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VR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5011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智能VR眼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VR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VR眼镜。



背景技术:

随着VR眼镜是现代显示技术中的一种全新技术,在增强显示、虚拟现实以及立体显示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当前,VR眼镜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屏幕作为显示屏,并通过手机上的相关应用来实现虚拟现实功能。

由于VR眼镜为了其成像要求,大多体积较为庞大,佩戴的时候较重,对面部的产生较大的压力。且由于现有的VR眼镜其重量大多承重在鼻梁上,对鼻梁的压力过大容易造成鼻梁的充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全新结构的智能VR眼镜,通过对整个佩戴结构的改进,并且对镜片的折叠设计,提供了一个轻巧,易于佩戴,且能够通过折叠镜片实现鼻梁和眼镜休息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VR眼镜,包括一个头箍,所述头箍由一圈开设一缺口的外环和设置在外环内的封闭的内环构成,所述外环采用合成树脂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内环采用皮质材料包裹海绵内芯制作而成,所述外环两侧底部设有两片半弧形耳垫,所述头箍上设有棱镜显示功能的VR成像镜片,所述VR成像镜片由一整片全透明镜片一体成型而成,全透明镜片上还设有鼻托,所述VR成像镜片的顶部与外环顶部通过活动锥纽件转动连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耳垫采用硅胶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位于后脑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上位于VR成像镜片的顶部设有摄像头,外环内设有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VR成像镜片和摄像头电性连接,为它们提供工作电源。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个全新的VR眼镜结构,采用通过设计一个环形的头箍,该头箍上设有一缺口,缺口位于后脑部位,整个头箍采用轻质的树脂材料制作而成,设置缺口方便各种大小的头型佩戴,在缺口内部设置一圈具有弹性的内环,用于更好地分散佩戴过程中的压力,真个VR成像镜片为全透明镜片,且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在外环上,从而实现VR成像镜片的向上翻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VR眼镜片未折叠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VR眼镜片向上折叠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VR眼镜,包括一个头箍1,所述头箍1由一圈开设一缺口13的外环11和设置在外环11内的封闭的内环12构成,所述缺口13位于后脑部位。该头箍1上设有一缺口,缺口位于后脑部位,外环11采用轻质的树脂材料制作而成,设置缺口13方便各种大小的头型佩戴。因为在一些头围较大的头型中,其外环11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弹性形变,可以使得缺口13拓宽,从而匹配较大头围的头型。而在缺口13内部设置一圈具有弹性的内环12,内环12采用皮质材料包裹海绵内芯制作而成,所述皮质材料具有一定褶皱,因此具有一定的弹性,设置内环12在一方面可以根据其弹性形变自由匹配各种头围大小,且采用填充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内环12,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地分散佩戴过程中整个眼镜对于头部的压力,所述内环12采用所述外环两侧底部设有两片半弧形耳垫14,所述耳垫14采用硅胶制作而成。设置半弧形耳垫14,方便在佩戴的过程中能够减缓对耳朵的压力。该耳垫14也可以采用海绵制作而成。进一步的,所述外环底部开设一长条卡槽4,耳垫14上设有一对应的卡条,所述耳垫14通过卡条卡设在卡槽4内实现与外环11的连接,且可以沿卡槽4中滑动,从而调节耳垫14的最佳支撑位置。

所述头箍1上设有棱镜显示功能的VR成像镜片2,所述VR成像镜片2由一整片全透明镜片一体成型而成,全透明镜片上还设有鼻托21,所述VR成像镜片2的顶部与外环顶部通过活动锥纽件3转动连接而成。

所述外环上位于VR成像镜片的顶部设有摄像头,外环内设有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VR成像镜片和摄像头电性连接,为它们提供工作电源。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VR成像镜片下翻,从而实现VR眼镜成像体验,而需要休息的时候,则可以将VR成像镜片向上翻起,通过镜片的折叠设计,提供了一个轻巧,易于佩戴,且能够通过折叠镜片实现鼻梁和眼镜休息的解决方案。

本实施例通过设计一个全新的VR眼镜结构,采用通过设计一个环形的头箍,该头箍上设有一缺口,缺口位于后脑部位,整个头箍采用轻质的树脂材料制作而成,设置缺口方便各种大小的头型佩戴,在缺口内部设置一圈具有弹性的内环,用于更好地分散佩戴过程中的压力,真个VR成像镜片为全透明镜片,且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在外环上,从而实现VR成像镜片的向上翻折。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