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绳路对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2511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绳路对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光纤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绳路对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力系统设备自动化设备的不断提升,电力通信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通信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纤网络中交换设备是完成光纤之间交换的关键性设备。

目前,对于光纤网络中的交换设备,通常需要人工基于对接矩阵结构进行绳路光纤的对接,实现在不同光纤之间的交换,所以,现有技术亟需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绳路对接操作的绳路对接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进行绳路对接的绳路对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绳路对接器,所述绳路对接器包括:

环形支撑件;

与所述环形支撑件活动连接的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径向移动;

与所述环形支撑件活动连接的第一组绳路对接件,所述第一组绳路对接件包括第一绳路对接件和第二绳路对接件;

其中,所述第一绳路对接件和第二绳路对接件可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径向和环形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绳路对接件和所述第二绳路对接件通过尾纤相连。

优选地,所述环形支撑件为圆环形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绳路对接器包括三个固定件,以所述三个固定件为端点形成的三角形为锐角或直角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三个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一绳路对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二绳路对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三固定件之间。

优选地,绳路连接器还包括:

与所述环形支撑件活动连接的第二组绳路对接件,所述第二组绳路对接件包括第三绳路对接件和第四绳路对接件;

其中,所述第三绳路对接件和第四绳路对接件可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径向和环向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三绳路对接件和所述第四绳路对接件通过尾纤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三绳路对接件和所述第四绳路对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第三固定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环形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固定部侧面的通孔,并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环形支撑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用于将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外部对接矩阵结构上。

优选地,所述绳路对接件包括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具有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环形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对接部侧面的通孔,并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环形支撑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一端,用于固定尾纤。

优选地,所述尾纤外包裹有保护结构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绳路对接器包括环形支撑件;与所述环形支撑件活动连接的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径向移动,通过外部的机械手将固定件插入到外部对接矩阵结构中实现对支撑件的固定;与所述环形支撑件活动连接的第一组绳路对接件,所述第一组绳路对接件包括第一绳路对接件和第二绳路对接件;其中,所述第一绳路对接件和第二绳路对接件可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径向和环形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绳路对接件和所述第二绳路对接件通过尾纤相连。在进行光纤对接时,分别将第一绳路对接件和第二绳路对接件移动到外部对接矩阵结构对应的对接位置,通过外部的机械手将绳路对接件对接到外部对接矩阵结构的对应位置,可见,绳路对接器能够被机械手操作,避免了手动进行对接操作,实现了光纤的自动对接,提高了对接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绳路对接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绳路对接器中固定件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绳路对接器中绳路对接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绳路对接器,如图1所示,该绳路对接器包括:

环形支撑件1,具体使用时,该环形支撑件1环设在外部对接矩阵结构的外围,即该外部对接矩阵结构位于该环形支撑件1的空腔内,可选地,所述外部对接矩阵结构为圆柱体的光纤对接矩阵结构;

具体的,所述环形支撑件1为圆环形支撑件,该圆环形设计能够令绳路对接件在圆环形支撑件1上除固定件位置以外的位置上进行环形方向上的移动,即能够移动到更多的交换孔对应的位置,提高了交换孔的利用率,且圆环形状相较于其他形状,占用空间较小。

与所述环形支撑件1活动连接的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沿所述环形支撑件1的径向移动,以便于将环形支撑件1固定在外部对接矩阵结构上和外部对接矩阵结构分离;

其中,固定件可以为一个,如图1中所示的固定件21,通过机械手径向移动固定件21,进而将固定件21的一端插入到对接矩阵结构中,具体可以插入到交换孔中,如此即可将该绳路对接器固定在了对应于插入交换孔的位置。

与所述环形支撑件活动连接的第一组绳路对接件3,所述第一组绳路对接件包括第一绳路对接件31和第二绳路对接件32;

其中,第一绳路对接件31和第二绳路对接件32可沿所述环形支撑件1的径向和环形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绳路对接件31和第二绳路对接件32通过尾纤0相连;

具体的,可将环形支撑件1设置为槽型,从而将连接尾纤0置于槽中,以保护尾纤防磨损。

在利用该实施例的绳路对接器进行对接时,第一绳路对接件31和第二绳路对接件32沿环形支撑件1的环形方向移动,直至第一绳路对接件31和第二绳路对接件32分别移动到对应交换孔的位置,移动过程中,第一绳路对接件31和第二绳路对接件32之间连接的尾纤的长度,随着第一绳路对接件31和第二绳路对接件32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然后通过外部的机械手分别将第一绳路对接件31和第二绳路对接件32分别插入到对应的交换孔中,令绳路对接件中的尾纤与交换孔中的光纤对接,如此避免了操作人员通过人工将光纤对接到对接矩阵结构中,实现了光纤对接的自动化,提高了对接的精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绳路对接器:

该绳路对接器包括三个固定件,如图中1所示的,分别为第一固件21、第二固件22,第三固件23,以该三个固定件为端点形成的三角形为锐角或直角三角形,其中,第一绳路对接件31位于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之间,第二绳路对接件32位于第一固定件21和第三固定件23之间。

通过采用三个固定件进行绳路对接器的固定,能够非常牢固的将绳路对接器固定在相应的位置,而令以三个固定件为端点形成的三角形为锐角或直角三角形,使三个固定件在支撑件上的位置分布较为平均,令位于固定件之间的绳路对接件能够移动到环形支撑件上的较多位置,进而对不同距离的交换孔进行对接,提高了交换孔的利用率。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该实施例三提供另一绳路对接器:

该绳路对接器还包括与环形支撑件1连接的第二组绳路对接件3′,如图1所示的,该第二组绳路对接件3′包括第三绳路对接件33和第四绳路对接件34,其中,所述第三绳路对接件33和第四绳路对接件34可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径向和环形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三绳路对接件33和第四绳路对接件34通过尾纤相连。

其中,第二组绳路对接件3′中绳路对接件位置的设置具体为:将所述第三绳路对接件33和所述第四绳路对接件34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件22和所述第三固定件23之间。

通过上述实施例,绳路对接器包括2组绳路对接件,其中第三绳路对接件33和第四绳路对接件34由于位于两个固定件之间,所以能够对接对接矩阵结构上距离较近的两个交换孔,而第一绳路对接件31和第二绳路对接件32能够对接对接矩阵结构上距离较远的两个交换孔,可见,通过判断交换孔的距离采用相应的两个绳路对接件,进一步提高了交换孔的利用率,有效的满足了对接的需求。

当然,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设置更多组绳路对接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具体说明固定件和绳路对接件的结构:

如图2所示,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其中,第一固定部41具有沿环形支撑件1的环形方向贯穿第一固定部41侧面的通孔43,并通过通孔43与所述环形支撑件1活动链接,所述第二固定部42位于第一固定部41的一端,用于将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外部对接矩阵结构上。固定时,将第二固定部42插入到外部对接矩阵结构的交换孔中,即实现了绳路对接器的固定。

如图3所示,绳路对接件包括第一对接部51和第二对接部52,所述第一对接部51具有沿所述环形支撑件1的环形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对接部51侧面的通孔53,并通过所述通孔53与所述环形支撑件1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对接部52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51的一端,用于固定尾纤。在进行对接时,将该固定有尾纤的第二对接部52插入到外部对接矩阵结构上的对接孔中。

其中,上述实施例的尾纤外还包裹有保护结构,具体的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拖链结构,或也可以是塑胶套等,保护尾纤,防止其被磨损。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绳路对接器包括环形支撑件;与所述环形支撑件活动连接的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径向移动,通过外部的机械手将固定件插入到外部对接矩阵结构中实现对支撑件的固定;与所述环形支撑件活动连接的第一组绳路对接件,所述第一组绳路对接件包括第一绳路对接件和第二绳路对接件;其中,所述第一绳路对接件和第二绳路对接件可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径向和环形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绳路对接件和所述第二绳路对接件通过尾纤相连。在进行光纤对接时,分别将第一绳路对接件和第二绳路对接件移动到外部对接矩阵结构对应的对接位置,通过外部的机械手将绳路对接件对接到外部对接矩阵结构的对应位置,可见,绳路对接器能够被机械手操作,避免了手动进行对接操作,实现了光纤的自动对接,提高了对接的精度。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