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包括尾柄,所述尾柄上设置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中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光纤对中件,所述光纤对中件上设置有光纤导槽,所述光纤对中件的外侧设置有盖板,所述尾柄的外侧与所述盖板的外侧夹持设置有弹片。该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加工容易且能保证加工精度、稳定性好。
【专利说明】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领域内光纤固定连接技术,涉及光纤机械接续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光纤连接器作为一种高速、宽带数据通讯连接器件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现有光纤连接器有两种,一种是厂家采用固定点胶方式将光纤和光纤连接器粘接固定的;另一种是维修人员现场安装的光纤连接器,这种现场安装的光纤连接器光纤采用机械式接续安装,其内部具有一个机械机构的用于对中卡接的装置,该装置中设置有用于放置光纤的槽,将光纤与预埋端的光纤在上述槽中对齐后压紧固定,实现对中安装,当需要更换光纤时,需要用专用的工具插入传统的现场安装的光纤连接器内将卡接装置撑开,以便把光纤取出更换。但是,由于裸光纤的直径非常小,光纤与光纤的对中比较困难,使得这种对中卡接的装置对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太过复杂的结构将很难保证其加工后的精度,因而不能保证光纤机械式接续性能的稳定性;同时加大了加工难度,加大了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加工容易且能保证加工精度、稳定性好的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
[000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包括尾柄,所述尾柄上设置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中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光纤对中件,所述光纤对中件上设置有光纤导槽,所述光纤对中件的外侧设置有盖板,所述尾柄的外侧与所述盖板的外侧夹持设置有弹片。
[0006]其中,所述盖板的盖板面与所述光纤导槽对应配合,以夹紧放置于所述光纤导槽中的光纤。
[0007]其中,所述凹槽部的两端设置有U型的凸台,所述光纤对中件的背面与所述凸台的表面配合,所述光纤对中件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与所述凸台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对应配合,所述光纤导槽位于所述光纤对中件的正面上。
[0008]其中,所述凹槽部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孔,通过所述第二孔在所述光纤对中件的背面推动所述光纤对中件,以移除所述光纤对中件。
[0009]其中,所述尾柄包括前段、以及与所述前段同轴连接的后段,所述凹槽部位于所述前段上。
[0010]其中,所述前段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前段同轴的第一孔,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孔同轴的第三孔,其中,所述第三孔位于所述凹槽部与所述后段连接的一端,并与所述后段内部的孔同轴且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孔中同轴设置有陶瓷插芯,所述陶瓷插芯中的预埋光纤伸入所述光纤导槽中,外部的光纤经所述后段内部的孔与所述第三孔后伸入所述光纤导槽中,与所述预埋光纤在所述光纤导槽中实现对中连接。
[0011]其中,所述弹片为U型结构。
[0012]其中,所述光纤导槽为V型槽,所述V型槽的夹角为45°?75°。
[0013]其中,所述V型槽的夹角为60°。
[0014]其中,所述尾柄与所述光纤对中件为同一种材质制成的结构。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通过在尾柄上设置凹槽部,在凹槽部中设置可拆卸连接的光纤对中件,光纤对中件上设置光纤导槽,光纤对中件的外侧设置有盖板,尾柄的外侧与盖板的外侧夹持设置有弹片,使得光纤对中件与尾柄为分体式的两个独立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对具有光纤导槽的光纤对中件进行精加工,使光纤导槽满足较高的精度以及稳定性,以利于光纤的对中连接,而对于尾柄的加工只需要在光纤对中件与尾柄配合处进行高精度加工即可,无需全部进行高精度的加工,这种加工还能更加适应现有的加工水平,使得加工容易,且能保证加工精度,还能保证光纤对中件与尾柄装配后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光纤对中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弹片夹持在尾柄与盖板的外侧,当光纤放入光纤导槽中时,光纤会推动盖板在弹片的弹性作用下向着远离光纤导槽的一侧移动,以适应光纤的放置,通过这种方式夹紧光纤,使得光纤放置更加稳定,更加有利于光纤对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的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的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的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中的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的光纤对中时尾柄与光纤对中件连接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中的尾柄与光纤对中件分解示意图;
[0021]图6是图4中的尾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7是图4中的尾柄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8是图1中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_尾柄;2-盖板;3_弹片;4_陶瓷插芯;5-光纤;6_光纤对中件;11_前段;12-后段;111_第一孔;112_第二孔;113_凹槽部;114_凸台;115_第二孔;21_盖板面;61-光纤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6]如图1至8所示,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包括尾柄1,尾柄I上设置有凹槽部113,凹槽部113中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光纤对中件6,光纤对中件6上设置有光纤导槽61,光纤对中件6的外侧设置有盖板2,尾柄I的外侧与盖板2的外侧夹持设置有弹片3。该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通过在尾柄I上设置凹槽部113,在凹槽部113中设置可拆卸连接的光纤对中件6,光纤对中件6上设置光纤导槽61,光纤对中件6的外侧设置有盖板2,尾柄I的外侧与盖板2的外侧夹持设置有弹片3,使得光纤对中件6与尾柄I为分体式的两个独立而又简单的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对具有光纤导槽61的光纤对中件6进行精加工,使光纤导槽61满足较高的精度以及稳定性,以利于光纤的对中连接,而对于尾柄I的加工只需要在光纤对中件6与尾柄I配合处进行高精度加工即可,无需全部进行高精度的加工,这种加工还能更加适应现有的加工水平,使得加工容易,且能保证加工精度,还能保证光纤对中件6与尾柄I装配后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光纤对中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弹片3夹持在尾柄I与盖板2的外侧,当需要对中的光纤放入光纤导槽61中进行对中时,光纤会推动盖板2在弹片3的弹性作用下向着远离光纤导槽61的一侧缓慢移动一定距离,以适应光纤的放置,通过这种方式夹紧光纤,使得光纤放置更加稳定,更加有利于光纤对中。
[0027]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的盖板面21与光纤导槽61对应配合,以夹紧放置于光纤导槽61中的光纤,且弹片3为U型结构。待光纤放入光纤导槽61中时,光纤的表面与盖板面21接触,使得盖板2在U型的弹片3的弹性力作用下始终能很好地调整光纤与盖板2的距离,以使光纤放置更稳定,进而保证光纤很好的对中,并实现稳定性连接。
[0028]尾柄I包括前段11、以及与前段11同轴连接的后段12,凹槽部113位于前段11上。进一步地,凹槽部113的两端设置有U型的凸台114,光纤对中件6的背面与凸台114的表面配合,光纤对中件6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与凸台114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对应配合,光纤导槽61位于光纤对中件6的正面上。其中,该U型的凸台114相对于凹槽部113为凸起,而相对于前段11的外周时,也可以理解为U型的凸台114仍然为凹槽,用于容纳支撑光纤对中件6。在本实施例中,光纤对中件6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是指光纤对中件6上的光纤导槽61的长度方向一致的面,同样,凸台114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是指与凹槽部113的开槽长度方向一致的面。如图中所示,位于光纤对中件6的上面的侧面与凸台114上面的侧面对应配合,位于光纤对中件6的下面的侧面与凸台114下面的侧面对应配合。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尾柄I为常规零件,其上需要精加工的面为凸台114的表面以及两侧面,由于这部分的面积较小,加工起来更加方便,也更容易保证平面的粗糙度或平面度或垂直度,在与光纤对中件6配合时形成稳定而又更加准确的配合,有利于光纤的对中连接。而对于尾柄I上的其他部位,并无需要求以过高的加工要求来进行加工,这样可以节省加工成本,降低加工难度。另外,对光纤对中件6的加工可以根据特殊精度需要进行单独加工,由于光纤对中件6的结构简单,更加有利于光纤导槽6的性能;分别加工后的尾柄I与光纤对中件6进行配合组装,即可实现较高的配合要求,实现光功率的完美耦合,使得具有这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的连接器的性能稳定可靠,且损耗小于目前现有的同类型产品,符合行业要求。而且在这种连接器生产时,核心零件,如光纤对中件6可以回收再次使用,节省制造成本。
[0029]在本实施例中,前段11的一端设置有与前段11同轴的第一孔111,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孔111同轴的第三孔115,其中,第三孔115位于凹槽部113与后段12连接的一端,并与后段12内部的孔同轴且相连通设置;第一孔111中同轴设置有陶瓷插芯4,陶瓷插芯4中的预埋光纤伸入光纤导槽61中,外部光缆的光纤5经后段12内部的孔与第三孔115后伸入光纤导槽61中,与预埋光纤在光纤导槽61中实现对中连接。其中,陶瓷插芯4是与标准适配器配合的标准零件,使用固化剂可以将预埋光纤固定在其中;而在外露的一头的预埋光纤端面一般会进行研磨和抛光处理,更有利于与外部光缆的光纤5的对中连接。
[0030]优选的,光纤导槽61为V型槽,V型槽的夹角为45°?75°。再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V型槽的夹角为60°。该V型槽尺寸大小刚好保证陶瓷插芯4中的预埋光纤与外部光缆的光纤5实现对中;而且在光纤导槽6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光纤导向的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为V型槽的端部设置开口较大的槽体部分,此处当外部光缆的光纤5从尾柄I的后段12进入光纤导槽61,或当陶瓷插芯4中的预埋光纤进入光纤导槽6时,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光纤的顺利伸入,保护光纤端部结构,实现陶瓷插芯4中的预埋光纤与外部光缆的光纤5的高精度对中。
[0031]该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由于需要光纤对中件6与尾柄I的组装,因而也就需要组装或拆卸操作比较简单方便。本实施例中,在凹槽部11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孔112,通过第二孔112在光纤对中件6的背面推动光纤对中件6,以移除光纤对中件6。光纤对中件6与尾柄I分开为两个独立的零件之后,在使用时,将光纤对中件6按照上述的配合部位进行对应装配,使得光纤导槽61与第一孔111、第三孔115同轴设置,有利于陶瓷插芯4中的预埋光纤与外部光缆的光纤5对中;而在拆卸时,只需要在尾柄I的背面推动光纤对中件6的背面,即可将光纤对中件6推出尾柄I的凹槽部113,实现拆卸。不仅装配简单,无需配套的工具操作,而且,拆卸也很方便,更加有利于现场操作。
[0032]在本实用新型中,尾柄I与光纤对中件6的材质并不限于使用同一种类型;但为了使得购买及加工更加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尾柄I与光纤对中件6为同一种材质制成的结构,可以有效节约成本。
[0033]该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将现有技术中的V槽和尾柄的一体式的复杂零件结构,拆分为多个单独的零件,提高V槽部分的性能稳定性,实现光纤的完美连接。
[003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包括尾柄(I ),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柄(I)上设置有凹槽部(113 ),所述凹槽部(113 )中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光纤对中件(6 ),所述光纤对中件(6 )上设置有光纤导槽(61),所述光纤对中件(6)的外侧设置有盖板(2),所述尾柄(I)的外侧与所述盖板(2)的外侧夹持设置有弹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的盖板面(21)与所述光纤导槽(61)对应配合,以夹紧放置于所述光纤导槽(61)中的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113)的两端设置有U型的凸台(114),所述光纤对中件(6)的背面与所述凸台(114)的表面配合,所述光纤对中件(6)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与所述凸台(114)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对应配合,所述光纤导槽(61)位于所述光纤对中件(6)的正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113)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孔(112),通过所述第二孔(112)在所述光纤对中件(6)的背面推动所述光纤对中件(6),以移除所述光纤对中件(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柄(I)包括前段(11)、以及与所述前段(11)同轴连接的后段(12),所述凹槽部(113)位于所述前段(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1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前段(11)同轴的第一孔(111),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孔(111)同轴的第三孔(115),其中,所述第三孔(115)位于所述凹槽部(113)与所述后段(12)连接的一端,并与所述后段(12)内部的孔同轴且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孔(111)中同轴设置有陶瓷插芯(4),所述陶瓷插芯(4)中的预埋光纤伸入所述光纤导槽(61)中,外部的光纤(5)经所述后段(12)内部的孔与所述第三孔(115)后伸入所述光纤导槽(61)中,与所述预埋光纤在所述光纤导槽(61)中实现对中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为U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导槽(61)为V型槽,所述V型槽的夹角为45°?7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槽的夹角为 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纤对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柄(I)与所述光纤对中件(6)为同一种材质制成的结构。
【文档编号】G02B6/36GK203414634SQ201320546216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发明者】王七月, 陈新军, 衷诚 申请人: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