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镜片倾斜的具有双定位装配基准的镜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9411发布日期:2018-07-04 06:0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镜片倾斜的具有双定位装配基准的镜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具体是一种防镜片倾斜的具有双定位装配基准的镜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镜头在监控、工业检测、智能交通、扫描复印设备、以及摄影相机上的普遍应用,而对镜头需求也越来越高,要求镜头有成像要清晰,消费类镜头视场角要求越来越大,fov达到240°,如此大的视场角会导致结构件压付镜片台阶上才不至于挡光,所以会产生第一枚镜片需加工台阶,有了避让台阶将减少镜片边厚,传统的镜头结构的顶端镜片的边缘厚度较小,一般顶端镜片承靠在下侧的镜片球面镜上如图4,这样不仅会造成镜片的倾斜,例如:镜片外径10mm,镜片边厚0.6mm,镜片与镜筒单边间隙0.005mm时,镜片倾斜会达到1°6′,而且会导致镜头成像品质没保障。另外就是传统的镜头结构的滤光片采用固定连接至镜筒,这样造成了滤光片的拆卸不方便,不方便维修;在高品质成像大视场角的相互矛盾的推动下,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镜头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镜片倾斜的具有双定位装配基准的镜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镜片倾斜的具有双定位装配基准的镜头结构,包括镜片一、镜片二、镜片三、镜片四、镜片五、镜片六、滤光片、压圈、隔圈三、隔圈四、圧环、镜筒、定位基准一和定位基准二;所述定位基准二设置在镜筒顶端,所述定位基准一设置在镜筒的中间位置;所述镜片四,镜片三、镜片二和镜片一均安装在镜筒的镜室孔内;镜片四承压在定位基准一的上侧,镜片三承压在镜片四的上侧,镜片二承压在镜片三的上侧,所述镜片一底端承压在定位基准二的上侧,镜片一的上侧通过压圈限定在镜筒上,所述隔圈三安装在镜片四的下侧,隔圈三承压在镜片五上,镜片五承压在隔圈四上,隔圈四承压在镜片六上;所述隔圈三、镜片五、隔圈四和镜片六均依次安装在镜筒的镜室孔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镜片一、镜片二、镜片三、镜片四和隔圈三的外径直径大小依次减小;所述隔圈三、镜片五、隔圈四和镜片六的外径直径大小依次增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一与镜片二之间相隔0.2mm间隙。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镜室孔顶端的直径大于中间位置的直径,镜室孔中间位置的直径大于底端位置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环安装在镜筒的底端,压环上设置有滤光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环内侧设置有内螺纹,镜筒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压环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完成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环承压在镜片六下。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光片采用点胶方式固定在压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定位基准,能有效防止镜片倾斜的小蛮腰型镜头结构。其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有效控制镜片倾斜,并能减小镜筒中间位置镜片的外径,更容易确保镜片边厚成像,品质有保障的镜头结构。适用于车载镜头、工业镜头等镜头结构和镜头的单个群组结构,尤其适合于镜片边厚小,倾斜要求严的全景镜头。

本发明解诀了镜头在监控、工业检测、智能交通、扫描复印设备、以及摄影相机上高品质大视场角的需求。

本发明通过将滤光片设置在压环上,方便了滤光片的拆卸,方便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防镜片倾斜的具有双定位装配基准的镜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镜片倾斜的具有双定位装配基准的镜头结构中正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镜片倾斜的具有双定位装配基准的镜头结构中镜筒的剖视图。

图4为传统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201-定位基准一,202-定位基准二,301-镜片一,302-镜片二,303-镜片三,304-镜片四,305-镜片五,306-镜片六,307-滤光片,401-压圈,402-镜筒,403-隔圈三,404-隔圈四,405-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防镜片倾斜的具有双定位装配基准的镜头结构,包括镜片一301、镜片二302、镜片三303、镜片四304、镜片五305、镜片六306、滤光片307、压圈401、隔圈三403、隔圈四404、圧环405、镜筒402、定位基准一201和定位基准二202;

所述镜筒402内部设置有镜室孔,镜室孔顶端的直径大于中间位置的直径,镜室孔中间位置的直径大于底端位置的直径,镜室孔整体呈小蛮腰形状;这样的设计解决了镜头中间位置镜片边厚不足、镜片外径从大到小的局限性,更有利于光学设计。

所述镜片一301、镜片二302、镜片三303、镜片四304和隔圈三403的外径直径大小依次减小;所述隔圈三403、镜片五305、隔圈四404和镜片六306的外径直径大小依次增大;

所述定位基准二202设置在镜筒402顶端,所述定位基准一201设置在镜筒402的中间位置,定位基准一201仅作为中间部分镜片的辅助临时承靠,定位基准二202作为最终整个镜头的定位基准;

所述定位基准一201的上侧依次安装有镜片四304,镜片三303、镜片三302和镜片一301,所述镜片四304,镜片三303、镜片二302和镜片一301均通过镜筒402的上端安装,且均安装在镜筒402的镜室孔内;镜片四304承压在定位基准一201的上侧,镜片三303承压在镜片四304的上侧,镜片二302承压在镜片三303的上侧,所述镜片一301底端承压在定位基准二202的上侧,镜片一301上侧通过压圈401限定在镜筒402上,所述定位基准二202的水平高度大于镜片二302安装后的高度,所述镜片一301与镜片二302之间相隔0.2mm间隙;设置有0.2mm的间隙目的是确保镜片一301承压在定位基准二202上,避免镜片二302与镜片一301在正装时相互承压;采用将镜片一301承压在定位基准二202上能够有效的防止镜片一301倾斜,使镜头成像品质更有保障,改善了传统的镜片一301承压在镜片二302的球面上的安装方式,克服了镜片一301边厚很小倾斜完全没保障的缺陷;

所述隔圈三403安装在镜片四304的下侧,隔圈三403的承压在镜片五305上,镜片五305承压在隔圈四404上,隔圈四404承压在镜片六306上;所述隔圈三403、镜片五305、隔圈四404和镜片六306均依次安装在镜筒402的镜室孔内,且隔圈三403、镜片五305、隔圈四404和镜片六306均从镜筒402的底端安装;所述压环405安装在镜筒402的底端,压环405上设置有滤光片307,所述滤光片307采用点胶方式固定在压环405上,压环405内侧设置有内螺纹,镜筒402外侧设置有外螺纹,压环405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完成连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便于滤光片307的拆装,方便返修;所述压环405承压在镜片六306上;

对镜头结构的装配顺序分为正装和反装,正装首先是将镜筒402放于组装台面上,首先组入镜片四304,使镜片四304承靠在镜筒402的定位基准一201上,再依次组入镜片三303和镜片二302,然后组入镜片一301,使镜片一301承靠在镜筒402的定位基准二202上,然后将盖上压圈401,至此完成正装;设计定位基准一201时需确保镜片二302与镜片一301正装时有0.2mm间隙,不可承靠,以免影响镜片一301承靠在镜筒402的定位基准二202上。

然后进行反装,首先反转镜头使镜头装入组装受台内,使镜片一301的上侧与受台承靠,然后按压镜片四304使镜片二302与镜片一301承靠,再依次组入隔圈三403、镜片五305、隔圈四404和镜片六306,最后再将装好滤光片307的圧环405安装在镜头二402上。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