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885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现今的成像镜头的发展趋势,除了不断朝向小型化发展外,随着不同的应用需求,还需同时具备大光圈的能力,现有的成像镜头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种新架构的成像镜头,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大光圈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成像镜头不能兼顾小型化、大光圈需求的缺陷,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镜头总长度短小、光圈值较小,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第一透镜为新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凸面,此凸面朝向物侧。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凹面,此凹面朝向物侧。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凸面,此凸面朝向像侧。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具有屈光力。

其中该第二透镜以及该第三透镜胶合,该第五透镜以及该第六透镜胶合,该第五透镜包括凸面,该凸面朝向该像侧,该第六透镜包括凹面,该凹面朝向该物侧。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7≤1/nd1f1+1/nd2f2+1/nd3f3+1/nd4f4+1/nd5f5+1/nd6f6+1/nd7f7≤0.7;其中,nd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nd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nd3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nd4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nd5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nd6为第六透镜的折射率,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nd7为第七透镜的折射率,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2≤ttl/θm≤0.45;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此间距的单位为mm,θm为成像镜头的一最大半视角,此最大半视角的单位为度。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8≤er11/f1≤-0.4;其中,er1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30≤vd2-vd3≤50;25≤vd5-vd6≤40;其中,vd2为第二透镜的阿贝系数,vd3为第三透镜的阿贝系数,vd5为第五透镜的阿贝系数,vd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系数。

其中该第五透镜为双凸透镜,该第六透镜为双凹透镜,该第七透镜为双凸透镜。

其中第七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凸面,该凸面朝向该像侧。

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可更包括光圈,设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

其中该第四透镜包括凸面,该凸面朝向该像侧。

实施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镜头总长度短小、光圈值较小,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2a是图1的成像镜头的纵向像差图。

图2b是图1的成像镜头的场曲图。

图2c是图1的成像镜头的畸变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4a是图3的成像镜头的纵向像差图。

图4b是图3的成像镜头的场曲图。

图4c是图3的成像镜头的畸变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6a是图5的成像镜头的纵向像差图。

图6b是图5的成像镜头的场曲图。

图6c是图5的成像镜头的畸变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成像镜头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1、第二透镜l12、第三透镜l13、光圈st1、第四透镜l14、第五透镜l15、第六透镜l16、第七透镜l17及滤光片of1。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1上。

第一透镜l11为新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物侧面s11与像侧面s12皆为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12为新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物侧面s13与像侧面s14皆为球面表面。

第三透镜l13为新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14为凹面,像侧面s15为凸面,物侧面s14与像侧面s15皆为球面表面。

上述第二透镜l12与第三透镜l13胶合。

第四透镜l14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17为凸面,像侧面s18为凸面,物侧面s17与像侧面s18皆为球面表面。

第五透镜l15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19为凸面,像侧面s110为凸面,物侧面s19与像侧面s110皆为球面表面。

第六透镜l16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110为凹面,像侧面s111为凹面,物侧面s110与像侧面s111皆为球面表面。

上述第五透镜l15与第六透镜l16胶合。

第七透镜l17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112为凸面,像侧面s113为凸面,物侧面s112与像侧面s113皆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1其物侧面s114与像侧面s115皆为平面。

另外,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1满足底下五个条件的任一项:

-0.7≤1/nd11f11+1/nd12f12+1/nd13f13+1/nd14f14

+1/nd15f15+1/nd16f16+1/nd17f17≤0.7(1)

0.2≤ttl1/θ1m≤0.45(2)

-0.8≤er111/f11≤-0.4(3)

30≤vd12-vd13≤50(4)

25≤vd15-vd16≤40(5)

其中,nd11为第一透镜l11的折射率,f11为第一透镜l11的有效焦距,nd12为第二透镜l12的折射率,f12为第二透镜l12的有效焦距,nd13为第三透镜l13的折射率,f13为第三透镜l13的有效焦距,nd14为第四透镜l14的折射率,f14为第四透镜l14的有效焦距,nd15为第五透镜l15的折射率,f15为第五透镜l15的有效焦距,nd16为第六透镜l16的折射率,f16为第六透镜l16的有效焦距,nd17为第七透镜l17的折射率,f17为第七透镜l17的有效焦距,ttl1为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1至成像面ima1于光轴oa1上之间距,此间距的单位为mm,θ1m为成像镜头1的最大半视角,此最大半视角的单位为度,er111为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1的有效半径,vd12为第二透镜l12的阿贝系数,vd13为第三透镜l13的阿贝系数,vd15为第五透镜l15的阿贝系数,vd16为第六透镜l16的阿贝系数。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及满足条件(1)至条件(5)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1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缩小光圈值、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一为图1中成像镜头1之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一数据显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有效焦距等于3.78mm、光圈值等于1.63、镜头总长度等于18.93mm。

表一

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

其中:

c:曲率;

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之垂直距离;

k:圆锥系数;

a~d:非球面系数。

表二为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d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第一透镜l11的折射率nd11=1.52,第一透镜l11的有效焦距f11=-6.29mm,第二透镜l12的折射率nd12=1.51,第二透镜l12的有效焦距f12=-9.148mm,第三透镜l13的折射率nd13=1.88,第三透镜l13的有效焦距f13=9.425mm,第四透镜l14的折射率nd14=1.52,第四透镜l14的有效焦距f14=8.382mm,第五透镜l15的折射率nd15=1.76,第五透镜l15的有效焦距f15=7.223mm,第六透镜l16的折射率nd16=1.91,第六透镜l16的有效焦距f16=-5.995mm,第七透镜l17的折射率nd17=1.65,第七透镜l17的有效焦距f17=9.447mm,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1至成像面ima1于光轴oa1上之间距ttl1=18.93mm,最大半视角θ1m=50.1度,第一透镜l11的物侧面s11的有效半径er111=4.185mm,第二透镜l12的阿贝系数vd12=63,第三透镜l13的阿贝系数vd13=30,第五透镜l15的阿贝系数vd15=51,第六透镜l16的阿贝系数vd16=20,由上述数据可得到1/nd11f11+1/nd12f12+1/nd13f13+1/nd14f14+1/nd15f15+1/nd16f16+1/nd17f17=0.0135、ttl1/θ1m=0.38、er111/f11=-0.67、vd12-vd13=33、vd15-vd16=31,皆能满足上述条件(1)至条件(5)的要求。

另外,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2a至图2c看出。图2a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纵向像差(longitudinalaberration)图。图2b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场曲(fieldcurvature)图。图2c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畸变(distortion)图。

由图2a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纵向像差值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

由图2b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的场曲介于-0.04㎜至0.04㎜之间。

由图2c(图中的5条线几乎重合,以致于看起来只有一条线)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33%至0%之间。

显见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3,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成像镜头2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21、第二透镜l22、第三透镜l23、光圈st2、第四透镜l24、第五透镜l25、第六透镜l26、第七透镜l27及滤光片of2。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2上。

第一透镜l21为新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21为凸面,像侧面s22为凹面,物侧面s21与像侧面s22皆为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22为新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23为凹面,像侧面s24为凸面,物侧面s23与像侧面s24皆为球面表面。

第三透镜l23为新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24为凹面,像侧面s25为凸面,物侧面s24与像侧面s25皆为球面表面。

上述第二透镜l22与第三透镜l23胶合。

第四透镜l24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27为凸面,像侧面s28为凸面,物侧面s27与像侧面s28皆为球面表面。

第五透镜l25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29为凸面,像侧面s210为凸面,物侧面s29与像侧面s210皆为球面表面。

第六透镜l26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210为凹面,像侧面s211为凹面,物侧面s210与像侧面s211皆为球面表面。

上述第五透镜l25与第六透镜l26胶合。

第七透镜l27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212为凸面,像侧面s213为凸面,物侧面s212与像侧面s213皆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2其物侧面s214与像侧面s215皆为平面。

另外,第二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2满足底下五个条件的任一项:

-0.7≤1/nd21f21+1/nd22f22+1/nd23f23+1/nd24f24

+1/nd25f25+1/nd26f26+1/nd27f27≤0.7(6)

0.2≤ttl2/θ2m≤0.45(7)

-0.8≤er211/f21≤-0.4(8)

30≤vd22-vd23≤50(9)

25≤vd25-vd26≤40(10)

其中,nd21为第一透镜l21的折射率,f21为第一透镜l21的有效焦距,nd22为第二透镜l22的折射率,f22为第二透镜l22的有效焦距,nd23为第三透镜l23的折射率,f23为第三透镜l23的有效焦距,nd24为第四透镜l24的折射率,f24为第四透镜l24的有效焦距,nd25为第五透镜l25的折射率,f25为第五透镜l25的有效焦距,nd26为第六透镜l26的折射率,f26为第六透镜l26的有效焦距,nd27为第七透镜l27的折射率,f27为第七透镜l27的有效焦距,ttl2为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至成像面ima2于光轴oa2上之间距,此间距的单位为mm,θ2m为成像镜头2的最大半视角,此最大半视角的单位为度,er211为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的有效半径,vd22为第二透镜l22的阿贝系数,vd23为第三透镜l23的阿贝系数,vd25为第五透镜l25的阿贝系数,vd26为第六透镜l26的阿贝系数。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及满足条件(6)至条件(10)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2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缩小光圈值、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三为图3中成像镜头2之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三数据显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有效焦距等于3.78mm、光圈值等于1.62、镜头总长度等于18.97mm。

表三

表三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

其中:

c:曲率;

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之垂直距离;

k:圆锥系数;

a~d:非球面系数。

表四为表三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d为非球面系数。

表四

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其第一透镜l21的折射率nd21=1.52,第一透镜l21的有效焦距f21=-6.31mm,第二透镜l22的折射率nd22=1.51,第二透镜l22的有效焦距f22=-9.492mm,第三透镜l23的折射率nd23=1.89,第三透镜l23的有效焦距f23=9.716mm,第四透镜l24的折射率nd24=1.49,第四透镜l24的有效焦距f24=8.918mm,第五透镜l25的折射率nd25=1.78,第五透镜l25的有效焦距f25=8.106mm,第六透镜l26的折射率nd26=1.93,第六透镜l26的有效焦距f26=-6.841mm,第七透镜l27的折射率nd27=1.68,第七透镜l27的有效焦距f27=8.946mm,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至成像面ima2于光轴oa2上之间距ttl2=18.97mm,最大半视角θ2m=50.1度,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21的有效半径er211=4.186mm,第二透镜l22的阿贝系数vd22=64.2,第三透镜l23的阿贝系数vd23=30,第五透镜l25的阿贝系数vd25=50,第六透镜l26的阿贝系数vd26=18,由上述数据可得到1/nd21f21+1/nd22f22+1/nd23f23+1/nd24f24+1/nd25f25+1/nd26f26+1/nd27f27=0.0159、ttl2/θ2m=0.38、er211/f21=-0.66、vd22-vd23=34.2、vd25-vd26=32,皆能满足上述条件(6)至条件(10)的要求。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4a至图4c看出。图4a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纵向像差(longitudinalaberration)图。图4b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场曲(fieldcurvature)图。图4c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畸变(distortion)图。

由图4a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纵向像差值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

由图4b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的场曲介于-0.04㎜至0.04㎜之间。

由图4c(图中的5条线几乎重合,以致于看起来只有一条线)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33%至0%之间。

显见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5,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成像镜头3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31、第二透镜l32、第三透镜l33、光圈st3、第四透镜l34、第五透镜l35、第六透镜l36、第七透镜l37及滤光片of3。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3上。

第一透镜l31为新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31为凸面,像侧面s32为凹面,物侧面s31与像侧面s32皆为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32为新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33为凹面,像侧面s34为凸面,物侧面s33与像侧面s34皆为球面表面。

第三透镜l33为新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34为凹面,像侧面s35为凸面,物侧面s34与像侧面s35皆为球面表面。

上述第二透镜l32与第三透镜l33胶合。

第四透镜l34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37为凸面,像侧面s38为凸面,物侧面s37与像侧面s38皆为球面表面。

第五透镜l35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39为凸面,像侧面s310为凸面,物侧面s39与像侧面s310皆为球面表面。

第六透镜l36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310为凹面,像侧面s311为凹面,物侧面s310与像侧面s311皆为球面表面。

上述第五透镜l35与第六透镜l36胶合。

第七透镜l37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物侧面s312为凸面,像侧面s313为凸面,物侧面s312与像侧面s313皆为非球面表面。

滤光片of3其物侧面s314与像侧面s315皆为平面。

另外,第三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3满足底下五个条件的任一项:

-0.7≤1/nd31f31+1/nd32f32+1/nd33f33+1/nd34f34

+1/nd35f35+1/nd36f36+1/nd37f37≤0.7(11)

0.2≤ttl3/θ3m≤0.45(12)

-0.8≤er311/f31≤-0.4(13)

30≤vd32-vd33≤50(14)

25≤vd35-vd36≤40(15)

其中,nd31为第一透镜l31的折射率,f31为第一透镜l31的有效焦距,nd32为第二透镜l32的折射率,f32为第二透镜l32的有效焦距,nd33为第三透镜l33的折射率,f33为第三透镜l33的有效焦距,nd34为第四透镜l34的折射率,f34为第四透镜l34的有效焦距,nd35为第五透镜l35的折射率,f35为第五透镜l35的有效焦距,nd36为第六透镜l36的折射率,f36为第六透镜l36的有效焦距,nd37为第七透镜l37的折射率,f37为第七透镜l37的有效焦距,ttl3为第一透镜l31的物侧面s31至成像面ima3于光轴oa3上之间距,此间距的单位为mm,θ3m为成像镜头3的最大半视角,此最大半视角的单位为度,er311为第一透镜l31的物侧面s31的有效半径,vd32为第二透镜l32的阿贝系数,vd33为第三透镜l33的阿贝系数,vd35为第五透镜l35的阿贝系数,vd36为第六透镜l36的阿贝系数。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及满足条件(11)至条件(15)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3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缩小光圈值、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五为图5中成像镜头3之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五数据显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有效焦距等于3.78mm、光圈值等于1.62、镜头总长度等于18.96mm。

表五

表五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

其中:

c:曲率;

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之垂直距离;

k:圆锥系数;

a~d:非球面系数。

表六为表五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d为非球面系数。

表六

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第一透镜l31的折射率nd31=1.5,第一透镜l31的有效焦距f31=-6.38mm,第二透镜l32的折射率nd32=1.52,第二透镜l32的有效焦距f32=-9.193mm,第三透镜l33的折射率nd33=1.9,第三透镜l33的有效焦距f33=9.558mm,第四透镜l34的折射率nd34=1.5,第四透镜l34的有效焦距f34=8.745mm,第五透镜l35的折射率nd35=1.78,第五透镜l35的有效焦距f35=7.826mm,第六透镜l36的折射率nd36=1.95,第六透镜l36的有效焦距f36=-6.441mm,第七透镜l37的折射率nd37=1.68,第七透镜l37的有效焦距f37=8.877mm,第一透镜l31的物侧面s31至成像面ima3于光轴oa3上之间距ttl3=18.96mm,最大半视角θ3m=50.1度,第一透镜l31的物侧面s31的有效半径er311=4.187mm,第二透镜l32的阿贝系数vd32=64,第三透镜l33的阿贝系数vd33=32,第五透镜l35的阿贝系数vd35=50,第六透镜l36的阿贝系数vd36=19,由上述数据可得到1/nd31f31+1/nd32f32+1/nd33f33+1/nd34f34+1/nd35f35+1/nd36f36+1/nd37f37=0.0146、ttl3/θ3m=0.38、er311/f31=-0.66、vd32-vd33=32、vd35-vd36=31,皆能满足上述条件(11)至条件(15)的要求。

另外,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第6a至图6c看出。图6a所示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纵向像差(longitudinalaberration)图。图6b所示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场曲(fieldcurvature)图。图6c所示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畸变(distortion)图。

由图6a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纵向像差值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

由图6b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于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的场曲介于-0.04㎜至0.04㎜之间。

由图6c(图中的5条线几乎重合,以致于看起来只有一条线)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对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0.650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介于-33%至0%之间。

显见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