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3695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戴显示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涉及一种头戴显示器中瞳距调节机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头戴显示器,用来实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不同效果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因其极强的视觉体验,以逐渐为大众所认可。

一般的,头戴显示器包括有壳体、左镜筒模组、右镜筒模组,为适应不同瞳孔距离的人群,此类头戴显示器还包括瞳距调节机构,以便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将两组镜筒模组之间的距离调节至与自身的双眼瞳距相匹配,从而能让用户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但是,现有市面上的头戴显示器中瞳距调节机构大多采用较为复杂的运动机构,并进行左、右分别调节,一方面增加了产品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组装的难度,另一方面左、右独立调节增加零件数量,提高了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显示器,不仅能有效减少产品零部件的数量,降低组装难度,还能一定程度降低了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减少产品制造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头戴显示器,包括左镜筒模组、右镜筒模组、瞳距调节机构以及壳体,所述左镜筒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左镜片、左镜筒、左显示屏以及左屏支架,所述右镜筒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右镜片、右镜筒、右显示屏以及右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瞳距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旋钮、传动齿轮、左齿条、右齿条。所述调节旋钮、传动齿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调节旋钮啮合传动于所述传动齿轮。所述左齿条、右齿条分别与所述传动齿轮上相对的两侧啮合传动,其所述左齿条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左屏支架、壳体,所述右齿条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右屏支架、壳体,其中,所述左齿条、右齿条在所述传动齿轮的带动下作同步反向移动,所述左屏支架、右屏支架分别在所述左齿条、右齿条的带动下作同步反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左屏支架、右屏支架均设有条形孔或条形槽,所述左齿条、右齿条上均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插装于所述条形孔或条形槽,以实现齿条与屏支架之间的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孔或条形槽呈S曲线形。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为圆轴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孔或条形槽相对所述导向块的最大横向移动距离为7mm。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齿轮、调节旋钮结构相同,所述左齿条、右齿条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左齿条、右齿条分别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滑轨机构,以实现齿条与所述壳体的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戴显示器中,瞳距调节机构结构简单仅包括调节旋钮、传动齿轮、左齿条、右齿条,不仅减少了产品零部件的数量,间接降低了组装难度、降低了产品结构的复杂性,且左齿条、右齿条还可采用相同结构以减少零部件类别、降低制造成本。相比传统左、右两侧独立调节瞳距的方案,用户在转动调节旋钮时可同时移动左镜筒模组、右镜筒模组,以便于所述左镜筒模组、右镜筒模组能够适应用户的瞳距,从而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具体的调节方式,只需传动齿轮在调节旋钮的带动下转动,传动齿轮则带动左齿条、右齿条作同步反向移动,同时左屏支架在左齿条的带动下、右屏支架在右齿条的带动下作同步反向移动,当然,根据用户瞳距的不同,左屏支架与右屏支架即可相向移动,又可背向移动。左屏支架、右屏支架在移动的同时则实现了左镜筒模组、右镜筒模组的移动,实现了瞳距的调节。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瞳距调节机构的后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瞳距调节机构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左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头戴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左镜筒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表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头戴显示器,包括左镜筒模组10、右镜筒模组、瞳距调节机构以及壳体20。其中,左镜筒模组10包括依次连接的左镜片、左镜筒、左显示屏以及左屏支架11,例如,左镜片通过点胶或卡装的方式固定到左镜筒的一端,左镜筒与左屏支架11通过螺钉紧固连接的同时将左显示屏夹持在左镜筒与左屏支架11之间,整个左镜筒模组10的运动保持一致性。同理的,右镜筒模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右镜片、右镜筒、右显示屏以及右屏支架。右镜筒模组的连接方案可参照左镜筒模组10实施。

特别的,本实施例中瞳距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旋钮30、传动齿轮40、左齿条50、右齿条,调节旋钮30、传动齿轮40分别转动连接于壳体20的同时二者还互相啮合,使得用户转动调节旋钮30可带动传动齿轮40转动。左齿条50、右齿条分别与传动齿轮40上相对的两侧啮合传动,从而在传动齿轮40的带动下左齿条50、右齿条作同步反向移动。左齿条50既滑动连接于左屏支架11,又滑动连接于壳体20,由于壳体20的限制,使得左齿条50与传动齿轮40啮合的同时只能沿与壳体20的滑动方向移动,既保证了左齿条50能始终与传动齿轮40啮合、防止移位,还能使得左齿条50在移动同时迫使左屏支架11移动。同理,右齿条既滑动连接于右屏支架,又滑动连接于壳体20,最终使得左屏支架11、右屏支架分别在左齿条50、右齿条的带动下作同步反向移动。

为实现左齿条50与左屏支架11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右齿条与右屏支架之间的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左屏支架11、右屏支架设计为平板结构,并在左屏支架11、右屏支架均开设了条形槽或条形孔111,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了条形孔111结构,同时在左齿条50、右齿条上均设有导向块51。并将左齿条50上的导向块51插装于左屏支架11上的条形孔111,右齿条上的导向块51插装于右屏支架上的条形孔111。在左齿条50、右齿条同步反向移动的同时,插装于条形孔111内的导向块51迫使左屏支架11、右屏支架同步反向移动(包括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以达到调节瞳距的效果。

为了在转动调节旋钮30时,具有顺滑的手感,减小转动调节旋钮30的阻力,本实施例中条形孔111呈S曲线形;为减小条形孔111内壁与导向块51之间的摩擦,设计导向块51为圆轴结构,;由于大部分人的瞳距范围在58-72mm,左镜片、右镜片之间调节范围优选为14mm,即单个镜片调节范围优选为7mm,故本实施例进一步设条形孔111相对导向块51的最大横向移动距离为7mm。

为了实现左齿条50、右齿条分别与壳体20的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左齿条50与壳体20之间设有滑轨机构,在右齿条与壳体20之间也设有滑轨机构,以实现齿条与壳体20的滑动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在左齿条50、右齿条的长度方向均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滑块52,并在壳体20内侧开设了容置滑块52的滑槽,以实现左齿条50、右齿条各自与壳体20的滑动连接,两个滑块52的设置既减少了齿条与壳体20之间的摩擦还能有效保证齿条与壳体20之间滑动连接的平稳性。

当然,为了进一步减少零部件种类,提高产品通用性,本实施例还设计结构相同的传动齿轮40、调节旋钮30,以及结构相同的左齿条50、右齿条。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