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波分复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0732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3×1波分复用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3×1波分复用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目前常见的三端口波分复用器,使用的是一个双纤准直器和一个单纤准直器组和而成,其体积大、插入损耗大,二端出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减小体积和损耗的3×1波分复用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该3×1波分复用器具有如下构成:

该3×1波分复用器,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3×1波分复用器包括依次粘接的滤波片组件、聚焦透镜和三光纤尾纤,所述的滤波片组件另一端设置有一单光纤准直器,且所述的滤波片组件、聚焦透镜、三光纤尾纤以及单光纤准直器的相对位置与该3×1波分复用器的光路相匹配。

较佳地,所述的滤波片组件包括依次粘接的第一滤波片和第二滤波片,所述的第一滤波片另一端还与所述的聚焦透镜粘接。

更佳地,所述的第一滤波片为T15、T14/R13滤波片。

更佳地,所述的第二滤波片为T14/R15滤波片。

较佳地,所述的聚焦透镜为一自聚焦透镜,其与所述的三光纤尾纤粘接的一端为8度面,且所述的自聚焦透镜的端面覆盖有增透膜。

较佳地,所述的三光纤尾纤包括三根光纤,且所述的三根光纤排列于一三芯毛细管中,且所述的三芯毛细管为一玻璃三芯毛细管,端面呈品字型,所述的三根光纤的纤芯距离相等。

更佳地,所述的三根光纤与所述的聚焦透镜相接的端面为8度面,且所述的三根光纤的端面覆盖有增透膜。

较佳地,所述的滤波片组件、聚焦透镜和三光纤尾纤均粘接于一外封管中,且所述的三光纤尾纤的尾部套接一玻璃管,该玻璃管和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也粘接于所述的外封管中。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中的3×1波分复用器,由于其中使用了三光纤尾纤集成一自聚焦透镜和两个滤波片的器件,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双光纤准直器和单光纤准直器,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且由于使用了T15、T14/R13滤波片、T14/R15滤波片的返射,降低了光路调试难度,并且由于采用一体式封装,该3×1波分复用器还减小了封装尺寸,性能和性价比高于普通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三端口波分复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光纤尾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光纤尾纤与聚焦透镜和滤波片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光纤准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3×1波分复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光路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光路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光路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光路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T15、T14/R13滤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T14/R15滤波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单光纤准直器

2 玻璃管

3 三光纤尾纤

3.1 第一光纤

3.2 第二光纤

3.3 第三光纤

4 自聚焦透镜

5.1 T15、T14/R13滤波片

5.2 T14/R15滤波片

6 外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阅图3、图5,该3×1波分复用器,其中所述的3×1波分复用器包括依次粘接的滤波片组件、聚焦透镜和三光纤尾纤3,所述的滤波片组件另一端设置有一单光纤准直器1,且所述的滤波片组件、聚焦透镜、三光纤尾纤3以及单光纤准直器1的相对位置与该3×1波分复用器的光路相匹配。

所述的滤波片组件包括依次粘接的第一滤波片和第二滤波片,所述的第一滤波片另一端还与所述的聚焦透镜粘接。

所述的第一滤波片为T15、T14/R13滤波片5.1。

所述的第二滤波片为T14/R15滤波片5.2。

所述的聚焦透镜为一自聚焦透镜4,其与所述的三光纤尾纤3粘接的一端为8度面,且所述的自聚焦透镜4的端面覆盖有增透膜。

请参阅图3,所述的三光纤尾纤3包括三根光纤,且所述的三根光纤排列于一三芯毛细管中,且所述的三芯毛细管为一玻璃三芯毛细管,端面呈品字型,所述的三根光纤的纤芯距离相等。

所述的三根光纤与所述的聚焦透镜相接的端面为8度面,且所述的三根光纤的端面覆盖有增透膜。

所述的滤波片组件、聚焦透镜和三光纤尾纤3均粘接于一外封管6中,且所述的三光纤尾纤3的尾部套接一玻璃管2,该玻璃管2和所述的单光纤准直器1也粘接于所述的外封管6中。

如图5所示,在一种更具体的实施例中,该3×1波分复用器包括T15、T14/R13滤波片5.1、T14/R15滤波片5.2、玻璃管2、自聚焦透镜4、三光纤尾纤3和外封管6以及一单光纤准直器1,该3×1波分复用器的安装方法如下:

(1)用胶水把T15、T14/R13滤波片5.1与自聚焦透镜4用胶水进行粘接;

(2)将粘好的T15、T14/R13滤波片5.1与自聚焦透镜4和三光纤尾纤3进行调试,并用胶水将三光纤尾纤3连接在自聚焦透镜4另一端;

(3)将粘好的三光纤尾纤3与T14/R15滤波片5.2进行调试,并用胶水将T14/R15滤波片5.2固定在该三光纤尾纤3另一端;

(4)将玻璃管2固定在三光纤尾纤3的尾部;

(5)对三光纤尾纤3与单光纤准直器1进行调试;

(6)用胶水把以上组装好的组件固定在外封管6。

所述的外封管6为一一体式圆形管,该外封管6的直径为4.2mm,长度为30mm,且所述的T15、T14/R13滤波片5.1和T14/R15滤波片5.2有固定带宽。

请参阅图10、图11,所述的T15、T14/R13滤波片5.1和所述的T14/R15滤波片5.2均由一种玻璃材料制作而成,其一面镀有与其工作波长相匹配的滤波膜,它有固定的入射角度。T15、T14/R13滤波片5.1可以滤出1550+/-50nm、1490+/-10nm,返射1310+/-50nm的波长;T14/R15滤波片5.2可以滤出1490+/-10nm的波长,返射1550+/-50nm的波长。

所述的自聚焦透镜4由玻璃材料制作而成,设计固定的前焦就是T15、T14/R13滤波片5.1的厚度;其一端为8度面,另外一端是平面,并在两端均镀有增透膜。

所述的三光纤尾纤3是把三根光纤同时固定在三芯毛细管内,包括第一光纤3.1、第二光纤3.2和第三光纤3.3,上述三根光纤均做有8度面,并镀增透膜。三芯毛细管由玻璃材料制作而成,并成“品”字型,三根光纤的纤芯等距排列。

请参阅图4,单光纤准直器包括一根光纤和一个置于光纤一端的透镜。

请参阅图6,当1310光信号从公共端第一光纤3.1输入,所述T15、T14/R13滤波片5.1会把光返射到第二光纤3.2中。

请参阅图7,当1550光信号从公共端第一光纤3.1输入,所述T15、T14/R13滤波片5.2会把光透射出去并通过T14/R15滤波片返回,并耦合到第三光纤3.3中。

请参阅图8,当1490光信号从公共端第一光纤3.1输入,所述T15、T14/R13滤波片5.1会把光透射出去并通过T14/R15滤波片5.2再次滤出,并耦合到单光纤准直器1中。

请参阅图9,当1490、1310和1550光信号从分别从第二光纤3.2、第三光纤3.3和单光纤准直器1端输入,所述T15、T14/R13滤波片5.1和T14/R15滤波片5.2会把光返回到公共端第一光纤3.1实现合波。

以上光路都是由所述T15、T14/R13滤波片5.1、T14/R15滤波片5.2来实现合波和分波。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中的3×1波分复用器,由于其中使用了三光纤尾纤3集成一聚焦透镜和两个滤波片的器件,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双光纤准直器和单光纤准直器,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且由于使用了T15、T14/R13滤波片5.1、T14/R15滤波片5.2的返射,降低了光路调试难度,并且由于采用一体式封装,该3×1波分复用器还减小了封装尺寸,性能和性价比高于普通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