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置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倒置显微镜,包括光源、聚光镜、载物台、物镜、下反光镜、目镜观察筒和目镜,还包括后反光机构,后反光机构位于物镜和聚光镜连线后方,下反光镜用于将通过物镜的光线向后反射至后反光机构,再由后反光机构中的反光镜向前反射至目镜观察筒和目镜,目镜位于聚光镜前部斜上方。本实用新型对光学系统重新进行设计,使光路折向后方再反射向前上方,使载物台与聚光镜之间区域向前构成敞开空间,空出显微镜前方的操作空间,解决了传统倒置显微镜成像光路分布方向造成的遮挡问题;还将数码图像输出接口后置,使数码显微摄像设备安装在主体后上方,从而使得在使用大型数码显微摄像设备时,完全避开操作区域,布局更加合理。
【专利说明】
倒置显微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仪器,具体涉及一种倒置显微镜。
【背景技术】
[0002]倒置显微镜在医疗检验、生物研究、学校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成为抗病毒研究、生态农业技术、生命科学探索等方面的必备仪器。
[0003]传统倒置显微镜结构采用光路折向前方的V型或U型光路设计,其目镜观察筒位于操作载物台正前方,载物台上方为照明系统部件。这样的构造使操作者的使用操作空间变得狭小不便,对于以液体为培养基为观察样本的操作工作,造成一定障碍。
[0004]而且在目前数码显微设备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当目镜观察筒上方配以数码装置输出计算机图像时,操作障碍很大。特别在使用大型制冷CCD数码显微摄像设备情况下,设备体积大,外置电源、数据传输的线路复杂繁多,观察操作十分繁琐困难。
[0005]传统V型成像光路布局的倒置显微镜,如图1所示,通过聚光镜照明载物台上的标本,被物镜成像,向下通过管镜传递(管镜由多组透镜组成,可在反光镜两侧),由下反光镜转向主体前侧斜上方目镜观察筒,至目镜成像到人的眼中。在聚光镜和目镜观察筒之间的区域位置是显微观察的可操作范围。并且一般在目镜观察筒上方会有至数码摄像装置的第三目接口。图中圆圈范围内为可操作空间,十分狭小,前方被铰链式转轴目镜观察筒所遮挡。方框是数码装置安装位置范围,安装装置时会压缩圆圈的操作范围区域。数码装置越大,遮挡越多,甚至某些大型设备难以使用,只有用间接方法,转接使用,麻烦、复杂,增加了设备成本,而且占用了较多的工作台空间。此V型夹角为45°,所以观察角也是45°,操作者在观察时颈背部舒适性差,容易疲劳。传统U型成像光路布局的倒置显微镜,如图2所示,也存在与V型光路相同的可操作空间狭小,以及被遮挡、阻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问题在于,怎样提供一种操作空间大,不会因使用数码设备而对观察操作造成影响的倒置显微镜。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0008]倒置显微镜,包括光源、聚光镜、载物台、物镜、下反光镜、目镜观察筒和目镜,聚光镜、载物台、物镜和下反光镜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载物台位于聚光镜和物镜之间,下反光镜位于物镜正下方,还包括后反光机构,后反光机构位于物镜和聚光镜连线后方,下反光镜用于将通过物镜的光线向后反射至后反光机构,再由后反光机构中的反光镜向前反射至目镜观察筒和目镜,目镜位于聚光镜前部斜上方。
[0009 ]所述目镜和目镜观察筒与水平面呈15° -60°并向下朝向后反光机构。
[0010]所述后反光机构中的反光镜为一面,称之为后反光镜,下反光镜通过后反光镜的一次反射后至目镜,下反光镜、后反光镜及目镜构成斜置的V型结构。
[0011]所述下反光镜、后反光镜安装在由底座和悬臂构成的斜置的V型结构镜身内,目镜观察筒安装在悬臂上端,目镜安装在目镜观察筒上;悬臂下端与底座上端连接;下反光镜安装在底座下端内,后反光镜通过调节机构安装在镜身内并位于转角处;在镜身转角处上方设有数码接口,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后反光镜安装角度以使后反光镜能够将下反光镜反射过来的光线反射后朝向数码接口或者目镜;聚光镜安装在悬臂上;载物台和物镜安装在底座上。
[0012]所述后反光机构中的反光镜为两面,分别为后反光镜和转向反光镜,下反光镜用于将通过物镜的光线反射后水平朝向后反光镜,后反光镜用于将光线反射后竖直向上至转向反光镜,再由转向反光镜反射至目镜;下反光镜、后反光镜、转向反光镜及目镜构成斜置的U型结构。
[0013]所述下反光镜、后反光镜、转向反光镜安装在由L型底座和悬臂构成的斜置的U型结构镜身内,目镜观察筒安装在倾斜的悬臂上端,目镜安装在目镜观察筒上;悬臂下端与底座上端连接;下反光镜安装在底座下端内,后反光镜安装在底座内并位于底座转角处,转向反光镜通过调节机构安装在底座上端;在底座和悬臂结合处上方设有数码接口,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转向反光镜的位置以离开后反光镜反射光线所在光路,使后反光镜反射光线能够向上直接进入数码接口 ;聚光镜安装在悬臂上;载物台和物镜安装在底座上。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倒置显微镜的新型成像光路分布结构,对光学系统重新进行设计,使光路折向后方再反射向前上方,使载物台与聚光镜之间区域向前构成敞开空间,空出显微镜前方的操作空间,解决了传统倒置显微镜成像光路分布方向造成的遮挡问题,更适宜显微观察操作。
[0016]2、本实用新型将数码图像输出接口后置,使数码显微摄像设备安装在主体后上方,从而使得在使用大型数码显微摄像设备时,完全避开操作区域,不再存在遮挡、障碍等问题,布局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传统V型光路示意图;
[0018]图2是传统U型光路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V型光路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V型光路小型机方案结构不意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U型光路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U型光路大型机方案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聚光镜,2-物镜,3-管镜,4-反光镜,41-下反光镜,42-后反光镜,43-转向反光镜,5-目镜观察筒,51-目镜,6-数码接口,7-底座,8-悬臂,9-载物台,I O-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5]为了空出显微镜前方的操作空间,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直接向前反射进入目镜的光路结构进行改进,改为先向后反射,然后再转向朝前并反射回到进入目镜中,从而使光路不经过操作者与载物台之间的区域,该区域腾出来后便于观察操作。其具体结构介绍如下:本倒置显微镜,跟现有结构一样,包括光源10、聚光镜1、载物台9、物镜2、管镜3、下反光镜41、目镜观察筒5和目镜51,聚光镜1、载物台9、物镜2和下反光镜41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载物台9位于聚光镜I和物镜2之间,下反光镜41位于物镜2正下方。传统下反光镜将通过物镜的光线向前反射至目镜,而本结构通过增设的后反光机构反射朝向后方,再朝前反射回目镜。具体的,后反光机构位于物镜2和聚光镜I连线后方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下反光镜41将通过物镜的光线向后反射至后反光机构,再由后反光机构中的反光镜向前反射至目镜观察筒5和目镜51,目镜51位于聚光镜I前部斜上方。管镜3在其中起传递物镜成像的作用。
[0026]这样一来,通过后反光机构改变光路走向,可以形成一个向前侧面向操作者敞开的操作空间,从而将显微镜前方的操作空间空出,与普通正置生物显微镜相似,解决了传统倒置显微镜成像光路分布方向造成的遮挡问题,更适宜显微观察操作。
[0027]为使操作者更方便观察,提高观察时的舒适度,所述目镜51和目镜观察筒5与水平面呈15-60°的观察角(优选20° )并向下朝向后反光机构。
[0028]这样一来,不仅载物台的操作空间变大,该观察角也让操作者在观察时更舒适。
[0029]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后反光机构主要有两种结构,以形成V型和U型两种光路结构,跟现有结构类似。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0030]V型光路结构:图3?图4为V型结构的实施例1,从图上可以看出,所述后反光机构中的反光镜为一面,称之为后反光镜42,下反光镜只通过后反光镜42的一次反射后至目镜51,下反光镜41、后反光镜42及目镜51构成斜置的V型结构。
[0031]这样一来,与图1所示的传统V型光路中的反光镜4相比,布局更合理,对空间的利用更好。
[0032]所述下反光镜41、后反光镜42安装在由底座7和悬臂8构成的斜置的V型结构镜身内,目镜观察筒5安装在悬臂8上端,目镜51安装在目镜观察筒5上;悬臂8下端与底座7上端连接;下反光镜41安装在底座下端内,后反光镜42通过调节机构安装在镜身内并位于转角处;在镜身转角处上方设有数码接口 6,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后反光镜42安装角度以使后反光镜42能够将下反光镜41反射过来的光线反射后朝向数码接口 6或者目镜51;聚光镜I安装在悬臂8上;载物台9和物镜2安装在底座7上。
[0033]这样一来,操作者可通过转换转向反光镜的方向,开通向上的数码摄像接口;因为将数码接口挪离了主体前侧,安装大型数码显微摄像设备也没有任何问题,这个位置对于承载数码摄像装置的重量更适合。
[0034]所述物镜2还使用ZOOM变倍系统。
[0035]这样一来,可以减少物镜的配置,降低整机成本,适合教学与普通实验室研究使用。
[0036]U型光路结构:图5?图6为U型结构的实施例2,从图上可以看出,所述后反光机构中的反光镜为两面,分别为后反光镜42和转向反光镜43,下反光镜41用于将通过物镜2的光线反射后水平朝向后反光镜42,后反光镜42用于将光线反射后竖直向上至转向反光镜43,再由转向反光镜43反射至目镜51;下反光镜41、后反光镜42、转向反光镜43及目镜51构成斜置的U型结构。
[0037]这样一来,可以形成新的U型光路,不仅载物台的操作空间变大,同时更易于加入各种附加照明光路及显微观察附件,适合于中高端研究型机型。与图2所示的传统U型光路中的反光镜4相比,布局更合理,对空间的利用更好。
[0038]所述下反光镜41、后反光镜42、转向反光镜43安装在由L型底座7和悬臂8构成的斜置的U型结构镜身内,目镜观察筒5安装在倾斜的悬臂8上端,目镜51安装在目镜观察筒5上;悬臂8下端与底座7上端连接;下反光镜41安装在底座7下端内,后反光镜42安装在底座7内并位于底座7转角处,转向反光镜43通过调节机构安装在底座7上端;在底座7和悬臂8结合处上方设有数码接口 6,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转向反光镜43的位置以离开后反光镜42反射光线所在光路,使后反光镜42反射光线能够向上直接进入数码接口 6;聚光镜I安装在悬臂上;载物台9和物镜2安装在底座7上。
[0039]这样一来,操作者可通过转换转向反光镜的方向,开通向上的数码摄像接口;因为将数码接口挪离了主体前侧,安装大型数码显微摄像设备也没有任何问题,这个位置对于承载数码摄像装置的重量更适合。
[0040]所述底座7内还设有荧光系统模块、相衬附件模块、暗场附件模块和金相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0041]这样一来,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实现多种观察方式,适合中高端实验室研究使用。
[004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倒置显微镜,包括光源、聚光镜、载物台、物镜、下反光镜、目镜观察筒和目镜,聚光镜、载物台、物镜和下反光镜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载物台位于聚光镜和物镜之间,下反光镜位于物镜正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反光机构,后反光机构位于物镜和聚光镜连线后方,下反光镜用于将通过物镜的光线向后反射至后反光机构,再由后反光机构中的反光镜向前反射至目镜观察筒和目镜,目镜位于聚光镜前部斜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置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镜和目镜观察筒与水平面呈15° -60°并向下朝向后反光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倒置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反光机构中的反光镜为一面,称之为后反光镜,下反光镜通过后反光镜的一次反射后至目镜,下反光镜、后反光镜及目镜构成斜置的V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置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反光镜、后反光镜安装在由底座和悬臂构成的斜置的V型结构镜身内,目镜观察筒安装在悬臂上端,目镜安装在目镜观察筒上;悬臂下端与底座上端连接;下反光镜安装在底座下端内,后反光镜通过调节机构安装在镜身内并位于转角处;在镜身转角处上方设有数码接口,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后反光镜安装角度以使后反光镜能够将下反光镜反射过来的光线反射后朝向数码接口或者目镜;聚光镜安装在悬臂上;载物台和物镜安装在底座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倒置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反光机构中的反光镜为两面,分别为后反光镜和转向反光镜,下反光镜用于将通过物镜的光线反射后水平朝向后反光镜,后反光镜用于将光线反射后竖直向上至转向反光镜,再由转向反光镜反射至目镜;下反光镜、后反光镜、转向反光镜及目镜构成斜置的U型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倒置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反光镜、后反光镜、转向反光镜安装在由L型底座和悬臂构成的斜置的U型结构镜身内,目镜观察筒安装在倾斜的悬臂上端,目镜安装在目镜观察筒上;悬臂下端与底座上端连接;下反光镜安装在底座下端内,后反光镜安装在底座内并位于底座转角处,转向反光镜通过调节机构安装在底座上端;在底座和悬臂结合处上方设有数码接口,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转向反光镜的位置以离开后反光镜反射光线所在光路,使后反光镜反射光线能够向上直接进入数码接口 ;聚光镜安装在悬臂上;载物台和物镜安装在底座上。
【文档编号】G02B21/00GK205720856SQ201620654138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8日
【发明人】张维
【申请人】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