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省材TFT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0853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省材TFT显示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薄省材TFT显示屏。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显示屏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仪器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的一种显示工具,TFT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是指液晶显示器上的每一液晶象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其后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从而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信息,TFT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

随着手机显示趋于大尺寸发展,6寸TFT显示屏应用于手机上也越来越多。由于客户手机结构限制,对显示屏的厚度要求很薄,传统的显示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省材TFT显示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省材TFT显示屏,包括模组本体,所述模组本体下端设置有排线,所述模组本体与排线之间通过黄色绝缘胶纸连接,所述排线上设置有元件区,所述排线一面设置有屏蔽膜,排线另一面设置有连接器,所述排线与模组本体连接处设置有元器件槽。

优选的,所述模组本体包括铁框和胶框,铁框镶嵌于胶框内,所述模组本体设置为胶铁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屏蔽膜设置为EMI黑色屏蔽膜。

优选的,所述排线一端设置有钢片。

优选的,所述排线与模组本体之间通过焊锡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胶铁一体化结构,即铁框镶嵌于胶框内,使胶框和外包的铁框结合为一个整体,既保证了6寸背光的硬度、抗压性、外观紧凑性,又能达到整体厚度减薄的效果;元器件整体移动到排线的一面,可以解决元器件摆放位置的问题,又可以防止FPC因弯折不到位造成元器件顶到背光背面的隐患,且通过将元器件移动到排线的背面,不放在元器件槽里,右边的排线可以压缩15.3mm的长度,大大的减少了排线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线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线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排线的后视图;

图中:1-模组本体;2-排线;3-元件区;4-屏蔽膜;5-钢片;6-连接器;7-黄色绝缘胶纸;8-焊锡区;9-元器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超薄省材TFT显示屏,包括模组本体1,模组本体1下端设置有排线2,模组本体1与排线2之间通过黄色绝缘胶纸7连接,排线2上设置有元件区3,可以解决元器件摆放位置的问题,又可以防止FPC因弯折不到位造成元器件顶到背光背面的隐患,通过将元器件移动到排线2的背面,不放在元器件槽9里,右边的排线2可以压缩15.3mm的长度,大大的减少了排线的成本排线2一面设置有屏蔽膜4,排线2另一面设置有连接器6,排线2与模组本体1连接处设置有元器件槽9,模组本体1包括铁框和胶框,铁框镶嵌于胶框内,模组本体1设置为胶铁一体化结构,既保证了6寸背光的硬度、抗压性、外观紧凑性,又能达到整体厚度减薄的效果;屏蔽膜4设置为EMI黑色屏蔽膜,排线2一端设置有钢片5,排线2与模组本体1之间通过焊锡区8连接。

具体使用方式:本实用新型工作中,模组本体1采用胶铁一体化结构,即铁框镶嵌于胶框内,使胶框和外包的铁框结合为一个整体,既保证了6寸背光的硬度、抗压性、外观紧凑性,又能达到整体厚度减薄的效果;元器件整体移动到排线2的一面,可以解决元器件摆放位置的问题,又可以防止FPC因弯折不到位造成元器件顶到背光背面的隐患,且通过将元器件移动到排线2的背面,不放在元器件槽9里,右边的排线2可以压缩15.3mm的长度,大大的减少了排线2的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