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4997阅读:1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眼视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



背景技术: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8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如果视力不良,不仅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会对个人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人们需要注意科学、合理用眼。

人类的眼球具有正视化主动调节过程,依赖视网膜周边部位的对焦生长。离焦诱导对青少年来说更加显著。焦点落在眼球周边视网膜之后者,称为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它诱导眼球向后生长、促进近视眼度数增加。焦点落在眼球周边视网膜之前者,称为视网膜周边近视性离焦,停止眼球向后生长、延缓近视眼度数增加。现有传统近视眼镜有单光凹透镜片、双光凹透镜片和渐进多焦点镜片,视远时配戴这些传统近视眼镜片,矫正近视眼视网膜中央近视性离焦、提高远视力。人眼睛视近时,调节滞后导致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如果配戴这些传统近视眼镜片,眼镜片周边部位的凹透镜片更加促进或者加重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双重因素诱导眼球向后生长,促进近视眼度数增加。视远时配戴传统近视眼镜片,矫正视网膜中央近视性离焦、提高远视力的理论及效应是十分正确的。然而,视近时配戴传统近视眼镜片,促进或者加重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这是传统近视眼镜片的严重技术缺陷,这种因素也称为近视眼的眼镜源因素。

近视眼的发病是由于视近导致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而不是视远所致,因此,近视眼镜视远无需设计矫正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然而,目前近视眼矫正、预防和控制问题,仍是国际医学界重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该接触镜片能够诱导视网膜周边离焦,延缓配戴者近视的发展速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采用类匚字型结构,包括中央光学区、离焦区、定位区和边弧区,所述中央光学区、离焦区、定位区和边弧区自所述接触镜片的中心至边缘依次设置,所述中央光学区、离焦区、定位区与边弧区均采用同心圆设置;所述中央光学区用于将透过的光线成像聚焦在视网膜上,所述离焦区用于将透过的光线成像聚焦在视网膜前方,所述定位区用于与角膜平行接触,所述边弧区设置有翘角,用于实现泪水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的直径为12mm~16mm。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光学区的半径设置为2.5mm~3mm,所述离焦区的宽度设置为0.5mm~1mm,所述定位区的宽度设置为2.5mm~3.5mm,所述边弧区的宽度设置为0.5mm。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光学区设置为凹透镜片,其度数设置为-20.00ds~0.00ds。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光学区的厚度设置为0.05mm~0.15mm。

进一步地,所述离焦区设置为凸透镜片,其度数设置为+1.00d~+20.00d。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区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中央光学区的曲率半径,所述中央光学区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离焦区的曲率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光学区到离焦区的耦合逐渐平坦,所述离焦区到定位区的耦合逐渐陡峭。

进一步地,所述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采用水胶或硅水凝胶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配戴在角膜的前表面上时,所述中央光学区和定位区均与角膜匹配且平行接触,所述离焦区与角膜间存在空隙。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便于配戴者使用,能够诱导视网膜周边离焦,延缓配戴者近视的发展速度,使配戴者的视力趋于稳定,避免角膜受损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的对照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各区的曲率半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线透过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

图中:1-中央光学区;2-离焦区;3-定位区;4-边弧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其采用类匚字型结构,包括中央光学区1、离焦区2、定位区3和边弧区4,中央光学区1、离焦区2、定位区3和边弧区4自接触镜片的中心至边缘依次设置。中央光学区1、离焦区2、定位区3和边弧区4均采用同心圆设置。中央光学区1用于将透过的光线成像聚焦在视网膜上,离焦区2用于将透过的光线成像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定位区3用于与角膜平行接触,以使接触镜片在角膜上有合适的服贴度。边弧区4设置有翘角,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泪水交换。

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的直径为12mm~16mm。其中,为使配戴者看得更清楚,中央光学区1的半径设置为2.5mm~3mm,离焦区2的宽度设置为0.5mm~1mm,定位区3的宽度设置为2.5mm~3.5mm,边弧区4的宽度设置为0.5mm。

中央光学区1设置为凹透镜片,其度数设置为-20.00ds~0.00ds。中央光学区1的厚度设置为0.05mm~0.15mm。

如图3所示,定位区3的曲率半径大于中央光学区1的曲率半径,中央光学区1的曲率半径大于离焦区2的曲率半径。如图4所示,本发明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使用时置于使用者角膜的前表面上。由于中央光学区1与离焦区2有不同焦点,因此产生离焦效果。光线透过中央光学区1后成像聚焦在视网膜上,光线透过离焦区2后成像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以达到近视离焦。与中央光学区1相比,离焦区2较为平坦。由于较为平坦的离焦区2无法与角膜平行接触,因此定位区3设置为比离焦区2更陡峭,使接触镜片重新折回到与角膜平行接触。中央光学区1到离焦区2的耦合逐渐平坦,离焦区2到定位区3的耦合逐渐陡峭。本发明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的平坦区域到陡峭区域可以视为角膜矫正区域,其用于推迟近视发展的速度。

离焦区2设置为凸透镜片,其度数根据配戴者的个体差异设置为+1.00d~+20.00d。

本发明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采用水胶或硅水凝胶制成,便于使用者将接触镜片配戴在角膜的前表面上。

本发明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的主要特点在于中央光学区1和定位区3均与角膜匹配且平行接触,离焦区2与角膜间存在着较大的空隙,此空隙可由眼睛所分泌的泪液填补,从而造成正泪镜的度数,使视网膜与产生正泪镜相对应的区域能够产生周边近视离焦。

配戴本发明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时,佩戴者需检查以下参数:眼睛的健康状态、眼睛屈光度、角膜弧度和可见的水平虹膜直径等。同心圆离焦接触镜片配戴在角膜上时须透过裂隙等检查,检查以下项目:镜片是否完全覆盖角膜、镜片在角膜上的滑动程度、眼睛在水平转动及往上转动时镜片的延迟量以及透过眼皮推动镜片。以上检查方式均为判断接触镜片是否与角膜处于合适配戴状态。在这些检查中,接触镜片与角膜的相对位置及滑动程度对于佩戴者的视力稳定尤为重要,如果镜片偏位或滑动过多,可能会造成视力波动的状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