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焦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811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自动变焦马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变焦马达。所述自动变焦马达,包括底座、支架、镜头模组、镜头驱动单元和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构成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所述支架和所述镜头驱动单元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镜头模组收容于所述支架内,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板体、自所述第一板体垂直延伸的第二板体、自所述第二板体垂直延伸的第三板体和霍尔元件,所述第一板体贴设于所述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收容于所述支架内,所述霍尔元件固定于所述第三板体。本实用新型自动变焦马达的电路布线简单,装配起来也很简便。
【专利说明】自动变焦马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机模块,具体地,涉及相机模块的自动变焦马达。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自动变焦马达在各种摄像装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自动变焦马达与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如手机、摄像机、电脑等的结合,更是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0003]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自动变焦马达包括镜头模组、收容镜头模组的壳体、置于壳体内并固持于镜头模组上的线圈、与线圈相连的印刷电路板、一端固定于镜头模组另一端固定于壳体上的弹簧片、置于壳体内的磁碗、收容于磁碗内的磁钢。所述线圈置于所述磁碗的空隙中切割磁力线以获得驱动力。
[0004]但是,这种结构的自动变焦马达需要将线圈的接线端子直接焊接到印刷电路板的联接端子,以便向线圈供应电流。由于线圈固持于镜头模组上,线圈会随着镜头模组发生运动,所以不管线圈的接线端子从线圈的哪个位置引出,都要具有充分的长度以便与印刷电路板的联接端子进行连接,使得自动变焦马达内部的电路布线极其复杂,同时装配也不便。
[0005]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自动变焦马达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自动变焦马达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路布线简单、装配简便的自动变焦马达。
[0007]—种自动变焦马达,包括底座、支架、镜头模组、镜头驱动单元和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构成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所述支架和所述镜头驱动单元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镜头模组收容于所述支架内,所述自动变焦马达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板体、自所述第一板体垂直延伸的第二板体、自所述第二板体垂直延伸的第三板体和霍尔元件,所述第一板体贴设于所述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收容于所述支架内,所述霍尔元件固定于所述第三板体。
[0008]优选的,所述镜头驱动单元包括线圈、第一磁钢、第二磁钢和第一弹簧片,所述线圈固持于所述镜头模组上,所述第一磁钢固定于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线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磁钢设置于所述镜头模组上并与所述霍尔元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弹簧片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架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构成收容空间,所述镜头模组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自所述第一架体向远离所述第一架体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第一侧壁和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的上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侧壁设有收容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霍尔元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贯穿至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延伸部还包括与所述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所述下表面设有收容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凹槽。
[0013]优选的,所述镜头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二弹簧片和所述第一弹簧片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两端。
[0014]优选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组和收容所述镜头组的镜筒,所述镜筒上设有线圈支撑单元和容纳所述第二磁钢的收容部,所述线圈固持于所述线圈支撑单元上,所述第二磁钢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内。
[0015]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自动变焦马达采用柔性电路板,可以根据需要弯成任意形状,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霍尔元件感应磁场变化并反馈给所述柔性电路板,以调整输入电流,从而使所述自动变焦马达快速准确地实现变焦功能,而不需要将所述线圈直接与所述柔性印刷电板电连接,电路布线简单,所述自动变焦马达装配起来也很简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变焦马达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自动变焦马达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自动变焦马达的柔性电路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请同时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变焦马达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自动变焦马达的部分立体组装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自动变焦马达的柔性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0021]所述自动变焦马达100包括底座1、镜头模组(未标号)、镜头驱动单元(未标号)、柔性电路板4、支架(未标号)和上盖6。所述底座I和所述上盖6构成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所述镜头驱动单元、所述柔性电路板4和所述支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镜头模组2收容于所述支架内。
[0022]所述底座I呈中空结构,包括四个侧壁,四个所述侧壁首尾相接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侧壁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台阶11,所述台阶11用以抵接所述上盖6的边缘部分。所述侧壁的内侧表面设有多个凸起12。当所述镜头模组2收容于所述底座I和上盖6围成的收容空间时,多个所述凸起12可以支撑所述镜头模组。
[0023]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组(图未示)和收容所述镜头组的镜筒21。所述镜筒21上设有线圈支撑单元211和容纳所述第二磁钢33的收容部212。所述镜头组包括若干在光轴方向上互不相连的镜头。所述线圈支撑单元211和所述收容部212均设于所述镜筒21的外侧壁上。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镜头模组可以是包含镜片的模组,也可以是尚未装配但可用于装配镜片的模组。
[0024]所述镜头驱动单元包括线圈31、第一磁钢32、第二磁钢33、第一弹簧片34和第二弹黃片35。
[0025]所述线圈31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呈八边形,也可以设置成其它形状,如圆柱形。所述线圈31固持在所述镜头模组2的镜头支撑单元211上。
[0026]所述第一磁钢32设有四个,呈长条形,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线圈31间隔设置。当然,所述第一磁钢32的形状不一定是长条形,具有与所述支架干涉配合的形状均是可行的。
[0027]所述第二磁钢33设置于所述镜头模组上,收容于所述镜头模组的收容部212内,且与所述柔性电路板4的霍尔元件44对应设置。
[0028]所述第一弹簧片34和所述第二弹簧片35均为环状薄片结构。二者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第一弹簧片34的四角设有通孔341,其可以通过所述通孔341固定于所述底座I上,避免移位和变形。
[0029]所述柔性电路板4包括第一板体41、自所述第一板体垂直延伸的第二板体42、自所述第二板体垂直延伸的第三板体43和霍尔元件44。所述第一板体41贴设于所述底座I的侧壁。所述第二板体42叠设于所述第一弹簧片34上。所述第三板体43垂直于所述第二板体42。所述第二板体42和所述第三板体43收容于所述支架内。所述霍尔元件44固定于所述第三板体43上,且与所述线圈31之间相隔一定间距。所述霍尔元件44可以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第三板体43固定。所述霍尔元件44可以感应所述镜头驱动单元的磁场信号,并反馈给所述柔性电路板4。
[0030]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
[0031]所述第一支架51包括第一架体511和多个第一延伸部512。所述第一架体511呈方形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延伸部512设有四个,分别自所述第一架体511的四角远离所述第一架体511方向延伸形成。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512之间具有收容所述第一磁钢32的空间。所述第一延伸部512包括第一侧壁5121、连接所述第一侧壁5121的上表面5122和与所述上表面5122相对设置的下表面5123。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延伸部512的第一侧壁5121设有收容所述第三板体43和所述霍尔元件44的第一凹槽5124,所述第一凹槽5124贯穿至所述第一延伸部512的上表面5122。所述下表面5123设有收容所述第二板体42的第二凹槽5125,所述第二凹槽5125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板体42的形状基本一致。
[0032]所述第二支架52包括第二架体521和多个第二延伸部522。所述第二架体521呈方形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延伸部522设有四个,分别自所述第二架体521的四角远离所述第二架体521方向延伸形成。
[0033]所述第一支架51的四个第一延伸部512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52的四个第二延伸部522相抵接,构成收容空间,所述镜头模组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构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磁钢32夹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512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522之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的四角分别设有第一延伸部512和第二延伸部522,只是为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的结构,并不意味着必须同时具备四个第一延伸部512和四个第二延伸部52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延伸部512和第二延伸部522均是可行的。另外,所述第一架体51的第一凹槽5124和第二凹槽5125的设置也可以根据所述柔性电路板4的第二板体42、第三板体43和霍尔元件44的具体形状来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5124和所述第二凹槽5125设置在同一个所述第一延伸部512上。
[0034]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支架53。所述第三支架53也呈方形的中空结构,其用以固定所述第二弹簧片35,所述第二弹簧片35夹设于所述第二支架52和所述第三支架53之间。
[0035]所述自动变焦马达100工作时,所述第二磁钢33与所述镜筒21沿着其光轴方向上下运动,由于所述霍尔元件44焊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4的第三板体43上固定不动,所述第二磁钢33上下运动导致所述霍尔元件44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化,所述霍尔元件44感应此变化,并反馈给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4,所述软性印刷电路板4得到实时反馈,调整输入电流,使得整个结构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从而使所述自动变焦马达100能快速准确地实现变焦功能。
[0036]所述自动变焦马达100的装配也极其简单方便,具体装配过程如下:首先将所述第一弹簧片34固定于所述底座11上,然后将已经焊接好霍尔元件44的所述柔性电路板4弯成图3所示的形状粘贴于所述底座I上,所述柔性电路板4的第一板体41粘接于所述底座I的侧壁,第二板体42叠设于所述第一弹簧片34上,第三板体43垂直于所述第二板体42,再将所述镜头模组2叠设于所述底座I的中空区域,所述底座I的多个凸起12支撑所述镜头模组2,将所述线圈31固持于所述镜头模组2上,然后将所述第一支架51叠设于所述第一弹簧片34上,所述第三板体43和所述霍尔元件44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51的第一凹槽5124内,所述第二板体52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51的第二凹槽5125内,再把四个所述第一磁钢32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51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512之间,在所述镜筒21的收容部212内设置第二磁钢33,所述第二磁钢33与所述霍尔元件44对应设置,最后依次叠设装配所述第二支架52、所述第二弹簧片34、所述第三支架53及所述上盖6即可。
[0037]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自动变焦马达100采用柔性电路板,可以根据需要弯成任意形状,所述柔性电路板4通过所述霍尔元件44感应磁场变化并反馈给所述柔性电路板4,以调整输入电流,从而使所述自动变焦马达100快速准确地实现变焦功能,而不需要将所述线圈31直接与所述柔性电路板4电连接,电路布线简单,所述自动变焦马达100装配起来也很简便。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变焦马达,包括底座、支架、镜头模组、镜头驱动单元和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构成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所述支架和所述镜头驱动单元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镜头模组收容于所述支架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板体、自所述第一板体垂直延伸的第二板体、自所述第二板体垂直延伸的第三板体和霍尔元件,所述第一板体贴设于所述底座的侧壁,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收容于所述支架内,所述霍尔元件固定于所述第三板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驱动单元包括线圈、第一磁钢、第二磁钢和第一弹簧片,所述线圈固持于所述镜头模组上,所述第一磁钢固定于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线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磁钢设置于所述镜头模组上并与所述霍尔元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弹簧片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构成收容空间,所述镜头模组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自所述第一架体向远离所述第一架体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第一侧壁和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侧壁设有收容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霍尔元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贯穿至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还包括与所述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所述下表面设有收容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二弹簧片和所述第一弹簧片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组和收容所述镜头组的镜筒,所述镜筒上设有线圈支撑单元和容纳所述第二磁钢的收容部,所述线圈固持于所述线圈支撑单元上,所述第二磁钢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内。
【文档编号】G03B13/36GK203673131SQ201320797400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董乐平, 周仕 申请人: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