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式镜头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519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紧凑式镜头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摄影器材,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摄影的易于携带且节省空间的紧凑式镜头罩(Compact Lens Ports)。



背景技术:

水下摄影,又称水中摄影、水底摄影和潜水摄影,是利用水下摄影摄像设备,在浮潜或水肺潜水中对水下景观、水下生物或潜水者进行拍摄。水下摄影器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本身采用防水设计的照相机,通常会标示防水防尘等级(Ingress Protection Rating)及最大水深。另一种是一般的相机加装防水壳、防水袋或防水套。防水壳的防水深度通常在40米或60米,也有达75米甚至100米以上的。除了专用防水壳以外,水下摄影设备还包括水下闪光灯、照明灯和配套的电缆,专业设备还配有多种型号的广角、变焦和微距镜头罩。专业摄影师通常使用广角镜头来拍摄景观、人物或大型海洋生物,而用微距镜头来拍摄尺寸微小的海洋生物。另外,在水下光的传递没有空气中那么好,很多时候潜水灯或者闪灯照不了太远,相同条件下使用长焦镜头需要更长曝光时间来获取足够的曝光量,而且成像质量也会因为距离过远而下降。因此,水下摄影以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为主。

虽然水下摄影已经成为广大摄影爱好者们热衷的一种摄影方式,但是如上所述那样,目前的水下摄影通常需要携带许多不同焦距的镜头和防水用镜头罩,目前市面上两者常见结构是:镜头和防水镜头罩分开放置,镜头包括镜头主体和旋钮于镜头主体后部的保护盖,与镜头一一配对或者一对多使用的镜头罩也包括镜头罩主体和镜头罩后盖。在使用时需要首先拧开镜头的保护盖以便将镜头安装到照相机上,接着再松开专用镜头罩的后盖以便将镜头罩连接到已安装镜头的照相机的防水壳上。如果需要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就重复以上操作,然后将更换下来的镜头和镜头罩再独立地分开组装,这样一来,由于镜头和镜头罩独立地分开组装所以将会占用很多空间,尤其是例如在海外旅行途中携带许多水下摄影器材时,这些分开组装的镜头和专用镜头罩对于旅行者而言就造成很大的不便和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出的,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携带的紧凑式镜头罩,可以有效地利用镜头罩主体内部的空间,据估计可以节省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镜头和专用镜头罩所占据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水下摄影的紧凑式镜头罩,包括镜头罩主体、镜头罩后盖以及与照相机镜头以螺纹方式相连接的锁紧系统,其中,所述镜头可以通过所述锁紧系统固定在所述镜头罩后盖上,在组装状态下所述镜头稳固地收纳在所述镜头罩主体和所述镜头罩后盖所形成的内部空间。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紧凑式镜头罩中,所述锁紧系统通过销钉被连接到所述镜头罩后盖上。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紧凑式镜头罩中,所述锁紧系统被粘接在所述镜头罩后盖上。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紧凑式镜头罩中,所述镜头罩后盖在与所述镜头罩主体相连接一端的两侧具有一对凸耳。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紧凑式镜头罩中,在组装状态下所述镜头的前端部不会接触到所述镜头罩主体的前端部。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紧凑式镜头罩中,所述镜头罩主体和所述镜头罩后盖的内部轮廓与所述镜头的外形轮廓大致吻合。

优选地,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紧凑式镜头罩中,所述镜头罩主体和所述镜头罩后盖采用不同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紧凑式镜头罩,可以在组装状态下将镜头一体地放置在专用镜头罩中,从而较之于两者分体放置大大地节省了所需空间,另外,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结构简单地进行改进,就可以通过锁紧机构将镜头稳固地连接到镜头罩后盖上,从而可以避免因振动等意外损失镜头,并且降低了改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式镜头罩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式镜头罩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式镜头罩在组装状态下的部分平面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式镜头罩在组装状态下的B-B向剖视图;

图中,A镜头罩主体(Lens Ports Body),B镜头(Lens),C锁紧系统(Lock System),D镜头罩后盖(Lens Ports Rear Cap),E销钉(Pin),H1第一高度,H2第二高度,H3第三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正面/背面”、“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含镜头和镜头罩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镜头罩主体A、镜头B、锁紧系统C、镜头罩后盖D以及销钉E,其中,锁紧系统C可以如现有技术中的镜头保护盖那样可以通过螺纹结构拧紧到镜头B的后部,但是不同之处在于锁紧系统C还可以进一步通过销钉E固定在镜头罩后盖D上,换言之,该锁紧系统C可以兼用于将镜头B锁紧在紧凑式镜头罩的镜头罩后盖D上。另外,镜头罩后盖D与镜头罩主体A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连接方式。实际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可以仅涉及锁紧系统C和镜头罩后盖D,镜头罩主体A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即可,以便节省改造成本。此外,如根据现有技术所公知那样,在镜头罩主体A的前端装有透视窗,透视窗优选地采用高透明玻璃制成,并且在透视窗与镜头罩主体A的连接处例如装有密封胶圈以便防水防漏。

在进行水下摄影时,首先将镜头罩后盖D与镜头罩主体A分离,接着将锁紧系统C和镜头罩后盖D一体地从镜头B后部拧下来,然后将镜头B和镜头罩主体A如现有技术那样分别进行安装即可。在需要更换不同焦距镜头的情况下,首先将更换下来的镜头B通过锁紧系统C锁紧在紧凑式镜头罩的镜头罩后盖D上,接着将带着镜头罩后盖D的镜头B一起放入更换下来的镜头罩主体A中,然后使它们连接起来进行收纳即可。这样一来,更换下来的镜头和专用镜头罩就以紧凑方式得以收纳,大大节省了收纳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充分地利用了专用镜头罩的内部空间,据估计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节省大约70%的用于收纳镜头和专用镜头罩的空间。

图2-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式镜头罩的组装状态示意图,图2为紧凑式镜头罩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紧凑式镜头罩的部分平面视图,图4为图3中所示的主视图的B-B向剖视图。如图2所示,组装状态下的紧凑式镜头罩由镜头罩主体A和镜头罩后盖D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优选地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分别由轻质金属和塑料所制成,只要能够实现镜头罩主体部分的防水功能即可,对于镜头罩后盖则没有防水性能方面的要求。另外,由于仅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镜头保护盖和镜头罩后盖加以改进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而不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镜头罩主体进行改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节省更新换代的成本。

进一步,在图3中分别详细地显示组装状态下的紧凑式镜头罩的主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如主视图和俯视图所示,圆柱形的镜头罩后盖在与镜头罩主体相连接一端的两侧具有凸耳,以便于镜头罩后盖和镜头罩主体之间的分离操作,在组装状态下,整个紧凑式镜头罩的高度为第一高度H1,镜头罩后盖的高度为第二高度H2。一般而言,根据现有技术的镜头罩后盖的高度比较小,只需要起到封闭镜头罩主体的作用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镜头罩后盖的高度需要根据待容纳于镜头罩中的镜头的长度来适当进行确定,但是镜头罩主体则与现有技术相同保持不变以节省改造成本。

图4显示了紧凑式镜头罩的主视图的B-B向剖视图,优选地如图4所示,镜头罩主体A和镜头罩后盖D的内部轮廓可以与镜头B的外形轮廓大体相一致,并且镜头B的前端部与镜头罩主体A的前端部的内面之间保持第三高度H3,以便防止在组装过程中意外地损失镜头罩主体A前端的透视窗,其中H3远远小于H1和H2。

需要注意的是,图3-图4中省略了用于将锁紧系统C连接到镜头罩后盖D上的销钉E。实际上,作为变形例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例如粘接胶等来取代或省去销钉E,只要能够将锁紧系统C牢固地连接到镜头罩后盖即可,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披露的技术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锁紧系统C还兼具现有技术中的镜头后部的保护盖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为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