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3924发布日期:2018-07-17 11:5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诸如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中,已经尝试执行构成显示面板或背光的各光学构件(例如光学片、导光板、光源)的薄型化,以实现整个装置的薄型化。然而,这种薄型化使得难以保持整个装置的刚性。特别是随着显示面板的尺寸增加,刚性可能不足。因此,例如,在层叠背光的光学构件时,期望光学构件经受相互表面粘合(即,其整个表面粘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在执行相互表面粘合的情况下,不太可能保持诸如亮度(发光亮度或显示亮度)的光学特性。为了充分发挥光学特性,期望在光学构件之间插入低折射率层(例如空气层)。因此,已经提出了其中光学构件粘合在点状或线形部分区域中的表面光源单元(参见例如ptl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h11-224519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上述ptl1的方法中,光学构件容易彼此脱离,使得难以保持光学特性。

期望提供能够抑制光学构件彼此脱离并因此保持光学特性的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照明装置包括:多个光源;导光板,包括面向多个光源配置的端面;第一表面,输出基于来自端面的入射光的光;以及第二表面,面向第一表面并且包括多个凸部;以及光学片,通过多个凸部插入其间而粘合在导光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多个凸部包括多个第一凸部,配置在第二表面内的第一区域中,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凸部,配置在第二表面内的第一区域的周边上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照亮显示面板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照明装置。

在根据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的第一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中,光学片通过多个凸部插入其间而粘合在导光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此外,作为多个凸部,第一凸部配置在第二表面的第一区域中,由此允许在导光板内部传播的光从第一表面反射并输出。这里,导光板和光学片通常具有不同的线形膨胀系数;由于线膨胀系数的差异,所以应力很可能施加到介于导光板和光学片之间的第一凸部。在导光板的第二表面内的第一区域的周边上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的第二凸部的配置允许增加粘合面积并且减小施加到第一凸部的应力。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照明装置包括:多个光源;导光板,包括面向多个光源配置的端面;第一表面,输出基于来自端面的入射光的光;以及第二表面,面向第一表面并且包括多个凸部;以及光学片,通过多个凸部插入其间而粘合在导光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多个凸部包括多个第三凸部和多个第四凸部,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具有彼此不同的扩散度。每个第三凸部的扩散度大于每个第四凸部的扩散度。第二表面中的多个第三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大。第二表面中的多个第四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照亮显示面板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照明装置。

在根据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的第二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中,光学片通过多个凸部插入其间而粘合在导光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多个凸部允许在导光板内部传播的光从第一表面反射并输出。多个凸部包括多个第三凸部和多个第四凸部,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具有彼此不同的扩散度。每个第三凸部的扩散度大于每个第四凸部的扩散度。多个第三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大。多个第四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小。这允许通过凸部确保粘合面积,同时保持从第一表面输出的光的亮度分布。

根据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的第一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导光板的第二表面中设置多个凸部,并且导光板和光学片是通过多个凸部插入其间而粘合。此外,作为多个凸部,第一凸部配置在第一区域。这使得可以防止从第一表面输出的光的光学特性降低。此外,在导光板的第二表面内的第一区域的周边上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的第二凸部的配置允许增加粘合面积并且减小施加到第一凸部的应力。因此,能够抑制导光板和光学片彼此剥离。这使得可以抑制光学构件彼此剥离,从而维持光学特性。

根据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的第二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在导光板的第二表面中提供多个凸部,并且导光板和光学片通过多个凸部插入其间而粘合。此外,多个凸部包括多个第三凸部和多个第四凸部,并且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具有彼此不同的扩散度。每个第三凸部的扩散度大于每个第四凸部的扩散度。在多个第三凸部中,其平面形状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大。在多个第四凸部中,其平面形状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小。这允许在维持亮度分布的同时确保粘合面积。由此,能够抑制光学构件彼此剥离,从而维持光学特性。

应该注意的是,以上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本公开的效果不一定限于上述效果,并且可以是其他不同的效果,或者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2是均在图1中示出的光源和导光板(第二表面)的构造的示意平面图。

图3是均在图1中示出的光源、导光板和反射片的构造的示意截面图。

图4a是示出图2所示的第二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4b是示出图2所示的第二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4c是示出图2所示的第二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比较例1的光源和导光板的构造的示意平面图。

图6是均在图5中示出的光源、导光板和反射片的构造的示意截面图。

图7是示出距离面内中心的距离与施加于凸部的应力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8是示出温度与施加于凸部的应力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9是描述导光板和反射片由于应力而彼此剥离的特性图。

图10是根据变形例1的导光板(第二表面)的构造以及光源的示意平面图。

图11是示出光源和靠近光源的第二表面的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2a是图10所示的导光板的另一构造的示意平面图。

图12b是图10所示的导光板的另一构造的示意平面图。

图13a是根据变形例2的导光板(第二表面)的构造与光源的示意平面图。

图13b是图13a所示的导光板的另一构造的示意平面图。

图14a是示出根据变形例3的第二凸部的构造示例的示意图。

图14b是示出图14a所示的第二凸部的另一构造示例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变形例4的导光板(第二表面)的构造与光源的示意平面图。

图16是描述比较例2的导光板的作用的示意截面图。

图17是描述图15所示的导光板的作用的示意截面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第二表面)的构造与光源的示意平面图。

图19a是描述图18所示的第一凸部组的凸部的配置构造的示意图。

图19b是描述图18所示的第二凸部组的凸部的配置构造的示意图。

图20示出根据变形例5的照明装置的外观。

图21示出图20所示的照明装置的另一示例的外观。

图22示出图20所示的照明装置的另一示例的外观。

图23a是根据另一变形例的导光板和反射片的构造的示意截面图。

图23b是根据另一变形例的导光板和反射片的构造的示意截面图。

图24是根据另一变形例的导光板和反射片的构造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按照以下顺序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包括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示例,该照明装置在第二表面内的有效区域周围的周边区域中设置有线状凸部)

2.变形例1(在光源附近的区域中,在周边区域的选择区域设置凸部的示例)

3.变形例2(在周边区域配置有宽度随着靠近光源而变大的线状的凸部的示例)

4.变形例3(在周边区域配置有直径或配置密度随着靠近光源而变大的圆形的凸部的示例)

5.变形例4(在有效显示区域和周边区域两者配置具有相同材料并且具有相同直径的凸部的示例)

6.第二实施例(根据与光源的距离将具有不同扩散度的两种类型的凸部配置在有效显示区域中的示例)

7.变形例5(照明装置的另一示例)

8.其他变形例(凸部的其他构造示例)

<第一实施例>

[构造]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构造。例如,显示装置1是用作电视机的液晶显示装置。

显示装置1包括照明部(背光)10、光学片20和显示面板30。例如,显示面板30、光学片20和照明部10配置在图示的壳体(外壳)内。

在显示装置1中,在有效显示区域a1中显示图像,并且围绕有效显示区域a1的周边区域(边框区域)a2由未示出的壳体或遮光构件遮光。应该注意,本实施例的有效显示区域a1对应于本公开的“第一区域”的具体示例,并且其周边区域a2对应于本公开的“第二区域”的具体示例。

显示面板30用于显示诸如运动图像或静止图像的图像。显示面板30包括有效显示区域a1内的多个像素。显示面板30具有例如在tft(薄膜晶体管)基板31和滤色器(cf)基板32之间密封液晶层(未示出)的构造。显示面板30包括偏光板33a和偏光板33b,偏光板33a和偏光板33b分别接合到tft基板31的光入射侧和cf基板32的光出射侧。

例如,tft基板31在玻璃基板上包括多个tft器件,以及耦接到tft器件的诸如栅极线和源极线的布线,其中像素电极形成为电耦接到相应的tft器件。例如,tft基板31的一端经由印刷基板等电耦接到附接在显示装置1的背面侧的驱动基板(未示出)。例如,cf基板32在玻璃基板上包括: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滤色器以及对向电极。例如,液晶层包括以诸如va(垂直对准)模式、ips(平面转换)模式和tn(扭曲向列)模式的模式驱动的液晶。

例如,光学片20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扩散片(扩散板)、增亮膜(棱镜片)和反射偏光膜等被如此堆叠以使其具有一个或多个层。在该示例中,光学片20插入到显示面板30与照明部10之间。

例如,照明部10是所谓的边缘照明系统的背光。例如,照明部10包括多个光源11、面向光源11的端面s3、具有光出射面(第二表面s2)的导光板13以及反射片14。图2示意性地示出导光板13和光源11的平面构造示例。图3是照明部10的详细构造的截面图。照明部10对应于本公开的“照明装置”的具体示例。此外,反射片14对应于本公开的“光学片”的具体示例。

例如,光源11各自包括发射白光的led(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或者,例如,光源11可以各自包括发射红光、绿光或蓝光的led。例如,光源11被配置为面向导光板13的端面(端面s3)。在该示例中,多个光源11沿着具有矩形形状的导光板13的一个长边配置(以面向与一个长边相对应的端面s3)。但是,光源11的配置位置不限于此。例如,多个光源11也可以沿着两条长边分别配置(以分别面向与两条长边对应的各端面s3)。此外,多个光源11可以沿着一个或两个短边配置。可选地,多个光源11可以沿着四个边中的每一个配置。

例如,面向一个端面s3的多个光源11以相等的间隔配置。多个光源11的数量及其布置节距根据各个光源11的亮度、导光板13的厚度、大小、构成材料等适当设置。

光源基板12用于保持沿端面s3布置的多个光源11。光源基板12电耦接到驱动每个光源11以接通和断开的光源驱动电路。例如,光源驱动电路形成在附接到显示装置1的背面侧的驱动基板上。

导光板13用于使从端面s3入射的光通过反射在其内部传播,然后从第一表面s1输出光(以从第一表面s1输出基于来自端面s3的入射光的光)。例如,导光板13的平面形状(x-y平面形状)是矩形,并且导光板13包括四个端面s3。这里,作为一个示例,导光板13包括面向光源11的一个端面s3和不面向光源11的三个端面s3。例如,导光板13包括诸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和环烯烃聚合物(cop)树脂的透明树脂。丙烯酸树脂的示例包括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苯乙烯的混合物以及聚甲基丙烯酸苯乙烯。或者,导光板13可以包括玻璃。与导光板13的第一表面s1相对的表面(第二表面s2)在其上包括通过印刷或工艺形成的多个凸部(后面描述的第一凸部15a1和第二凸部15b)。反射片14以多个凸部插入其间而粘合到导光板13的第二表面s2的一侧。

反射片14用于防止从光源11入射的光泄漏到导光板13的第二表面s2的一侧,并且有效地反射在导光板13内部传播的光。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凸部15a1配置在照明部10的导光板13的第二表面s2内的有效显示区域a1中,并且第二凸部15b配置在周边区域a2中,如图2所示。

多个第一凸部15a1(点图案15a)各自具有光扩散特性。当通过反射在导光板13内传播的光进入第一凸部15a1时,光被第一凸部15a1散射(即,违反全反射的条件),以从第一表面s1输出。例如,第二表面s2中的每个第一凸部15a1的平面形状(x-y平面形状)是圆形或多边形(在该示例中为圆形)。例如,在点图案15a中,多个第一凸部15a1的每个平面形状的大小(直径)或配置密度根据与光源11的距离而变化,以允许从第二表面s2输出的光的面内亮度分布变得均匀。在图2的示例中,点图案15a具有其中多个第一凸部15a1中的每一个的直径随着远离光源11而变大的构造。要注意的是,尽管凸部在这个示例中具有光扩散(漫射,diffusion)性质,但是凸部并不一定具有光扩散性质。例如,在反射片14具有扩散性的情况下,凸部不必具有光扩散性。

例如,通过诸如丝网印刷的印刷方法在导光板13的第二表面s2上图案化地形成每个第一凸部15a1。例如,通过在具有粘合性的树脂中分散材料(例如二氧化硅或钛等)的粒子而形成第一凸部15a1。作为具有粘合性的材料,期望选择在光源11的发光波长区域中具有低吸收因子、对导光板13和反射片14具有足够的粘合力并且从光学特性的观点来看具有低杨氏模量(具有高延展性)的材料。第一凸部15a1均具有粘合性,从而允许导光板13的第二表面s2与反射片14通过第一凸部15a1插入其间而粘合在一起。第一凸部15a1间的间隔构成空腔(空气层150)。

例如,第二表面s2中的第二凸部15b的平面形状是线形的,并且例如,第二凸部15b配置以围绕有效显示区域a1(围绕有效显示区域a1的整个外周)。在这个示例中,第二凸部15b的线形宽度在整个外周上是恒定的。第二凸部15b的宽度可以根据显示装置1的边框的宽度来设定,并且没有特别限制。然而,由于施加到第一凸部15a1的应力可以减小,所以希望采用尽可能大的宽度。另一方面,当第二凸部15b的宽度变得太大时,光学特性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降低。因此,考虑到应力减小的效应和光学特性之间的平衡,可以优选地设定适当的宽度。尽管在该示例中第二凸部15b遍及整个外周连续地形成,但是第二凸部15b可以在选择部分(可以部分地具有间隙)中分离。例如,在遍及整个外周形成第二凸部15b的情况下,空气在高温或低温下不可能泄漏;因此,希望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存在间隙。此外,第二凸部15b的平面形状不限于图2所示的形状。例如,如图4a所示,第二凸部15b可以包括平行配置的多个线形凸部15b1和15b2。此外,如图4b所示,第二凸部15b可以具有虚线形状(即,可以配置多个凸部15b3,并且在它们之间介入有间隙)。或者,如图4c所示,第二凸部15b可以具有波浪形状。

类似于第一凸部15a1,第二凸部15b例如通过诸如丝网印刷的印刷方法图案化地形成。例如,第二凸部15b包括具有粘合性的材料。第二凸部15b的构成材料可以是与第一凸部15a1相同的材料,或者可以是与第一凸部15a1不同的材料。然而,就生产率而言,期望第二凸部15b包括与第一凸部15a1相同的材料。

与第一凸部15a1类似,第二凸部15b具有粘合性,从而允许导光板13的第二表面s2和反射片14通过第二凸部15b插入其间而粘合在一起。以这种方式,在与形成第一凸部15a1和第二凸部15b的位置对应的多个离散位置处导光板13和反射片14部分地粘合,来代替导光板13和反射片14的各自整个表面的粘合。

[作用和效果]

在显示装置1中,驱动电压施加在tft基板31和cf基板32之间,从而导致显示面板30中的液晶的光学特性基于每个像素变化。从照明部10发出的光经由光学片20透射通过显示面板30,由此允许图像显示在显示面板30上。

在这种情况下,当在照明部10中驱动光源11时,从光源11发出的光从端面s3进入导光板13。来自端面s3的入射光在导光板13内传播同时在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之间反复反射。在导光板13内传播的光入射到设置在第二表面s2中的点图案15a的每个第一凸部15a1,从而导致光被散射(即,违反全反射的条件),并且从第一表面s1输出。

这里,在典型的显示装置中,已经尝试执行构成背光的光学构件(例如,光学片、导光板和光源)中的每一个的薄型化,例如,以实现薄型化。然而,堆叠薄型化的光学构件或仅粘合外周部的方法可能导致整个装置的刚性不足。具体地,随着显示面板的尺寸增加,刚性可能不足。因此,例如,期望背光的光学构件经受表面粘合(即,其整个表面粘合在一起)。

然而,在执行表面粘合的情况下,不太可能保持诸如亮度(发光亮度或显示亮度)的光学特性。为了充分发挥光学特性,期望在光学构件之间插入低折射率层(诸如空气层)。

例如,图5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比较例1的导光板和光源的平面构造。图6示出使用导光板的照明部100的截面构造。在该比较例1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似,由光源基板102保持的光源101被配置为面向与导光板103的矩形的一边对应的端面s3。此外,在与导光板103的第一表面s1相对的第二表面s2中配置多个凸部105a1。此外,导光板103和反射片104通过多个凸部105a1插入其间而粘合在一起。换句话说,导光板103和反射片104以对应于配置凸部105a1的位置的方式部分地粘合在一起。这允许在导光板103与反射片104之间形成空气层150,因此与上述表面粘合的情况相比,容易维持光学特性。但是,在比较例中,凸部105a1仅配置在导光板103的第二表面s2内的有效显示区域a1内。多个凸部105a1配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1中以具有根据与光源101的距离而变化的平面形状大小或配置密度。

这里,图7示出距导光板103的中心的距离与施加到凸部的应力之间的关系。此外,图7还示出导光板103的尺寸改变为导光板103的基准尺寸的两倍、三倍、五倍和七倍的情况中的每一种的特性。在高温或在低温下,由于导光板103和反射片104的材料之间的线形膨胀系数的差异,主要在剪切方向上的断裂应力集中在作为粘合部分的每个凸部105a1上。施加到凸部105a1的应力随着靠近导光板103的外周而变大,并且应力趋于集中在外周部。而且,如图8所示,应力根据温度而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图8中,实施例1表示如图2所示那样遍及全外周形成线状的第二凸部15b的情况的特性,而实施例2表示如图4b所示那样形成虚线形状的第二凸部15b的情况的特性。

结果,如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例如,凸部105a1可能在导光板103的外周部处变形或者剥离,从而导致反射片104剥离(在图中为x1)。在导光板103内部传播的光l100进入剥离部分,例如从第二表面s2发生漏光等,因此劣化光学特性。另外,例如,通常情况下,凸部105a1每个都形成为随着靠近光源101而具有更小的直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热源的光源101附近的粘合面积小于其他区域中的粘合面积。这也使得导光板103和反射片104很可能彼此剥离,从而导致光学特性的降低。

与之相比,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片14通过多个凸部(第一凸部15a1和第二凸部15b))插入其间而粘合到导光板13的第二表面s2的一侧。具体而言,在第二表面s2的有效显示区域a1中均具有光扩散性的多个第一凸部15a1。这导致在导光板13内传播的光被扩散并从第一表面s1输出。以这种方式,导光板13和反射片14部分地粘合在第一凸部15a1处(即,其间插入了空气层150),因此与表面粘合的情况相比,界面处的光损失不易发生,从而防止光学特性的降低。

这里,如上所述,由于导光板13和反射片14之间的线形膨胀系数的差异引起的应力很可能施加到导光板13和反射片13之间的凸部15a1。第二凸部15b在导光板13的第二表面s2的周边区域a2的至少一部分中的配置允许增加粘合面积以及减小施加到第一凸部15a1的应力。因此,抑制导光板13和反射片14的彼此剥离。这防止从第一表面s1输出的光的光学特性的降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部15b在导光板13的第二表面s2的有效显示区域a1周围的周边区域a2的至少一部分中的配置使其可以抑制导光板13和反射片14彼此剥离。因此,抑制光学构件彼此剥离(例如,导光板13和反射片14彼此剥离),使得可以保持光学特性。

接下来描述前述第一实施例和另一实施例的变形例。在下文中,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组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在适当的情况下省略其描述。

<变形例1>

图10示出根据变形例1的导光板13(第二表面s2)和光源11的平面构造。图11以放大的方式示出如图10所示的光源附近的区域。上述第一实施例例示了第二凸部15b形成在遍及有效显示区域a1的整个外周的周边区域a2中的构造。然而,如在本变形例中那样,与周边区域a2的接近光源11的区域相比,在其他区域(远离光源的区域)中,第二凸部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布局。

例如,在周边区域a2的远离光源11的区域(与第二表面s2的不面向光源11的三边相对应的区域)中,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线状的第二凸部15b配置为围绕有效显示区域a1。另一方面,在周边区域a2的接近光源11的区域(与第二表面s2中的面向光源11的一边相对应的区域)中,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第二凸部15c配置在选择区域中。

期望第二凸部15c各自配置在周边区域a2的位于光源11之间的区域da中。应当注意,图11中的阴影部分示意性地表示来自光源11的入射光。第二凸部15c包括一个或多个(在该示例中为三个)凸部15c1。第二凸部15c中的凸部15c1的布局不受特别限制。然而,在该示例中,每个都具有圆形平面形状的三个凸部15c1配置成整体形成三角形。

例如,类似于第二凸部15b,凸部15c1通过诸如丝网印刷的印刷方法图案化地形成。例如,凸部15c1包括具有光学扩散性和粘合性的材料。凸部15c1的构成材料可以是与上述第一凸部15a1相同的材料,或者可以是与第一凸部15a1不同的材料。然而,期望凸部15c1包括与第一凸部15a1和第二凸部15b中的每一个相同的材料。其中一个原因是,可以共同形成第一凸部15a1和第二凸部15b和15c,并且因此与在分开的步骤中形成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步骤数量。

在本变形例中,第二凸部15b、15c在周边区域a2的配置允许增加粘合面积同时减小施加于配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1的第一凸部15a1的应力。因此,可以抑制导光板13和反射片14(图10和图11中未示出)彼此剥离。这使得可以实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此外,在周边区域a2的接近光源11的区域中,由于光源11的亮度和布置节距等,可能发生亮度不均匀性。如本变形例那样,在选择区域(例如光源11之间的区域da)中配置第二凸部15c,能够在确保粘合面积的同时抑制亮度不均。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比,能够增强从导光板13输出的光的光学特性。

应该注意,配置在接近光源11的区域中的第二凸部不限于上述示例。另外,例如,如图12a所示,在光源11附近的区域中,可以形成其中多个圆形的第二凸部15d1等间隔配置的点图案15d。可选地,如图12b所示,可以采用其中第二凸部未配置在接近光源11的区域中(即,其中第二凸部15b仅配置在远离光源11的区域中)的构造。

<变形例2>

图13a示出根据变形例2的导光板13(第二表面s2)和光源11的平面构造。虽然在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凸部15b遍及周边区域a2的整个外周具有恒定的宽度,但第二凸部15b的宽度可以根据与光源11的距离而变化。

例如,如在本变形例中那样,在周边区域a2中线状的第二凸部15b的宽度随着靠近光源11(即与光源11的距离变小)而变宽。具体而言,在与第二表面s2的平面形状的两个短边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区域中,第二凸部15b具有宽度随着从光源侧的相反侧的端部e2朝向光源11侧的端部e1逐渐变大的部分(凸部15b4)。凸部15b4可以与第二凸部15b的其他部分连续配置,或者可以与其其他部分分开配置。这里,作为一个示例,凸部15b4连续配置在与第二表面s2的平面形状的三条边相对应的区域(除了接近光源11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应该注意,虽然没有具体给出说明,但是第二凸部可以或可以不配置在接近光源11的区域中。在后一种情况下,期望第二凸部15c是如图10所示配置在选择区域中。

在本变形例中,包括凸部15b4的第二凸部15b在周边区域a2中的配置允许增加粘合面积,同时减小施加到配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1中的第一凸部15a1的应力。因此,可以抑制导光板13和反射片14(图13a中未示出)彼此剥离。这使得可以实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此外,如上所述,在有效显示区域a1中,形成点图案15a,其中第一凸部15a1的每一个的直径或者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11而变大。在这样的构造中,作为热源的光源11附近的粘合面积变小,因此使得反射片14更容易脱落。如本变形例那样,随着靠近光源11而宽度变大的凸部15b4的配置,使得容易确保光源11附近的粘合面积。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这使得更容易抑制剥离,因此促进提高光学特性和刚性。

应该注意,例如,如图13b所示,在光源11配置在第二表面s2的平面形状的两个长边中的每个长边中的情况下,凸部15b5在对应于第二表面s2的平面形状的两个短边的每个区域中配置成第二凸部。凸部15b5具有其宽度随着从中心部分“c”朝向光源11的侧的端部(两个端部e1)而变大的平面形状。而且,在光源11沿着两边配置时,有效显示区域a1趋向于具有随着接近光源11而变小的粘合面积,类似于如上所述沿着一边配置光源11的情况。在该构造中,凸部15b5的配置使得更容易确保光源11附近的粘合面积。

此外,尽管上述变形例2示例出线形第二凸部15b的宽度根据离光源11的距离而变化的构造,但是第二凸部15b的平面形状不限于线形形状,并且可以是如图4b所示的虚线形状,或者如图4c所示的波浪形状。

<变形例3>

图14a示出根据变形例3的第二凸部的平面构造。上述变形例2描述其中线形(或虚线形或波浪形)第二凸部具有变化的宽度的构造示例;然而,第二凸部15b的构造不限于此。例如,如本变形例那样,也可以配置均具有圆形(或多边形)平面形状的多个凸部15b6作为第二凸部15b。

具体而言,多个凸部15b6配置为随着靠近光源11(随着距离光源11的距离变小)而具有更大的直径。或者,如图14b所示,多个凸部15b6配置为随着靠近光源11而具有更大的配置密度。

还是在本变形例中,通过改变构成第二凸部15b的圆形凸部15b6的各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能够根据离光源11的距离而改变粘合面积,因此允许实现与上述变形例2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4>

图15示出根据变形例4的导光板13(第二表面s2)和光源11的平面构造。上述第一实施例示例出这样的构造,其中,在有效显示区域a1中,第一凸部15a1的每个平面形状的大小(直径)根据离光源11的距离而变化。但是,在点图案15e中,多个第一凸部15e1可以具有相同的直径,并且如本变形例那样,其配置密度可以不同。具体而言,有效显示区域a1的点图案15e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多个第一凸部15e1的配置密度随着靠近光源11而变小并且随着远离光源11而变大。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凸部15a1相似,第一凸部15e1由具有光扩散性和粘合性的材料构成。

在该构造中,设置在周边区域a2中的第二凸部15f可以具有如上所述的诸如线形形状的平面形状;然而,第二凸部15f可以如在本变形例中那样期望地包括多个凸部15f1。多个凸部15f1期望均包括与第一凸部15e1相同的材料,并且期望具有相同的尺寸(直径)。例如,在第二凸部15f中,多个凸部15f1根据其直径的大小在一条或多条线(在该示例中为两条线)中配置在周边区域a2的至少一部分中。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多个凸部15f1沿着与第二表面s2的平面形状的三条边对应的区域密集配置。尽管没有具体给出说明,但是第二凸部可以不配置或者可以配置在与另一边(靠近光源11的区域)对应的区域中。在后一种情况下,如图10所示,期望第二部分15c配置在选择区域中。

在本变形例中,周边区域a2中的第二凸部15f的配置允许增加粘合面积,同时减小施加到配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1中的第一凸部15e1的应力。这允许抑制导光板13和反射片14(图13a中未示出)彼此剥离。因此,可以实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此外,第二凸部15f中的凸部15f1均包括与配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1中的第一凸部15e1中的每一个相同的材料并具有相同的尺寸。这带来了如下所述的效果。

即,例如,如图16所示,分别在有效显示区域a1和周边区域a2中,通过印刷等方式形成多个凸部15f1和第二凸部105b,该多个凸部15f1和第二凸部105b的材料和尺寸不同于第一凸部15e1的材料和尺寸。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凸部15e1的高度h1和第二凸部105b的高度h2有时可能不同。例如,即使当第二凸部105b和第一凸部15e1包含相同材料时,在尺寸(直径或宽度d1和d2)不同(d1<d2)的情况下,第二凸部105b的高度h2大于第一凸部15e1的高度h1(h1<h2)。结果,导光板13与反射片14之间的紧密接触是局部降低的,因此损害光学特性。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中,配置于周边区域a2的凸部15f1分别由与配置于有效显示区域a1的第一凸部15e1相同的材料构成且具有相同的大小。如图17所示,这允许凸部15f1的高度等于第一凸部15e1的高度h1。这允许增强导光板13与反射片14之间的紧密接触,从而可以防止光学特性的降低。

<第二实施例>

图1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导光板13a)的平面构造(第二表面s2的构造)和光源11的构造。根据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3a构造照明部10,与根据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13类似,导光板13a粘合(整合)到反射片14上;导光板13a用于显示装置1。此外,光源11配置为面向导光板13a的端面s3。其第二表面s2中的导光板13a的平面形状为矩形。导光板13a可以使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3相同的构成材料。

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3a中,在第二表面s2的有效显示区域a1内配置扩散度不同的多种凸部类型(在本例中为两种凸部类型15h1、15h2)。具体而言,凸部15h1(第三凸部)包括扩散度大的材料,并且凸部15h2(第四凸部)包括扩散度小的材料。凸部15h1的扩散度大于凸部15h2的扩散度。对于每个凸部15h1和15h2,可以使用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凸部15a1所述类似的构成材料。然而,期望具有光扩散性和粘合性的材料可以用于凸部15h1,而凸部15h2的材料可以不必具有光扩散性,只要该材料具有粘合性即可。

多个凸部15h1配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1内。如图19a所示,多个凸部15h1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凸部15h1的每个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11(随着距光源11的距离变大)而变大。在该示例中,凸部15h1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并且其直径随着远离光源11而变大。

多个凸部15h2配置在有效显示区域a1内。如图19b所示,多个凸部15h2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凸部15h2的每个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11(随着距光源11的距离变大)而变小。在该示例中,凸部15h2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并且其直径随着远离光源11而变小。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包括在每个凸部15h1和15h2中的二氧化硅和钛等颗粒的尺寸和浓度等来调节每个凸部15h1和15h2的扩散度。

以这种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都具有光扩散特性的多个凸部15h1和多个凸部15h2插入其间,反射片14(图18中未示出)粘合到导光板13a的第二表面s2的一侧。多个凸部15h1和多个凸部15h2允许在导光板13a内传播的光扩散并从导光板13a的第一表面s1(图18中未示出)输出。其中,凸部15h1具有的扩散度大于凸部15h2的扩散度。多个凸部15h1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每个平面形状的尺寸或其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11而变小。多个凸部15h2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每个平面形状的尺寸或其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11而变大。

这使得包括凸部15h1和15h2的整个有效显示区域a1能够增加粘合面积,同时保持随着远离光源11扩散特性增强的趋势。因此,可以确保粘合面积,同时保持从导光板13a的第一表面s1输出的光的亮度分布。这使得可以实现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变形例5>

图20和图21均示出应用根据前述第一实施例等的照明部10的桌面照明装置的外观。除了上述显示装置1之外,照明部10可应用于如在本变形例中那样的照明装置。例如,照明装置包括发光部843,该发光部843附接到设置在基座841上的支撑柱842,并且例如,发光部843由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照明部10构成。将导光板13或反射片14等形成为弯曲形状,使得发光部843可以采取任何形式,诸如图20所示的圆柱形或图21所示的弯曲形状。

图22示出应用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照明部10等的室内照明装置的外观。除了上述显示装置1之外,照明部10可应用于如在本变形例中那样的照明装置。例如,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照明装置包括发光部844,每个该发光部由照明部10配置。适当数量的发光部844以适当的间隔配置在建筑物的天花板850a上。应该注意的是,发光部844的安装位置不限于天花板850a,而是发光部844可以根据预期用途安装在诸如墙壁850b或地板(未示出)的任何位置处。

虽然上文已经参考实施例给出了描述,但是本公开不限于前述实施例等,而是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等示例出通过具有粘合性的凸部(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插入其间,将导光板13和反射片14粘合的构造;然而,凸部不一定具有粘合性。

例如,如图23a所示,例如可以通过以激光等方式对导光板13的第二表面s2的一侧进行加工来形成多个凸部15g1。换句话说,凸部15g1可以是导光板13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在反射片14的导光板13侧的表面上形成薄的粘合层151;粘合层151允许导光板13和反射片14粘合在一起。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凸部15g1之间的区域用作空气层150,从而防止光学特性的降低。

此外,导光板13的第二表面s2的一侧可以通过加工而采用各种形状。例如,如图23b所示,可以形成均具有梯形截面形状的凸部15g2。在这种情况下,凸部15g2之间的区域(三角形的截面凹部)用作空气层150。

另外,尽管前述实施例等例示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均包括具有粘合性的材料的情况,但是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可以不必具有粘合性。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24所示,粘合层151形成在第一凸部以及第二凸部(在该示例中仅示出第一凸部15a1)和反射片14之间。

此外,尽管前述实施例等将液晶显示装置例示为显示装置1,但是本公开也可以应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另外,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每个组件仅仅是说明性的。一些组件可以被省略,或者可以进一步提供任何其他组件。

应该注意,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可能存在其他效果。

此外,本公开可具有以下构造。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多个光源;

导光板,包括配置为面向多个光源的端面;第一表面,输出基于来自端面的入射光的光;以及第二表面,面向第一表面并且包括多个凸部;以及

光学片,通过多个凸部插入其间而粘合在导光板的第二表面侧,其中,

多个凸部包括

多个第一凸部,配置在第二表面内的第一区域中,以及

一个或多个第二凸部,配置在第二表面内的第一区域的周边上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

(2)根据(1)的照明装置,其中,第二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根据与光源的距离而变化。

(3)根据(2)的照明装置,其中,

一个或多个第二凸部的平面形状在导光板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是线形的、虚线形的或波状的,并且

平面形状的宽度随着靠近光源而变大。

(4)根据(2)的照明装置,其中,

提供多个第二凸部,

第二表面中的多个第二凸部的每个平面形状是圆形或多边形的,并且

多个第二凸部的每个平面形状的直径或者配置密度随着靠近光源而变大。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的照明装置,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二凸部配置在围绕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中。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的照明装置,其中,

提供多个第二凸部,

多个第二凸部中的配置在远离光源的区域中的第二凸部被配置为围绕第一区域,并且

多个第二凸部中的配置在靠近光源的区域中的第二凸部被配置在根据光源的位置选择的区域中。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的照明装置,其中,第一凸部中的每一个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凸部中的每一个包括彼此相同的材料。

(8)根据(7)的照明装置,其中,

提供多个第二凸部,

第二表面中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中的每一个的平面形状是圆形或多边形的,并且

每个第一凸部的平面形状的直径和每个第二凸部的平面形状的直径彼此相同。

(9)根据(1)至(8)中任一项的照明装置,其中,

多个第一凸部包括多个第三凸部和多个第四凸部,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具有彼此不同的扩散度,

每个第三凸部的扩散度大于每个第四凸部的扩散度,

第二表面中的多个第三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大,并且

第二表面中的多个第四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小。

(10)根据(9)的照明装置,其中,第二表面中的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的每个平面形状是圆形或多边形的。

(11)根据(1)至(10)中任一项的照明装置,其中,第一凸部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凸部分别包括允许导光板和光学片粘合在一起的粘合材料。

(12)根据(1)至(11)中任一项的照明装置,还包括配置在每个第一凸部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凸部与光学片之间的粘合层。

(13)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多个光源;

导光板,包括面向多个光源配置的端面;第一表面,输出基于来自端面的入射光的光;以及第二表面,面向第一表面并且包括多个凸部;以及

光学片,通过多个凸部插入其间而粘合在导光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其中,

多个凸部包括多个第三凸部和多个第四凸部,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具有彼此不同的扩散度,

每个第三凸部的扩散度大于每个第四凸部的扩散度,

第二表面中的多个第三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大,并且

第二表面中的多个第四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小。

(1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照亮显示面板的照明装置,

照明装置包括:

多个光源,

导光板,包括面型多个光源配置的端面;第一表面,输出基于来自端面的入射光的光;以及第二表面,面向第一表面并且包括多个凸部,以及

光学片,通过多个凸部插入其间而粘合在导光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其中,

多个凸部包括:

多个第一凸部,配置在第二表面内的第一区域中,以及

一个或多个第二凸部,配置在第二表面内的第一区域的周边上的

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

(15)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照亮显示面板的照明装置,

照明装置包括:

多个光源,

导光板,包括面向多个光源配置的端面;第一表面,输出基于来自端面的入射光的光;以及第二表面,面向第一表面并且包括多个凸部,以及

光学片,通过多个凸部插入其间而粘合在导光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其中,

多个凸部包括多个第三凸部和多个第四凸部,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具有彼此不同的扩散度,

每个第三凸部的扩散度大于每个第四凸部的扩散度,

第二表面中的多个第三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大,并且

第二表面中的多个第四凸部的平面形状的大小或配置密度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小。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5年11月19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226428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