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9604发布日期:2019-02-10 22:3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尤其是涉及在搭载于携带式电话等的比较小型的相机中使用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搭载于携带式电话等的相机的高性能、高功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搭载于带有相机的携带式电话等的透镜驱动装置中,要求不仅具备焦点调节功能,还具备抖动修正功能。

上述那样的透镜驱动装置成为如下的结构:将被称作拍摄单元(可动模块)的现有的AF(自动对焦)相机模块由4根吊线支承,通过在与光轴正交的两个轴方向上对其进行驱动来修正手抖动等抖动。

具体地说,4根直线状的吊线的一端固定于基座的四角,另一端插入上侧板簧的贯通孔,并利用焊料等进行固定。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当在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上产生不必要的共振时,会对抖动修正的动作造成妨碍。

在专利文献1中,在磁体座与线圈基板之间配置用于抑制不必要的共振的减振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44924号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将减振件配置于磁体座(焦点调节用透镜驱动部)与线圈基板之间,在该结构中,难以用分配器等涂敷胶状的减振件,存在生产率较低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且容易制造的结构来抑制不必要的振动以及共振的透镜驱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能够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件;使所述透镜保持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焦点调节机构;以及使所述透镜保持件以及所述焦点调节机构在与所述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抖动修正机构,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多根吊线,所述多根吊线以使所述透镜保持件能够在与所述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对所述焦点调节机构进行支承;移动体,所述移动体与所述透镜保持件一起在与所述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减振件,所述减振件设为与所述移动体和所述吊线这两方接触。

根据该结构,借助与吊线接触的减振件,能够抑制被该吊线支承的焦点调节机构的振动,因此能够避免共振,能够适当地进行抖动修正。另外,在吊线的周围,透镜驱动装置的构成构件较少,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设置减振件的空间。因此,制造工序变得简单,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生产率。

优选地,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所述吊线为直线状,所述减振件设为包围位于所述吊线的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使减振件与吊线的中间部接触,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振动抑制效果,并且能够简化减振件的配置。

另外,减振件以包围吊线的中间部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使减振件与吊线的接触难以断开。

优选地,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基座构件,所述基座构件设于所述焦点调节机构的下方,并且将所述吊线的下端部固定;下侧板簧以及上侧板簧,所述下侧板簧以及所述上侧板簧以从所述光轴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透镜保持件的方式保持所述透镜保持件;以及安装构件,所述安装构件将所述下侧板簧以及所述上侧板簧固定,所述吊线的上端部固定于所述上侧板簧。

根据该结构,下侧板簧以及上侧板簧固定于同一构件即安装构件,因此能够使透镜保持件难以相对于光轴倾斜。

优选地,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所述安装构件具有形成为多边形的框状部和位于所述框状部的角部且与所述吊线对置的对置部,在所述对置部设有保持所述减振件的保持部,所述安装构件构成所述移动体。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靠近吊线的位置的安装构件的对置部设置保持部,因此能够将减振件稳定地保持于保持部。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所述对置部设有以夹着所述吊线的方式向外方突出的两个突出部,所述两个突出部构成所述保持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两个突出部之间稳定地保持减振件。由此,能够确保位于两个突出部之间的吊线与减振件的接触状态。

优选地,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所述基座构件具有形成有贯通部的金属构件,所述吊线的所述下端部贯穿并固定于所述金属构件的所述贯通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吊线的下端部经由金属构件稳定地固定于基座构件,并且能够实现经由金属构件、吊线以及上侧板簧而向焦点调节机构的供电。

优选地,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与所述安装构件一体化的磁轭,所述安装构件的所述对置部由在所述框状部的角部处向下方突出设置的腿部构成,在将所述上侧板簧固定的所述安装构件的所述框状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贯穿所述上侧板簧的贯通部和所述磁轭的贯通部,从而将所述上侧板簧以及所述磁轭固定于所述安装构件的所述框状部,在所述腿部的将所述下侧板簧固定的下表面设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贯穿所述下侧板簧的贯通部,从而将该下侧板簧固定于所述腿部。

根据该结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均向相同的方向突出,因此在制造时,无需颠倒安装构件的方向,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优选地,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第一线圈,其用于产生使所述透镜保持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电磁力;磁铁,其位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外侧且与该第一线圈对置的位置,该磁铁产生磁场,在该磁场与在所述第一线圈中流通的电流之间产生基于电磁相互作用的光轴方向上的电磁力;以及第二线圈,在该第二线圈中流通有电流,在该电流与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的电磁相互作用下,产生与所述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电磁力,所述第一线圈固定于所述透镜保持件的外周,且与该透镜保持件一体地移动,所述磁轭与所述磁铁一体地移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具有磁轭,因此即便在磁铁兼用作焦点调节机构和抖动修正机构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使透镜保持件移动的推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以简单且容易制造的结构来抑制不必要的振动以及共振的透镜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上方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下方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将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省略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是将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安装构件以及壳体省略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侧板簧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省略后的状态下的角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吊线和减振件的侧视图。

图9是将保持部所保持的减振件和吊线的中间部放大后的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安装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基座构件侧观察图1所示的安装构件的角部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省略后的状态下的角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省略后的状态下的角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透镜驱动装置

3…透镜体

5…焦点调节机构

7…抖动修正机构

8…柔性基板

9…减振件

11…基座构件

13…第二线圈

15…金属构件(线保持件)

151…贯通部

17…下侧板簧

21…第一线圈

23…磁铁

25…绝缘片

27…透镜保持件

29…上侧板簧

129…第一上侧板簧

229…第二上侧板簧

31…磁轭

311…磁轭顶部

313…贯通部

321…缺口部

361…内磁轭部

371…磁轭侧面部

33…安装构件(顶盖)

331…框状部

331a…第一突起部

333…对置部

333a…第二突起部

339,1339,2339…保持部

339a,1339a…突出部

35…壳体

411、412、413、414…吊线

85…中间部

462、463…霍尔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上方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下方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将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壳体35省略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5是将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安装构件33以及壳体35省略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中,示出透镜体3安装于透镜保持件27的状态。图1所示的Z方向侧(上侧)为存在有应拍摄的被摄体的一侧,在其相反侧(下侧)配置有与透镜体3对置的摄像元件(未图示)。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存在有被摄体的Z方向设为上方向、将配置有摄像元件的方向设为下方向而进行说明。

如图1~图5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例如基座构件11、四个第二线圈13、金属构件(线保持件)15、下侧板簧17、第一线圈21、四个磁铁(永久磁铁)23、绝缘片25、透镜保持件27、上侧板簧29、磁轭31、安装构件(顶盖)33、壳体35、4根吊线411、412、413、414以及减振件9。

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焦点调节功能以及抖动修正功能。

焦点调节功能是基于拍摄图像而使保持透镜体3的透镜保持件27沿光轴方向(Z方向)移动而进行焦点调整的功能,通过焦点调节机构5来实现。焦点调节机构5主要通过第一线圈21、磁铁23、磁轭31、安装构件33、下侧板簧17以及上侧板簧29等来实现。

抖动修正功能是基于由霍尔元件等检测出的位置信息来修正在拍摄时产生的手抖动等从而能够拍摄无图像抖动的图像的功能,通过抖动修正机构7来实现。在抖动修正功能中,如后述那样,使透镜保持件27以及焦点调节机构5沿与光轴方向交叉的X、Y轴方向移动。

抖动修正机构7主要由第二线圈13、金属构件15、磁轭31、磁铁23以及吊线411、412、413、414等构成。

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吊线411、412、413、414以使透镜保持件27能够在与光轴方向(Z轴方向)交叉的抖动修正方向(X、Y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焦点调节机构5。

位于吊线411、412、413、414的两端的中间附近的中间部85与减振件9接触。减振件9被在安装构件33的对置部333设置的保持部339保持(参照图9)。

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通过使中间部85与减振件9接触,从而由吊线411、412、413、414支承的焦点调节机构5的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上的振动得以抑制,因此能够避免共振,能够适当地进行抖动修正。另外,由于在吊线411、412、413、414的中间部85的附近的构成构件少的位置处设有减振件9,因此在制造工序中容易设置减振件9,能够获得较高的生产率。

以下,对透镜驱动装置1的构成以及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能够保持透镜体3的透镜保持件27被下侧板簧17以及上侧板簧29从Z轴方向两侧夹持而被弹性地支承。

另外,在透镜保持件27的外周固定有第一线圈21。第一线圈21通过在透镜保持件27的外周卷绕导线而形成。当第一线圈21被通电时,通过在第一线圈21中流通的电流和来自磁铁23的磁场的电磁相互作用,产生使第一线圈21以及透镜保持件27一体地沿着Z轴方向(光轴方向)移动的电磁力。由此,焦点调节功能得以实现。

四个第二线圈13沿着X、Y平面而点对称地设于基座构件11的矩形的各边的中央附近。来自磁铁23的磁场横穿第二线圈13。因此,当第二线圈13被通电时,通过在第二线圈13中流通的电流和来自磁铁23的磁场的电磁相互作用,产生使透镜保持件27以及焦点调节机构5整体沿着X、Y方向移动的电磁力。由此,抖动修正功能得以实现。

图6是上侧板簧29的俯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将透镜驱动装置1的壳体35省略后的状态下的角部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8是吊线411、412、413、414和减振件9的侧视图。图9是将保持部339所保持的减振件9和吊线411、412、413、414的中间部85放大后的图。图10是安装构件33的立体图。图11是从基座构件11侧观察安装构件33的角部的放大立体图。

基座构件11例如通过对绝缘性的树脂材料进行成形而构成,形成为矩形。基座构件11设于焦点调节机构5的下方。

在基座构件11的中央附近,在与未图示的影像传感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

在基座构件11的四边的各边的规定位置,设有第二线圈13的定位所使用的定位部。

在基座构件11的下表面固定有安装了霍尔元件462、463的柔性基板8。在基座构件11上设有使霍尔元件462、463露出的贯通孔。

如图4、图5、图7所示,金属构件15固定于基座构件11,金属构件15的贯通部151位于基座构件11的四角。金属构件15通过对金属板材实施坯料加工以及折弯加工而形成,通过镶嵌成形而埋设于基座构件11。

沿光轴方向(Z方向)延伸的吊线411、412、413、414的下端部(一端部)插入并固定于金属构件15的贯通部151。该固定通过焊料、导电性粘接剂等来进行。如图3以及图8所示,在贯通部151的下表面形成有对吊线411、412、413、414的下端部(一端部)进行固定的焊锡凸点153。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金属构件15被分离成多个(三个),其中两个通过钎焊与柔性基板8的布线图案(未图示)电连接。

吊线411、412、413、414是截面呈大致圆形的细长的金属线材沿着光轴方向延伸且形成为直线状的线。如图5以及图7所示,吊线411、412、413、414的上端部(另一端部)通过钎焊固定于上侧板簧29的四角。如后述那样,吊线411、412也用于向第一线圈21供电。

以下,对吊线411、412、413、414以及抑制焦点调节机构5的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上的振动的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吊线411、412、413、414的下端部固定于金属构件15,上端部固定于上侧板簧29,将焦点调节机构5支承为能够沿着X、Y方向移动。

如图4、图5、图7~图9所示,位于吊线411、412、413、414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的中间部85在与减振件9接触的状态下将减振件9贯穿。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减振件9为胶状,在制造工序中,减振件9涂敷于吊线411、412、413、414的中间部85,在借助表面张力被夹持并保持于构成保持部339的两个突出部339a之间后对其照射紫外线等而使其固化。减振件9由紫外线固化性的胶状树脂构成,例如可以使用三键公司制造的硅酮胶(制品名:TB3168E)。

如图9、图10等所示,保持部339设于安装构件33的对置部333。对置部333位于后述的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安装构件33的框状部331的角部,且与吊线411、412、413、414分离地对置。

如上所述,保持部339在前端部具有从安装构件33的对置部333以夹着吊线411、412、413、414的方式向外方突出的两个突出部339a。在该两个突出部339a之间隔着减振件9而保持吊线411、412、413、414的中间部85。

如此,通过在构成保持部339的两个突出部339a之间固定减振件9,能够将减振件9高精度地配置于在设计时所规定的位置,从而能够提高减振件9所起到的振动抑制效果。另外,能够将减振件9稳定地保持于保持部339。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构件33在抖动修正动作中构成与透镜保持件27一起在与光轴方向(Z轴方向)交叉的抖动修正方向(X、Y轴方向)上移动的移动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减振件9设为包围吊线411、412、413、414的中间部85,因此,即便在产生了向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减振件9留在吊线411、412、413、414的周围,从而能够维持振动抑制效果。

如图6所示,上侧板簧29具有由电分离的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的第一上侧板簧129和第二上侧板簧229。

另外,如图5所示,第一线圈21的一端经由电线87而与第一上侧板簧129导通连接,第一线圈21的另一端经由电线89而与第二上侧板簧229导通连接。

根据该结构,吊线411与第一线圈21的一端被导通连接,并且吊线412与第一线圈21的另一端被导通连接,从而向第一线圈21供电。

如图2~图5所示,在基座构件11的四边分别固定有细长形状的第二线圈13。如此,通过做成将第二线圈13固定于基座构件11的四边的结构,第二线圈13的定位变得容易,能够简化制造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第二线圈13的两端部钎焊于柔性基板8的布线图案。

来自磁铁23的磁场横穿第二线圈13。因此,通过在第二线圈13中流通的电流和来自磁铁23的磁场的电磁相互作用,产生使透镜保持件27以及焦点调节机构5整体沿着X、Y方向移动的电磁力。

在此,第二线圈13位于磁轭31以及磁铁23的下方(基座构件11侧),且在Z轴(光轴)方向上与这些构件重合。另外,第二线圈13固定于基座构件11。

如此,通过使第二线圈13位于在Z轴(光轴)方向上与磁轭31以及磁铁23重合的位置,与位于这些构件的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第二线圈13配置在磁通密度高的空间内。因此,能够在流通于第二线圈13的电流与磁铁23之间发挥高电磁力(推力)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13使用卷绕导线而成的线圈,但也可以使用通过层叠多片形成有导电性图案的薄膜而构成的、所谓的印刷电路板状的线圈(层叠线圈)。

如图2以及图5所示,由金属板构成的下侧板簧17在四角具有贯通部171,图3以及图11所示的安装构件33的第二突起部333a插入贯通部171。第二突起部333a在插入到贯通部171的状态下使其前端发生变形。由此,下侧板簧17被固定于安装构件33的对置部333。该固定通过敛缝来进行。敛缝例如通过从前端侧对树脂的凸起进行压溃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以及图11等中,第一突起部331a以及第二突起部333a以被压扁了的状态示出。

另外,下侧板簧17的内侧部分固定于透镜保持件27的下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下侧板簧17以及上侧板簧29固定于同一构件即安装构件33,因此能够使透镜保持件27难以相对于光轴倾斜。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一线圈21呈大致矩形,卷绕固定于透镜保持件27的外周。第一线圈21如上所述通过吊线411、412来供电。

另外,四个磁铁23位于透镜保持件27的外侧且磁轭31的内侧的位置,且与第一线圈21的四边部分别具有间隙地对置。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磁轭31在矩形的四边的各边具有:与磁铁23的侧面以抵接状态对置的磁轭侧面部371;以及与磁铁23的上表面以抵接状态对置的磁轭顶部311。磁铁23和磁轭31形成为一体,磁轭31与磁铁23一体地移动。

在磁轭31的磁轭顶部311的缺口部321的两侧形成有合计八个贯通部313。使图11所示的在安装构件33的框状部331的下表面设置的第一突起部331a贯穿并固定于磁轭31的贯通部313。由此,磁轭31与安装构件33被一体化。

该固定通过敛缝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磁轭31与安装构件33的基于敛缝的固定部位合计为八个,但也可以在至少一处为了定位(调整松动)而采用基于粘接剂的固定。

此时,第一突起部331a也一并贯穿图2以及图3所示的绝缘片25的贯通部251以及上侧板簧129、229的贯通部293而固定于磁轭31。由此,绝缘片25以及上侧板簧29以被安装构件33和磁轭31夹入的状态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上侧板簧129、229的内侧部分固定于透镜保持件27的上部。

另外,磁轭31的四角成为用于确保安装构件33的对置部333所处的空间的缺口部321。

另外,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磁轭31具有配置于第一线圈21的内侧的内磁轭部361。

如此,由于以被磁轭31的磁轭侧面部371和内磁轭部361夹持的方式配置第一线圈21,因此能够提高焦点调节的推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磁轭31,因此即便在磁铁23兼用作焦点调节机构5和抖动修正机构7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使透镜保持件27移动的推力。

如图2所示,在磁轭31的磁轭顶部311的上表面固定有绝缘片25,在绝缘片25之上固定有上侧板簧29。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一上侧板簧129和第二上侧板簧229发生短路。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设置绝缘片25而在磁轭顶部311的上表面通过印刷等来形成绝缘膜。

安装构件33具有:由绝缘性的树脂等成形,隔着上侧板簧29以及绝缘片25与磁轭31的磁轭顶部311重叠的形成为多边形(大致矩形体)的框状部331;以及配置于磁轭31的缺口部321的对置部333。需要说明的是,对置部333由在大致矩形的框状部331的角部处从框状部331向下方突出的腿部构成。

磁铁23被以定位了的状态配置于相邻的对置部333(腿部)之间,且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对置部333的侧面。由此,磁铁23、安装构件33以及磁轭31形成为一体化。

如上述使用图11说明的那样,在安装构件33的框状部331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突起部331a,在对置部333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突起部333a。

安装构件33的第二突起部333a贯穿下侧板簧17的贯通部171,从而将下侧板簧17安装于安装构件3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侧板簧29成为一体而固定于磁轭31的安装构件33的第一突起部331a、以及固定于下侧板簧17的贯通部171的安装构件33的第二突起部333a均向相同的方向(下方)突出。因此,在制造时,无需在将安装构件33安装于磁轭31时颠倒构件的方向的工序,能够提高生产率。另外,还能够提高制造时的定位精度。

另外,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由于下侧板簧17以及上侧板簧29均固定于安装构件33,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定位。

以下,对透镜驱动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焦点调节]

在焦点调节动作中,向第一线圈21供给电流,以基于与经由透镜体3向摄像元件(影像传感器)入射的光的成像结果相应的拍摄图像来调整焦点。

然后,通过在第一线圈21中流通的电流与来自磁铁23的磁场的电磁相互作用,产生使第一线圈21以及透镜保持件27一体地沿着光轴(Z轴)方向移动的电磁力。

[抖动修正]

在抖动修正动作中,基于由霍尔元件462、463等检测出的位置信息向第二线圈13通电。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线圈13构成为,能够向沿X方向延伸的一对线圈和沿Y方向延伸的一对线圈独立地供给电流。

当向第二线圈13通电时,通过在第二线圈13中流通的电流与来自磁铁23的磁场的电磁相互作用,产生使透镜保持件27以及焦点调节机构5整体沿着X、Y方向移动的电磁力。然后,由吊线411、412、413、414支承的焦点调节机构5在与光轴方向(Z轴方向)正交的抖动修正方向(X、Y轴方向)上移动。

此时,由于吊线411、412、413、414的中间部85与被保持部339保持的减振件9接触,因此能够避免透镜保持件27以及焦点调节机构5振动而进行共振。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抖动修正。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透镜驱动装置1,吊线411、412、413、414的两端的中间部85与由保持部339保持的减振件9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由吊线411、412、413、414支承的焦点调节机构5的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上的振动,因此能够避免共振,能够适当地进行抖动修正。另外,由于减振件9设于吊线411、412、413、414的两端的中间部85的附近,因此容易设置(涂敷)减振件9,能够获得较高的生产率。此外,由于减振件9设为包围吊线411、412、413、414的中间部85,因此能够长时间维持减振件9与吊线411、412、413、414的接触状态。

另外,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如图7以及图9所示,保持减振件9的保持部339具备两个突出部339a,且设置为在两个突出部339a之间从两侧夹入吊线411、412、413、414的中间部85。

如此,通过在构成保持部339的两个突出部339a之间保持减振件9,能够将减振件9高精度地配置于在设计时所规定的位置,能够提高减振件9所起到的振动抑制效果。另外,能够将减振件9稳定地保持于保持部339。

另外,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由于在靠近吊线411、412、413、414的位置的安装构件33的对置部333设置保持部339,因此能够将减振件9稳定地保持于保持部339。

另外,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在位于安装构件33的框状部331的四角的角部的对置部333设置保持部339。因此,与在安装构件33的边部设置保持部339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位于保持部339的外侧的区域(角度范围),减振件9的安装变得容易。即,能够容易地进行减振件9的基于分配器等的涂敷、对减振件9照射紫外线等而使减振件9固化的工序。

另外,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与上侧板簧29形成为一体而固定于磁轭31的安装构件33的第一突起部331a、以及固定于下侧板簧17的贯通部171的安装构件33的第二突起部333a均向相同的方向(下方)突出。因此,在制造时无需在将安装构件33安装于磁轭31时颠倒构件的方向的工序,能够提高生产率。另外,还能够提高制造时的定位精度。

另外,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吊线411、412、413、414的下端部贯穿金属构件15的贯通部151并通过钎焊而被固定。

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进行吊线411、412、413、414的支承。另外,由于焊锡凸点153形成于金属构件15的下表面侧,因此不会妨碍吊线411、412、413、414的弹性。

另外,根据透镜驱动装置1,通过在基座构件11的四边的规定部位设置第二线圈13的定位部,从而第二线圈13的定位变得容易,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即,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或者其等同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组合、次级组合以及代替。

图12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省略后的状态下的角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保持部1339的两个长方体形状的突出部1339a之间保持减振件9。

图13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省略后的状态下的角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在线对称的两个突出部之间保持减振件9的情况,但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形成于左右非对称的保持部2339的凹部中保持减振件9。

减振件9的保持部的形状只要能够保持减振件9即可,并没有特别地限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使用了四根吊线411、412、413、414的情况,但吊线的数量并没有特别地限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使一根吊线411、412、413、414的中间部85与一个减振件9接触的情况,但也可以在中间部或者中间部以外的不同位置处与多个减振件9接触。

另外,也可以相对于一根吊线411、412、413、414设置多个保持部339。

另外,减振件9的构件只要具有振动吸收性即可,并不局限于胶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将第一上侧板簧129和第二上侧板簧229物理分离的情况,但若是电分离,也可以构成为一个模块。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在焦点调节机构5和抖动修正机构7共用磁铁23的情况,但也可以构成为与焦点调节机构5和抖动修正机构7对应地使用不同的磁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将吊线411、412、413、414的另一端部固定于上侧板簧29的情况,但也可以固定于安装构件3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磁轭31以及安装构件33为矩形的情况,但本发明只要是磁轭以及安装构件为多边形即可,并没有特别地限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出具备磁轭31的透镜驱动装置1,但磁轭不是必需的,透镜驱动装置也可以不具有磁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使用了吊线的透镜驱动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