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传递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195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驱动传递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造成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至操作部分的驱动传递装置,并且涉及一种配置有该驱动传递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领域中,已知采用摆动齿轮机构以旨在从诸如马达的驱动源传递驱动力的结构。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4-060666公开了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其中驱动力经由两个摆动齿轮从配备有驱动马达的主体单元传递至能够相对于主体单元打开和关闭的打开/关闭单元。

根据该结构,设置在主体单元中并且与由驱动马达驱动的驱动齿轮啮合的每个摆动齿轮由能够相对于驱动齿轮摆动的支撑臂支撑。在打开/关闭单元被关闭的状态下,摆动齿轮设置成与布置在打开/关闭单元中的从动齿轮啮合,从而使得由于打开/关闭单元在关闭状态中的移动而引起的驱动齿轮的轴和从动齿轮的轴之间的距离改变被吸收。

现在,根据上述文件中的包括摆动齿轮的这种结构,与具有固定的轴向位置的常规齿轮不同的是,支撑摆动齿轮的支撑臂必须能够在已组装的状态下摆动。因而,组装操作应当在如下状态中实施,在所述状态中,驱动齿轮、摆动齿轮和支撑臂定位成使得摆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并且支撑臂在组装之后能够摆动。

然而,如果这种组装操作手动地执行,则在保持多个部件(包括摆动齿轮和支撑臂)的同时实施能够相对于驱动齿轮摆动的支撑臂的安装操作,这致使组装操作复杂化。即使在实施组装操作之前暂时组装各部件以减少组装操作的工作负荷,暂时组装处理也致使制造整个装置的步骤的数量增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组装期间的工作负荷并且改进组装操作的效率的驱动传递装置,以及一种配备有该驱动传递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驱动传递装置包括:构造成由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驱动的第一输入齿轮、构造成由来自第一输入齿轮的驱动力转动的第一摆动齿轮、设置在第一输入齿轮的轴线上的支撑部分、以及构造成摆动第一摆动齿轮的第一摆动部件,所述第一摆动部件包括构造成与支撑部分可枢转地接合的第一接合部分以及构造成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第一摆动齿轮的第一保持部分。如果第一摆动部件相对于第一输入齿轮的轴线沿着径向方向移动,则第一接合部分附接至支撑部分以及与支撑部分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驱动传递装置包括:装置主体;驱动源,所述驱动源设置在装置主体内、并且构造成沿着第一方向输出旋转以及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输出旋转;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构造成输送片材的输送部件;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连接至输送部件;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构造成由移动机构相对于装置主体相对地移动输送单元;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连接至移动机构;以及驱动传递装置,所述驱动传递装置构造成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至输送单元。驱动传递装置包括:第一输入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构造成在驱动源沿着第一方向输出旋转时由驱动源驱动;第二输入齿轮,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与第一输入齿轮共轴地设置,并且构造成在驱动源沿着第二方向输出旋转时由驱动源驱动;与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一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一摆动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二摆动齿轮;设置在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的轴线上的支撑部分;构造成摆动第一摆动齿轮的第一摆动部件;以及构造成摆动第二摆动齿轮的第二摆动部件。第一摆动部件包括构造成可枢转地接合支撑部分的第一接合部分,以及构造成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第一摆动齿轮的第一保持部分。如果第一摆动部件相对于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的轴线沿着径向方向移动,则第一接合部分附接至支撑部分以及与所述支撑部分脱离。第二摆动部件包括构造成接合支撑部分的第二接合部分,以及构造成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第二摆动齿轮的第二保持部分。如果第二摆动部件相对于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的轴线沿着径向方向移动,则第二接合部分附接至支撑部分以及与支撑部分脱离。

参考附图,根据下文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定影前输送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定影前输送单元的顶视图。

图4是示出了定影前输送单元的空气抽吸路径的剖视图。

图5a是示出了靠近定影前输送单元的片材输送路径的示意图。

图5b是示出了输送带被升高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定影前输送单元的固定单元的透视图。

图7a是示出了定影前输送单元的固定单元的透视图。

图7b是示出了在摆动部分已经被移除的状态下的驱动单元的透视图。

图8是驱动单元的顶视图。

图9是定影前输送单元的输送部分的透视图。

图10是从另一方向来看的输送部分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了定影前输送单元的相关部分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了定影前输送单元的驱动结构的剖视图。

图13a是示出了在驱动单元的组装过程中组装摆动齿轮机构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3b是示出了摆动齿轮机构已组装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4a是示出了摆动齿轮机构的组装过程的第一步骤的剖视图。

图14b是示出了组装过程的第二步骤的剖视图。

图14c是示出了组装过程的第三步骤的剖视图。

图14d是示出了组装过程的第四步骤的剖视图。

图14e是示出了组装过程的第五步骤的剖视图。

图15a是示出了在驱动单元的组装过程中组装摆动弹簧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5b是示出了摆动弹簧已组装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6a是示出了用于将驱动单元组装至框架上的方法的侧视图。

图16b是示出了驱动单元已组装至框架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a是示出了摆动齿轮机构的其中输送部分定位在下部位置中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b是示出了摆动齿轮机构的其中输送部分定位在上部位置中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8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相关部分的透视图。

图19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相关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中示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全色打印机,其中基于从外部pc输入的图像信息或者从文档读取的图像信息而将图像形成并输出至片材s上。片材s指的是呈薄层形式的记录介质,包括诸如普通纸或信封的纸、诸如高射投影仪(ohp)片材的塑料膜、以及布。

多个片材给送单元10a和10b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2上。各个片材给送单元10a和10b设置有可以在支撑片材s的同时升高和降低的提升单元11a和11b、以及给送支撑在提升单元11a和11b上的片材s的给送辊12a和12b。由给送辊12a和12b送出的片材s每次被分离辊13a和13b分离一张片材,并且经由牵拉辊对20a和20b朝向对准单元30输送。从设置在附图左侧处的片材给送单元10b给送的片材s经由后文描述的双面输送单元80而输送。

与片材s的上述输送处理同时地,在图像形成单元90、96、97和98中执行调色剂图像的成像操作、即图像形成处理。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示例的图像形成单元90、96、97和98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除了用于使图像显影的调色剂的颜色之外,这些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类似,因此在下文描述中,作为示例将描述黄色图像形成单元90。

图像形成单元90是设置有用作光电导体的感光鼓91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单元。曝光单元93、显影装置92、清洁器95等设置在感光鼓91周围。在图像形成操作已开始的状态下,随着感光鼓91旋转,感光鼓91的表面被充电器(未示出)均匀地充电。曝光单元93基于图像信息而调制和输出激光束,并且使用构成扫描光学系统的镜94扫描感光鼓91,由此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92向感光鼓91供给已充电的调色剂,并且使静电潜像形成(即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用作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40包括环形的带形膜,并且带围绕驱动辊42、张紧辊41和二次转印内部辊43卷绕。中间转印带40被驱动辊42驱动而沿着箭头t1所示的预定方向旋转。初次转印辊45设置在与相应的图像形成单元90、96、97和98的感光鼓91相对的位置处并且位于中间转印带40的内周侧。通过向初次转印辊45施加偏电压,在图像形成单元90、96、97和98中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经过初次转印而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0上,从而叠置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由清洁器95移除残留在感光鼓91上而未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0上的附着物质,诸如转印残留调色剂。

用作构造成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片材上的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辊44在插置中间转印带40的情况下与二次转印内部辊43压力接触,并且二次转印辊44与中间转印带40形成用作夹持部分的二次转印部分。在校正片材s的歪斜给送之后,随着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操作的推进,上述对准单元30将片材s转移至二次转印部分。在偏电压施加至二次转印辊44上的状态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0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集体地经过二次转印而被转印至片材s上。由清洁器46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0上而未被转印至片材s上的附着物质,诸如转印残余调色剂。

在二次转印部分处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由后文详细描述的定影前输送单元51朝向定影单元52输送。作为定影单元的一个示例的定影单元52包括定影辊对54、以及诸如卤素加热器的热源,所述定影辊对54用作构造成夹持和输送片材的旋转定影部件对。定影单元在定影辊对54的夹持部分处将热和压力施加至片材s上,以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在片材s经由旋转部件对(在所述旋转部件对中构成夹持部分的部件的一侧或两侧由带部件而非定影辊对54形成)输送的状态下,可以应用后文描述的结构。

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已经经过定影单元52的片材s被引导至分支输送单元60,并且被排出至设置在装置主体2外侧的片材排出盘61上。另一方面,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已经经过定影单元52的片材s被分支输送单元60引导至反转输送单元70。片材s在反转输送单元70处经受转向,并且被双面输送单元80朝向对准单元30输送。然后,通过与上述第一表面的处理类似的处理而在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的片材s被分支输送单元60引导,并且被排出至片材排出盘61上。

定影前输送单元

接下来,将描述定影前输送单元51的结构。定影前输送单元51包括用作构造成输送片材s的输送单元的输送部分51b、以及用作后文描述的驱动单元的基部部分51a。

如图2和3中所示,输送部分51b是包括用作输送部件的环形输送带101的抽吸带型输送单元。输送部分51b包括驱动滑轮102和从动滑轮103、以及构造成引导片材s的引导部件106,所述驱动滑轮102和从动滑轮103用作构造成支撑输送带101的支撑辊。具有规则地形成的大量气孔的输送带101由驱动滑轮102驱动而沿着片材输送方向cv旋转。引导部件106相对于与片材输送方向cv正交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输送带101的两侧。引导部件106的上表面具有沿着片材输送方向cv延伸的多个肋106a,并且引导部件106构成引导表面,所述引导表面构造成引导沿着输送带101输送的片材s。

如图4中所示,引导部件106形成为呈中空状,与输送带101的内周表面相对并且向上打开的开口部分106b形成在引导部件106上。此外,在宽度方向上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通风管道部分106c设置在引导部件10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部分处。图4是在图3中所示的位置处截取的剖视图。

通风管道部分106c连接至固定管道104,所述固定管道104通过形成在侧板2a上的开口部分而固定到侧板2a上。侧板2a被固定至装置主体2,并且侧板2a的开口和通风管道部分106c通过海绵状的密封部件110而气密性地连接。此外,将空气排出至固定管道104外侧的抽吸风扇105设置在固定管道104的端部部分处,作为构造成吸入空气的抽吸装置(参考图3)。

根据这种结构,在抽吸风扇105操作的状态下,空气通过输送带101的气孔吸入(如图4中所示),并且空气由抽吸风扇105通过通风管道部分106c和固定管道104而排出。然后,片材s因在输送带101的上表面上产生的负压而被吸至输送带101上。

位于定影前输送单元附近的片材输送路径

接下来,将描述片材s的位于定影前输送单元51附近的输送路径。如图5a中所示,定影前输送单元51定位在转印夹持部分n1和用作定影辊对54的夹持部分的定影夹持部分n2之间,所述转印夹持部分n1用作位于中间转印带40和二次转印辊44之间的夹持部分(即转印部分)。构造成朝向输送带101引导片材s的转印出口引导件50设置在定影前输送单元51的上游侧,构造成朝向定影夹持部分n2引导片材s的定影入口引导件53设置在输送部分51b的下游位置处。

位于转印夹持部分n1和定影夹持部分n2之间的片材输送路径形成为向下弯曲。即,片材s在转印夹持部分n1处的输送方向以及片材s在定影夹持部分n2处的输送方向被设计成相对于连接转印夹持部分n1和定影夹持部分n2的直线l0在一侧(即图中的下侧)处的偏移位置处交叉。定影前输送单元51设置成使得输送带101从直线l0朝向片材输送路径的弯曲部的外侧隔开距离δd。此外,转印出口引导件50和定影入口引导件53设置成使得构成引导表面的上表面朝向输送带101向下倾斜。

根据这种结构,在定影前输送单元51附近片材s以弯曲状态输送。因而,即使片材s在转印夹持部分n1处的输送速度和在定影夹持部分n2处的输送速度存在速度差,该速度差也因片材s的弯曲而被吸收。由此,可以防止因输送速度存在差异而引发的问题,诸如因施加在片材s上的张力而引起的图像缺陷。此外,输送带101对片材s的保持力设定成小于通过辊对的夹持压力而保持片材s的转印夹持部分n1和定影夹持部分n2对片材的保持力。因而,即使在转印夹持部分n1与输送带101之间或者在定影夹持部分n2与输送带101之间存在输送速度差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在夹持部分处因输送带101片材s的背面上的滑动而扰乱调色剂图像。

如果输送刚度大、即基重大的片材s(例如纸板),由于片材自身的刚度,因此片材以其弯曲比刚度小的片材s的弯曲更小的状态输送。在这种情况下,输送带101会与片材s分离,并且在定影前输送单元51附近会发生片材s的输送错误。

因而,根据本实施例,如图5b中所示,输送带101构造成能够沿着朝向和远离连接转印夹持部分和定影夹持部分的直线l0移动的方向移动。即,如果片材刚度大,则输送带101对应于移位δd向上移动,从而与直线l0的距离δd设定为较小。由此,可以帮助输送带101对片材s的抽吸,并且即使片材s的刚度相对较大,也可以稳定地输送片材s。

定影前输送单元的驱动结构

接下来,将描述能够输送片材s并且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移动的定影前输送单元51的驱动结构。如图6中所示,用作驱动单元的基部部分51a包括用作固定至装置主体2上的固定框架的框架121、以及支撑在框架121上的驱动单元51c。包括输送带101的上述输送部分51b由基部部分51a以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即能够升高的方式支撑。

驱动单元51c用作构造成将驱动力输出从用作驱动源的马达123传递至输送部分51b的驱动传递装置。如图7a和7b中所示,作为齿轮组的一部分,驱动单元51c包括能够摆动并且随后输送部分51b移动的摆动齿轮(132、134)。图7a示出了从图6中所示的箭头v2的方向来看的驱动单元51c的透视图,图7b是示出了处于摆动部分被移除的状态中的驱动单元51c的透视图。

如图7b中所示,马达123由用作保持部件的支撑板122保持(或固定至所述支撑板122上),并且经由支撑板122而支撑在装置主体2上。马达123能够经由附接至输出轴杆的小齿轮124而沿着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输出旋转。在下文描述中,对应于由输送带101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方向cv的旋转方向称为常规旋转方向r1,而相反的方向称为反向旋转方向r2。

小齿轮124的旋转由被支撑板122支撑的阶梯齿轮125减慢,并且被传递至空转齿轮126。空转齿轮126以不能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在驱动轴杆127上,驱动轴杆127具有由轴杆保持器128以相对于支撑板122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的两个轴向端部部分。

相对于驱动轴杆127能够相对旋转的输送用单向齿轮129和升高用单向齿轮130沿着轴向方向布置在空转齿轮126的一侧和另一侧。单向齿轮129和130是由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驱动的输入齿轮的示例。管控旋转的方向不同的单向离合器129a和130a(参考图12)设置在输送用单向齿轮129和驱动轴杆127之间以及升高用单向齿轮130和驱动轴杆127之间。由此,如果马达123在常规旋转方向r1上旋转,则驱动力传递至输送用单向齿轮129,而如果马达123在反向旋转方向r2上旋转,则驱动力传递至升高用单向齿轮130。

如图7a和8中所示,输送用摆动齿轮132和升高用摆动齿轮134由能够围绕驱动轴杆127摆动的输送用摆动臂131和升高用摆动臂133可旋转地支撑。输送用摆动齿轮132和升高用摆动齿轮134二者均是插置在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之间的摆动齿轮的示例,并且输送用摆动臂131和升高用摆动臂133二者均是保持摆动齿轮的摆动部件的示例。各个摆动臂131和133是带角度的u形(即所有角部均为直角的u形)的摆动部件,所述摆动部件由轴杆保持器128支撑在空转齿轮126的关于轴向方向的两侧,并且每个摆动臂能够围绕驱动轴杆127的轴线(即旋转轴线)旋转。输送用摆动齿轮132和升高用摆动齿轮134以与相应的单向齿轮129和130啮合的状态随着摆动臂131和133的摆动而摆动。

如图9和10中所示,二者均为输出齿轮的示例的输送用驱动齿轮116和升高用驱动齿轮117设置在输送部分51b上,以用作可动单元。在输送用驱动齿轮116以可旋转的方式松装配至保持驱动滑轮102的驱动滑轮轴杆111上的状态下,输送用驱动齿轮116安装成相对于驱动滑轮102不相对旋转。换言之,输送用驱动齿轮116与驱动滑轮102一同围绕驱动滑轮轴杆111的轴线旋转。

同时,升高用驱动齿轮117以相对于驱动滑轮轴杆111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在驱动滑轮轴杆111旋转的状态下,安装在驱动滑轮轴杆111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处的升高用输出齿轮118和118旋转。各个升高用输出齿轮118和118使经由两个空转齿轮120和120连接的凸轮齿轮119和119转动。用作移动输送单元的移动机构的示例的各个凸轮齿轮119包括与空转齿轮120啮合的齿轮部分119a、以及与形成在框架121上的凸轮保持器136(参考图6)接触的凸轮部分119b。换言之,输送部分51b构造成使得升高用驱动齿轮117的旋转被传递至设置在输送部分51b上的四个区域处的凸轮齿轮119,并且用作升高凸轮的四个凸轮部分119b同步地旋转。

此外,如图11中所示,抵接部分113以及接触板131b和133b设置在输送部分51b和基部部分51a之间,并且用作能够维持各个摆动齿轮132和134与相应的驱动齿轮116和117之间的轴间距离的机构。应当注意的是,图11是从图2的箭头v1所示的方向来看的定影前输送单元51的放大视图。

抵接部分113由松装配至驱动滑轮轴杆111上的圆筒形部件构成。用作第一接触部分的接触板131b与输送用摆动臂131一体地形成,用作第二接触部分的接触板133b与升高用摆动臂133一体地形成。各个接触板131b和133b具有围绕相应的摆动齿轮132或134的旋转轴线定中的圆弧形的外周部分。各构件构造成使得抵接部分113的半径与各个接触板131b和133b的外周部分的半径的总和等于相应的摆动齿轮132和134的节距半径与驱动齿轮116和117的节距半径的总和。

用作构造成朝向彼此对各摆动臂施力的施力部件的摆动弹簧135在输送用摆动臂131和升高用摆动臂133之间拉伸,如图7a中所示。如图11中所示,各个摆动臂131和133的接触板131b和133b相对于驱动轴杆127的圆周方向设置在抵接部分113的一侧和另一侧。于是,摆动弹簧135的施加力致使各个接触板131b和133b与抵接部分113压力接触,并且摆动齿轮132和134被保持分别与单向齿轮129和130啮合。

如上所述,定影前输送单元51配置有两个驱动传递系统,所述驱动传递系统构造成用于将旋转输出从马达123传递至空转齿轮126、传递至输送部分51b的操作部件(101、119)。用于驱动输送带101的输送系统包括输送用单向齿轮129、输送用摆动齿轮132、输送用驱动齿轮116和驱动滑轮102。此外,驱动凸轮齿轮119的升高系统包括升高用单向齿轮130、升高用摆动齿轮134、升高用驱动齿轮117、驱动滑轮轴杆111、升高用输出齿轮118和空转齿轮120。在本实施例中,单向齿轮129和130的旋转轴线以及驱动齿轮116和117的旋转轴线在输送系统和升高系统中是共用的,从而可以减小装置的尺寸。

输送用单向齿轮129和升高用单向齿轮130分别用作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而输送用驱动齿轮116和升高用驱动齿轮117分别用作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此外,输送用摆动臂131和升高用摆动臂133分别用作第一摆动部件和第二摆动部件,并且输送用摆动齿轮132和升高用摆动齿轮134分别用作第一摆动齿轮和第二摆动齿轮。在此,第一输入齿轮代表包括至少一个输入齿轮的驱动传递装置中的一个输入齿轮,而第二输入齿轮代表除了该第一输入齿轮之外还包括至少一个输入齿轮的驱动传递装置中的与第一输入齿轮不同的一个输入齿轮。因而,在其中凸轮齿轮119由与上述升高系统一样的结构驱动、而输送带101由与根据上述输送系统的机构不同的结构驱动的构造中,升高用单向齿轮130用作第一输入齿轮。这同样适用于含有序数的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第一摆动部件和第二摆动部件、以及与它们相关联的部件。

定影前输送单元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图12描述定影前输送单元51的操作。图12是在图3所示的位置处截取的定影前输送单元51的剖视图。通过由控制单元(未示出)基于有关片材s的刚度(诸如基重)的设定信息以及片材输送操作的进程状态改变马达123的旋转方向,控制定影前输送单元51的操作。

如果马达123在常规旋转方向上旋转,则单向齿轮129和130中的输送用单向齿轮129通过单向离合器的作用而旋转。于是,旋转经由输送用摆动齿轮132和输送用驱动齿轮116而传递至驱动滑轮102,并且输送带101被驱动滑轮102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升高系统的相应部件不接收驱动力的输入,并且输送部分51b保持在固定的高度处。

如果马达123在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则单向齿轮129和130中的升高用单向齿轮129通过单向离合器的作用而旋转。于是,旋转经由升高用摆动齿轮134和升高用驱动齿轮116而传递至驱动滑轮轴杆111。驱动滑轮轴杆111的旋转通过升高用输出齿轮118和空转齿轮120的作用(未示出)而分布至四个凸轮齿轮119,并且随着凸轮部分119b的旋转,输送部分51b相对于框架12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凸轮部分119b的形状设定成使得输送部分51b在上部方向和下部方向之间从一个位置移动至另一位置,同时凸轮齿轮119旋转例如180度。当马达123在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时,输送系统的各个部件不接收驱动力的输入,并且停止将驱动力输入至输送带101。

旋转齿轮的组装结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13至17描述用于将包括两个摆动臂131和133的驱动单元51c组装至装置主体2上的结构。首先,将描述用于组装作为驱动单元51c的一部分的摆动臂131和133的结构和组装操作,之后,将描述用于将驱动单元51c组装至框架121上的结构和组装操作。

如图13a中所示,在组装摆动臂131、133之前的状态中,马达123、阶梯齿轮125、空转齿轮126、输送用单向齿轮129以及升高用单向齿轮130支撑在支撑板122上。保持驱动轴杆127的轴杆保持器128和128由e形环等固定至支撑板122。如图13b中所示,摆动臂131和133分别从外侧沿着径向方向插入至驱动轴杆127,从而以由轴杆保持器128支撑的状态而附接至轴杆保持器128。

将参考图14a至14e描述摆动臂131和133的详细结构及其组装过程。图14a至14e的各幅视图示出了处于图8所示位置中的驱动单元51c的剖面。此外,图14a至14e示出了以指定顺序执行的组装操作的各个步骤。在下文中,将基于装置主体2的水平方向描述部件的角度。此外,基于其中摆动臂从驱动轴杆127延伸的方向从轴向方向来看而确定摆动臂131和133的角度。然而,只要后文描述的组装角度θa和摆动范围处于适当的相对关系,则描述角度的方法是任意的。

如图14a中所示,用作支撑两个摆动臂131和133的支撑部分的轴杆保持器128具有所谓的两侧切除形状、或字母i形切口,其中圆柱形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在两个平面处被切除。即,当从空转齿轮126的轴向方向来看时,轴杆保持器128包括由圆弧形的外周表面构成的外部接触部分128b、以及彼此之间插入旋转轴线且彼此相对的两个平面部分128a和128a。各个平面部分128a沿着预定位置、即沿着组装角度θa形成,所述组装角度θa是插入升高用摆动臂133的方向。

同时,除了构造成可旋转地保持升高用摆动齿轮134的保持部分133c之外,升高用摆动臂133包括已切除摆动臂的端部部分的切口部分133a,切口部分133a用作构造成附接至轴杆保持器128以及与轴杆保持器脱离(即接合轴杆保持器和与轴杆保持器脱卸)的接合部分。切口部分133a包括沿着内接圆形成的圆弧形的内部接触部分a1、以及形成为从内部接触部分a1向外敞开的开口部分a2,所述内接圆的直径近似等于轴杆保持器128的外部接触部分128b的直径,所述开口部分a2的宽度小于内接圆的直径。

从组装角度θa来看时,轴杆保持器128的平面部分128a和128a形成为使得其宽度等于或小于开口部分a2的开口宽度。即,各个平面部分128a是形成为使得其宽度小于外部接触部分128b的外直径的小宽度部分的示例。此外,与小直径部分相比具有更大外直径的外部接触部分128b用作滑动接触表面,在升高用摆动臂133已组装的状态下所述滑动接触表面能够与切口部分133a的内部接触部分a1滑动接触。

在使切口部分133a的开口部分a2与轴杆保持器128的平面部分128a和128a相对的同时,操作员沿着组装角度θa插入其上组装有升高用摆动齿轮134的升高用摆动臂133。然后,如图14b中所示,在平面部分128a和128a已经穿过开口部分a2的状态下,轴杆保持器128与切口部分133a的内部接触部分a1接触。

此外,如果升高用摆动臂133从组装角度θa枢转,如图14c中所示,则内部接触部分a1与外部接触部分128b接触,而同时开口部分a2不与平面部分128a相对。在这种状态下,由外直径大于开口部分a2的外部接触部分128b以在径向方向上可枢转但不可移动的方式保持切口部分133a。换言之,升高用摆动臂133被轴杆保持器128锁定。

同时,如图14d中所示,输送用摆动臂131以与升高用摆动臂133类似的机构组装至轴杆保持器128。即,输送用摆动臂131包括构造成可旋转地保持输送用摆动齿轮132的保持部分131c、以及用作以可脱离的方式与轴杆保持器128接合的接合部分的切口部分131a。切口部分131a包括圆弧形的内部接触部分a1、和宽度小于内接圆的直径的开口部分a2。从组装角度θa来看时,轴杆保持器128的平面部分128a和128a的宽度设定成等于或小于有关输送用摆动臂131的开口部分a2的开口宽度。

在升高用摆动臂133锁定至轴杆保持器128的状态下,在使切口部分131a的开口部分a2与平面部分128a和128a相对的同时,操作员沿着组装角度θa插入其上已经组装输送用摆动齿轮132的输送用摆动臂131。然后,如图14e中所示,平面部分128a和128a穿过开口部分a2,并且轴杆保持器128与切口部分131a的内部接触部分a1接触。在后文描述的驱动单元51c的组装过程中,输送用摆动臂131移动至与组装角度θa不同的角度,并且输送用摆动臂131被轴杆保持器128锁定。

接下来,将描述连接两个摆动臂131和133的摆动弹簧135的组装过程。如图15a中所示,作为用于安装摆动弹簧135的突出部的支撑突出部131e和133e形成至相应的摆动臂131和133上。此外,能够与升高用摆动臂133的接触板133b接触的突出部分131d设置到输送用摆动臂131上。应当注意的是,图15a和15b是从图8的箭头v3所示的方向来看的驱动单元51c的侧视图。

在输送用摆动臂131和升高用摆动臂133安装至轴杆保持器128上的状态下,操作员将摆动弹簧135附接至支撑突出部131e和133e。然后,如图15b中所示,由摆动弹簧135的弹力沿着彼此靠近的方向向输送用摆动臂131和升高用摆动臂133施力,并且突出部分131d与接触板133b接触。作为上述过程的结果,待安装至框架121上的驱动单元51c得以构造。

接下来,将描述把驱动单元51c安装至框架121上的过程。如图16a中所示,驱动单元51c从上方安装至框架121上。能够与输送用摆动臂131接触的框架突出部121a形成为在框架121上向上突出。同时,能够与框架突出部121a接触的臂突出部131f设置在输送用摆动臂131上。

如果操作员使驱动单元51c朝向框架121向下移动,如图16b所示,则臂突出部131f被框架突出部121a压迫,并且输送用摆动臂131枢转。由此,输送用摆动臂131移动至与组装角度θa不同的角度α0。换言之,框架突出部121a作为管控部分操作,在支撑板122安装至框架121上的状态下所述管控部分管控输送用摆动臂131从组装角度θa移动。

此外,随着输送用摆动臂131枢转,升高用摆动臂133因摆动弹簧135的施加力也在与输送用摆动臂131相同的方向上抵靠重力而枢转。在驱动单元51c与框架121接触的状态下,框架突出部121a的枢转角度的大小设定成使得相应摆动臂131和133的角度α0和β0设定为是与组装角度θa不同的角度。然后,通过将支撑板122固定至框架12上而形成基部部分51a。

最后,将描述把输送部分51b安装至基部部分51a的过程。如上所述,用作输送单元的输送部分51b从上侧安装至基部部分51a上(参考图2和6)。此时,输送部分51b的输送用驱动齿轮116和升高用驱动齿轮117与相应的摆动齿轮132和134啮合。然后,定影前输送单元51的组装通过根据需要安装固定件和附接件而得以完成。

如图17a和17b中所示,如果输送部分51b安装至基部部分51a上,则输送部分51b的抵接部分113将被夹在两个接触板131b和133b之间。图17a示出了在输送部分51b定位于上部位置处的状态下基部部分51a和抵接部分113的剖视图,图17b示出了输送部分51b定位在下部位置处的状态。

在已完成输送部分51b的组装的状态下,接触板131b和133b因摆动弹簧135的施加力而被压迫朝向抵接部分113,从而相应的接触板131b和133b与抵接部分113接触的状态得以维持。因而,在输送部分51b在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之间上下移动的同时,输送用摆动臂131在角度α1和角度α2之间(即在第一摆动范围内)摆动,并且升高用摆动臂133在角度β1和角度β2之间(即在第二摆动范围内)摆动。由此,在输送部分51b在第一位置(即上部位置)和第二位置(即下部位置)之间移动的状态下,相应的摆动齿轮132和134以与对应的单向齿轮129和130以及驱动齿轮116和117啮合的状态而摆动。

如图17a和17b中所示,在输送部分51b上下移动的状态下输送用摆动臂131的摆动范围(α1至α2)以及相同状态下的升高用摆动臂133的摆动范围(β1至β2)不包括组装角度θa。因而,如果相应的摆动臂131和133定位在摆动范围内,则切口部分131a和133a的内部接触部分a1由轴杆保持器128的外部接触部分128b保持(参考图14a和14d),并且防止了摆动臂131和133掉落。

从确保防止摆动臂131和133掉落的效果的角度来看,只要组装操作的简易性未变差,则组装角度θa和摆动范围之间的角度差应当优选尽可能接近90度。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相应的摆动臂131和133定位成最接近组装角度θa、即定位在角度α2和β2处的状态下,与组装角度θa的差也维持为45度或更大。

此外,例如在维修的情况下,通过以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过程可以从轴杆保持器128上卸下摆动臂131和133。即,在从框架121上移除驱动单元51c并且然后移除驱动单元51c之后,相应的摆动臂131和133应当移动至组装角度θa。由此,使得切口部分131a和133a能够从轴杆保持器128上卸下,并且可以沿着组装角度θa拔出摆动臂131和133。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对应于输送部分51b的升高操作范围的两个摆动臂131和133的摆动范围(α1至α2、β1至β2)设定成不包括组装角度θa,所述组装角度θa是预定的位置。即,切口部分131a和133a以及轴杆保持器128的形状设定成使得在组装过程中,允许沿着组装后操作的摆动范围之外的角度(θa)组装相应的摆动臂131和133。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保持摆动臂131和133以及沿着径向方向朝向作为摆动轴杆的轴杆保持器128移动各摆动臂的简单操作,能够组装摆动齿轮132和134以及摆动臂131和133。

作为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对比示例,考虑的是设计圆柱形的轴杆保持器,并且在摆动臂上设置圆形的接合孔以用于接合轴杆保持器。然而,根据这种结构,应当认为不能再通过沿着径向方向移动而组装摆动臂。于是,由于必须将摆动臂保持在其中摆动齿轮和相应的输入齿轮彼此啮合的位置处,并且此外必须保持轴杆保持器而且使轴杆保持器与摆动臂上的接合孔接合,因此步骤的数量或者组装操作的复杂性会增大。此外,即使采用暂时地附接各部件的一部分以便减少工作负荷的结构,担心的是因使用保持部件或紧固部件以暂时附接各部件而引起的用于移除暂时附接的部件的步骤的数量增大或操作成本增大。

此外,第二对比示例包括将轴杆保持器设计为呈圆柱形,并且向摆动臂提供u形切口部分,以便通过在径向方向上插入摆动臂的插入操作而允许组装摆动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论摆动臂的角度如何切口部分和轴杆保持器均能够沿着径向方向执行相对移动,因此需要一种防止摆动臂掉落的机构。然而,如果与本实施例相比因提供这种防掉落机构而增大了部件的数量,则存在的担忧是组装操作的步骤数量或构件成本由此增大。

与之相比,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设计切口部分131a和133a以及轴杆保持器128的形状而获得了一种结构,该结构使得能够实现在沿着组装角度θa的位置处组装至轴杆保持器128,并且在组装之后防止在摆动范围内的位置处与轴杆保持器128脱离。因而,与第一对比示例和第二对比示例相比,可以在不提供复杂的附加机构的情况下减少组装操作的步骤的数量。

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在两个输入齿轮(129、130)设置在共用轴线上的结构中,类似的切口部分131a和133a形成在摆动臂131和133上,以保持摆动齿轮132和134与相应的输入齿轮啮合。因而,可以使得齿轮系紧凑,并且可以减少与组装多个摆动臂131和133相关的工作负荷。此外,由于相应的摆动臂131和133可以从相同的方向插入至共用的轴杆保持器128上,因此可以凭直觉理解组装操作,并且该结构可以帮助减少工作负荷。本技术可以用于两个摆动臂131和133中的仅仅一个上,并且在具有一组摆动齿轮和摆动臂的驱动传递装置中,本技术可以应用于摆动齿轮和摆动臂。

设置在摆动部件(诸如摆动臂)上的接合部分以及支撑在装置主体上的支撑部分的实际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例如,可以转换本实施例的轴杆保持器128和切口部分131a和133a的结构,使得接合部分具有类似于轴杆保持器128的两侧切除形状,而支撑部分具有类似于切口部分131a和133a的内部接触部分和开口部分。根据该结构,可以获得类似于本实施例的效果。

此外,在轴杆保持器128的情况中,可以采用其中圆柱体由一个平面切除(d切割形状)的一侧切除形状来代替其中圆柱体由两个平面切割的两侧切除形状。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18和19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单元51d。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51c类似,驱动单元51d通过例如安装至框架121上而构成定影前输送单元51的一部分。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单元51d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部分的实际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共用的部分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图1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支撑输送用摆动臂131和升高用摆动臂133的支撑部分由支撑空转齿轮126的驱动轴杆227、输送用单向齿轮129和升高用单向齿轮130构成。驱动轴杆227相对于支撑板122固定,而空转齿轮126和单向齿轮129和130相对于驱动轴杆227能够相对旋转。此外,诸如能够作为单向离合器操作的耦联件或电磁离合器的传递机构(参考第一实施例的图12)插置在空转齿轮126和相应的单向齿轮129和130之间。

如图19中所示,沿着组装角度θa从驱动轴杆227的中心延伸的外部接触部分227b以及沿着与组装角度θa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插入部分227a设置在驱动轴杆227的摆动臂131和133的安装部分处。外部接触部分227b形成为比形成在摆动臂131和133上的开口部分a2的宽度更大,并且近似地直径与内部接触部分a1相同(参考图14a和14d)。从组装角度θa来看,插入部分227a形成为等于或小于开口部分a2的宽度。插入部分227a是能够沿着组装角度θa附接摆动部件的小直径部分(即小宽度部分)的示例。

同样地,根据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摆动臂131和133相对于驱动轴杆227的插入方向(即组装角度θa)构造成在摆动臂131和133的摆动范围之外,所述摆动范围对应于输送部分51b的升高操作范围。因此,即使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也能够通过保持摆动臂131和133以及沿着径向方向朝向作为摆动轴杆的轴杆保持器128移动摆动臂的简单操作而组装摆动齿轮132和134以及摆动臂131和133。

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应用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传递装置的结构作为定影前输送单元51的驱动单元51c的示例,但是本技术还可应用至图像形成装置或用于其它目的的装置的驱动传递装置。例如,优选地可以向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输送单元而非定影前输送单元采用本技术,以作为可相对于装置主体移动的单元的驱动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使用中间转印带40的中间转印型图像形成装置1,但是上述结构还可以应用于直接转印型装置中的定影前输送单元的驱动单元上,在所述直接转印型装置中调色剂图像直接从感光鼓转印至片材上。即,本技术可应用于构造成将片材从转印部分输送至定影单元的输送单元,在所述转印部分中调色剂图像从诸如光电导体或中间转印部件的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片材上。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电子照相系统,并且可以包括具有已知图像形成方法的装置,诸如喷墨系统。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些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