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2326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所述背板翻边围成第一容置区;所述背板上设有下沉台,所述下沉台环绕所述背板边缘围成第二容置区;所述第二容置区与所述第一容置区连通;所述背光模组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区;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背光模组叠加设置。上述显示装置中的背板上设有的下沉台,使得在减小第二容置区对应的背板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背板整体上具有较好的耐弯折性能,防止背板因受力而发生扭曲。背光模组部分收容于第二容置区内,减小了显示装置沿垂直于背板方向上的厚度,实现厚度较薄的显示装置的结构设计。
【专利说明】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液晶显示装置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电视、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中。而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是关键零组件之一,负责为液晶面板提供均匀而足够的光线。它一般包括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片以及上增光片等多层膜材,该多层膜材依次叠力口。由于该多层膜材强度不大,受力容易弯折而破损,在实际应用中,显示装置通常还设置一背板,上述多层膜材中设有反射片的一侧贴靠于背板上,能够为上述多层膜材提供强度支撑,同时也起到保护反射片的作用,免受其因撞击而损坏。
[0003]然而,设置的背板明显增加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无法满足人们对质量轻、厚度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追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因设置背板而明显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的耐弯折性能,且厚度较薄的显示装置。
[0005]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0006]所述背板翻边围成第一容置区;
[0007]所述背板上设有下沉台,所述下沉台环绕所述背板边缘围成第二容置区;
[0008]所述第二容置区与所述第一容置区连通;
[0009]所述背光模组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区;
[0010]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背光模组叠加设置。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叠加设置的多层光学膜片,至少一层所述光学膜片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区。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层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片以及上增光片,所述反射片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区。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贴靠于所述下沉台上。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环绕所述背板翻边的内侧壁设置。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翻边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胶框朝向所述背板翻边的内侧壁的表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穿设所述定位孔。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以及所述凸块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块一一对应穿设多个所述定位孔。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块呈楔型。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框内侧边缘开设有沉槽,自所述上增光片、所述下增光片以及所述扩散片中至少一个的边缘延伸形成凸片,所述凸片容置于所述沉槽内。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为IXD模组。
[0020]上述显示装置中的背板上设有的下沉台,使得在减小第二容置区对应的背板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背板整体上具有较好的耐弯折性能,防止背板因受力而发生扭曲。背光模组部分收容于第二容置区内,减小了显示装置沿垂直于背板方向上的厚度,实现厚度较薄的显示装置的结构设计。
[0021 ]自上增光片、下增光片以及扩散片的部分边缘延伸形成对应的凸片均容置于沉槽内,使得上增光片、下增光片以及扩散片能够稳定地收容于第一容置区内,避免其相对于背板以及胶框发生位移而造成晃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所示A区域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区域放大图。显示装置10包括:背板11、背光模组12、显示模组13和胶框14。
[0025]背板11翻边围成第一容置区110,具体的,背板11的侧边边缘朝向背板11同一侧面的方向弯折形成翻边111,背板11的其余部分与翻边111围成半封闭式的第一容置区110。由于第一容置区110的主要作用为收容背光模组12和显示模组13,保护背光模组12和显示模组13的侧边免受碰撞而损坏,因此,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第一容置区110的围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在背板11的中部开设容置槽以形成第一容置区110。又如,在背板11的侧边边缘焊接有金属条,金属条环绕背板11的侧边边缘设置,使得背板11与金属条围成第一容置区110。
[0026]背板11上设有下沉台112,下沉台112环绕背板11边缘围成第二容置区113,第二容置区113与第一容置区111连通,背光模组12部分收容于第二容置区113内,显示模组13与背光模组12叠加设置。也就是说,下沉台112设置于背板11上并与翻边111连接,为了增强背板11的耐弯折性能,更好地为显示模组13和背光模组12提供强度支撑,下沉台112优选为不间断地环绕背板11边缘所形成的结构,背板11与下沉台112围成半封闭式的第二容置区113。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置区113是通过在背板11上开设凹槽所形成的用于收容背光模组12中部分组件的空间区域,可以理解,下沉台112与背板11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在减小第二容置区113对应的背板11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背板11整体上具有较好的耐弯折性能,防止背板11因受力而发生扭曲。在其它实施例中,例如,下沉台112通过粘贴、焊接等方式贴靠在背板11上,又如,下沉台112通过与翻边111扣合以实现下沉台112稳固地贴靠在背板11上。
[0027]背光模组12部分收容于第二容置区113,减小了显示装置10沿垂直于背板11方向上的厚度,实现厚度较薄的显示装置10。
[0028]胶框14环绕翻边111的内侧壁设置,为了将胶框14稳定地与翻边111相连接,避免胶框14在第一容置区110内晃动,翻边111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114,胶框14朝向翻边Ill内侧壁的表面设置有凸块140,凸块140对应地穿设定位孔114,使得胶框14稳固地设置于翻边111的内侧壁。本实施例中,定位孔114为多个,凸块140为多个,多个凸块140一一对应穿设多个定位孔114,进一步增强胶框14与翻边111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胶框14在第一容置区110内晃动。本实施例中,凸块140呈楔形,按压胶框14以便使凸块140顺利滑入定位孔114内。
[0029]背光模组12包括叠加设置的多层光学膜片,至少一层所述光学膜片收容于第二容置区11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2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反射片121、导光板122、扩散片123、下增光片124以及上增光片125。作为背光模组12部分的反射片121收容于第二容置区113,换句话说,作为背光模组12中一层光学膜片的反射片121收容于第二容置区113,减小了显示装置10沿垂直于背板11方向上的厚度,实现厚度较薄的显示装置10的结构设计。在部分或全部的反射片121收容于的情况下,导光板122的侧边贴靠于下沉台112上,进而扩散片123、下增光片124以及上增光片125依次叠加在导光板122上,显示模组13设置于上增光片125上。容易理解,当全部的反射片121收容于第二容置区113,而且第二容置区113还剩下一定厚度空间区域时,导光板122的大小设计成小于第二容置区113的开口大小的尺寸,这样,部分或全部的导光板122就可以收容于第二容置区113剩下的空间区域内,此时,扩散片123的侧边贴靠于下沉台112上。以此类推,当全部的反射片121和导光板122收容于第二容置区113,而且第二容置区113还剩下一定厚度空间区域时,扩散片123的大小设计成小于第二容置区113的开口大小的尺寸,这样,部分或全部的扩散片123就可以第二容置区113剩下的空间区域内,此时,下增光片124的侧边贴靠于下沉台112上。
[0030]为了避免背光模组12中的光学膜片,例如,上增光片125、下增光片124以及扩散片123等沿垂直于背板11方向上以及沿平行于背板11方向上晃动或移动,胶框14内侧边缘开设有沉槽141,自上增光片125、下增光片124以及扩散片123中至少一个光学膜片的部分边缘延伸形成凸片20,凸片20容置于沉槽141内。本实施例中,自上增光片125、下增光片124以及扩散片123的部分边缘延伸形成对应的凸片205、凸片204以及凸片203,凸片205、凸片204以及凸片203容置于沉槽141内,使得上增光片125、下增光片124以及扩散片123能够稳定地收容于第一容置区110内,避免上增光片125、下增光片124以及扩散片123相对于背板11以及胶框14晃动。进一步的,使用双面胶将沉槽141的开口封堵,防止上增光片125、下增光片124以及扩散片123沿垂直于胶框14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以便将上增光片125、下增光片124以及扩散片123稳定地限制于第一容置区110内。在其它实施例中,自上增光片125的部分边缘延伸形成对应的凸片205,凸片205容置于沉槽141内,这样,即便下增光片124以及扩散片123的部分边缘未延伸形成凸片204以及凸片203,由于下增光片124以及扩散片123夹设于上增光片125与导光板122之间,也能够限制下增光片124以及扩散片123沿垂直于背板11方向上移动。
[0031]本实施例中,上增光片125、下增光片124以及扩散片123呈矩形状,每一上增光片125、下增光片124以及扩散片123中的相对侧边的部分边缘均延伸形成凸片205、凸片204以及凸片203,也就是说,上增光片125相对侧边的部分边缘各延伸形成一凸片205,下增光片124相对侧边的部分边缘各延伸形成一凸片204,扩散片123相对侧边的部分边缘各延伸形成一凸片203,以便更好地将上增光片125、下增光片124以及扩散片123稳定地收容于第二容置区113内。
[0032]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3为IXD模组,在其它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3也可以为LED显示模组。为了将显示模组13稳定地于胶框14连接,显示模组13的侧边与胶框14相扣合。进一步的,使用双面胶15将显示模组13与胶框14粘合固定。
[003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所述背板翻边围成第一容置区; 所述背板上设有下沉台,所述下沉台环绕所述背板边缘围成第二容置区; 所述第二容置区与所述第一容置区连通; 所述背光模组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区; 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背光模组叠加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叠加设置的多层光学膜片,至少一层所述光学膜片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片以及上增光片,所述反射片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贴靠于所述下沉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环绕所述背板翻边的内侧壁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翻边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胶框朝向所述背板翻边的内侧壁的表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穿设所述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以及所述凸块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块一一对应穿设多个所述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呈楔型。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内侧边缘开设有沉槽,自所述上增光片、所述下增光片以及所述扩散片中至少一个的边缘延伸形成凸片,所述凸片容置于所述沉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LCD模组。
【文档编号】G02F1/1333GK204215122SQ201420630383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7日
【发明者】黄军 申请人:Tcl显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