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干涉光学增亮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952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薄膜,尤其涉及一种减干涉光学增亮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是目前最常见的显示技术。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设备,需要借助背光模组BLU(BackLightUnit)提供高亮、均匀的光源才能达到显示效果。背光模组中包含光源、导光板、以及反射膜、扩散膜和增亮膜三种主要的光学膜片。增亮膜(BEF,BrightnessEnhancementFilm)的作用是将通过扩散片后实现匀化、散射的大部分光线重新汇聚到中心视角(相对于发光面法线±35°)以内,显著提高了正视亮度,减少了低出射角(相对于发光面)散射光线的损失。增亮膜一般采用等腰三角型的长条形微棱镜(Prism)结构,通过光线在棱镜侧面的折射、全反射以及棱镜之间的多次折射,产生光线的正视累积效果和回收利用效果,实现了对绝大部分光线的出射角控制。传统增亮膜为有序排列的等间距的棱镜阵列,棱镜顶角固定不变,一般为亮度最优化的90°。这种增亮膜在液晶显示应用中,其有序的棱镜阵列会与液晶屏有序排列的像素(Pixel)叠加,产生干涉,即莫尔条纹,或者称水波纹。目前,增亮膜的干涉问题一直以来是液晶显示行业最难以攻克的难题,尤其是当液晶屏发展得越来越高清,这个问题将会更加难以解决。现有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采用不同大小的棱镜阵列(亦称山脉),并配以抖动结构(Wavestructure),使得山脉高低起伏,或者左右移动,以此产生乱序效果,试图打乱光线的出射方向,减轻和像素之间的干涉问题。前者 业界称之为上下抖动结构,后者称之为左右抖动结构。一般来说,抖动结构的抖动幅度不会太大(<棱镜高度的10%),否则会产生肉眼可见的抖动花纹,影响观看效果,尤其是在手机、平板、笔记本这些视距较近的移动终端上,更加明显。然而,无论是哪种抖动结构的增亮膜,在其任何位置取横截面,其截面结构的等腰三角形的侧边仍是规则有序的,其夹角固定,仅有高低错位。例如,当顶角设定为90°时,如图1所示,棱镜虽有水平距离差,然而并不改变最终光线的折射、反射方向。同时由于抖动幅度较小,依靠改变水平位移产生的无序性就非常有限。因此,随着液晶屏发展得越来越高清,这些水平抖动结构,对减轻干涉的效果变得越来越不明显。通常,这类增亮膜仍需要与偏光片错开一定的角度,才能进一步减轻干涉。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增亮膜会产生干涉现象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干涉光学增亮膜。该减干涉光学增亮膜具有较好的减干涉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干涉增亮膜,所述增亮膜包括基材层和结构层,所述结构层紧贴在基材层上,所述结构层包括若干个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做大小交替变化。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是固定或不固定的。所述顶角的角度连续变化。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沿纵深方向不断变化。所述棱镜结构是指单条的长条形的棱镜,简称为棱镜。进一步的,在同一条棱镜结构中,棱镜的高度相同。或者说,所述棱镜结构的波峰沿纵深方向的高度不变。所述棱镜结构的波峰沿纵深方向的高度保持不变,棱镜的波谷沿纵深方向呈高低起伏且左右摇摆变化。棱镜结构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又称棱镜的顶角,等腰三角形的侧边又称棱镜的侧边,等腰三角形的侧边沿纵深方向的连接称棱镜的侧面。单一棱镜的顶角沿纵深方向的连线称棱镜的波峰,两个棱镜的侧边交叠处的连线(或称棱镜侧面的交叠处)称棱镜的波谷。进一步的,所述增亮膜还包含雾化层,所述雾化层紧贴于基材层下方。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层的雾度为1-99%。雾化层包含的雾化结构为凹状、凸状或是平面结构。作为优选的,增亮膜包含雾化层,且雾化层的雾度为15-25%。进一步的,所述的减干涉增亮膜中,所述棱镜结构平行排列,形成阵列,棱镜结构平铺在基材层的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棱镜结构的侧面处处有交叠。基材层不存在漏光平面。进一步的,所述的减干涉增亮膜中,所述棱镜波峰的高度(或称棱镜的高度)相同,横向相邻的棱镜波峰之间的距离,或称棱镜间距,为10-200μm。进一步的,所述的减干涉增亮膜中,所述顶角的角度包括顶角最大值和顶角最小值,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沿纵深方向在顶角最大值和顶角最小值之间连续变化,针对单独的一条棱镜结构,所述棱镜顶角的平均值用M表示,变化幅度用N表示,顶角的最大值用A表示,顶角的最小值用B表示,顶角的角度波动变化过程中的极大值用C表示,极小值用D表示,则A=M+N,B=M-N,C∈(B,A],D∈[B,A);所述棱镜顶角的平均值为60-120°,变化幅度为5-30°;所述顶角的角度是在A和B之间(包括A和B)连续做大小(极大值、极小值)交替变化。集合的中括号表示包括边界数字,小括号是不包括边界数字。进一步的,C和D交替成对出现,所述顶角的角度是在C和D之间(包括C和D)连续变化,即在C和D之间(不包括C和D),顶角的角度不会 出现大小交替的变化,从C转变为D时,顶角不断变小,从D转变为C时,顶角不断变大。所述棱镜顶角的平均值为60-120°,变化幅度为5-30°。同一个结构层中,不同的棱镜结构具有不同的顶角平均值,当所述棱镜顶角的平均值为60-120°,当变化幅度为30°时,所述顶角的最大值的范围是90°-150°,所述顶角的最小值的范围是30°-90°。同一个结构层中,不同的棱镜结构具有不同的顶角平均值,当所述棱镜顶角的平均值为60-120°,当变化幅度为5°时,所述顶角的极大值的范围是65°-125°,所述顶角的极小值的范围是55°-115°。针对同一条棱镜结构,当所述棱镜顶角的平均值为60°,当变化幅度为30°时,所述顶角的最大值是90°,所述顶角的最小值是30°。该条棱镜结构在30°-90°之间做大小交替的变化。针对同一条棱镜结构,当所述棱镜顶角的平均值为120°,当变化幅度为30°时,所述顶角的最大值是150°,所述顶角的最小值是90°。该条棱镜结构在90°-150°之间做大小交替的变化。针对同一条棱镜结构,当所述棱镜顶角的平均值为60,当变化幅度为5°时,所述顶角的最大值是65°,所述顶角的最小值是55°。该条棱镜结构在55°-65°之间做大小交替的变化。针对同一条棱镜结构,当所述棱镜顶角的平均值为120°,当变化幅度为5°时,所述顶角的最大值是125°,所述顶角的最小值是115°。该条棱镜结构在115°-125°之间做大小交替的变化。进一步的,所述的减干涉增亮膜中,所述棱镜顶角的平均值用M表示,变化幅度用N表示,顶角的最大值用A表示,顶角的最小值用B表示,顶角波动变化过程中的极大值用C表示,极小值用D表示,则A=M+N,B=M-N,C∈(B,A],D∈[B,A);所述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50对顶角极大值和极小值。50对顶角极大值和顶角极小值是指顶角的角度包括50个顶角极大值和50个顶角极小值,顶角在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连续交替变化。进一步的,所述的减干涉增亮膜中,结构层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相等,棱镜间距为18-30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60-90度,变化幅度为5-1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1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如实施例1、4、9提供的技术方案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的减干涉增亮膜中,结构层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相等,棱镜间距为18-30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85-95度,变化幅度为5-10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5-5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该技术方案提供的增亮膜的减干涉效果较显著,辉度表现较好,外观较细腻(如实施例16-18提供的技术方案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的减干涉增亮膜中,结构层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相等,棱镜间距为18-30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85-95度,变化幅度为20-30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5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该技术方案提供的增亮膜的减干涉效果较显著,辉度表现较好,外观较细腻(如实施例19-20提供的技术方案所示)。显著、优异、细腻相当于表格中的优。较显著、较优异、较细腻当于表格中的良。较好当于表格中的中。作为优选的,棱镜间距为18-30μm。作为优选的,棱镜顶角的平均值为85-95°。作为优选的,棱镜顶角的变化幅度为10-20°。作为优选的,棱镜顶角的变化在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5-15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进一步的,所述的减干涉增亮膜中,所述结构层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相等,棱镜间距为18-30μm,棱镜顶角角度的平均值为85-95度,变化幅度为10-20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 深距离内包含5-15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该技术方案提供的增亮膜的减干涉效果较显著,辉度表现较优异,外观较细腻(如实施例2、14、15提供的技术方案所示)。该技术方案提供的增亮膜的综合效果最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减干涉增亮膜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在透明基膜层或具有预涂雾化层基膜的上表面涂布紫外光固化树脂。(2)用具有特定互补结构的模具碾压,光固化后形成棱镜层,制得特定结构的减干涉增亮膜。现有的增亮膜中,棱镜结构采用传统的水平抖动结构,由于并不改变棱镜侧面的角度,只是通过位移错开棱镜,因此并不改变最终光线的折射、反射方向,仅减少了极少部分平行光线的比例,减干涉效果并不明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具有下述优点:减干涉效果明显,辉度表现较好,膜面外观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左右抖动结构的截面中光路变化的原理图;图2为顶角抖动结构的截面中光路变化的原理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无雾化层)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含雾化层)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含雾化层)的3D示意图;图6为对比例1所述的左右抖动结构减干涉增亮膜(无雾化层)的3D示意图;图7为对比例2所述的左右抖动结构减干涉增亮膜(含雾化层)的3D示意图;图8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的一条棱镜结构的顶角角度的变化示意 图。其中:0:基材层;1:结构层;2:雾化层;3:增亮膜;10:传统型等高结构的棱镜横截面;104:传统型等高结构的棱镜中的高出射角光线的光路;105:传统型等高结构的棱镜中的低出射角光线的光路;11:左右抖动结构的棱镜横截面;114:左右抖动结构的棱镜中的高出射角光线的光路;115:左右抖动结构的棱镜中的低出射角光线的光路;12:顶角抖动结构的棱镜横截面124:顶角抖动结构的棱镜中的高出射角光线的光路;125:顶角抖动结构的棱镜中的低出射角光线的光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易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能特征和优点,下文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详细说明如下:如图2所示,由于棱镜顶角在不断变化,因此取任意横截面,截面上的相邻的几个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均不同,且任意相邻横截面上的三角形顶角组合也均不相同。由于三角形顶角的角度不同,因此棱镜侧面与发光面的夹角也均不同,通过棱镜侧面的折射光线以及被侧面反射的光线的角度也会因此改变,有效的避免了平行光线的产生,减干涉效果明显。如图8所示,为针对单独的一条棱镜结构,所述棱镜顶角的平均值用M 表示,变化幅度用N表示,顶角的最大值用A表示,顶角的最小值用B表示,波动变化过程中的极大值用C表示,极小值用D表示,则A=M+N,B=M-N,C∈(B,A],D∈[B,A)。所述顶角的角度是在A和B之间(包括A和B)连续做大小(极大值、极小值)交替变化。进一步的,C和D交替成对出现,所述顶角的角度是在C和D之间(包括C和D)连续变化,即在C和D之间(不包括C和D),顶角的角度不会出现大小交替的变化,从C转变为D时,顶角不断变小,从D转变为C时,顶角不断变大。棱镜结构的高度H只需要保持相同即可,H的绝对值对增亮膜的性能影响很小。棱镜结构的高度为常用增亮膜中增亮结构的高度。实施例1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和结构层1,其中结构层1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H相同,棱镜间距D为24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90度,变化幅度为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和结构层1,其中结构层1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H相同,棱镜间距D为24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90度,变化幅度为1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和结构层1,其中结构层1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H相同,棱镜间距D为24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90度,变化幅度为30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4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和结构层1,其中结构层1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H相同,棱镜间距D为24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90度,变化幅度为1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5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和结构层1,其中结构层1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H相同,棱镜间距D为24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90度,变化幅度为1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5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6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和结构层1,其中结构层1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H相同,棱镜间距D为50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90度,变化幅度为1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7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和结构层1,其中结构层1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H相同,棱镜间距D为10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90度,变化幅度为1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2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8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和结构层1,其中结构层1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H相同,棱镜间距D为200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90度,变化幅度为1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9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和结构层1, 其中结构层1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H相同,棱镜间距D为24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60度,变化幅度为1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10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和结构层1,其中结构层1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H相同,棱镜间距D为24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120度,变化幅度为1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11如图4、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结构层1和雾化层2,其中结构层1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H相同,棱镜间距D为24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90度,变化幅度为1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其中雾化层2的雾度为20%。实施例12如图4、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结构层1和雾化层2,其中结构层1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的高度H相同,棱镜间距D为24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90度,变化幅度为1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其中雾化层2的雾度为99%。实施例13如实施例12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其中,棱镜间距为100μm,雾化层2的雾度为60%。实施例14如实施例2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其中,棱镜间距为18μm,棱镜顶角角度的平均值为85度,变化幅度为10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 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5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15如实施例2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其中,棱镜间距为30μm,棱镜顶角角度的平均值为95度,变化幅度为20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5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16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其中,棱镜间距为24μm,棱镜顶角角度的平均值为90度,变化幅度为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5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17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其中,结构层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间距为18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85度,变化幅度为8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5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18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其中,棱镜间距为30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95度,变化幅度为10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30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19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其中,棱镜间距为24μm,棱镜顶角角度的平均值为90度,变化幅度为30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实施例20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其中,结构层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间距为30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85度,变化幅度为25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5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 极小值。实施例21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其中,结构层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间距为18μm,棱镜顶角平均值为95度,变化幅度为20度,棱镜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3对顶角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对比例1如图6所示,提供一种对比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和结构层1,其中结构层1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顶角固定为90度,棱镜的高度为12μm,棱镜峰尖的水平位置发生的左右抖动变化为±2μm,平均位移(水平方向)为0μm,棱镜峰尖的水平位置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0对水平位移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对比例2如图7所示,提供一种对比的减干涉增亮膜3,包含基材层0、结构层1和雾化层2,其中结构层2包含平铺的棱镜结构,棱镜顶角固定为90度,棱镜的高度为12μm,棱镜峰尖的水平位置发生的左右抖动变化为±2μm,平均位移(水平)为0μm,棱镜峰尖的水平位置在纵深方向呈现连续波动性,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10对水平位移变化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其中雾化层2的雾度为20%。按照下述方式评价本发明提供的减干涉增亮膜的主要性能。减干涉效果: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增亮膜——常规背光架构,与模组组装后点亮,各个角度观察水波纹。辉度: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增亮膜——常规背光架构,与模组组装后点亮,利用BM-7测试9点辉度平均值。膜面外观: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增亮膜——常规背光架构,与模组组 装后点亮,中等视距下观察膜面纹理粗细、外观均匀性。评价等级:优>良>中>劣>差表1实施例1-3的对比性能减干涉效果辉度膜面外观实施例1中优优实施例2良良良实施例3优中中表2实施例2、4、5的对比性能减干涉辉度外观实施例4中优优实施例2良良良实施例5优中中表3实施例2、6、7、8的对比性能减干涉辉度外观实施例7优劣优实施例2良良良实施例6中优良实施例8差优差表4实施例2、9、10的对比性能减干涉辉度外观实施例9中优优实施例2良良良实施例10优中中表5实施例的对比性能减干涉效果辉度膜面外观实施例2良良良实施例11优中优实施例12优差优实施例13良良中实施例14良良良实施例15良良良表6实施例16-21的对比性能减干涉辉度外观实施例16良中良实施例17良中良实施例18良中良实施例19良中良实施例20良中良实施例21良中良表7实施例2、11与对比例1、2的对比性能减干涉辉度外观实施例2良良良对比例1差良良实施例11优中优对比例2中中优由表1中实施例1-3的对比结果可以发现,顶角的变化幅度会影响减干涉效果、辉度以及膜面外观(中等视距)。其他条件不变,当顶角变化幅度变大时,减干涉效果变好,但辉度会变差,相同中等视距下膜面外观会变差。反之亦反。由表2中实施例2、4、5的对比结果可以发现,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 的波动周期会影响减干涉效果、辉度以及膜面外观(中等视距)。其他条件不变,顶角的变化在纵深方向的波动周期变小,即10mm纵深距离内包含顶角变化的极大值或极小值越多时,减干涉效果变好,但辉度会变差,相同中等视距下膜面外观会变差。反之亦反。由表3中实施例2、6、7、8的对比结果可以发现,棱镜高度会影响减干涉效果、辉度以及膜面外观(中等视距)。其他条件不变时,棱镜高度变小,减干涉效果变好,但辉度会变差,相同中等视距下膜面外观会变差。反之亦反。由表4中实施例2、9、10的对比结果可以发现,棱镜平均顶角会影响减干涉效果、辉度以及膜面外观(中等视距)。其他条件不变,棱镜平均顶角变大时,减干涉效果变好,但辉度会变差,相同中等视距下膜面外观会变差。反之亦反。由表5中实施例2、11、12的对比结果可以发现,雾化层的雾度会影响减干涉效果、辉度以及膜面外观(中等视距)。其他条件不变,雾化层的雾度变大时,减干涉效果变好,但辉度会变差,相同中等视距下膜面外观会变好。反之亦反。由表6中实施例16-21的对比结果可以发现,顶角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频率(10mm纵深方向的顶角极大值/极小值的数量)的搭配有助于对减干涉效果和外观的综合保障。其他条件不变,顶角的变化幅度较小时(5-10°),需搭配较大的变化频率(即15-50对),顶角变化频率较小时(即1-5对),需搭配较大的变化幅度(20-30°)。由表7中实施例2、11与对比例1、2的对比结果可以发现。其他条件不变,例如引入的变化要素的变化幅度和变化周期以及平均值均相同,在同等雾化层雾度下,辉度和外观差异不大,而实施例2与11的顶角变化抖动结构相比对比例1、2的位移型抖动结构,减干涉效果远优。应当注意,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发明内容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