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2808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经过多年的发展,平板显示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平板显示技术中又以液晶显示技术的显示性能最为优异,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但是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实现了平板化、彩色化、宽幅化、高清晰化之后,开始追求实现具有高临场感的更完美图像显示,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已经开始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虽然可以实现无视差的真实立体成像,但由于全息技术的信息容量非常庞大,在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方面技术还不成熟,所以通过现有二维平板显示技术实现立体显示就成为大家共同的研究方向,而自动立体显示技术由于不需要头盔、眼镜等额外的辅助设备,可以进行裸眼观看,该技术只需要对现有平板显示器件进行部分改进即可实现三维显示效果,制作简单,成本适中,观看方便,所以成为现在市场上主流的三维显示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现有平板显示技术基础上,实现裸眼三维显示的方式也有多种。光屏障式三维技术也被称为视差屏障或视差障栅技术,其原理和偏振式三维较为相似,是由夏普欧洲实验室的工程师十余年的研究实现的。光屏障式三维产品与既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工艺兼容,即将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改进为液晶光栅,因此在量产性和成本上较具优势。

图3是现有技术的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液晶面板1、第二液晶面板2和背光模组3,第二液晶面板2置于第一液晶面板1和背光模组3之间。

第一液晶面板1具有第一偏光片7和第一液晶盒8,并且偏光片7、第一液晶盒8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叠放;第二液晶面板2具有第二偏光片9、色阻层11、第二液晶盒12和第三偏光片13,并且第二偏光片9、色阻层11、第二液晶盒12和第三偏光片13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叠放;背光模组3具有导光板14和LED光源15。

当进行二维显示时,第二液晶面板2作为显示屏幕,第一液晶面板1处于断电状态,背光模组3发出的光,经过第一液晶面板1调制之后,可以全部通过第一液晶面板1,此时显示屏幕呈现第二液晶面板2的画面,输出二维图像;当进行三维显示时,第二液晶面板2仍然作为显示屏幕,输出两套图像,分别对应左眼和右眼所观看的图像,两套图像交替排列,第一液晶面板1开始点亮作为光栅层,通过遮挡光线分隔两套图像,或者第一液晶面板1开始点亮作为液晶透镜层,通过光的折射分隔两套图像,通过恢复视差的方式实现三维显示。

但采用这种技术的产品在显示二维影像时会被前面的光栅遮挡,所以亮度会下降。为了提高亮度,将液晶面板做成液晶透镜,以实现二维、三维切换,但是由于此种技术仍然需要LED背光、导光板、滤光片和多层偏光片,导致器件的厚度与二维显示器相比增加了很多,器件不够纤薄,显示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用于输出二维图像或三维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OLED面板,用于在二维显示时作为背光模组使用,或者在三维显示时作为显示屏幕显示交替排列的两套图像;

液晶面板,用于在二维显示时作为显示屏幕输出二维图像,或者在三维显示时被点亮为液晶栅栏或者液晶透镜来分隔两套图像,从而实现三维图像的输出。

其中,液晶面板具有第一偏光片、液晶盒和第二偏光片,第一偏光片、液晶盒和第二偏光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叠放。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OLED面板为RGB-OLED基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OLED面板具有色阻层和OLED基板,该OLED基板置于液晶面板的下方,色阻层置于OLED基板和液晶面板的中间或者置于液晶面板之上。

发明作用与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由于只有一个液晶面板,而且OLED面板具有自发光的特性,不需要单独提供背光模组,所以该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的厚度比较小,OLED面板与液晶面板的距离也比较小,因此以OLED面板为显示屏幕输出三维图像时,图像质量更高。由于用作显示屏幕的液晶面板之上没有别的遮挡层,所以二维显示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使用OLED显示技术的该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不但可以实现二维、三维显示的自由切换,而且与现有显示技术相兼容,响应速度更快,输出的图像颜色更加艳丽。另外,由于OLED面板具有低功耗的特点,所以能耗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20,包括液晶面板4和OLED面板5,液晶面板4置于OLED面板5之上。

液晶面板4具有第一偏光片16、液晶盒17和第二偏光片18,并且第一偏光片16、液晶盒17和第二偏光片18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叠放。

OLED面板5具有色阻层19和OLED基板21,该OLED基板21可自发光,在本实施例中,OLED基板21为发蓝色光的OLED基板。OLED基板21为高分辨率OLED基板,该基板上的每个像素由三个子像素构成,每个子像素能够被单独控制,各自独立显示不同灰阶;色阻层19也具有像素,每个像素由三个子像素构成,其中一个子像素为全透蓝光,一个子像素透射红光,另一个子像素透射绿光,每个子像素的位置与OLED基板21的子像素的位置相互对应。

当进行二维显示时,将OLED面板5作为背光模组使用,液晶面板4作为显示屏幕,输出二维图像;当进行三维显示时,将液晶面板4点亮为液晶栅栏或者液晶透镜,OLED面板5作为显示屏幕显示交替排列的两套图像,通过液晶面板4分隔两套图像,从而实现立体显示。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二中,对于和实施例一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30,包括液晶面板4和OLED基板6,液晶面板4置于OLED基板6之上。

OLED基板7为高分辨率OLED基板,该基板上的每个像素由三个子像素构成,三个子像素分别显示R,G,B三种颜色,每个子像素能够被单独控制,各自独立显示不同灰阶。

当进行二维显示时,将OLED基板6作为背光模组使用,液晶面板4作为显示屏幕,输出二维图像;当进行三维显示时,将液晶面板4点亮为液晶栅栏或者液晶透镜,OLED基板6作为显示屏幕显示交替排列的两套图像,通过液晶面板4分隔两套图像,从而实现立体显示。

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在实施例一中,由于用作显示屏幕的液晶面板之上没有别的遮挡层,所以二维显示性能得到显著提升;OLED面板具有自发光的特性,不需要单独提供背光模组,所以该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的厚度变小,OLED面板与液晶面板的距离也变小,因此以OLED为显示屏幕输出三维图像时,图像质量更高。

在实施例二中,由于将OLED面板换成了无色阻层的RGB-OLED基板,该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变得更薄,输出图像的质量更高。

使用OLED显示技术的该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不但可以实现二维、三维显示的自由切换,而且与现有显示技术相兼容,响应速度更快,输出的图像颜色更加艳丽。另外,由于OLED面板具有低功耗的特点,所以该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的能耗较小。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构思下的基本说明,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制。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任何等效交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一中,色阻层置于OLED基板和液晶面板的中间,为了减少液晶面板和OLED基板之间的距离,也可将色阻层移到第一偏光片之上。

另外,在实施例一中,OLED基板为发蓝色光的OLED基板,也可采用其他颜色单色光的OLED基板,色阻层也应该相应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