转连接或固定连接,支架4夹持可变色液晶板5。关节板2与支架4旋转连接时,挂钩I与关节板2的旋转连接以及关节板2与支架4的旋转连接均具有较大摩擦力,摩擦力足够使得关节板2或支架4在旋转到的任意位置直接固定停留。所述关节板2为不透光的塑料板或者局部透光的塑料板。关节板2也可以采用其他不透光的材料制成,或者采用可见光透过率低于20%的塑料板制成。所述关节板为连接所述挂钩与所述支架的转轴的连杆或者为连接所述挂钩与所述支架的转轴的板型结构;关节板也可以为能够连接所述挂钩与所述支架的任意形状。可变色液晶板5的面积大于关节板2的面积。比如:可变色液晶板5的面积为关节板2的面积的1.2倍、1.5倍、2倍、3倍、4倍、5倍、6倍、7倍、8倍。通过挂钩I将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固定到汽车顶壁或者原有的汽车遮阳板上。挂钩I与关节板2的旋转连接具体为: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通过关节板2与挂钩I之间的旋转与汽车顶壁形成大于0°而小于180°的任意夹角。关节板2与支架4旋转连接的情况下,可变色液晶板5通过支架4与关节板2之间的旋转与关节板2形成大于0°而小于180°的任意夹角。当关节板2与支架4固定连接时,使用遮阳板时可以通过关节板2与挂钩I之间的旋转连接来调节角度;当关节板2与支架4旋转连接时,使用遮阳板时可以通过关节板2与挂钩I之间的旋转连接以及支架4与关节板2之间的旋转连接同时来调节角度,通过上述两处旋转连接,可以使得可变色液晶板5的调整活动范围更大。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还进一步包括交流信号发生器(图中未示出)和光电转换电池3 ;通过交流信号发生器输出有效值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并加到液晶板电极上的交流控制电压;通过光电转换电池3向交流信号发生器输入随可见光的强度变化而变化的光强传感信号,同时向交流信号发生器提供直流工作电压。所述交流信号发生器和光电转换电池3都安装在支架4上。所述交流信号发生器可以是变频交流信号发生器,通过交流信号发生器输出有效值和频率均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并加到液晶板电极上的交流控制电压。交流信号发生器安装在支架4或者关节板2上,所述光电转换电池3安装在支架4或者关节板2上。光电转换电池3采用太阳能电池,装在支架4对着汽车外界光照的一面,交流信号发生器既可 以安装在支架4的表面上,也可以安装在支架4的内部空间中。图1(b)是本实施例结构侧视图,其示出的是支架与关节板为旋转连接的情况,从左至右是通过调节关节板与挂钩之间以及可变色液晶板与关节板之间的旋转连接从而达到不同的使用状态。最上面的挂钩可以根据不同车辆的实际情况设计成不同的形式,只要能够安装固定至车辆顶壁即可;关节板和可变色液晶板都呈扁平的板状,由上述侧视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本例的液晶板采用正性TN-液晶板,镜片上设有一对管脚,分别与处于镜片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的ITO导电膜液晶电极电连接。使用时交流信号发生器可通过管脚向液晶板的两个电极施加交流控制电压,当控制电压超过设定的控制电压阈值但又低于设定的最大控制电压值时,控制电压越高,液晶板的透过率越低,起到遮挡强光的作用,由于液晶板是偏振的,因而还具有一定防眩光效果。本例液晶板对光谱的响应高峰在波长45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因此,任何足够明亮的可见光都可以启动液晶板,其透过率变化的时间被发定在0.1秒到30秒之间。光电转换电池采用太阳能电池模组,是一个由多个非晶硅类电池组成的序列,由4到8个单独的电池组成一个序列,模组的尺寸大约是10毫米长,5毫米宽。本例使用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中心波长为650纳米左右,对光谱响应的高峰就是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电控部分方框原理图。图3是本例电路图,本例的交流信号发生器由三个依次连接的反相器U1、U2、U3及外围电路组成,反相器可以采用⑶系列COMS器件完成,也可以是74系列的非门器件,具体结构是:太阳能电池S输出端与依次连接的反相器Ul、U2、U3连接,第二级反相器U2输出端接有充放电电容Cl,充放电电容Cl通过充放电电阻R2与第一级反相器Ul输出端和第二级反相器U2输入端连接,同时,通过反馈电阻Rl与第一级反相器Ul输入端相连,随电容Cl上的电压变化驱动反相器的输出变化,形成方波输出。第二级反相器U2输出端和第三级反相器U3输出端分别与液晶板LC两控制级连接,输出等效交流信号。其将直流变交流的工作过程是:第一级反相器Ul的输入为高时,其输出为低,相连的后两个反相器依次传递电位的高低,U2的输出对电容Cl进行充放电,随RC时间常数不同,反相器输入输出周期性转换,从而可在反相器U3的输出端,与反相器U2的输出端产生等效的交流方波输出,施加到液晶板LC两控制极上。外界光照强度越强,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压越高,加到液晶板控制极上的交流电压有效值越高,液晶板的透光率越低,实现自动遮光的功能。实施例2参见图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的交流信号发生器是由迟滞比较器U加上RC负反馈网络构成的振荡电路,两块太阳能电池S1、S2串联连接,二者串接点接地,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的正负电源端连接,为运放提供正负电源(也可采用一块有中心输出引脚的光电池)。运算放大器U输出端通过两分压电阻Rl和R2接地,Rl和R2的分压点与U的同相端连接,形成门限电压输入端,同时运算放大器U输出端还通过充放电电阻R4与运算放大器反相端连接,该端通过充放电电容Cl接地,从而形成迟滞比较器和RC负反馈网络构成的可输出方波信号的振荡电路,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比较器U输出电压经RC电路积分,利用电容上的充放电电压取代外加输入信号送入比较器反相端,与同相端上的门限电压相比较使比较器的输出不断发生转换,从而形成方波输出。该方波信号的有效值随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压变化,达到控制液晶板透光率的目的。实施例3 本例的交流信号发生器采用变频交流信号发生器,所述的变频交流信号发生器由数字集成CPU芯片构成,利用软件将输入的光强传感信号变为输入到液晶板电极的交流方波控制电压,并利用CPU芯片时钟频率随输入电压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实现变频功能,所述的光电转换电池输出端与数字集成CPU芯片供电端连接。CPU芯片选用了低功耗的MSP430F2001芯片(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产品),该芯片具有体积小、耗能少的优点,也可采用其它具有这种优势的同类产品。太阳能电池的两输出端与CPU芯片的供电端16脚和参考地端14脚连接,为其提供直流工作电源,同时作为向该CPU芯片输入的光强传感信号,CPU芯片两输出2、3脚分别与液晶板的两电极连接。CPU芯片通过软件和内部的定时器产生有效值随输入光强传感信号幅值变化的方波交流控制电压。具体过程是:在CPU芯片两个输出引脚2、3上,依次轮流产生幅值与输入光强传感信号幅值相同的方波信号,两脚产生的方波信号频率和占空比相同、相位相差180度,分别加到液晶板的两个电极上,对液晶板形成幅值与输入光强传感信号幅值相同的交流方波控制电压。软件的具体控制方法包含下述内容:1、对CPU芯片的工作电压设定能够启动它的下限阈值,并设定一上限阈值;[0058]2、当施加在CPU芯片上的电压低于下限阈值,不足以启动它时,CPU芯片为休眠状态,两个输出管脚为参考地电压;3、当施加在CPU芯片上的电压高于下限阈值,低于上限阈值时,CPU芯片被启动工作,4、CPU芯片工作期间,利用CPU芯片内的定时器,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分别使两输出管脚在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进行电平切换:第一输出管脚输出与输入的光强传感信号幅值相同的高电平时,第二输出管脚输出参考地电平;第一输出管脚输出参考地电平时,第二输出管脚输出与输入的光强传感信号幅值相同的高电平,从而使两个输出管脚分别依次交替输出幅值与输入光强信号幅值相同的方波信号,这两路方波输出信号频率和占空比相同,幅值与光强传感信号幅值相同,加到液晶板的两个电极上,形成有效值正比于光强传感信号的交流方波控制电压。 本例的直流供电电压是由光电转换电池提供的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直流电压,在CPU芯片的应用中,通常为了稳定CPU芯片的时钟频率,均要求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本例则相反,恰恰是要利用CPU芯片时钟频率可随供电电压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实现对方波交流信号的变频。由于本例软件是以时钟为参照依次在CPU两输出脚之间进行电压切换的,所以当CPU芯片时钟频率随输入光传感信号变化时,切换的间隔频率也变化,使输出的交流方波信号频率变化,当输入的光强传感信号增高时,输出的交流方波信号频率增加,反之则降低,从而达到增加光照度可控调节范围的目的。参见图7用上述装置产生交流控制电压的波形图,图中的dl显示了来自太阳能电池的直流电信号V,d2和d3两个波形分别显示了 CPU芯片两个输出管2脚和3脚的输出控制电压波形VA、VB,两个方波频率相同,占空比相同,时间相位相差180度,幅值与光强传感信号幅值相同,CPU芯片两个输出管脚的电压VA、VB分别加到液晶板的两个电极上后,对液晶板形成d4所示的 交流方波控制电压VA-VB,这是一个有效值正比于输入光强信号的交流控制信号。同时当太阳能电池的直流电信号Vl增大到V2后,由于CPU芯片时钟频率增大,使两个输出管脚的电平切换时间间隔缩小,频率增大(f2 > fl)。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3方框原理图。图6是本例电路图:太阳能电池S两输出端分别与CPU芯片供电端16脚和参考地端连接,在太阳能电池与CPU芯片连接的供电回路里,串联有可调阻抗分压元件VR,本例的VR为手动可调电阻;由于液晶的视角特性,在一定的控制电压下随视角的增大,光透过率不同,最小透光率对应的视角随控制电压的增加而减小,有时人眼会在镜片上部看到一条黑带随电压增大而下移,严重影响人眼视觉,同时每个使用者对液晶板的亮度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通过限制电压的办法加以控制。本例在太阳能电池与CPU芯片连接的供电回路里,串联有可调电阻R,用于起到调节输入电压的作用,达到调节液晶板透过率的目的,以适应不同使用者对透过率的不同需求。可调阻抗分压元件VR也可采用可随光照改变阻值的光敏元件,实现自动调节输入电压的作用:当光照强度大时,该光敏元件的阻值降低,输入CPU芯片的电压值增大,反之则减小,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太阳能电池两输出端之间,并联有储能滤波电容C2 ;该电容起稳定控制信号的作用,避免液晶板透光率突变,造成镜片闪烁。CPU芯片两输出脚与液晶板两电极的连线上,分别串有分压阻抗元件Xl和X2,用以调节液晶板输入电压。本例的分压阻抗元件Xl和X2是电阻元件,由于是交流电路的分压部件,所以也可以是电容或光敏电阻,或者反相并联的二个二极管,只要能起到调整工作电压的作用均可。由于本例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压是在1.8v3.6v变化,交流方波的电压幅值与输入的电压值相同,也在1.8v-3.6v范围内变化,而液晶板的起控电压为1.4v,如果直接驱动液晶板,会丢弃1.4-1.Sv间的控制范围,所以调整上述所加的分压阻抗元件Xl和X2可以使得液晶板的控制电压从1.4v起控。本例与液晶板电极连接的控制系统仅有一组太阳能电池,一个CPU芯片,几个静态电子元件。CPU芯片加几个电子元件充当了静态变频交流信号发生器,在CPU芯片上施加的电压值,即在参考地电压管脚和供应电压管脚之间的电压值,是直接从太阳能电池上获得的,它既为芯片供电,又是为芯片提供的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强传感信号,CPU芯片无需使用传统的模拟-数字转换器或其它采样方式将其变为数字信号,而是通过软件使输入的直流光强传感信号在CPU芯片的两输出管脚上轮流输出,使两个输出管脚分别输出频率和占空比相同、幅值相同、相位相差180度的方波信号,加在液晶板电极上即形成有效值正比于光强传感信号的交流控制电压,这种方案避免了使用模拟-数字转换器或其它形式采样电路所需的电路,大大简化了电路结构和能耗,缩小了产品体积。同时巧妙地利用CPU芯片时钟频率随供电电压变化的特性实现变频功能,既能通过变频达到增加光照度可控调节范围的目的,又不需增加更多的硬件电路,用一个CPU芯片即可构成变频交流信号发生器。当CPU芯片不必启动时被设置为休眠模式,这会大大减低整个系统的电流消耗,从而实现仅用太阳能电池即能满足对交流信号发生器供电的要求。以上所 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挂钩、关节板、支架和可变色液晶板,其特征在于:挂钩与关节板旋转连接,关节板与支架旋转连接或固定连接,支架夹持可变色液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关节板与支架旋转连接,挂钩与关节板的旋转连接以及关节板与支架的旋转连接均具有较大摩擦力,摩擦力足够使得关节板或支架在旋转到的任意位置直接固定停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所述关节板为不透光的塑料板或者局部透光的塑料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所述关节板为连接所述挂钩与所述支架的转轴的连杆或者为连接所述挂钩与所述支架的转轴的板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通过所述挂钩将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固定到汽车顶壁或者原有的汽车遮阳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挂钩与关节板的旋转连接具体为: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通过关节板与挂钩之间的旋转与汽车顶壁形成大于0°而小于180°的任意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关节板与支架旋转连接,可变色液晶板通过支架与关节板之间的旋转与关节板形成大于0°而小于180°的任意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进一步包括交流信号发生器和光电转换电池;通过交流信号发生器输出有效值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并加到液晶板电极上的交流控制电压;通过光电转换电池向交流信号发生器输入随可见光的强度变化而变化的光强传感信号,同时向交流信号发生器提供直流工作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所述交流信号发生器安装在支架或者关节板上,所述光电转换电池安装在支架或者关节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所述交流信号发生器是变频交流信号发生器,通过交流信号发生器输出有效值和频率均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并加到液晶板电极 上的交流控制电压。
专利摘要一种前后可调汽车智能遮阳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挂钩、关节板、支架和可变色液晶板,其特征在于挂钩与关节板旋转连接,关节板与支架旋转连接或固定连接,支架夹持可变色液晶板。挂钩与关节板的旋转连接以及关节板与支架的旋转连接均具有较大摩擦力,摩擦力足够使得关节板或支架在旋转到的任意位置直接固定停留。本实用新型通过可变色的液晶板解决了原有遮阳板遮光的同时也挡住了视线的难题;通过关节板的使用,不仅可以缩小可变色液晶板的尺寸从而节省成本,而且有效扩展了可变色液晶板的活动范围,为司机的安全驾驶提供了有利保障。
文档编号G02F1/133GK203142351SQ20132016831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7日
发明者陈明彻 申请人:北京市加华博来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