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97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拍照摄像产品领域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设置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及设于底层镜片与所述镜头筒之间的压环,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所述按压环固定于所述镜头筒,从而实现所述镜片的固定。

然而,相关技术中,所述镜头模组中的所述镜头筒的筒壁通常为一体成型的封闭式回转结构,使得镜片只能从镜头筒内部插入,其筒壁的组装方式单一。另外,镜片在横向方向上不受力,导致镜片在镜头筒内不能锁紧固定。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模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可灵活组装镜片、提高镜片稳固性的镜头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和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所述镜头筒包括底面、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的顶面、连接所述底面和所述顶面的筒壁;所述筒壁包括内壁以及与所述内壁相对的外壁;所述内壁围设形成收容所述镜片组的收容空间;所述筒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从所述外壁延伸贯穿至所述内壁的通槽;所述筒壁的位于所述通槽两侧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沿远离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通槽两侧的所述通孔以将所述镜片组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其中,所述通槽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通槽贯穿所述底面但未贯穿所述顶面。

其中,所述通槽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通槽贯穿所述底面和所述顶面。

其中,所述通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通槽均贯穿所述底面和所述顶面以将所述筒壁分成两个筒壁部分,且每个所述通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凸台。

其中,两个所述通槽对称设置在所述筒壁上。

其中,所述凸台与所述筒壁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通孔为螺纹孔;所述紧固件为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钉、螺栓或螺柱。

其中,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压环,所述压环与所述镜片组上邻近像侧的镜片相抵接以将所述镜片组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中,在镜头筒的筒壁上设置至少一个从筒壁的外壁延伸贯穿至内壁的通槽,由此镜片组装时通过通槽的作用可使镜片的组装更灵活,并且将镜片组装至收容空间后,通过紧固件贯穿通槽两侧的通孔,可以将凸台夹紧以收缩通槽,在提高镜头筒稳固性的同时,能够在横向上对镜片组施加锁紧力,使镜片组更稳固地安装在镜头筒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镜头筒的俯视图,其中图中示意的是镜头筒的通槽未闭合的状态;

图3是图1所示镜头筒的立体图,其中图中示意的是镜头筒的通槽闭合的状态;

图4是图1所示镜头筒的其中一个筒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镜头模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另一实施方式中镜头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镜头筒的俯视图,其中图中示意的是紧固件夹紧两凸台的状态;

图8是图6所示镜头筒的截面图;

图9是图6所示的镜头筒沿AB方向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镜头模组100,包括镜头筒1和收容于镜头筒1内的镜片组2。

其中,镜头筒1包括底面11、与底面11相对设置的顶面12、连接底面11和顶面12的筒壁13。其中,该筒壁13大体上呈圆筒状,其包括内壁131以及与该内壁相对的外壁132,且内壁131可围设形成收容空间15。镜片组2收容于该收容空间15内。镜头筒1的顶面12还开设有通光孔14。

如图1所示,镜片组2包括自物侧21向像侧22依次堆叠设置的六个镜片;其中,镜片可与筒壁13的内壁131过盈配合,也可与筒壁13的内壁131无压力配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两个或者其他数量的镜片。

图2和图3进一步示出了本实施例的镜头筒的结构。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镜头筒1的筒壁13上设置有两个从筒壁13的外壁132延伸贯穿至内壁131的通槽,分别是通槽133和通槽134。在本实施例中,该两个通槽133、134在筒壁13上间隔设置,且通槽133和134还进一步贯穿镜头筒1的底面11和顶面12,由此可将镜头筒1分成两个筒壁部分16。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该通槽133和134优选地彼此对称设置在筒壁13上,由此可使镜头筒1分成两个结构对称的筒壁部分1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筒壁上的两个通槽也可以是非对称设置。

进一步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筒壁13的位于每一通槽(通槽133和134)两侧的外壁132上分别沿远离收容空间15的方向延伸形成凸台135,且每个通槽的两侧形成的两个凸台135位置相对应。其中,该凸台135优选地与该筒壁13一体成型。

进一步如图3-5所示,每一凸台135上均设置有通孔136,且同一通槽两侧的两个凸台135上的通孔136同轴设置。此外,该镜头模组还包括贯穿每一通槽两侧的每一凸台135上的通孔136的紧固件3,用于将该镜头筒1夹紧。

本实施方式中,该凸台135上的通孔136可以为螺纹孔。而紧固件3可以为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钉、螺栓或螺柱等。在本实施例中,该镜头模组100包括两个紧固件3,由此可将筒壁13上的两个通槽133、134两侧的凸台135锁紧,进而实现对镜头筒1以及收容于镜头筒1内的镜片组2实现锁紧固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通孔136也可以是内壁光滑的孔,而紧固件3还可以是连接线,例如可以是硬度较强的金属连接线。在安装时可将连接件穿过两个凸台的通孔,并随后将连接线的两端扭紧以夹紧两个凸台。在具体的镜片组装过程中,可先将镜头筒1的两个筒壁部分16分开,然后将镜片组2组装在镜头筒1的其中一个筒壁部分16上,之后将镜头筒1的两个筒壁部分16盖合,并将紧固件3插入相对的两个凸台135上的通孔136内,由此使两个凸台135彼此靠拢至完全贴合,从而可使通槽133、134闭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使筒壁13的内壁131围设形成收容空间15,并可在横向方向上对收容于该收容空间15内的镜片组2施加锁紧力,使镜片组2锁紧固定在镜头筒1上。

因此,通过上述方式,由于在镜头筒1上开设两个通槽133、134,进而使镜头筒1分成两部分,可以在镜片放入镜头筒1后再将镜头筒1的两部分盖合后锁紧,使得镜片的组装更灵活。并且通过在筒壁13上设置凸台135,并利用紧固件3紧固镜头筒1的两个筒壁部分,一方面可提高镜头筒1的稳固性,另一方面可在横向上对镜片组施加锁紧力,使镜片组更稳固地安装在镜头筒1上。同时,在筒壁13上设置通槽还可以方便地对镜头筒1的内壁进行消光处理,减少杂光的产生。另外,由于镜头筒1分为对称的两个筒壁部分,因此只需开发一种模具即可,减少模具开发成本,并且可以使得模具结构的设计多样化。

进一步如图1所示,镜头模组100还包括压环4。压环4与镜片组2上邻近像侧22的镜片相抵接,用于承托该镜片组2,由此可使镜片组2定位固定在收容空间15内。其中,压环4通过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于镜头筒1。

实施例二

参阅图6至图9,图6是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另一实施方式中,镜头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镜头筒的俯视图,其中图中示意的是紧固件夹紧两凸台的状态;图8是图6所示镜头筒的截面图;图9是图6所示的镜头筒沿AB方向的侧视图。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主要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镜头筒1的筒壁13的通槽的数量为一个,即图中所示的通槽137。该通槽137从筒壁13的外壁132贯穿至内壁131。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筒壁13上的通槽137贯穿镜头筒1的底面11但未贯穿顶面12。通槽137的两侧分别沿远离收容空间15的方向延伸有凸台135,凸台135上设置有通孔136。在将镜片组(图中未示,可参考图1所示的镜片组)组装在镜头筒1内后,通过紧固件3贯穿通孔136以将两个凸台135夹紧,进而可以将镜片组紧固于筒壁13所围成的收容空间15。

本实施方式中,凸台135与筒壁13一体成型。

其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筒壁13上的通槽137也可以是贯穿底面11和顶面12,或者还可以是贯穿顶面12但未贯穿底面11。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筒壁13上设置一个通槽137,可以使得通槽137的两侧具有一定的扩张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组装镜片的操作空间,更方便将镜片组放入镜头筒1内,使镜片组装更灵活,之后再利用紧固件3将通槽137处的凸台135夹紧,以收缩通槽137,由此可在横向上对镜片组施加锁紧力,使镜片组更稳固地安装在镜头筒上1。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将在镜头筒的筒壁上设置至少一个从筒壁的外壁延伸贯穿至内壁的通槽,由此镜片组装时通过通槽的作用可使镜片的组装更灵活,并且在将镜片组装至收容空间后,通过紧固件贯穿通槽两侧的通孔,可以将凸台夹紧以收缩通槽,在提高镜头筒稳固性的同时,能够在横向上对镜片组施加锁紧力,使镜片组更稳固地安装在镜头筒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