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系统及应用所述光源系统的投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2286发布日期:2019-04-03 05:1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光源系统及应用所述光源系统的投影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投影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源系统及应用所述光源系统的投影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空间光调制器在投影显示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空间光调制器一般包括lcd、lcos、dmd等,单片式空间光调制器投影系统基于时序切换的基色光来实现彩色投影显示,以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在中低端市场被广泛应用。在投影系统的光源方面,美国专利us7547114b2提供了一种半导体激光器激发色轮上不同荧光粉色段以形成不同基色光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光效高,光学扩展量小的优势,因此发展迅速,成为投影仪光源的理想选择。由于激光激发荧光粉的受激光光谱带宽较宽,因此在光源中通常加入滤光片去截取需要的波段,如从黄光荧光中截取绿光或红光。

随着激光荧光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荧光粉效率及色纯度上有了逐步的提高。常用的荧光粉有:黄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红光荧光粉,其中黄光荧光粉和绿光荧光粉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而红光荧光粉的饱和现象较为严重,即当激发光功率升高时,红光荧光粉激发效率降低,且发射谱漂移,颜色纯度下降。因此,目前红光常用的形式为从黄光荧光粉中通过滤光片截取红光段。

请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带双色轮(即色轮+滤光轮)的光源系统,包括激发光源101、分光镜片102、收集系统103、荧光轮104、滤光轮105、蓝光中继透镜106、控制器件107以及匀光棒108。激发光源101一般为蓝光激光,发射激光束在分光镜片102处透射,分光镜片102为透蓝反黄的二向色膜片。激光经过收集透镜103收集汇聚于色轮104表面,激发色轮104上的荧光粉产生受激光并以郎伯光的形式反射,经过收集透镜103收集后在分光镜片102处反射,再经中继透镜汇聚于匀光棒108,滤光轮105对受激光进行修色。

色轮104与滤光轮105结构如图2所示,色轮104的荧光区域r、g、b与滤光轮105滤光区域r、g、b一致对应,控制器件107用于将色轮104与滤光轮105进行同步控制。

对于蓝光而言,激发光在色轮104中的区域b透射,经蓝光中继系统106中继入射分光镜片102,在分光镜片102透射与荧光光路合光进入匀光棒108,而在滤光轮105中的区域b则设置散射片,以扩大蓝光的角度,以及消相干。

请参阅图3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带单色轮的光源系统,包括激发光源201、区域分光片202、收集系统203、色轮204以及匀光棒205,色轮204结构如图4所示,与图1中采用双色轮不同的是,色轮204上同时设置有荧光区2041和滤光区2042,因此不需要进行同步控制的装置及程序。并且在荧光区2041中的b区域通常设置为散射粉,激发光经过其散射以郎伯光的形式反射,与荧光光路重合,但对于区域分光片202而言,其中心区域镀膜为透蓝反黄,区域外为全反镜,因此经色轮204反射的蓝光经区域分光片202处存在光效的损失。

在结构上,由于荧光区2041与滤光区2042均设在色轮204上,色轮204的直径将远大于透镜的直径,因此光源的整体体积会受到色轮204直径的限制,无法做到超薄。

综上所述,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取消滤光轮,不仅要考虑到荧光粉发射谱的色纯度问题,还要考虑到增大蓝光光学扩展量以及消相干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消滤光轮的光源系统与投影系统。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包括第一光源、分光装置、波长转换装置以及光引导装置,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出射第一光;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色光区域与第二色光区按时序轮流切入第一光的出射路径,所述第一色光区域用于在所述第一光的激发下生成第二光并出射第二光至所述分光装置,所述第二色光区域用于反射第一光至分光装置;所述分光装置用于将第一光引导至一光路径上及将第二光引导至所述光引导装置,或者,将第二光引导至所述光路径上及将第一光引导至所述光引导装置;所述光引导装置用于将第一光与第二光中的所述另一个反射至所述分光装置,并经由所述分光装置引导至所述光路径。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投影系统,所述投影系统包括上述的光源系统、空间光调制器及投影镜头,所述单元式空间光调制器用于将所述光源系统出射的光束调制成携带图像信息的图像光,所述图像光经由投影镜头投影至一屏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系统与投影系统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滤光轮的使用,在低功率下,用绿光荧光粉与红光荧光粉便能获得较好的颜色纯度,而在高功率下,通过加入红光激光与红光荧光混光,及/或加入绿光激光与绿光荧光混光,仍可实现较好的颜色亮度需求,且,由于可以避免滤光轮的使用,在结构上,可以减小光源的体积,可以做到小型、紧凑、超薄;在光源的一致性上,由于滤光轮所使用的滤光片本身存在镀膜的公差(通常为+/-5~8nm),其会影响亮度、颜色的一致性,因此取消滤光轮对光源的颜色、亮度一致性有很大的提升,可以减小因滤光片镀膜公差而带来的光源系统超出规格、良率低的现象,降低了光源系统的生产难度;在控制上,相对于荧光轮+滤光轮的双色轮系统,不需要对色轮进行同步控制,减小了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带双色轮的光源系统的具体架构图。

图2为图1所示光源系统的色轮与滤光轮的分区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带单色轮的光源系统的具体架构图。

图4为图3所示光源系统的色轮的分区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光源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光源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架构图。

图7为图5所示荧光色轮的分区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光源系统低功率下出射绿光的光谱图。

图9为图5所示光源系统低功率下出射红光的光谱图。

图10为图5所示光源系统低功率下出射光的色域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光源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光源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架构图。

图13为图11所示光源系统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架构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投影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光源系统的方框示意图,所述光源系统30包括一光源301、一分光装置303、一波长转换装置305、一光引导装置306以及一匀光装置308。所述光源系统30出射第一光a,所述第一光a经由分光装置303引导至波长转换装置305,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05至少包括一个第一色光区域与一个第二色光区域,第一色光区域与第二色光区域被控制按时序轮流切入第一光a的出射路径,在第一色光区域进入第一光a的出射路径后,第一色光区域吸收第一光a并生成第二光b,第二光b出射至分光装置303并被分光装置303引导至一光路径l上,并经由光路径l出射至匀光装置308。在第二色光区域进入第一光a的出射路径后,第二色光区域反射第一光a至分光装置303,并经由分光装置303被引导至光引导装置306,所述光引导装置306将第一光a反射至分光装置303并被分光装置303引导至光路径l上,并经由光路径l出射至匀光装置308。所述匀光装置308将接收的所述第一光a与第二光b均匀化并出射。

请参阅图7所示,为光源系统30的一种具体实施架构图,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光源301为一发射蓝光激光的蓝光激光光源301a,所述分光装置303为一透蓝反黄的二向色膜片、即透蓝反黄膜片303a,所述波长转换装置305为一荧光色轮305a,所述光引导装置306为蓝光反射装置306a,所述匀光装置308为一匀光棒308a。另,所述光源30还包括一匀光器件302、一光收集系统304与一反光装置307。所述匀光器件302设置于蓝光激光光源301a透蓝反黄膜片303a之间,所述光收集系统304设置于透蓝反黄膜片303a与荧光色轮305a之间,所述反光装置307设置于光路径l上。

由蓝光激光光源301a出射的蓝光激光经过匀光器件302后、由透蓝反黄膜片303a透射。透射的蓝光激光经光收集系统304会聚于荧光色轮305a的表面。请参阅图8所示,荧光色轮305a沿其圆周方向被划分为三个色光区域,包括一红光区域r、一绿光区域g与一蓝光区域b,其中红光区域r和绿光区域g分别设置了红光荧光粉与滤光荧光粉,蓝光区域b设置了反射式散热片。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荧光色轮305a沿其圆周方向可以被划分为多于一个的红光区域r、多于一个的绿光区域g与多于一个的蓝光区域b。

荧光色轮305a被驱动旋转,从而使红光区域r、绿光区域g与蓝光区域b按时序轮流切入蓝光激光的出射路径上,当荧光色轮305a转至红光区域r时,蓝光激光激发红光区域r的红光荧光粉产生红光荧光,当荧光色轮305a转至绿光区域g时,蓝光激光激发绿光区域g的绿光荧光粉产生绿光荧光,红光荧光与绿光荧光以朗伯光的形式反射,经光收集系统304收集后被透蓝反黄膜片303a反射至反光装置307,经由反光装置107会聚于匀光棒308a的入口。当荧光色轮305a转至蓝光区域b时,蓝光激光被蓝光区域b的散射片散射并消相干、并以高斯形式光分布被反射,被反射的蓝光激光经光收集系统304收集后被透蓝反黄膜片303a透射至蓝光反射装置306a。蓝光反射装置306a为反射式凸透镜,蓝光激光经过蓝光反射装置306a反射后以一定角度发散,经透蓝反黄膜片303a透射至反光装置307,再经由反光装置107会聚于匀光棒308a的入口。

请参阅图8与图10所示,其中图10中a为光源系统30的色域图,b为国际标准rec.709所定义色域图。由于绿光荧光粉本身能够提供的发射谱颜色纯度较好,因此激发荧光色轮305a的绿光荧光粉产生的绿光荧光不需进行滤光就能满足大多数投影设备的规格要求。请参阅图9与图10所示,红光荧光粉在低激发光功率的条件下不会饱和,在低激发光功率下,从红光荧光粉获得的红光效率高于从黄色荧光粉中截取的红光效率,并且颜色纯度较好,因此,在低激发光功率条件下可以使用红光荧光粉而不需采用滤光片。在蓝光方面,荧光色轮305a的蓝光区域b设置的散射片既能扩大蓝光的扩展量又能消相干,且蓝光在经过蓝光反射装置306a后,角度被进一步扩大,使蓝光到达匀光棒308a入口处时的角度能够与红光、绿光相匹配,达到较好的均匀性。因此相对现有的单色轮光源系统,合理利用了蓝光激光扩展量小的特点,避免了现有单色轮光源系统区域镀膜造成的蓝光损失,提高了光源的均匀性。

请参阅图10所示,光源系统30在低激发光功率下的色域接近于国际标准rec.709,可以满足很多投影设备的需求。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匀光装置308设置的位置的不同,分光装置303与匀光装置308之间可以采用其他导光装置来代替反光装置307。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光源301设置的位置的不同,分光装置303也可以为反蓝透黄二向色膜片,由蓝光激光激发荧光色轮303a产生的红光与绿光被分光装置303透射至光引导装置306,光引导装置306反射红光与绿光,使红光与绿光继续透射分光装置303并最终被引导至匀光装置308。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引导装置306亦可为反射式的散射片或单复眼。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匀光器件302亦可省略。

请参阅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光源系统的方框示意图,所述光源系统40为在光源系统30的基础上,增加了光补偿装置41,所述光补偿装置41提供补偿光,以弥补第二光b在颜色与亮度方面的不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补偿装置41设置于光引导装置306背离分光装置303的一侧,光补偿装置41提供的第二光b被光引导装置306会聚后抵达分光装置306,在分光装置306对应光补偿装置41提供的第二光b的位置处设置了让第二光b透过的结构,如设置了让第二光b透过的膜片,以使光补偿装置41提供的第二光b透过分光装置303与由波长转换装置305生成的第二光b合光,并最终会聚至匀光装置308的入口。在本实施方式,与光源系统30中元器件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采用相同的标号标示,其功能作用亦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2所示,为光源系统40的一种具体实施架构图,由于在激发光功率增加的情况下,如应用到高亮度要求的投影装置时,在较高的功率条件下,红光荧光粉的饱和现象严重,使较高功率激发红光荧光粉的效率下降,红光荧光粉的发射谱向短波段漂移,不利于获得需要的红光亮度与颜色,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补偿装置41为一红光补偿装置41a,所述红光补偿装置41提供的红光激光通过光引导装置306入射至透蓝反黄膜片303a,所述透蓝反黄膜片303a在其对应红光激光入射处设置透黄或透红膜片,从而使红光激光能通过透蓝反黄膜片303a的该位置透过透蓝反黄膜片303a并与红光荧光合光并最终会聚于匀光棒308a的入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光补偿装置41a包括红光激光光源401、散射器件402与会聚透镜403、404。其中红光激光光源401发射的红光激光经会聚透镜404后会聚于散射器件402,所述散射器件402将红光激光均匀化并消相干,以扩大所述红光激光的光学扩展量,使其能够更好地和红光荧光匹配。所述散射器件402可为一散射轮。所述会聚透镜403将经过均匀化与消相干的红光激光以一定角度会聚于光引导装置306上,光引导装置306对红光激光继续会聚,以使红光激光形成较小的光斑,从而减少透蓝反黄膜片303a设置上设置的透黄或透红膜片的面积,进而减少红光荧光的损失。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系统40进一步包括一控制装置42,所述控制装置42根据荧光色轮305a的旋转信息控制所述红光补偿装置41开启与关闭,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42控制所述红光激光光源401仅在荧光色轮305a转至红光区域r时开启,其他时间关闭。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红光荧光中混入红光激光,由于红光激光具有较好的单色性及色纯度,弥补了在在较高激发光功率条件下、仅有红光荧光时红光亮度与颜色的不足。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如为实现更广的色域,提升绿光的颜色,所述光补偿装置41可以同时包括红光补偿装置41a与绿光补偿装置41b,请参阅图13所示,所述绿光补偿装置41b包括一绿光激光光源405发射绿光激光、并与红光补偿装置41a共用散射器件402与会聚透镜403、404。所述透蓝反黄膜片303a在其对应红光激光与绿光激光入射处设置透黄膜片,以允许红光激光与绿光激光透过透蓝反黄膜片303a。此外,控制装置42还进一步用于根据荧光色轮305a的旋转信息控制绿光补偿装置41b的开启与关闭,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42控制所述绿光光源405仅在荧光色轮305a转至绿光区域g时开启,其他时间关闭。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所述光补偿装置41可以仅包括绿光补偿装置41b。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42还可以根据控制指令动态调节红光激光光源401出射的红光激光及/或绿光激光光源405出射的绿光激光的功率,从而动态调节光源系统40出射的红光及/或绿光的颜色与亮度。所述控制指令可以是用户输入的指令或者来自其他控制装置的指令。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42还可以用于根据控制指令动态调节光源301出射的第一光a的强度,如根据控制指令动态调节蓝光激光光源301a出射的蓝光激光的功率,从而整体调节整个光源系统40的颜色与亮度。

虽然上面介绍了利用同一个控制装置42同时控制蓝光激光光源301a、红光激光光源401及/或绿光激光光源405的启闭与出射激光的功率,然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蓝光激光光源301a、红光激光光源401及/或绿光激光光源405的启闭与出射激光的功率可以通过不同的控制装置来实现。

请参阅图1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投影系统的方框示意图,所述投影系统50包括光源系统51、空间光调制器52与投影镜头53,所述光源系统51可以是以上实施方式中介绍的任何光源系统,也可以是在上述光源系统的基础,经过适当改造但仍未脱离本发明范围而获得的光源系统,所述空间光调制器52用于将所述光源系统51出射的光束调制成携带图像信息的图像光,所述图像光经由投影镜头53投影至一屏幕(图未示)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源系统及投影系统,避免了滤光轮的使用,在低功率下,用绿光荧光粉与红光荧光粉便能获得较好的颜色纯度,而在高功率下,通过加入红光激光与红光荧光混光,及/或加入绿光激光与绿光荧光混光,仍可实现较好的颜色亮度需求,且,由于可以避免滤光轮的使用,在结构上,可以减小光源的体积,可以做到小型、紧凑、超薄;在光源的一致性上,由于滤光轮所使用的滤光片本身存在镀膜的公差(通常为+/-5~8nm),其会影响亮度、颜色的一致性,因此取消滤光轮对光源的颜色、亮度一致性有很大的提升,可以减小因滤光片镀膜公差而带来的光源系统超出规格、良率低的现象,降低了光源系统的生产难度;在控制上,相对于荧光轮+滤光轮的双色轮系统,不需要对色轮进行同步控制,减小了难度。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