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联结构件和检测体的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693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装置的盒。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作为电子照相型打印机,这种打印机包括感光体和向感光体供应调色剂的显影盒。

这种打印机包括用于判断打印机中安装的显影盒信息的新产品检测单元。例如,新产品检测单元用于判断新安装到打印机的显影盒是否为新产品。

比如,激光打印机。该激光打印机有主壳体,显影盒能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该主壳体。主壳体设置有传动机构和光传感器。显影盒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检测机构。检测机构上设置有用于与传动机构对接接触的突起部。当将显影盒安装到主壳体时,检测机构被驱动旋转。突起部带动传动机构摆动。光传感器检测传动机构的摆动情况。激光打印机以光传感器检测结果为基础判断显影盒的信息。这种激光打印机已经被公开,比如第2006-267994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告。

在上述激光打印机中,检测机构安装在显影盒的侧壁,该侧壁还安装有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用于接收来自主壳体的驱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小尺寸的改进的盒。

为了达到上述以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盒,包括:壳体;联结构件;检测体;旋转构件;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以及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并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沿预定方向相互间隔开,并且沿所述预定方向彼此相对,沿所述预定方向从所述第一侧壁指向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被定义为从第一到第二方向。所述联结构件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驱动力,所述联结构件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显影剂容纳部的相反侧。所述检测体用于被外部的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检测体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显影剂容纳部的相反侧。所述旋转构件被配置为绕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至少一部分所述旋转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被配置为与所述旋转构件一起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联结构件的相同侧,用于将驱动力从所述联结构件传递到所述旋转构件。所述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被配置为与所述旋转构件一起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检测体的相同侧,用于将驱动力从所述旋转构件传递到所述检测体。

优选地,当所述检测体和所述联结构件沿所述预定方向投影时,所述检测体至少部分与所述联结构件重叠。

优选地,所述旋转构件包括搅拌构件,所述搅拌构件用于搅拌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中的显影剂。

优选地,所述盒还包括:显影辊,用于在其上承载显影剂;以及显影电极,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检测体的相同侧,被配置为与所述显影辊电连接,其中所述显影电极包括电力接收突起,所述电力接收突起从所述显影电极沿所述预定方向朝离开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突出,所述电力接收突起用于被从外部供给电力,所述检测体由绝缘材料制成,以能旋转的方式被所述电力接收突起支撑。

优选地,当所述电力接收突起和所述联结构件沿所述预定方向投影时,所述电力接收突起至少部分与所述联结构件重叠。

优选地,所述检测体包括:第一开口,其沿所述检测体的旋转方向延伸,使一部分所述电力接收突起露出;以及盖部,被配置为覆盖一部分所述电力接收突起。

优选地,所述盖部包括:第一盖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检测体的所述旋转方向的中途,被配置为沿与所述预定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从外部覆盖所述电力接收突起;以及第二盖部,被配置为沿所述预定方向从外部覆盖所述电力接收突起。

优选地,所述盖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盖部。优选地,所述第一盖部的数量与关于所述盒的信息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部连续覆盖所述电力接收突起沿所述旋转方向整个长度的一半或以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盖部沿所述旋转方向的长度与关于所述盒的信息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部包括:第一斜面;以及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二斜面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并朝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远离所述检测体的旋转轴线地倾斜,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相连续,并朝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靠近所述检测体的所述旋转轴线地倾斜。

优选地,所述电力接收突起具有沿所述从第一到第二方向的末端,所述第二盖部包括与所述电力接收突起的所述末端相配合的配合部。

优选地,所述电力接收突起呈管状,所述配合部配合到所述电力接收突起的所述末端的内部。

优选地,还包括沿所述从第一到第二方向从所述第二侧壁突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突起,所述突起用于配合到所述电力接收突起。

优选地,所述检测体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电力接收突起从第一位置经过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各不相同,所述检测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允许所述电力接收突起被供给电力,所述检测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由所述盖部阻止所述电力接收突起被供给电力,所述检测体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允许所述电力接收突起被供给电力。

优选地,所述旋转构件包括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在其上承载显影剂。

优选地,所述旋转构件包括供给辊,所述供给辊用于将显影剂供给到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辊。

优选地,所述检测体包括具有齿部和缺齿部的缺齿齿轮,所述齿部用于接收驱动力,所述缺齿部用于不接收驱动力。

优选地,所述盒还包括盖,所述盖至少覆盖所述缺齿齿轮,所述盖形成有使一部分所述检测体露出的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盖具有沿所述从第一到第二方向的外侧端面,所述检测体具有沿所述从第一到第二方向的外侧端面,当所述盖和所述检测体沿与所述预定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投影时,所述盖的所述外侧端面与所述检测体的所述外侧端面重叠。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包括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联结构件的驱动力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包括用于将驱动力输出到所述检测体的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上的齿的数量与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上的齿的数量相互不同。优选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上的齿的数量比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上的齿的数量多。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目的,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说明将变得清楚,其中:

图1是沿着打印机左右方向中心线的打印机剖视图,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安装在打印机中;

图2是图1所示显影盒的左上侧视立体图;

图3是显影盒的右上侧视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驱动单元的左上侧视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所示供电单元的右上侧视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电极构件的左上侧视立体图;

图7A-7C显示图5所示的新品检测齿轮,其中图7A是新品检测齿轮的右上侧视立体图,图7B是新品检测齿轮的右视图,图7C是新品检测齿轮的检测端部剖面图;

图8是图3所示显影盒的右视图;

图9是图3所示供电单元俯视图;

图10是从图1中打印机的主壳体侧电极单元右上侧视立体图;

图11至图13显示图10所示的摆动电极如何在打印机中摆动,其中图11示出主壳体未安装显影盒和摆动电极位于下侧断开位置的状态,图12示出显影盒安装在主壳体和摆动电极位于连接位置的状态,图13示出显影盒安装在主壳体和摆动电极位于上侧断开位置的状态;

图14至图18显示如何执行新产品检测程序,其中图14示出显影盒刚刚安装在主壳体和摆动电极与显影盒中的电力接收部接触的状态,图15示出继图14所示的状态之后开始预热操作和摆动电极离开电力接收部的状态,图16示出继图15所示的状态之后摆动电极再次与电力接收部接触的状态,图17示出继图16所示的状态之后摆动电极再次离开电力接收部的状态,图18示出继图17所示的状态之后摆动电极又一次与电力接收部接触的状态;

图19是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盒右上侧视立体图;

图20至图22显示如何在第二实施例的显影盒上执行新产品检测程序,其中图20示出显影盒刚刚安装到主壳体和摆动电极与电力接收部接触的状态,图21示出继图20所示的状态之后开始预热操作和摆动电极离开电力接收部的状态,图22示出继图21所示的状态之后摆动电极再次与电力接收部接触的状态;

图23是第三实施例的显影盒中设置的供电单元的显影盒右上侧视立体图;

图24显示第三实施例的显影盒中传递驱动力的结构;

图25是第四实施例的显影盒中设置的供电单元的显影盒右上侧视立体图;

图26显示第四实施例的显影盒中传递驱动力的结构;

图27是第五实施例的显影盒中设置的供电单元的显影盒右上侧视立体图;

图28是第六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右上侧视立体图;

图29是图28所示供电单元的右上侧视立体图;

图30显示第六实施例的显影盒中传递驱动力的结构;

图31是第七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右上侧视立体图;

图32至图34显示图31所示的旋转板如何旋转,其中图32示出图31所示的显影盒刚刚安装到第七实施例的打印机主壳体和旋转板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图33示出继图32所示的状态之后旋转板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图34示出继图33所示的状态之后旋转板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

图35是设置在第七实施例的打印机主壳体的固定电极和移动电极正视图;

图36A至图36C显示如何执行依据第七实施例的新产品检测程序,其中图36A示出显影盒刚刚安装到主壳体和移动电极与显影盒的电力接收部接触的状态,图36B示出继图36A所示状态之后预热操作开始和移动电极离开电力接收部的状态,图36C示出继图36B所示的状态之后移动电极再次与电力接收部接触的状态;

图37是依据第八实施例的显影盒右上侧视立体图;

图38至图40显示图37所示的滑板如何滑动,其中图38示出图37所示的显影盒刚刚安装到第八实施例的打印机主壳体和滑板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图39示出继图38所示的状态之后滑板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图40示出继图39所示的状态之后滑板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

图41A至图41C显示如何执行依据第八实施例的新产品检测程序,其中图41A示出显影盒刚刚安装到主壳体和移动电极与显影盒的电力接收部接触的状态,图41B示出继图41A所示的状态之后开始预热操作和移动电极离开电力接收部的状态,图41C示出继图41B所示的状态之后移动电极再次与电力接收部接触。

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附图对依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盒进行说明,为了避免重复说明,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和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下面结合图1至图18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盒进行说明。

1.打印机的总体结构

如图1所示,打印机1是一种横向直接串联式彩色打印机。

在以下说明中,在提及方向时,就使用者为了使用而将打印机横向放置的情况而言,图1所在纸面的左侧为前侧,图1所在纸面的右侧为后侧。左侧和右侧依据由正视打印机时而定。即,图1所在纸面的近侧为右侧,图1所在纸面的反面为左侧。

打印机1设有大体为箱子形状的主壳体2。顶盖6可转动地设置在主壳体2顶端,顶盖6的后端用作转动支点。使用者将顶盖6用于开关主壳体开口5。打印机1以可拆卸方式安装有四个分别对应一种颜色的处理盒11。

每个处理盒11都可安装在主壳体2和从中拆卸。当安装到主壳体2时,处理盒11在前后方向相互间隔并位于与供纸部(未示出)平行的上方。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每个处理盒11都包括鼓盒24和显影盒25(盒)。显影盒25能以可拆卸地方式安装在鼓盒24。

鼓盒24设置有感光鼓15。

感光鼓15设置成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筒状,并可旋转地安装在鼓盒24。

显影盒25设置有显影辊16。

显影辊16有显影辊轴30。显影辊轴30由金属制成并沿左右方向延伸。显影辊16安装在显影盒25的后端部,这样显影辊16的后侧露在显影盒25的外面并与感光鼓15的前上侧接触。显影辊16绕显影辊轴30的中心轴线A1(旋转轴线)(见图4)旋转。

显影盒25还设有供给辊27和层厚限制片28。供给辊27用于向显影辊16提供调色剂。层厚限制片28用于限制被供应到显影辊16上的调色剂的厚度。显影盒25有位于供给辊27和层厚限制片28上方的调色剂容纳部79(显影剂容纳部)。调色剂(显影剂)被容纳在调色剂容纳部79。搅拌器80(旋转构件,搅拌构件)设置在调色剂容纳部79内。搅拌器80用于搅拌容纳在调色剂容纳部79内的调色剂。

供给辊27有供给辊轴29。供给辊轴29由金属制成并沿左右方向延伸。供给辊27与显影辊16的前上侧接触。

层厚限制片28与显影辊16的后上侧接触。

搅拌器80有搅拌器轴76和搅拌叶片77。搅拌器轴76沿左右方向延伸。搅拌叶片77从搅拌器轴76径向向外延伸。搅拌器80绕搅拌器轴76的中心轴线A2(旋转轴线)旋转(见图4)。

由调色剂容纳部79供应的调色剂在供给辊27和显影辊16之间摩擦带上正电荷,然后以固定厚度的薄层被运输到显影辊16上。

每个感光鼓15的表面被电晕型带电器26均一地带上电,然后以预定图像数据为基础暴露在发光二极管单元12发射的光下。结果,以图像数据为基础形成静电潜像。接着,被支持在显影辊16上的调色剂被提供给感光鼓15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结果,在感光鼓15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

纸张S存放在设置于主壳体2底部的供纸托盘7。通过拾取辊8、供纸辊9和一对定位辊10供应纸张S,且纸张S经U型转弯路径被传送到主壳体2的后上侧。在预定的时间内在感光鼓15和输送带19之间一次供应一张纸,并由输送带19将这一张纸在各个感光鼓15和转印辊20之间从前传送到后。此时,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纸张S,然后因此形成彩色图像。

接着,纸张S在经过加热辊21和压力辊22之间时被加热和压紧。此时,彩色图像被热固定在纸张S上。

然后,纸张S经U型转弯路径被传送到主壳体2的前上侧并最终排出到设置在顶盖6上的排纸托盘23。

2.显影盒的详细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显影盒25设置有盒框体31(壳体)、驱动单元32和供电单元33。驱动单元32设置在盒框体31的左侧,而供电单元33设置在盒框体31的右侧。

顺便说明,在说明显影盒25并提及方向时,显影辊16所在侧为显影盒25的后侧,层厚限制片28所在侧为上侧。就是说,显影盒25相关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与打印机1相关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不同。显影盒25安装在鼓盒24和打印机1的方向为:显影盒25的后侧对应于打印机1的后下侧,而显影盒25的前侧对应于打印机1的前上侧。

(1)盒框体

盒框体31是大体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箱子形状。盒框体31有第一框体34和第二框体35。第一框体34构成盒框体31的下侧,而第二框体35构成盒框体31的上侧。

(1-1)第一框体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框体34一体地具有一对左和右侧壁36、前壁37和下壁38,并被设置成有底部且上侧和后侧开口的框体状。

顺带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左侧侧壁36被称为左壁36L(第一侧壁),右侧侧壁36被称为右壁36R(第二侧壁)。

两个侧壁36都是侧视大体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侧壁36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以便它们相互面对面。每个侧壁36上都设置有供给辊轴露出通孔39、显影辊轴露出槽40和搅拌器轴露出通孔41。

供给辊轴露出通孔39位于侧壁36的后下端部,并贯穿侧壁36。供给辊轴露出通孔39侧视大体呈矩形。供给辊轴露出通孔39的每一侧都比供给辊轴29左右端部的直径长。供给辊轴29的左右端部通过供给辊轴露出通孔39露在侧壁36沿左右方向的外侧。

显影辊轴露出槽40是在侧壁36后上边缘形成的切块。显影辊轴露出槽40侧视大体是U型,U型的开口向上和向后,U型底部向下和向前。显影辊轴露出槽40的宽度(上下方向的长度)比显影辊轴30的左右端部的直径大。显影辊轴30的左右端部通过显影辊轴露出槽40露在侧壁36沿左右方向的外侧。

搅拌器轴露出通孔41位于侧壁36的前端部,并贯穿侧壁36。搅拌器轴露出通孔41侧视大体呈圆形。搅拌器轴露出通孔41的直径比搅拌器轴76左右端部的直径大。搅拌器轴76的左右端部通过搅拌器轴露出通孔41露在侧壁36沿左右方向的外侧。

如图5所示,配合突起45(突起)设置在右壁36R。

配合突起45位于供给辊轴露出通孔39的前侧。配合突起45大体呈柱状并从右壁36R的右面向右突出。配合突起45在其左半部分设置有两块突起47。其中一块突起47设置在配合突起45的前侧,另一条设置在配合突起45的下侧。突起47从配合突起45径向向外突出。每条突起47都顺着配合突起45的左半部分沿左右方向延伸。

前壁37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跨越在侧壁36的前缘之间。

下壁38沿左右方向延伸,与前壁37下缘相连的同时跨越在侧壁36的下缘之间。

(1-2)第二框体

第二框体35构成盒框体31的上侧,且俯视大体呈矩形平板状。层厚限制片28装在第二框体35的后缘,并从显影辊16的上面与之接触。

(2)驱动单元

如图2和图4所示,驱动单元32包括支承构件51、齿轮系52和驱动侧齿轮盖53。

(2-1)支承构件

支承构件51侧视大体呈矩形平板状。支承构件51设置有显影辊轴支撑通孔54、供给辊轴支撑通孔55、联结支撑轴56和中间齿轮支撑轴57。显影辊轴支撑通孔54用于支撑显影辊轴30。供给辊轴支撑通孔55用于支撑供给辊轴29。

显影辊轴支撑通孔54位于支承构件51的后上端部且贯穿支承构件51。显影辊轴支撑通孔54侧视大体呈圆形。显影辊轴支撑通孔54的内径基本等于或稍大于显影辊轴30的外径。

供给辊轴支撑通孔55位于显影辊轴支撑通孔54的前下侧且贯穿支承构件51。供给辊轴支撑通孔55侧视大体呈圆形。供给辊轴支撑通孔55的内径基本等于或稍大于供给辊轴29的外径。

联结支撑轴56位于显影辊轴支撑通孔54的前侧和供给辊轴支撑通孔55的上侧。联结支撑轴56大体呈柱状并从支承构件51的左面向左伸出。

中间齿轮支撑轴57位于支承构件51的前端部。中间齿轮支撑轴57大体呈柱状并从支承构件51的左面向左伸出。中间齿轮64(下文将进行说明)被支撑在中间齿轮支撑轴57,以便它能相对于中间齿轮支撑轴57旋转。

支承构件51安装在左壁36L左侧的方式是:显影辊轴30的左端部嵌入到显影辊轴支持通孔54,供给辊轴29的左端部嵌入到供给辊轴支持通孔55。因此,联结支撑轴56位于调色剂容纳部79后端部的左侧。

(2-2)齿轮系

齿轮系52包括显影联结61(联结构件)、显影齿轮62、供给齿轮63、中间齿轮64、第一搅拌器齿轮72(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第一齿轮))和第二搅拌器齿轮78(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第二齿轮))(见图5)。

显影联结61被支撑在联结支撑轴56,以便它能相对于联结支撑轴56旋转。显影联结61大体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柱状。显影联结61一体地设置有大直径齿轮部65、小直径齿轮部66和联结部67。

大直径齿轮部65设置在显影联结61的右端部。大直径齿轮部65的整个外周形成有轮齿。

小直径齿轮部66的直径比大直径齿轮部65的直径小,大体呈与大直径齿轮部65共有中心轴线的柱状。小直径齿轮部66的整个外周形成有轮齿。

联结部67的直径比小直径齿轮部66的直径小,大体呈与大直径齿轮部65共有中心轴线的柱状。联结部67的左侧面形成有联结凹部68。当将显影盒25安装到主壳体2时,主壳体侧联结(未示出)的尖端嵌入到联结凹部68,以便它不能相对于联结凹部68旋转。驱动力通过主壳体侧联结(未示出)从主壳体输入到联结凹部68。

显影齿轮62装在显影辊轴30的左端部,以便它不能相对于显影辊轴30旋转。显影齿轮62与显影联结61的大直径齿轮部65的后侧啮合。

供给齿轮63装在供给辊轴29的左端部,以便它不能相对于供给辊轴29旋转。供给齿轮63与显影联结61的大直径齿轮部65的后下侧啮合。

中间齿轮64大体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柱状。中间齿轮64被支撑在中间齿轮支撑轴57,以便它能相对于中间齿轮支撑轴57旋转。中间齿轮64一体地设置有大直径部71和小直径部70。大直径部71构成中间齿轮64的左半部分,小直径部70构成中间齿轮64的右半部分。

大直径部71大体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柱状。大直径部71与显影联结61的小直径齿轮部66的前下侧啮合。

小直径部70大体是从大直径部71的右面向右延伸的柱状,并与大直径部71共有中心轴线。小直径部70位于显影联结61的大直径齿轮部65的前下侧,并与大直径齿轮部65有间隔。

第一搅拌器齿轮72装在搅拌器轴76的左端部,以便它不能相对于搅拌器轴76旋转。第一搅拌器齿轮72与中间齿轮64的小直径部70的前上侧啮合。

如图5所示,第二搅拌器齿轮78设置在右壁36R的右侧。第二搅拌器齿轮78装在搅拌器轴76的右端部,以便它不能相对于搅拌器轴76旋转。第二搅拌器齿轮78上齿的数量比第一搅拌器齿轮72上齿的数量少。

(2-3)驱动侧齿轮盖

如图4所示,驱动侧齿轮盖53大体呈管状,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其左端部闭合。驱动侧齿轮盖53的尺寸(前后方向的长度和上下方向的长度)设置成在总体上覆盖显影联结61、供给齿轮63、中间齿轮64和第一搅拌器齿轮72。驱动侧齿轮盖53的左侧壁形成有联结露出口73。

联结露出口73大体位于构成驱动侧齿轮盖53的左壁在前后方向的中心。联结露出口73贯穿驱动侧齿轮盖53的左壁,且侧视大体呈圆形,这样联结部67的左面通过联结露出口73露在外侧。

驱动侧齿轮盖53让联结部67的左面通过联结露出口73露出。驱动侧齿轮盖53通过螺钉固定在左壁36L,以便它覆盖显影联结61(联结部67的左面除外)、供给齿轮63、中间齿轮64和第一搅拌器齿轮72。

(3)供电单元

如图3和图5所示,供电单元33包括电极构件81(显影电极)、新品检测齿轮82(检测体)和供电侧齿轮盖83(盖)。

(3-1)电极构件

如图5和图6所示,电极构件81由导电树脂材料(例如导电聚缩醛树脂)制成。电极构件81上有主体部94和电力接收部88(电力接收突起)。

主体部94设置成侧视大体呈矩形平板状。主体部94形成有显影辊轴支撑通孔84、供给辊轴支撑部85、配合突起嵌入通孔86和显影辊轴轴套87。

显影辊轴支撑通孔84位于主体部94的后上端部,并贯穿主体部94。显影辊轴支撑通孔84侧视大体呈圆形。显影辊轴支撑通孔84的内径基本等于或稍大于显影辊轴30右端部的直径。显影辊轴30的右端部被支撑在显影辊轴支撑通孔84,以便它可相对于显影辊轴支撑通孔84旋转。

供给辊轴支撑部85位于显影辊轴支撑通孔84的前下侧。供给辊轴支撑部85大体是从主体部94左面向左延伸的圆柱状。供给辊轴支撑部85的内径基本等于或稍大于供给辊轴29的外径。供给辊轴29的右端部被支撑在供给辊轴支撑部85,以便它可相对于供给辊轴支撑部85旋转。

配合突起嵌入通孔86位于主体部94的前端部且贯穿主体部94。配合突起嵌入通孔86侧视大体是圆形。如图6所示,配合突起嵌入通孔86的前侧边缘和后侧边缘形成有一对凹部89,以便该一对凹部89从配合突起嵌入通孔86径向向外凹。

显影辊轴轴套87大体设置成从显影辊轴支撑通孔84的周缘向右伸出的圆柱状。

电力接收部88大体设置成从主体部94上的配合突起嵌入通孔86的周围向右突出的圆柱状。电力接收部88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电力接收部88上形成有一对切口90。每个切口90都穿过电力接收部88并联通对应的凹部89。切口90从电力接收部88的左边缘延伸至右侧。

电极构件81装在右壁36R右侧的方式为:显影辊轴30的右端部嵌入到显影辊轴支撑通孔84和显影辊轴轴套87,供给辊轴29的右端部嵌入到供给辊轴支撑部85,配合突起45嵌入到电力接收部88。

配合突起45的右缘设置在电力接收部88右缘的左侧。电力接收部88设置在调色剂容纳部79后端部的右侧。

如图8所示,电力接收部88和显影联结61相对于彼此设置成:当电力接收部88和显影联结61沿左右方向投影时,电力接收部88的上部和后端部与显影联结61重叠。

(3-2)新品检测齿轮

如图5和图7所示,新品检测齿轮82由绝缘树脂材料(例如聚缩醛树脂)制成,并大体形成其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新品检测齿轮82装在电力接收部88上,以便它能相对于电力接收部88旋转。

为了在下文对新品检测齿轮82进行说明,新品检测齿轮82的径向被称为径向,新品检测齿轮82的圆周方向被称为圆周方向,新品检测齿轮82的旋转方向(或者右视为顺时针的方向)被称为旋转方向。

如图7A所示,新品检测齿轮82一体地设置有缺齿齿轮96、筒部97和检测端部95(盖部)。

缺齿齿轮96大体呈与新品检测齿轮82共有中心轴线的圆形平板状,且在左右方向有一定厚度。在缺齿齿轮96圆周上圆心角大约205度的部分形成有轮齿。就是说,缺齿齿轮96的圆周面上形成有齿部98和缺齿部99,齿部98上有轮齿,缺齿部99上没有轮齿。齿部98能与第二搅拌器齿轮78的后侧啮合。缺齿部99不能与第二搅拌器齿轮78啮合。

穿过缺齿齿轮96的径向中心形成有电力接收部嵌入通孔104。

电力接收部嵌入通孔104侧视大体呈圆形,且与新品检测齿轮82共有中心轴线。电力接收部嵌入通孔104的直径稍大于电力接收部88的外径。

筒部97从缺齿齿轮96的电力接收部嵌入通孔104外周向右伸出。筒部97大体呈圆柱状且与新品检测齿轮82共有中心轴线。凸缘部100从简部97的右端部径向向外突出。

检测端部95设置在凸缘部100的右面。检测端部95有一对第一盖部101和第二盖部102。

每个第一盖部101都大体呈柱状,有矩形截面且从凸缘部100右面向右伸出。第一盖部101设置在新品检测齿轮82中心轴线沿径向的相反侧。

如图7B所示,当沿左右方向投影时,其中一个第一盖部101位于齿部98沿旋转方向下游终点的径向内侧,另一个第一盖部101位于齿部98沿旋转方向的中心的径向内侧。

第二盖部102跨越在该一对第一盖部101的右侧边缘之间。第二盖部102侧视大体呈菱形板状。如图5和图7C所示,第二盖部102上形成有配合部103。配合部103从第二盖部102的左面向左突出。

配合部103大体呈圆柱状且与新品检测齿轮82共有中心轴线。配合部103的外径基本等于或稍小于电力接收部88的内径。

检测端部95在其位于凸缘部100和第二盖部102之间的部分径向向外开口。换句话说,检测端部95形成有围绕配合部103沿旋转方向延伸的开口(第一开口),且第一盖部101设置在该沿旋转方向的开口的中间。

每个第一盖部101都在其沿旋转方向的一对相反侧的径向外侧边缘倾斜。更具体地说,每个第一盖部101都在其径向外侧边缘形成有下游侧斜面105(第二斜面)和上游侧斜面106(第一斜面)。下游侧斜面105位于第一盖部101沿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而上游侧斜面106位于第一盖部101沿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上游侧斜面106与下游侧斜面105的上游侧边缘相连。下游侧斜面105朝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方向逐渐径向向外倾斜。上游侧斜面106朝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方向逐渐径向向内倾斜。

新品检测齿轮82可旋转地装在电力接收部88的方式是:电力接收部88嵌入电力接收部嵌入通孔104,配合部103嵌入到电力接收部88的右端。

结果,电力接收部88的右端被第一盖部101从径向外侧覆盖,并被第二盖部102从右侧覆盖。电力接收部88的右端在第一盖部101之间露出。

当生产商制造显影盒25时,缺齿齿轮96被定向为齿部98在其旋转方向下游侧末端与第二搅拌器齿轮78啮合。

新品检测齿轮82和显影联结61在显影盒25中相对于彼此设置成:当新品检测齿轮82和显影联结61沿左右方向投影时,如图8所示,新品检测齿轮82在其后上侧末端与显影联结61重叠。

(3-3)供电侧齿轮盖

如图5所示,供电侧齿轮盖83大体呈管状,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其右端闭合。供电侧齿轮盖83的尺寸(前后方向的长度和上下方向的长度)设置成在总体上覆盖新品检测齿轮82和第二搅拌器齿轮78。

供电侧齿轮盖83包括新品检测齿轮露出口111(第二开口),前侧膨出部112和后侧膨出部113。

新品检测齿轮露出口111大体位于构成供电侧齿轮盖83的右壁在前后方向的中心。新品检测齿轮露出口111贯穿供电侧齿轮盖83的右壁。新品检测齿轮露出口111侧视大体呈圆形,所以新品检测齿轮82的检测端部95通过新品检测齿轮露出口111露在外侧。

前侧膨出部112侧视基本呈矩形,并从新品检测齿轮露出口111的前侧周缘突出至右侧。

后侧膨出部113侧视基本呈矩形,并从新品检测齿轮露出口111的后侧周缘突出至右侧。

供电侧齿轮盖83通过螺钉固定在右壁36R的方式为:新品检测齿轮82的检测端部95通过新品检测齿轮露出口111露出,缺齿齿轮96和新品检测齿轮82的筒部97以及第二搅拌器齿轮78由供电侧齿轮盖83覆盖。

新品检测齿轮82和供电侧齿轮盖83相对于彼此设置成:当新品检测齿轮82和供电侧齿轮盖83沿上下方向投影时,如图9所示,第二盖部102的右面与前侧膨出部112和后侧膨出部113的右面位于同一平面。就是说,当沿前后方向投影时,第二盖部102的右面与前侧膨出部112和后侧膨出部113的右面重叠。

前侧膨出部112和后侧膨出部113的右面位于电力接收部88右侧边缘的右侧。

3.主壳体

如图10所示,主壳体侧电极单元116(检测单元)设置在主壳体2,用于向显影盒25提供显影偏压。

主壳体侧电极单元116包括固定电极118、支托构件117和摆动电极119。摆动电极119被支托在支托构件117。

固定电极118是由金属制成的螺旋弹簧。当主壳体2内安装有显影盒25时,固定电极118的一端固定在主壳体2上靠近显影盒25右侧的位置。固定电极118的另一端用作自由端部121。

支托构件117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支托构件117侧视基本呈U型弯杆状,这样U型开口朝上,沿前后方向延伸。圆筒部122设置在支托构件117的前端部。圆筒部122大体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筒状。尽管未示出,主壳体2内设置有摆动轴。圆筒部122装在摆动轴(未示出)上,以便其能相对于摆动轴旋转。于是,支托构件117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主壳体2。

摆动电极119是缠绕在圆筒部122上的螺旋弹簧。摆动电极119由金属制成。摆动电极119在其一端有固定部123。当主壳体2内安装有显影盒25时,固定部123固定在主壳体2上靠近显影盒25右侧的位置。摆动电极119在其另一端有电极部124。电极部124固定在支托构件117。

电极部124有显影侧触点125和主壳体侧触点126。显影侧触点125能与显影盒25的电力接收部88接触。主壳体侧触点126能与固定电极118的自由端部121接触。

显影侧触点125被支撑在支托构件117的前下端部并露出在前下侧。

主壳体侧触点126被支撑在支托构件117的后端部且露出在右侧。

如图11所示,由于摆动电极119的弹性,摆动电极119通常被支托在主壳体侧触点126离开固定电极118的自由端部121并位于自由端部121下面的下侧断开位置。

如图12所示,当逆着其弹力从前侧推挤摆动电极119时,摆动电极119沿右视为逆时针的方向摆动。结果,主壳体侧触点126被置于其与固定电极118的自由端部121接触的连接位置。

当逆着其弹力进一步从前侧推挤摆动电极119时,摆动电极119进一步沿右视为逆时针的方向摆动。结果,主壳体侧触点126被置于其离开固定电极118的自由端部121并位于自由端部121上方的上侧断开位置(图13)。

如图10所示,电源132、偏压检测单元133和CPU131(判断单元)设置在主壳体2。

电源132电连接摆动电极119的固定部123。电源132向摆动电极119提供显影偏压。

偏压检测单元133电连接固定电极118。偏压检测单元133用于检测通过摆动电极119从电源132供给固定电极118的显影偏压。换句话说,偏压检测单元133检测是否有向固定电极118提供显影偏压。

CPU131电连接电源132和偏压检测单元133。CPU131在偏压检测单元133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判断显影盒25的状态。当偏压检测单元133检测到从电源132供给固定电极118的显影偏压时,CPU131判断为摆动电极119被置于连接位置。当偏压检测单元133检测到没有从电源132供给固定电极118的显影偏压时,CPU131判断为摆动电极119被置于下侧或上侧断开位置。

4.检测新显影盒的操作

结合图11至图18,接下来将对如何检测新的显影盒进行说明。

当主壳体2未安装处理盒11时,摆动电极119位于如图11所示的下侧断开位置。

没有处理盒11安装在主壳体2。显影偏压不从电源132供给显影盒25或者固定电极118。偏压检测单元133检测不到从电源132供给固定电极118的显影偏压。CPU131判断为没有显影偏压供给固定电极118。

如果偏压检测单元133在预定的一段时间或更长的时间内连续检测不到从电源132供给固定电极118的显影偏压,CPU131则判断为主壳体2内没有安装显影盒25。

在打开主壳体2的顶盖6并从前上侧将其内安装有新(未使用的)显影盒25的处理盒11嵌入到主壳体2之后,显影盒25的电力接收部88从前上侧与支托构件117接触。

当显影盒25和处理盒11一起嵌入到主壳体2时,支托构件117受到电力接收部88的推挤。结果,摆动电极119的电极部124和支托构件117一起向右视为逆时针的方向摆动。

然后,当完成将显影盒25安装到主壳体2的操作之后,如图12和图14所示,摆动电极119被置于主壳体侧触点126与固定电极118的自由端部121接触的连接位置。此外,摆动电极119的显影侧触点125通过第一盖部101之间的间隔从后侧与显影盒25的电力接收部88接触。此时,其中一个第一盖部101位于支托构件117和摆动电极119的前上侧。

结果,由电源132供给摆动电极119的显影偏压通过显影侧触点125供给电力接收部88。

供给电力接收部88的显影偏压通过电极构件81作用于显影辊轴30。

显影偏压还从主壳体侧触点126通过固定电极118的自由端部121供给固定电极118,并最终由偏压检测单元133检测。

因此,CPU131测得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18。

当将显影盒25安装到主壳体2时,主壳体2的主壳体侧联结(未示出)的尖端嵌入到显影联结61的联结凹部68,以便其不能相对于联结凹部68旋转。接着,驱动力从主壳体2通过主壳体侧联结(未示出)输入到显影联结61,启动预热操作。

结果,如图4所示,驱动力从显影联结61通过中间齿轮64和第一搅拌器齿轮72传递到搅拌器轴76,因此使搅拌器80旋转。

如图5所示,当搅拌器80旋转时,驱动力通过搅拌器轴76和第二搅拌器齿轮78传递到缺齿齿轮96的齿部98,使新品检测齿轮82沿右视为顺时针的方向旋转。

于是,如图15所示,新品检测齿轮82的第一盖部101与摆动电极119的电极部124从前侧接触,向后侧推挤电极部124。结果,逆着摆动电极119的弹力,支托构件117和摆动电极119沿着下游侧斜面105上移到第一盖部101,从电力接收部88缩回到后侧,然后位于上侧断开位置。

结果,摆动电极119的显影侧触点125朝着后侧离开电力接收部88,摆动电极119从电力接收部88断开电连接。此外,摆动电极119的主壳体侧触点126朝着上侧离开固定电极118的自由端部121,摆动电极119从固定电极118断开电连接(见图13)。注意,如果新品检测齿轮82由导电材料制成,摆动电极119则不从电力接收部88断开电连接。但是,摆动电极119还是会从固定电极118断开电连接。

此时,CPU131测得没有显影偏压供给固定电极118。

当新品检测齿轮82沿右视为顺时针的方向进一步旋转,第一盖部101从前上侧至后下侧经过电力接收部88和支托构件117之间。

结果,如图16所示,由于摆动电极119的弹力,支托构件117和摆动电极119沿着上游侧斜面106从第一盖部101下来时向前侧回摆,然后再次被置于连接位置。

结果,摆动电极119的显影侧触点125从后侧与电力接收部88接触,摆动电极119电连接电力接收部88。此外,主壳体侧触点126与固定电极118的自由端部121接触,摆动电极119电连接固定电极118(见图12)。注意,如果新品检测齿轮82由导电材料制成,则摆动电极119保持与电力接收部88的电连接。

从而,CPU131测得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18。就是说,在启动预热操作之后,CPU131测得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18,接着供给固定电极118的显影偏压暂时中止,然后显影偏压又被供给固定电极118。

就是说,新品检测齿轮82从第一位置旋转移动到第二位置然后到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新品检测齿轮82使得摆动电极119被置于连接位置,并让电力通过第一盖部101之间的间隔供给电力接收部88。在第二位置,新品检测齿轮82使得摆动电极119被置于上侧断开位置,并通过第一接收部101切断供给电力接收部88的电力。在第三位置,新品检测齿轮82使摆动电极119再次被置于连接位置,并让电力通过第一盖部101之间的间隔供给电力接收部88。

当新品检测齿轮82进一步旋转,如图17和图18所示,与前述的那个第一盖部101类似,另一个第一盖部101将摆动电极119从连接位置移动到上侧断开位置,然后回到连接位置。

当新品检测齿轮82进一步旋转,缺齿部99面朝第二搅拌器齿轮78,新品检测齿轮82与第二搅拌器齿轮78的啮合脱离。结果,新品检测齿轮82停止旋转。接着,预热操作结束。

所以,CPU131再次测得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18,接着供给固定电极118的显影偏压暂时中止,然后显影偏压再次被供给固定电极118。

如果CPU131测得在开始预热操作之后,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18,接着供给固定电极118的显影偏压暂时中止,然后显影偏压又被供给固定电极118,则CPU131判断为显影盒25是新的(未使用的)。

CPU131将预热过程中供给固定电极118的显影偏压暂时中止的次数与显影盒25所能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数量的信息相关联。更具体地,例如,CPU131按下列方式将上述次数与信息关联:假如显影偏压暂时中止的次数是两次,则能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数量是6000。如果显影偏压暂时中止的次数为1次,则能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数量是3000。

如果CPU131检测到预热程序开始后显影偏压从开到关再回到开的变化为两次,则CPU131判断为显影盒25能形成的图像数是6000。

所以,当安装显影盒25时,CPU131判断为显影盒25是新的,且该显影盒25能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数量是6000。注意,主壳体2设置有操作面板或类似结构(未示出)。要求使用者更换新显影盒25的通知在显影盒25实际形成的图像数将超过6000之前立即显示在该操作面板或类似结构。

如果CPU131测得在预定的一段时间或更长的时间内显影偏压连续供给固定电极118,则CPU131判断为主壳体2内安装有显影盒25。

如上所述,安装新显影盒25时,新产品检测程序被执行以确定显影盒25是否安装在主壳体2。现在假设新的显影盒25被安装到主壳体2,接着比如为解决卡纸问题而将显影盒25暂时从主壳体2拆卸,然后将其再次安装到主壳体2。显影盒25这样再次被安装到主壳体2时,新品检测齿轮82并不旋转,而是保持在缺齿齿轮96的缺齿部99面朝第二搅拌器齿轮78的位置。因此,即使显影盒25被再次安装时预热操作被执行,新品检测齿轮82并不旋转,因此不执行新产品检测程序。此时,支托构件117和摆动电极119位于连接位置。所以,CPU131测得显影偏压被持续供给固定电极118。

因此,CPU131不会错误地将再次安装的显影盒(或已使用的显影盒)判断为新的。CPU131从显影盒25刚刚安装入主壳体2时起即持续将显影盒25实际形成的图像数量与它所能形成的图像最大数量比较。此外,CPU131判断为显影盒25安装在主壳体2。

5.作用效果

(1)在显影盒25,如图3和图4所示,显影联结61设置在左壁36L的左侧。新品检测齿轮82设置在右壁36R的右侧。输入给显影联结61的驱动力通过设置在左壁36L和右壁36R之间的搅拌器80传递到新品检测齿轮82。

从而,显影联结61和新品检测齿轮82设置在不同侧壁(或者在左壁36L和右壁36R)。这样,左壁36L和右壁36R的面积可以制作得很小。因此,显影盒25的尺寸能制作得很小。

更具体地,假如显影联结61和新品检测齿轮82设置在相同侧壁(左壁36L或右壁36R),侧壁36需要有足够大的面积来安装显影联结61和新品检测齿轮82。相反,依据本实施例,因为每个侧壁36只安装有显影联结61和新品检测齿轮82中的一个,左壁36L和右壁36R的面积可以制作得很小。

(2)在显影盒25,新品检测齿轮82和显影联结61相对于彼此设置成如图8所示的那样,当新品检测齿轮82和显影联结61沿左右方向延伸,新品检测齿轮82的后上侧端部与显影联结61重叠。

因此,当沿左右方向延伸时,新品检测齿轮82和显影联结61基本位于相同的位置。这样,显影盒25的尺寸可以制作得很小。

(3)如图2和图4所示,搅拌器80的利用使得驱动力能从显影联结61传递到新品检测齿轮82,从而减少构件数量。

(4)如图3所示,新品检测齿轮82被电力接收部88支撑以便其能相对于电力接收部88旋转。

因此,与新品检测齿轮82和电力接收部88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使得新品检测齿轮82的高效配置成为可能。

(5)在显影盒25,电力接收部88和显影联结61相对于彼此设置成如图8所示的那样,当电力接收部88和显影联结61沿左右方向投影时,电力接收部88的后上侧端部与显影联结61重叠。

因此,当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投影时,电力接收部88和显影联结61基本位于相同的位置。这样,显影盒25的尺寸可以制作得很小。

(6)在显影盒25,如图7A至图7C所示,第一盖部101设置在新品检测齿轮82的径向相反侧。新品检测齿轮82在位于凸缘部100和第二盖部102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开口。该开口沿新品检测齿轮82的旋转方向(圆周方向)延伸。第一盖部101位于该开口的中间以便它们沿旋转方向彼此隔开。电力接收部88暴露在两个相邻的第一盖部101之间的间隔。

因此,新品检测齿轮82的旋转使得从主壳体2到电力接收部88的电力在开与关的状态之间转换。

(7)在显影盒25中,如图7A所示,检测端部95包括第一盖部101和第二盖部102。第一盖部101从电力盖部在旋转方向的外侧将其覆盖,而第二盖部102从电力接收部88的右侧将其覆盖。

因此,电力接收部88在径向外侧和右侧都受到检测端部95的保护。

(8)在显影盒25,如图7B和7C所示,检测端部95有一对第一盖部101,分别位于新品检测齿轮82的一对径向相反侧上。

因此,电力接收部88从两个径向相反侧都得到保护。

依据显影盒25,第一盖部101的数量与显影盒25能形成的图像最大数量相关。

所以,以第一盖部101的数量为基础,显影盒25能形成的图像最大数量的信息能容易且可靠地测得。

因此,纵然储存在显影盒25的调色剂的量依其该显影盒25能形成的图像最大数量不同而不同,显影盒25的使用寿命也能准确测得,显影盒25能适时地被更换。

(10)如图7C所示,每个第一盖部101都在其径向外侧边缘形成有下游侧斜面105和上游侧斜面106。下游侧斜面105位于第一盖部101沿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而上游侧斜面106位于第一盖部101沿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上游侧斜面106与下游侧斜面105的上游侧边缘相连。下游侧斜面105朝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方向逐渐径向向外倾斜。上游侧斜面106朝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方向逐渐径向向内倾斜。

这样,当第一盖部101经过电力接收部88和支托构件117之间时,支托构件117和摆动电极119沿着下游侧斜面105往第一盖部101上走,然后被置于上侧断开位置。之后,支托构件117和摆动电极119沿着上游侧斜面106从第一盖部101上下来,然后再次被置于连接位置。

因此,第一盖部101能顺利地经过电力接收部88和支托构件117之间。

(11)在显影盒25,如图5和图14所示,第二盖部102包括配合到电力接收部88右端部的配合部103。

因此,配合部103将电力接收部88的右端部相对于新品检测齿轮82进行准确定位。

(12)在显影盒25,如图5和图14所示,电力接收部88呈圆柱管状,配合部103配合在电力接收部88右端部的内部,这样配合部103的外周面面向电力接收部88的内周面。

因此,配合部103使电力接收部88的右端部更稳固。

(13)如图5所示,配合突起45设置在盒框体31的右壁36R。配合突起45配合在管状电力接收部88的内部。

配合突起45使电力接收部88更稳固。

(14)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新品检测齿轮82从第一位置(见图14)移动到第二位置(见图15)然后到第三位置(见图16)。新品检测齿轮82在第一位置时,电力通过第一盖部101之间的间隔供给电力接收部88。新品检测齿轮82在第二位置时,输入到电力接收部88的电力被第一盖部101切断。新品检测齿轮82在第三位置时,电力通过第一盖部101之间的间隔供给电力接收部88。

所以,CPU131检测到电力在输入到电力接收部88的电力被切断之前和之后被供给电力接收部88。这确保CPU131识别出输入到电力接收部88的电力是被第一盖部101切断的。

(15)如图7A和图7B所示,新品检测齿轮82包括缺齿齿轮96有齿部98和缺齿部99。驱动力传递到齿部98,但不传递到缺齿部99。

这确保新品检测齿轮82从预热过程开始到结束能在预定量内旋转。

(16)如图5所示,供电侧齿轮盖83有让新品检测齿轮82的检测端部95通过其露出的新品检测齿轮露出口111。缺齿齿轮96和新品检测齿轮82的筒部97以及第二搅拌器齿轮78被供电侧齿轮盖83覆盖。

这样,供电侧齿轮盖83保护缺齿齿轮96和第二搅拌器齿轮78,并确保缺齿齿轮96和第二搅拌器齿轮78彼此啮合。此外,供电侧齿轮盖83确保电力通过新品检测齿轮露出口111供给电力接收部88。

(17)从图9清楚得知,供电侧齿轮盖83和新品检测齿轮82相对于彼此设置成:当供电侧齿轮盖83和新品检测齿轮82沿显影盒25的前后方向投影,供电侧齿轮盖83的右面与新品检测齿轮82的第二盖部102的右面重叠。

因此,显影盒25能顺利地安装到主壳体2。

(18)在显影盒25中,第一搅拌器齿轮72上的轮齿数大于第二搅拌器齿轮78上的轮齿数。

所以,新品检测齿轮82的旋转速度能相对于搅拌器80的旋转速度减慢。

这为检测从主壳体2到电力接收部88的供电在开与关的状态变化提供足够长的一段时间,从而确保检测程序正确执行。

6.第二实施例

结合图19至图22,将对盒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顺带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那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根据第一实施例,检测端部95有两个第一盖部101,且第一盖部101设置在新品检测齿轮82中心轴线的径向相反侧。第一盖部101的数量与显影盒25能形成的图像最大数量相关。

然而,根据第二实施例,如图19所示,设置检测端部136(盖部)来代替检测端部95。检测端部136有周壁137(第一盖部),代替第一盖部101。周壁137呈部分圆柱状,其截面有圆心角大约为120度的扇形。换句话说,周壁137围绕新品检测齿轮82的中心轴线延伸120度,这样周壁137沿旋转方向连续覆盖电力接收部88的一半以上。检测端部136上的第二盖部102是扇形并与周壁137的右侧边缘相连。换句话说,与检测端部95类似,检测端部136在其位于凸缘部100和第二盖部102之间的部分径向向外开口。就是说,检测端部136形成有围绕配合部103沿旋转方向延伸的开口(第一开口)。周壁137位于该开口(第一开口),并占据该开口相当于新品检测齿轮82周长一半以上的长度。

如图20所示,当将显影盒25完全安装到主壳体2,摆动电极119位于连接位置,主壳体侧触点126与固定电极118的自由端部121接触。摆动电极119的显影侧触点125与显影盒25的电力接收部88从后侧通过未设置周壁137的部分接触。

结果,电源132的显影偏压通过摆动电极119供给电力接收部88,然后作用于显影辊轴30。

CPU131测得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18。

然后,启动打印机1的预热操作。当新品检测齿轮82沿右视为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如图21所示,周壁137的旋转方向下游侧边缘与支托构件117从前侧接触,将支托构件117向后侧推挤。结果,支托构件117和摆动电极119逆着摆动电极119的弹力往周壁137上移,从电力接收部88缩回至后侧,然后处于上侧断开位置。

于是,显影侧触点125离开电力接收部88到后侧,摆动电极119因此与电力接收部88断开电连接。此外,主壳体侧触点126离开固定电极118的自由端部121到上侧,摆动电极119因此与固定电极118断开电连接。

CPU131测得没有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18。

当新品检测齿轮82进一步沿右视为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检测端部136的周壁137从前上侧到后下侧经过电力接收部88和支托构件117之间。

此时,CPU131测得在与周壁137圆周方向的长度对应的时间内没有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18。

此后,如图22所示,支托构件117和摆动电极119由于摆动电极119的弹力回摆到前侧以从周壁137下来,然后再次被置于连接位置。

结果,摆动电极119的显影侧触点125从电力接收部88的后侧与其接触,然后摆动电极119电连接到电力接收部88。此外,主壳体侧触点126与固定电极118的自由端部121接触,然后摆动电极119电连接到固定电极118。

这样,CPU131测得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18。就是说,预热操作启动之后,CPU131测得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18,接着供给固定电极118的显影偏压暂时中止,然后显影偏压再次被供给固定电极118。

假如CPU131测得预热操作启动之后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18,接着供给固定电极118的显影偏压暂时中止,然后再次被供给固定电极118,那么CPU131判断为显影盒25是新的(未使用的)。

CPU131将供给固定电极118的显影偏压暂时中止的时间长度与显影盒25能形成的图像最大数量相关联。更具体地,比如,CPU131按下列方式关联上述时间长度与显影盒25的信息:假如显影偏压暂时中止的时间比预定的阈值长,那么显影盒25能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数量是6000;假如显影偏压暂时中止的时间小于或等于预定的阈值,那么显影盒25能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数量是3000。

假如CPU131检测到预热程序启动后显影偏压的供给从开到关再到开的变化且显影电压关闭的时间长度大于预定阈值时,则CPU131判断为显影盒25能形成的图像数是6000。

假如CPU131测得在一段预定的时间或更长时间内显影偏压被持续供给固定电极118,那么CPU131判断为显影盒25安装在主壳体2内。

根据第二实施例,电力接收部88沿旋转方向的一半以上被周壁137连续覆盖。

所以,电力接收部88沿旋转方向的一半以上受到连续保护。

根据第二实施例,周壁137在旋转方向的长度与显影盒25能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数量相关。

所以,以周壁137在旋转方向的长度为基础,显影盒25能形成的图像最大数量能容易且可靠地测得。

因此,纵然储存在显影盒25的调色剂的量依该显影盒25能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数量不同而不同,显影盒25的使用寿命也能准确测得,并被适时更换。

第二实施例能达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7.第三实施例

结合图23和图24,将对盒的第三个实施例进行说明。依据第三实施例,那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根据第一实施例,输入到显影联结61的驱动力通过搅拌器轴76传递到新品检测齿轮82。然而,依据第三实施例,如图23和图24所示,输入到显影联结61的驱动力通过显影辊16(旋转构件)传递到新品检测齿轮82。显影辊16有显影辊轴30。显影辊16绕显影辊轴30的中心轴线A3(旋转轴线)旋转(见图23)。

依据第三实施例,在搅拌器轴76的右端部没有设置第二搅拌器齿轮78。此外,在电极构件81没有设置显影辊轴轴套87。显影辊轴30的右端部从电极构件81的右面突出至右侧。

第一中间齿轮141(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第二齿轮))被支撑在显影辊轴30的右端部,以便其不能相对于显影辊轴30旋转。第二中间齿轮142被支撑在电极构件81的右面,以便其能相对于电极构件81旋转。第二中间齿轮142与第一中间齿轮141的前上侧啮合,还与缺齿齿轮96的齿部98的后上侧啮合。

启动预热程序之后,如图24所示,驱动力从显影联结61传递到显影齿轮62(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第一齿轮))。结果,显影辊16旋转。

当显影辊16旋转时,第一中间齿轮141和显影辊轴30一起旋转。驱动力从第一中间齿轮141通过第二中间齿轮142传递到缺齿齿轮96的齿部98。结果,新品检测齿轮82沿右视为顺时针的方向旋转。

依据第三实施例,显影辊16的利用使得驱动力能从显影联结61传递到新品检测齿轮82,从而减少部件数量。

第三实施例能达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8.第四实施例

结合图25和图26,将对盒的第四个实施例进行说明。依据第四实施例,那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依据第一实施例,输入到显影联结61的驱动力通过搅拌器轴76传递到新品检测齿轮82。依据第四实施例,如图25和图26所示,输入到显影联结61的驱动力通过供给辊27(旋转构件)传递到新品检测齿轮82。供给辊27有供给辊轴29。供给辊27绕供给辊轴29的中心轴线A4(旋转轴线)(见图25)旋转。

依据第四实施例,搅拌器轴76的右端部没有设置第二搅拌器轴78。供给辊轴29的右端部从电极构件81的右面突出穿过电极构件81的主体部94至右侧。

中间齿轮151(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第二齿轮))被支撑在供给辊轴29的右端部,以便其不能相对于供给辊轴29旋转。中间齿轮151与缺齿齿轮96的齿部98的后下侧啮合。

启动预热操作后,如图26所示,驱动力从显影联结61传递到供给齿轮63(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第一齿轮))。结果,供给辊27旋转。

当供给辊27旋转时,供给辊轴29和中间齿轮151一起旋转。驱动力从中间齿轮151传递到缺齿齿轮96的齿部98。结果,新品检测齿轮82沿右视为顺时针的方向旋转。

依据第四实施例,供给辊27的利用使得驱动力能从显影联结61传递到新品检测齿轮82,从而减少部件的数量。

第四实施例能达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9.第五实施例

结合图27,将对盒的第五实施例进行说明。依据第五实施例,那些与第四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依据上述第四实施例,中间齿轮151设置在供给辊轴29的右端部。中间齿轮151与缺齿齿轮96的齿部98的后下侧啮合。

然而,依据第五实施例,如图27所示,在新品检测齿轮82设置第一阻力提供构件146来代替缺齿齿轮96。第一阻力提供构件146大体呈圆形板状。至少第一阻力提供构件146的外部周围部分由摩擦系数相对大的材料制成,比如橡胶。在供给辊轴29的右端部设置第二阻力提供构件147(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代替中间齿轮151,这样第二阻力提供构件147与第一阻力提供构件146的后侧接触。第二阻力提供构件147大体呈圆形板状。至少第二阻力提供构件147的外部周围部分由摩擦系数相对大的材料制成,如橡胶。

预热程序启动之后,供给辊27按前述第四实施例中相似的方式旋转。

当供给辊27旋转时,第二阻力提供构件147和供给辊轴29一起旋转。由于第二阻力提供构件147和第一阻力提供构件146之间的摩擦力,驱动力从第二阻力提供构件147传递到第一阻力提供构件146,然后新品检测齿轮82因此沿右视为顺时针的方向旋转。

第五实施例能达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10.第六实施例

结合图28、图29和图30,将对盒的第六实施例进行说明。依据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那些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依据第一实施例,输入到显影联结61的驱动力通过搅拌器轴76传递到新品检测齿轮82。依据第六实施例,如图28和图29所示,输入到显影联结61的驱动力通过外侧旋转轴155(旋转构件)传递到新品检测齿轮82。外侧旋转轴155被盒框体31的前端部支撑。外侧旋转轴155绕其中心轴线A5(旋转轴线)(见图29)。

依据第六实施例,第二搅拌器齿轮78被搅拌器轴76支撑,以便其能相对于搅拌器轴76旋转,意味着没有驱动力从搅拌器轴76传递到第二搅拌器齿轮78。

外侧旋转轴155大体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柱状。外侧旋转轴155左右方向的两个端部都被盒框体31以使外侧旋转轴155能相对于盒框体31旋转的方式支撑。把手154大体被支撑在外侧旋转轴155左右方向的中心,以便其能相对于外侧旋转轴155旋转。把手154用于供使用者握持。

输入齿轮156(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第一齿轮))被支撑在外侧旋转轴155的左端部,以便其不能相对于外侧旋转轴155旋转。输入齿轮156用于将驱动力输入给外侧旋转轴155。更具体地,如图30所示,中间齿轮158设置在输入齿轮156和第一搅拌器齿轮72之间。滑轮157(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被支撑在外侧旋转轴155的右端部,以便其不能相对于外侧旋转轴155旋转。

第二搅拌器齿轮78一体地形成有齿轮部159和滑轮部160。

齿轮部159设置在第二搅拌器齿轮78的右端部,并与缺齿部96的齿部98前侧啮合。

滑轮部160设置在第二搅拌器齿轮78的左端部。滑轮部160上没有设置轮齿。

环带161缠绕在滑轮部160和外侧旋转轴155的滑轮157上。

启动预热程序后,如图30所示,驱动力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类似的方式从显影联结61传递到第一搅拌器齿轮72。接着,驱动力从中间齿轮158传递到输入齿轮156,然后到外侧旋转轴155。因此,外侧旋转轴155旋转。

当外侧旋转轴155旋转时,滑轮157和外侧旋转轴155一起旋转,环带161因此作环绕移动。驱动力通过环带161传递到第二搅拌器齿轮78的滑轮部160,然后通过第二搅拌器齿轮78的齿轮部159传递到缺齿齿轮96的齿部98。结果,新品检测齿轮82沿右视为顺时针的方向旋转。

第六实施例能达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11.第七实施例

结合图31至图36,将对打印机的第七实施例进行说明。根据第七实施例,那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根据第一实施例,供电单元33包括电极构件81、新品检测齿轮82和供电侧齿轮盖83。电力接收部88设置在电极构件81,以便其向右侧突出。电力接收部88大体呈圆柱管状。新品检测齿轮82可旋转地支撑在电力接收部88。在预热过程中,随着新品检测齿轮82的旋转,摆动电极119来回摆动,从而有规律地切断供给电力接收部88的电力。

然而,根据第七实施例,如图31所示,对供电单元33进行改变使其包括大体呈矩形板状的电力接收部167(电力接收部)和大体呈圆板状的旋转板166(检测体)。电力接收部167固定安装在右壁36R。电力接收部167由导电材料比如金属制成。旋转板166可旋转地安装在右壁36R。旋转板166位于电力接收部167的右侧。旋转板166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

更具体地,电力接收部167位于调色剂容纳部79后端部的右侧。电力接收部167侧视大体呈矩形。电力接收部167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极电连接到显影辊轴30和供给辊轴29。

旋转板166被支撑在右壁36R,以便它能相对于其旋转轴线旋转。旋转板166的旋转轴线位于电力接收部167的前侧。旋转板166的后半部分与电力接收部167重叠。旋转板166形成有两个电力接收部露出口168。旋转板166上电力接收部露出口168之间的区域作为盖部169。

两个电力接收部露出口168设置在旋转板166沿径向的相反侧。每个电力接收部露出口168都是贯通旋转板166而成,且侧视呈圆心角大约60度的扇形。

旋转板166在打印机1预热过程中沿右视为逆时针的方向旋转,从而从第一位置(见图32)移动到第二位置(见图33)然后再到第三位置(见图34。在第一位置,电力接收部167通过其中一个电力接收部露出口168A露出。在第二位置,电力接收部167被盖部169覆盖。在第三位置,电力接收部167通过另一个电力接收部露出口168B露出。

根据第一实施例,主壳体侧电极单元116设置在主壳体2以向显影盒25提供显影偏压。然而,根据第七实施例,如图35所示,在主壳体2设置固定电极170和移动电极171(检测单元)来代替主壳体侧电极单元116。

固定电极170由金属制成且被大体设置成L型弯杆。当主壳体2内安装有显影盒25时,固定电极170的一个端部固定在主壳体2上靠近显影盒25右侧的位置。固定电极170电连接到偏压检测单元133。固定电极170有自由端部172。

当主壳体2内安装有显影盒25时,移动电极171以可移动方式设置在主壳体2上靠近显影盒25右侧的位置。移动电极171由金属制成且大体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柱状。移动电极171包括凸缘部173。凸缘部173位于移动电极171在左右方向的中间,并从移动电极171径向向外伸出。凸缘部173能与固定电极170的自由端部172接触。移动电极171电连接到电源132。

在主壳体2,移动电极171被安装成能沿左右方向滑动,且通常由推动构件(未示出)将其推至左边。所以,凸缘部173通常保持在其离开固定电极170的自由端部172到左侧的左侧断开位置(第二断开位置)。

当主壳体2内没有安装显影盒25时,移动电极171被置于左侧断开位置(见图35)。所以,没有显影偏压从电源132供给显影盒25和固定电极170,偏压检测单元133检测不到从电源132供给固定电极170的显影偏压。于是,CPU131测得没有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70。

如果偏压检测单元133在预定的时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检测不到从电源132供给固定电极170的显影偏压,那么CPU131判断为显影盒25没有安装在主壳体2。

在显影盒25被完全安装到主壳体2且旋转板166被置于第一位置之后,如图36A所示,显影盒25的电力接收部167通过旋转板166上其中一个电力接收部露出口168从左侧与移动电极171的左端部接触。接着,移动电极171从左侧受到显影盒25的推挤,并逆着推动构件(未示出)的推动力向右侧滑动。结果,移动电极171的凸缘部173与固定电极170的自由端部172接触。换句话说,移动电极171被置于连接位置。

所以,由电源132供给移动电极171的显影偏压通过移动电极171的左端部被供给显影盒25的电力接收部167。供给电力接收部167的显影偏压作用于显影辊轴30。

显影偏压还通过自由端部172从凸缘部173供给固定电极170,然后被偏压检测单元133检测。

CPU131测得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70。

启动预热操作后,旋转板166沿右视为逆时针的方向旋转,然后旋转板166被置于第二位置。

因此,如图36B所示,旋转板166的盖部169嵌入到电力接收部167和移动电极171之间。移动电极171逆着推动构件(未示出)的推动力从电力接收部167缩回至右侧,然后被置于右侧断开位置。

于是,移动电极171从电力接收部167移走至右侧,然后移动电极171因此从电力接收部167断开电连接。此外,移动电极171从固定电极170的自由端部172移走至右侧,移动电极171因此从固定电极170断开电连接。

此时,CPU131测得没有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70。

之后,如图36C所示,旋转板166进一步沿右视为逆时针的方向旋转,然后被置于第三位置。由于推动构件(未示出)的推动力,移动电极171被移至左侧,然后被置于通过旋转板166的另一个电力接收部露出口168与电力接收部167接触的连接位置。

此时,CPU131测得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70。

假如CPU131测得预热操作启动后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70,接着供给固定电极170的显影偏压暂时中止,然后显影偏压再次被供给固定电极170,那么CPU131判断为显影盒25是新的(未使用的)。

假如CPU131测得在预定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内显影偏压被持续供给固定电极170,那么CPU131判断为主壳体2内安装有显影盒25。

根据第七实施例,旋转板166有两个设置在电力接收部167和移动电极171之间的电力接收部露出口168,旋转板166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然后到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旋转板166让电力通过其中一个电力接收部露出口168供给电力接收部167。在第二位置,旋转板166通过盖部169切断供给电力接收部167的电力。在第三位置,旋转板166让电力通过另一个电力接收部露出口168供给电力接收部167。

这种简单的结构确保移动电极171在主壳体2内滑动并将供给电力接收部167的电力在开与关的状态之间转换。

第七实施例能达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12.第八实施例

结合图37至图41,将对打印机1的第八实施例进行说明。根据第八实施例,那些与第七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根据第七实施例,旋转板166设置在电力接收部167的右侧。当旋转板166旋转时,供给电力接收部167的电力在开与关的状态之间转换。

根据第八实施例,在电力接收部167的右侧以可滑动方式安装滑动板181(检测体),代替旋转板166。滑动板181有盖部180。滑动板181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是盖部180沿着电力接收部167右侧从后侧移动到前侧。

更具体地,如图37所示,右壁36R上还设置有支撑轨道184和行星齿轮183(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第二齿轮))。滑动板181被支撑轨道184支撑,这样滑动板181能沿着支撑轨道184在前后方向滑动。行星齿轮183用于向滑动板181输入驱动力。

滑动板181侧视大体为U型,U型开口朝后。滑动板181有盖部180和支架部182。

盖部180侧视大体呈矩形平板状。盖部180的前端部沿朝着后侧的方向逐渐向右倾斜。

支架部182大体是从盖部180下端部向前侧延伸的杆状。支架部182的上表面形成有轮齿。

支撑轨道184包括一对上和下轨道部185。该两个轨道部185在上下方向相互隔开且彼此面对面。轨道部185从上下方向外侧支撑滑动板181的上下端部,这样滑动板181能相对于轨道部185滑动。

行星齿轮183被支撑在右壁36R以便其能相对右壁36R旋转。更具体地,行星齿轮183被支撑在搅拌器轴76以便其不能相对于搅拌器轴76旋转。行星齿轮183位于右壁36R上两个轨道部185之间的位置,并与支架部182的上侧啮合。

在打印机1的预热操作中,滑动板181从后侧滑动到前侧,从而从第一位置(见图38)移动到第二位置(见图39)再到第三位置(见图40)。在第一位置,盖部180位于电力接收部167的后侧,从而露出电力接收部167。在第二位置,电力接收部167被盖部180覆盖。在第三位置,盖部180位于电力接收部167的前侧,从而露出电力接收部167。

当主壳体2内没有安装显影盒25时,与第七实施例相似,移动电极171保持在左侧断开位置(见图35)。

此时,没有显影偏压从电源132供给显影盒25和固定电极170,偏压检测单元133检测不到从电源132供给固定电极170的显影偏压。于是,CPU131判断为没有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70。

假如偏压检测单元133在预定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内持续检测不到从电源132供给固定电极170的显影偏压,那么CPU131判断为主壳体2内没有安装显影盒25。

显影盒25被完全安装到主壳体2且滑动板181被置于第一位置之后,如图41A所示,显影盒25的电力接收部167从左侧与移动电极171的左端部接触。接着,移动电极171受到显影盒25从左侧的推挤,然后逆着推动构件(未示出)的推动力向右侧滑动。结果,移动电极171的凸缘部173与固定电极170的自由端部172接触。换句话说,移动电极171被置于连接位置。

所以,从电源132供给移动电极171的电力通过移动电极171的左端部被供给显影盒25的电力接收部167。供给电力接收部167的电力作用于显影辊轴30。

显影偏压还通过自由端部172从凸缘部173被供给固定电极170,然后被偏压检测单元133检测。

CPU131测得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70。

预热操作启动后,滑动板181向显影盒25的前侧方向滑动,然后滑动板181被置于第二位置。

结果,如图41B所示,滑动板181的盖部180嵌入到电力接收部167和移动电极171之间。移动电极171逆着推动构件(未示出)的推动力从电力接收部167缩回到右侧,然后被置于右侧断开位置。

于是,移动电极171从电力接收部67移走至右侧,然后移动电极171因此从电力接收部167断开电连接。此外,移动电极171从固定电极170的自由端部172移走至右侧,然后移动电极171因此从固定电极170断开电连接。

此时,CPU131测得没有显影偏压供给固定电极170。

然后,如图41C所示,滑动板181进一步向前侧滑动,然后被置于第三位置。移动电极171由于推动构件(未示出)的推动力被移至左侧,然后被置于其与电力接收部167接触的连接位置。

此时,CPU131测得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70。

假如CPU131测得预热操作启动后显影偏压被供给固定电极170,接着供给固定电极170的显影偏压暂时中止,然后显影偏压再次被供给固定电极170,那么CPU131判断为显影盒25是新的(未使用的)。

假如CPU131测得在预定的时间或更长时间内显影偏压被持续供给固定电极170,那么CPU131判断为主壳体2内安装有显影盒25。

根据第八实施例,滑动板181的盖部180设置在电力接收部167和移动电极171之间,且滑动板181从第一位置滑动或者线性移动到第二位置再到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滑动板181让电力被供给电力接收部167。在第二位置,滑动板181通过盖部180切断供给电力接收部167的电力。在第三位置,滑动板181让电力被供给电力接收部167。

这种简单的结构确保移动电极171在主壳体2内滑动并将供给电力接收部167的电力在开与关的状态之间转换。

第八实施例能达到与前述第七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虽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各种不同的改变和改进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