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配线单架以及光纤总配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469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配线单架以及光纤总配线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配线单架以及光纤总配线架。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宽带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光纤接入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建设成本的不断降低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各运营商加大了在FTTx(Fiber-to-the-x,光纤接入)投入。随着光纤到户技术的商用化,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光纤汇接到中心机房,这样就会对光纤光缆的安装、维护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在中心机房中对光配线产品的高密度,灵活配线、光纤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有的光纤配线单架一般包括:用于安放熔接配线单元的正面线路侧、用于安放设备侧配线单元的背面设备侧以及两个侧面跳纤侧,这样的设计,对于光纤配线单架的内部容量利用率不高,且线路连接起来较混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单架以及光纤总配线架,具有较大的容量,且跳纤线路清晰,使用和维护较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单架,包括:单架主体,所述单架主体沿其高度方向具有两个容置区域,所述两个容置区域分别用于容纳熔接配线单元和设备侧配线单元,所述熔接配线单元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线路侧光纤托盘,所述设备侧配线单元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设备侧光纤托盘;所述两个容置区域 中的任一容置区域内还设有沿所述两个线路侧光纤托盘或所述两个设备侧光纤托盘的排列方向延伸的走线孔,所述走线孔用于容纳位于所述单架主体内的跳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单架,通过将单架主体分成上下两个容置区域,可以将熔接配线单元和设备侧配线单元放在不同的容置区域内,以便熔接配线单元可以设置为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线路侧光纤托盘的结构,设备侧配线单元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设备侧光纤托盘,这样光纤配线单架可以有多个设备侧接线侧和多个线路侧接线侧,可以扩大容量,另外通过在任意一个容置区域内设置走线孔,可以避免在单架主体的上部设置跳纤,可以进一步提高单架主体的空间利用率。

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单架,具有较大的容量,且跳纤线路清晰,使用和维护较方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单架主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立柱、沿所述两个立柱高度方向设置的三个托架,所述三个托架和所述两个立柱围成所述两个容置区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两个立柱高度方向、所述三个托架依次为:第一托架、第二托架和第三托架,其中:所述第二托架可沿着所述两个立柱的高度方向移动。可以通过改变第二托架的安装位置,来调整两个容置区域的高度,从而可以调整设备侧和线路侧的配线比,核心机房和汇聚机房对配线比的要求不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单架,在其总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改变设备侧和线路侧的配线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托架包括:

连接所述两个立柱的第一连接杆;

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两个立柱均垂直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三支撑杆,且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相互平行设置。当然托架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所列举的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三支撑杆分别通过加强杆与所述两个立柱中邻近的一立柱固定连接。加强杆的设置可以增加托架的支撑强度,提高支撑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走线孔位于所述第二托架的上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均为角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杆为扁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纤总配线架,包括:多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配线单架。由于上述光纤配线单架具有较大的容量,且跳纤线路清晰,使用和维护较方便。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总配线架,也具有较大的容量,且跳纤线路清晰,使用和维护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纤总配线架,包括:多个光纤配线单架,光纤配线单架,包括:单架主体,所述单架主体沿其高度方向具有两个容置区域,所述两个容置区域分别用于容纳熔接配线单元和设备侧配线单元,所述熔接配线单元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线路侧光纤托盘,所述设备侧配线单元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设备侧光纤托盘;所述两个容置区域中的任一容置区域内还设有沿所述两个线路侧光纤托盘或所述两个设备侧光纤托盘的排列方向延伸的走线孔,所述走线孔用于容纳位于所述单架主体内的跳纤,其中:所述单架主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立柱、沿所述两个立柱高度方向设置的三个托架,所述三个托架和所述两个立柱围成所述两个容置区域;沿所述两个立柱高度方向、所述三个托架依次为:第一托架、第二托架和第三托架,其中:所述第二托架可沿着所述两个立柱的高度方向移动;相邻两个所述光纤配线单架之间:每层托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且沿所述两个线路侧光纤托盘或所述两个设备侧光纤托盘的排列方向、所述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托架的第二连接杆上设有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用于容纳光纤配线单架之间的跳纤。可以将多个光纤配线单架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光纤总配线架的整体稳定性,另外可以进一步提高各个 光纤配线单架之间的跳纤线路的清晰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单架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单架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单架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总配线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总配线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总配线架内的走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总配线架的安装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总配线架的安装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的一种连接图。

图中:

1-单架主体 11-容置区域

12-立柱 13-托架

131-第一托架 132-第二托架

133-第三托架 134-第一连接杆

135-第一支撑杆 136-第二支撑杆

137-第三支撑杆 2-设备侧光纤托盘

3-线路侧光纤托盘 4-走线孔

5-加强杆 6-第二连接杆

7-走线槽 8-穿墙洞

92-第二跳纤 91-第一跳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单架的机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单架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单架的B向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单架,包括:单架主体1,单架主体1沿其高度方向具有两个容置区域11,两个容置区域11分别用于容纳熔接配线单元和设备侧配线单元,熔接配线单元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线路侧光纤托盘3,设备侧配线单元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设备侧光纤托盘2;两个容置区域11中的任一容置区域11内还设有沿两个线路侧光纤托盘2或两个设备侧光纤托盘3的排列方向延伸的走线孔4,走线孔4用于容纳位于单架主体1内的跳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单架,通过将单架主体1分成上下两个容置区域11,可以将熔接配线单元和设备侧配线单元放在不同的容置区域11内,以便熔接配线单元可以设置为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线路侧光纤托盘3的结构,设备侧配线单元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设备侧光纤托盘2,这样光纤配线单架可以有多个设备侧接线侧和多个线路侧接线侧,可以扩大容量,另外通过在任意一个容置区域11内设置走线孔4,可以避免在单架主体1的上部设置跳纤,可以进一步提高单架主体1的空间利用率。

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单架,具有较大的容量,且跳纤线路清晰,使用和维护较方便。

上述熔接配线单元对应每个线路侧光纤托盘3所在侧还包括盘纤轮,光缆固定板等,设备侧配线单元对应每个设备侧光纤托盘2所在侧还包括光缆固定板。

上述光纤配线单架通常分为正面和反面,上述熔接配线单元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线路侧光纤托盘3,设备侧配线单元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设备侧光纤托盘2,也就是说:光纤配线单架的正面即设置线路侧光纤托盘3也设置设备侧光纤托盘2,光纤配线单架的背面即设置线路侧光纤托盘3也设置设备侧光纤托盘2。走线孔4用于容纳从光纤配线单架的正面穿向反面的跳纤。

上述单架主体1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单架主体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立柱12、沿两个立柱12高度方向设置的三个托架13,三个托架13和两个立柱12围成两个容置区域1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单架:沿两个立柱12高度方向、三个托架13依次为:第一托架131、第二托架132和第三托架133,其中:第二托架132可沿着两个立柱12的高度方向移动。可以通过改变第二托架132的安装位置,来调整两个容置区域11的高度,从而可以调整设备侧和线路侧的配线比,核心机房和汇聚机房对配线比的要求不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配线单架,在其总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改变设备侧和线路侧的配线比。

上述每个托架13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可以为一块支撑板也可以为镂空架,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每个托架13包括:

连接两个立柱12的第一连接杆134;

与第一连接杆134和两个立柱2均垂直的第一支撑杆135、第二支撑杆136以及第三支撑杆137,且第一支撑杆135、第二支撑杆136和第三支撑杆137相互平行设置。

为了提高托架13的支撑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杆136位于第一支撑杆135和第三支撑杆137之间,且第一支撑杆135和三支撑杆分别通过加强杆5与两个立柱12中邻近的一立柱12固定连接。加强杆5的设置可以增加托架13的支撑强度,提高支撑稳定性。

可选的,每个托架13还可以包括:与第一连接杆134平行设置的多个增强连接杆,用于将第一支撑杆135、第二支撑杆136和第三支撑杆137连接起 来。

优选的,走线孔位于第二托架132的上方,走线孔4从单架主体1的正面通向背面,由单架主体1正面至背面的跳纤从走线孔4穿过。

上述第一支撑杆135、第二支撑杆136以及第三支撑杆137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可选的,第一支撑杆135和第三支撑杆137均为角钢。

可选的,第二支撑杆136为扁钢。当然第二支撑杆136也可以为扁钢。

可选的,上述单架主体1通过固定角钢8与固定面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总配线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总配线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纤总配线架,包括:多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配线单架。由于上述光纤配线单架具有较大的容量,且跳纤线路清晰,使用和维护较方便。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总配线架,也具有较大的容量,且跳纤线路清晰,使用和维护较方便。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总配线架内的走线槽7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的,当单架主体1包括:第一托架131、第二托架132和第三托架133时,相邻两个光纤配线单架之间:每层托架1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6连接,且沿两个线路侧光纤托盘2或两个设备侧光纤托盘3的排列方向、连接两个第二托架132的第二连接杆6上设有走线槽7,走线槽7用于容纳光纤配线单架之间的跳纤。可以将多个光纤配线单架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光纤总配线架的整体稳定性,另外可以进一步提高各个光纤配线单架之间的跳纤线路的清晰性。

如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总配线架的安装侧面结构示意图;各个光纤配线单架可以通过第二连接杆6与固定面连接。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总配线架的安装俯视面结构示意图;当光纤总配线架包括多个光纤配线单架时,相邻的多个第一托架131之 间,可以均通过第二连接杆6连接,也可以是隔开几个第一托架131再连接一次。图8中虚线的部分表示的是用来扩容的光纤配线单架。光纤可以通过穿墙洞8布置在机房外或设备机房。

如图9所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的一种连接图。第一跳纤91是在光纤配线单架内部的跳纤,即在光纤配线单架的上下进行跳纤连接,第二跳纤92一部分是在光纤配线单架内部的跳纤,一部分是在光纤配线单架之间跳纤,第二跳纤可以通过走线孔4实现连接,也可以通过走线槽7实现连接,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总配线架具有很强的交叉连接能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