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2283发布日期:2019-04-03 05:1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投影仪,该投影仪具有: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其对从该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以及投射光学装置,其放大投射由该光调制装置形成的图像。作为这样的投影仪,已知有利用冷却风对作为冷却对象的光调制装置进行冷却的投影仪(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投影仪中,作为光调制装置的3个液晶显示元件分别固定于分色棱镜,在这些3个液晶显示元件的下方设置有冷却风扇。从该冷却风扇送出的冷却风经由设置在风引导板上的开口部而供给到各液晶显示元件的下侧端面。而且,该冷却风在各液晶显示元件的入射侧表面与位于相对于各液晶显示元件的光入射侧的偏振片之间,一边吸收该液晶显示元件的表面的热,一边向上方流通。由此,对各液晶显示元件进行气冷。

此外,已知有使液体制冷剂循环而对发热体进行冷却的电子设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子设备具有对作为冷却对象的发热体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具有受热部、散热部、风扇、箱和泵、以及将这些部件连接起来而形成循环流路的配管。由这些部件中的受热部接受的发热体的热传递到在该受热部的内部流通的液体制冷剂,利用散热部进行散热。风扇向散热部送出气体,促进散热部的散热。箱贮存液体制冷剂,泵将箱内的液体制冷剂供给到受热部。

这样的冷却装置还具有:温度检测部,其检测发热体或者受热部中的液体制冷剂的温度;和控制部,其根据由该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控制泵的液体制冷剂的流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76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94655号公报

这里,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2记载的结构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冷却对象的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难以对该冷却对象有效地进行冷却。

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空气的热传导率不是很高,因此,难以对冷却对象充分地进行冷却。此外,在该结构中,还具有容易产生风噪等噪声的问题。

此外,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结构中,冷却对象的热经由与受热部的连接部位而传递到该受热部,进而传递到液体制冷剂。这样,由于冷却对象间接地被冷却,因此,为了对冷却对象有效地进行冷却,需要增大该冷却对象与受热部的接触面积,具有冷却装置容易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期望能够更有效地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投影仪。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该投影仪具有:光源装置;多个光调制装置,它们对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光合成装置,其对由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分别调制后的光束进行合成;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由所述光合成装置合成后的光束;壳体,其配置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和所述光合成装置,在内部封入有第1冷却液体;搅拌装置,其对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1冷却液体进行搅拌;以及控制装置,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控制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所述壳体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将从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分别延伸出的多个光调制装置侧信号线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作为冷却对象的多个光调制装置浸渍于壳体内所封入的第1冷却液体中而被冷却。由此,多个光调制装置被第1冷却液体直接冷却。此外,第1冷却液体被搅拌装置搅拌,因此,能够抑制被传递光调制装置的热而温度升高的第1冷却液体停留于该光调制装置的周围。因此,与利用冷却风对多个光调制装置进行冷却的情况、利用冷却液体间接地进行冷却的情况相比,能够对该多个光调制装置有效地进行冷却。

此外,控制多个光调制装置的控制装置设置于壳体的外部,由此,能够抑制由该控制装置产生的热对第1冷却液体产生影响。

并且,壳体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将分别从多个光调制装置延伸的多个光调制装置侧信号线与控制装置连接。这样,能够容易将位于壳体外部的控制装置与位于壳体内部的多个光调制装置连接。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具有:多个第1连接部,它们分别连接着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侧信号线;以及第2连接部,其与所述多个第1连接部电连接,连接着从所述控制装置延伸出的控制装置侧信号线。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将从多个光调制装置延伸的多个光调制装置侧信号线与多个第1连接部连接,将从控制装置延伸的控制装置侧信号线与第2连接部连接,能够将位于壳体的内外的多个光调制装置与控制装置可靠地连接。因此,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实施这些光调制装置和控制装置的连接。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地,该投影仪还具有:第1配管,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1冷却液体在该第1配管的内部流通;第1贮存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贮存经由所述第1配管而流入的所述第1冷却液体;第1受热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从经由所述第1配管而流入的所述第1冷却液体受热;以及第1压送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朝向所述壳体压送经由所述第1配管而流入的所述第1冷却液体。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1冷却液体经由第1配管而贮存到第1贮存部,被第1压送部压送到壳体内,因此,能够抑制该第1冷却液体在壳体内不足。因此,能够容易利用第1冷却液体填满该壳体内。

此外,第1受热部接收经由上述第1配管而流入的第1冷却液体的热,因此,能够将被冷却的第1冷却液体供给到壳体内。因此,能够在壳体的外部对第1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对利用该第1冷却液体进行冷却的上述多个光调制装置更有效地进行冷却。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地,该投影仪还具有外侧壳体,该外侧壳体包围所述壳体,在内部具有正压的空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外侧壳体内的空间成为正压,由此,能够抑制由该外侧壳体包围的壳体内的第1冷却液体从该壳体漏出。因此,能够维持多个光调制装置浸渍于第1冷却液体的状态。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地,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外侧壳体之间的所述空间中封入有第2冷却液体。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第2冷却液体对被传递第1冷却液体的热的壳体进行冷却,因此,能够间接地对该第1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对浸渍于第1冷却液体的多个光调制装置更有效地进行冷却。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地,所述第2冷却液体具有比所述第1冷却液体高的热传导率。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使与上述多个光调制装置直接接触的第1冷却液体的热经由壳体传递到第2冷却液体。因此,能够更降低第1冷却液体的温度,进而,能够对多个光调制装置更有效地进行冷却。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地,该投影仪还具有:第2配管,其与所述外侧壳体连接,所述第2冷却液体在该第2配管的内部流通;第2贮存部,其设置于所述外侧壳体的外部,贮存经由所述第2配管而流入的所述第2冷却液体;第2受热部,其设置于所述外侧壳体的外部,从经由所述第2配管而流入的所述第2冷却液体受热;以及第2压送部,其设置于所述外侧壳体的外部,朝向所述外侧壳体压送经由所述第2配管而流入的所述第2冷却液体。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分别与上述结构同样地在该外侧壳体和壳体外部对封入到外侧壳体内的空间中的第2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因此,能够降低第1冷却液体的温度,进而,能够对上述多个光调制装置有效地进行冷却。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所述第1冷却液体流入到所述光合成装置与所述投射光学装置之间。

这里,当液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该液体的密度发生变化,由此,该液体的折射率发生变化。因此,当在光调制装置与投射光学装置之间流通的第1冷却液体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分布时,会产生不均匀的折射率分布,因此,在由该投射光学装置投射并显示的图像中产生像素大小的变动、像素的中心位置的移动,或者产生这些的组合。将这样的现象称作分辨率不匀。

在光调制装置与投射光学装置之间的、远离该光调制装置的位置处流通的液体产生了上述不均匀的折射率分布的情况下,更显著地确认到这样的分辨率不匀。换言之,在更接近投射光学装置的位置处流通的液体产生了上述不均匀的折射率分布的情况下,更显著地观察到分辨率不匀。

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壳体具有限制第1冷却液体在光合成装置与投射光学装置之间流通的限制部,因此,投影仪构成为使第1冷却液体不在最接近投射光学装置(详细而言,投射光学装置中的光入射面)的部位处流通。因此,即使在第1冷却液体中产生了上述不均匀的折射率分布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观察到上述分辨率不匀。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地,该投影仪还具有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位于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对象光调制装置与所述光合成装置之间,入射从所述对象光调制装置射出的光,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第1冷却液体沿着所述对象光调制装置和所述光学部件在所述对象光调制装置与所述光学部件之间流通的第1流路;以及供所述第1冷却液体沿着所述光学部件和所述光合成装置在所述光学部件与所述光合成装置之间流通的第2流路,所述光学部件与所述光合成装置之间的沿着从所述对象光调制装置射出的光的光路的所述第2流路的尺寸小于所述对象光调制装置与所述光学部件之间的沿着所述光路的所述第1流路的尺寸。

另外,作为上述光学部件,可以例示相对于光调制装置分别配置于光出射侧的出射侧偏振片、视角补偿板和光学滤光器。

这里,在产生不均匀的折射率分布的冷却液体与通过光调制装置的光的行进方向交叉地流通的情况下,伴随该冷却液体的流路的位置远离光调制装置,显著地确认到上述分辨率不匀。另一方面,伴随该冷却液体的流路宽度(冷却液体的流路中的沿着上述光路的方向的尺寸、液厚)变大,显著地观察到分辨率不匀。

与此相对,在上述结构中,第2流路的流路宽度小于第1流路的流路宽度。因此,与第2流路的流路宽度大于第1流路的流路宽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观察到分辨率不匀。

此外,在第1流路和第2流路中的第1冷却液体的流速相同的情况下,在第1流路中流通的第1冷却液体的流量大于在第2流路中流通的第1冷却液体的流量。因此,能够使沿着对象光调制装置流通的第1冷却液体的流量多于沿着上述光学部件流通的第1冷却液体的流量。因此,能够容易对对象光调制装置进行冷却。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地,在设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各自的、对与从所述光合成装置入射到所述投射光学装置的光束的行进方向垂直且与入射到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的各个光束中的至少1个光束的行进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从所述光合成装置入射到所述投射光学装置的所述光束的一端侧区域所对应的光进行调制的部位为一端侧部位、对该光束的另一端侧区域所对应的光进行调制的部位为另一端侧部位的情况下,在连结所述一端侧部位与所述另一端侧部位的方向上,沿着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各自的光入射侧的面流通的所述第1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在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中彼此大致相同。

这里,如上所述,液体的折射率根据温度而发生变化,因此,当冷却液体沿着光调制装置的光入射侧的面流通时,该冷却液体的流路的下流侧的冷却液体的温度比上游侧的冷却液体的温度升高,该冷却液体产生不均匀的折射率分布。因此,当通过了冷却液体的光束入射到光调制装置时,该光调制装置产生照度不匀。

这时,如果是将由多个光调制装置中的1个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束反转而与由其他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束合成的结构,则通过该1个光调制装置后的色光的照度分布与通过其他光调制装置后的色光的照度分布相反,在由投射光学装置投射而显示的图像中观察到照度不匀。

与此相对,沿着上述光入射侧的面流通的第1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在将上述一端侧部位与上述另一端侧部位连结的方向上,在各光调制装置中分别大致相同。这样,由各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调制光分别作为具有相同的照度分布的调制光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因此,在各光调制装置分别调制不同的色光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按照每个颜色投射产生了照度不匀的图像,能够抑制观察到上述照度不匀。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地,在设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各自的、对与从所述光合成装置入射到所述投射光学装置的光束的行进方向垂直且与入射到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的各个光束中的至少1个光束的行进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从所述光合成装置入射到所述投射光学装置的所述光束的一端侧区域所对应的光进行调制的部位为一端侧部位、对该光束的另一端侧区域所对应的光进行调制的部位为另一端侧部位的情况下,在连结所述一端侧部位与所述另一端侧部位的方向上,沿着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各自的光出射侧的面流通的所述第1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在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中彼此大致相同。

这里,如上所述,液体的折射率由于温度而发生变化,因此,当冷却液体沿着光调制装置的光出射侧的面流通时,该冷却液体产生不均匀的折射率分布。因此,当从光调制装置射出的光束(调制光)通过该冷却液体时,在显示的图像上会产生上述分辨率不匀。

这时,如果是将由多个光调制装置中的1个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束反转而与由其他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束合成的结构,则在该1个光调制装置的调制光中产生的分辨率不匀的分布与在其他光调制装置的调制光中产生的分辨率不匀的分布相反,在显示的图像中观察到分辨率不匀。

与此相对,沿着上述光出射侧的面流通的第1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在将上述一端侧部位与上述另一端侧部位连结的方向上,在各光调制装置中分别大致相同。这样,由各光调制装置调制并通过了第1冷却液体的调制光分别作为分辨率不匀的分布相同的调制光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因此,在各光调制装置分别调制不同的色光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按照每个颜色投射分辨率不匀的分布不同的图像,能够抑制观察到上述分辨率不匀。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地,沿着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各自流通的所述第1冷却液体的流速在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中彼此大致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各光调制装置中流通的第1冷却液体的流量分别大致相同,因此,能够使该各光调制装置的冷却效率大致一致。因此,能够对各光调制装置均匀地进行冷却。

此外,由此,能够使上述照度分布以及上述分辨率不匀的分布在各光调制装置中大致一致。因此,能够抑制在投射的图像中观察到照度不匀和分辨率不匀。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地,所述第1冷却液体在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各自的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流通,在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各自的光入射侧流通的所述第1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与在所述多个光调制装置各自的光出射侧流通的所述第1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为相反方向。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沿着入射的光的行进方向观察该光调制装置的情况下,相对于1个光调制装置在光入射侧流通的第1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侧与相对于该光调制装置在光出射侧流通的第1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侧彼此成为相反侧。即,1个光调制装置中的、供温度较低的第1冷却液体流通的部位在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成为相反侧。因此,能够利用第1冷却液体对该光调制装置大致均匀地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对各个光调制装置均匀地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对这些光调制装置有效地进行冷却。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优选地,所述第1冷却液体为氟系的惰性液体。

这里,作为氟系的惰性液体,例如,可以使用fluorinert(3m公司的商标)、novec(3m公司的注册商标)。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作为电子部件的光调制装置在浸渍于第1冷却液体的状态下动作。因此,能够对光调制装置进行冷却并使该光调制装置动作,能够使投影仪稳定地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变形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变形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变形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变形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变形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上述第7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的变形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投影仪;41:光源装置;453(453b、453g、453r):光调制装置;454:出射侧偏振片(光学部件);455:光合成装置;455b、455g、455r:光入射面;46:投射光学装置;5a~5l:冷却装置;51、51j:壳体;511b、511g、511r:开口部;512:透光性部件;5131:连接部(第1连接部);5132:连接部(第2连接部);51j2:限制部;52:搅拌装置;541(5411~5414):配管(第1配管);542:贮存部(第1贮存部);543:压送部(第1压送部);544:受热部(第1受热部);55:外侧壳体;561:配管(第2配管);562:贮存部(第2贮存部);563:压送部(第2压送部);564:受热部(第2受热部);6:控制装置;61:信号线(控制装置侧信号线);a1:区域(一端侧的区域);a2:区域(另一端侧的区域);fu:图像形成单元;l1:尺寸(沿着从对象光调制装置射出的光的光路的对象光调制装置与光学部件之间的尺寸);l2:尺寸(沿着从对象光调制装置射出的光的光路的光学部件与光合成装置之间的尺寸);sl:信号线(光调制装置侧信号线);sm:支承部件;st1:部位(一端侧部位);st2:部位(另一端侧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投影仪的概略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结构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是投射型显示装置,对从设置于内部的光源装置41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将该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等被投射面上。如图1所示,该投影仪1具有:外装壳体2,其构成外观;以及装置主体3,其收纳在该外装壳体2内。详细情况后述,这样的投影仪1的特征之一在于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5a的结构。

以下,对投影仪1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外装壳体的结构]

外装壳体2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该外装壳体2除具有正面部23、背面部24、左侧面部25和右侧面部26以外,虽然分别省略图示,但还具有连接这些面部23~26的一端侧的顶面部、以及连接这些面部23~26的另一端侧的底面部。另外,底面部为与投影仪1的设置面相对的面,配设有多个脚部。

此外,正面部23具有开口部231。经由该开口部231使后述的投射光学装置46的一部分露出,由该投射光学装置46投射图像。

[装置主体的结构]

装置主体3具有图像投射装置4和冷却装置5a。并且,虽然在图1中省略图示,但装置主体3具有控制投影仪1的动作的控制装置6(参照图3)、以及向构成投影仪1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

[图像投射装置的结构]

图像投射装置4形成与从控制装置6输入的图像信息(包含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将该图像投射到上述被投射面上。该图像投射装置4具有光源装置41、均匀化装置42、色分离装置43、中继装置44、图像形成装置45、投射光学装置46和光学部件用壳体47。

光源装置41向均匀化装置42射出照明光。作为这样的光源装置41的结构,例如,可以例示具有射出作为激励光的蓝色光的ld(laserdiode)等固体光源、以及将从该固体光源射出的蓝色光中的一部分的蓝色光波长转换为包含绿色光和红色光的荧光的波长转换元件的结构。另外,作为光源装置41的其他结构,可以例示具有超高压汞灯等光源灯作为光源的结构、具有led(lightemittingdiode)等其他固体光源的结构。

均匀化装置42对从光源装置41入射的光束的与中心轴垂直的面内的照度进行均匀化。该均匀化装置42具有第1透镜阵列421、第2透镜阵列422、偏振转换元件423和重叠透镜424。另外,均匀化装置42也可以还具有调光装置,该调光装置遮挡透过光束的一部分而调整透过光量。

这些部件中的偏振转换元件423使从第2透镜阵列422入射的光束对齐为一种直线偏振光而射出。

色分离装置43在从均匀化装置42入射的光束中分离红色光lr、绿色光lg和蓝色光lb。该色分离装置43具有:分色镜431,其使红色光lr和绿色光lg反射,使蓝色光lb透过;分色镜432,其使红色光lr透过,使绿色光lg反射;以及反射镜433,其使分离后的蓝色光lb朝向后述的蓝用的场透镜451反射。另外,由分色镜432反射后的绿色光lg入射到绿用的场透镜451。

中继装置44具有分别设置于分离后的红色光lr的光路上的入射侧透镜441、反射镜442、中继透镜443和反射镜444,将该红色光lr引导至红用的场透镜45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投射装置4构成为使红色光lr通过中继装置44,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蓝色光lb通过。

图像形成装置45按照每个色光调制所入射的光,对调制后的各色光进行合成,形成与上述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45具有按照上述3个色光lr、lg、lb而分别设置的场透镜451、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出射侧偏振片454、以及1个光合成装置455。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部件中的光调制装置453(设与红、绿、蓝的色光对应的光调制装置为453r、453g、453b)构成为具有透射型液晶面板,该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入射面与光出射面不同。

光合成装置455对由各光调制装置453调制并通过出射侧偏振片454的各色光进行合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光合成装置455由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十字分色棱镜构成,具有供由各光调制装置453调制后的色光分别入射的3个光入射面455b、455g、455r(参照图2)、以及对这些色光进行合成后的图像光(形成图像的光)射出的1个光出射面455e(参照图2)。从该光出射面455e射出的图像光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

构成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45的3个光调制装置453和3个出射侧偏振片454利用未图示的保持部件保持于光合成装置455中的对应的光入射面455b、455g、455r,进行一体化。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出射侧偏振片454和光合成装置455称作图像形成单元fu。该图像形成单元fu配置于后述的冷却装置5a的壳体51的内部。

投射光学装置46将从光合成装置455入射的图像光放大投射到上述被投射面上,将由该图像光形成的图像显示在该被投射面上。该投射光学装置46构成为在镜筒内配置有多个透镜的组透镜。

光学部件用壳体47保持上述装置42~44和场透镜451。

这里,在图像投射装置4上设定有作为设计上的光轴的照明光轴ax,光学部件用壳体47在该照明光轴ax中的规定位置处保持上述装置42~44和场透镜451。在该光学部件用壳体47上,在被各场透镜451包围三个方向的位置处形成有空间s,其中,在空间s中配置上述图像形成单元fu和冷却装置5a的壳体51。

此外,光源装置41和投射光学装置46配置于该照明光轴ax上的规定位置处。

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从背面部24朝向正面部23的方向为+z方向、与该+z方向交叉且相互交叉的方向为+x方向和+y方向。设这些+x方向和+y方向中的+x方向为从左侧面部25朝向右侧面部26的方向、+y方向为从上述底面部朝向上述顶面部的方向。即,在从+y方向侧观察的情况下,+z方向为投射光学装置46沿着该投射光学装置46的中心轴投射图像光的方向。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设+z方向的相反方向为-z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也同样如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y方向和+z方向规定为彼此垂直的方向。

[冷却装置的结构]

图2是示出冷却装置5a的结构的示意图,且是示意性示出沿着xz平面的冷却装置5a的截面的图。

冷却装置5a对作为投影仪1的一个冷却对象的图像形成单元fu进行冷却。该冷却装置5a如图1和图2所示地具有配置于上述空间s内的壳体51,还如图2所示地具有搅拌装置52。

[壳体的结构]

如图2所示,壳体51为在内部配置图像形成单元fu的壳体,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该壳体51在各个不同的侧面部具有开口部511b、511g、511r、511e。

开口部511b、511g、511r形成于与供各自对应的色光入射的入射侧偏振片452的光入射侧的面相对的位置处。这些开口部511b、511g、511r是供透过各自对应的场透镜451(参照图1)的蓝色光lb、绿色光lg和红色光lr通过的开口部。

开口部511e形成于与光合成装置455的光出射面455e相对的位置处。该开口部511e是供从该光出射面455e射出的上述图像光通过的开口部。

在这些开口部511b、511g、511r、511e中嵌入有透光性部件512,这些开口部511b、511g、511r、511e被该透光性部件512封闭。

这样的壳体51构成为在内部封入有冷却液体(第1冷却液体)的密封壳体。即,在壳体51的内部填充有该冷却液体,上述图像形成单元fu浸渍于该冷却液体。另外,密封壳体例如是经由垫片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壳体51的一部分的侧面部的构造等,在抑制了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漏出到壳体51的外部的范围内还包含简单的密封构造。

此外,作为冷却液体,可以利用对被供给电源和图像信息而驱动的光调制装置453的动作不产生影响的惰性液体(特别是氟系的惰性液体)。作为这样的惰性液体,例如,可以采用fluorinert(3m公司的商标)、novec(3m公司的注册商标)。

[搅拌装置的结构]

搅拌装置52对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进行搅拌,使冷却液体在该壳体51内循环,由此,使该冷却液体向图像形成单元fu流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搅拌装置52具有:电动机(省略图示);轴521,其通过该电动机而进行旋转;以及叶轮522,其设置于该轴521的外周。如果为这样的结构,则还能够将对冷却液体进行搅拌的轴521和叶轮522配置于壳体51内,将作为发热源的电动机配置于壳体51外。在该情况下,可抑制冷却液体的温度由于搅拌装置52而上升。但是,搅拌装置52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521和叶轮522在壳体51内的死区中设置有多个。具体而言,在从+y方向侧观察壳体51内的情况下,各轴521和叶轮522在大致正方形状的壳体51中配设于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的图像光几乎不通过的四个角部。

即,4个搅拌装置52中的2个搅拌装置52具有的轴521和叶轮522配置于在+z方向上隔着光调制装置453b的位置,其他2个搅拌装置52具有的轴521和叶轮522配置于在+z方向上隔着光调制装置453r的位置。换言之,4个搅拌装置52中的2个搅拌装置52具有的轴521和叶轮522配置于在+x方向上隔着光调制装置453g的位置,其他2个搅拌装置52具有的轴521和叶轮522配置于在+x方向上隔着光合成装置455的光出射面455e的位置。另外,不限于此,搅拌装置52的位置和数量能够适当变更。

在这样的冷却装置5a中,当驱动各搅拌装置52时,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沿着壳体51的内表面与入射侧偏振片452之间、入射侧偏振片452与光调制装置453之间、光调制装置453与出射侧偏振片454之间、以及出射侧偏振片454与光合成装置455之间流通。由此,对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和出射侧偏振片454进行冷却。

另外,沿着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和出射侧偏振片454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速在各个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和出射侧偏振片454中大致相同。例如,沿着光调制装置453b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速、沿着光调制装置453g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速以及沿着光调制装置453r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速分别大致相同。因此,各个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和出射侧偏振片454以大致相同的冷却效率进行冷却。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在温度容易升高的结构、因热而容易劣化的结构中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速高于其他结构。

图3是示意性示出沿着xy平面的冷却装置5a的截面的图。另外,在图3中示出了支承部sm,该支承部sm配置于壳体51内,支承光合成装置455。

这里,如图3所示,在壳体51中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fu位于+y方向侧的侧面部513具有3个第1连接部5131,该3个第1连接部5131在壳体51的内侧分别连接从各光调制装置453起在+y方向上延伸的3个信号线sl(光调制装置侧信号线)。

该侧面部513还具有1个第2连接部5132,该1个第2连接部5132在壳体51的外侧连接从相对于壳体51位于+y方向侧的控制装置6延伸的信号线61(控制装置侧信号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6设置于壳体51的外部,与该壳体51连接。

虽然省略图示,但这些多个第1连接部5131与第2连接部5132经由设置于侧面部513的缆线或者基板而电连接。即,壳体51具有作为将从各光调制装置453延伸的多个信号线61与控制装置6连接的连接部的侧面部513。而且,该侧面部513具有多个第1连接部5131和第2连接部5132。

另外,如上所述,控制装置6控制整个投影仪1。例如,控制装置6经由信号线61向各光调制装置453供给图像信息(图像信号)和驱动电力,从而控制该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动作,由此,使各光调制装置453形成与该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

而且,壳体51具有上述第1连接部5131和第2连接部5132,由此,能够使在驱动投影仪1时作为热源的控制装置6与冷却装置5a(壳体51)分离,可抑制控制装置6的热传递到壳体51内而使冷却液体的温度上升。此外,能够在冷却液体不泄漏到壳体51外的情况下容易地实施配置于壳体51内的光调制装置453与控制装置6的连接。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投影仪1能够实现以下的效果。

包含多个光调制装置453的图像形成单元fu浸渍于壳体51内所封入的冷却液体,利用该冷却液体直接进行冷却。该冷却液体被搅拌装置52搅拌,因此,能够抑制被传递图像形成单元fu(特别是,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和出射侧偏振片454)的热而温度升高后的冷却液体停留于该图像形成单元fu的周围。因此,与利用冷却风对图像形成单元fu进行冷却的情况、或通过配设使冷却液体向冷却对象的附近流通的配管的构造等方法利用冷却液体间接地进行冷却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对作为冷却对象的图像形成单元(特别是光调制装置453)进行冷却。

此外,控制装置6设置于壳体51的外部,因此,能够抑制由该控制装置6产生的热对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产生影响。

并且,壳体51具有侧面部513,该侧面部513作为将分别从各光调制装置453延伸的多个信号线sl(光调制装置侧信号线)与控制装置6连接的连接部发挥功能。这样,能够容易将位于壳体51的外部的控制装置6与位于壳体51的内部的多个光调制装置453连接,而不会使壳体51所封入的冷却液体泄漏到壳体51的外部。

侧面部513具有:3个第1连接部5131,它们分别连接信号线sl;第2连接部5132,其与这些第1连接部5131电连接,连接从控制装置6延伸的信号线61(控制装置侧信号线)。这样,除了能够可靠地将位于壳体51内外的多个光调制装置453与控制装置6连接以外,还能够简单地实施这些连接。

沿着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和出射侧偏振片454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速在各个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和出射侧偏振片454中大致相同。即,该冷却液体的流速在3个入射侧偏振片452各自中大致相同,在3个光调制装置453各自中大致相同,在3个出射侧偏振片454各自中大致相同。这样,能够对各个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和出射侧偏振片454以大致相同的冷却效率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对与各色光对应的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出射侧偏振片454大致均匀地进行冷却。

壳体51内所封入的冷却液体为氟系的惰性液体。这样,能够使作为电子部件的光调制装置453在浸渍于冷却液体的状态下动作。因此,能够对光调制装置453进行冷却并使该光调制装置453动作,能够使投影仪1稳定地动作。

[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在上述冷却装置5a中,在从+y方向侧观察时,搅拌装置52的叶轮522分别设置于壳体51的角部(四角)。但是,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对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进行搅拌而使其流通到图像形成单元fu,并且,使该冷却液体在壳体51内循环,则搅拌装置52的配置能够适当变更。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4是示出作为冷却装置5a的变形的冷却装置5b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4是示意性示出冷却装置5b的沿着+xy平面的截面的图。

例如,图4所示的冷却装置5b具有:壳体51,其利用内部所封入的冷却液体浸渍上述图像形成单元fu;以及2个搅拌装置52。

2个搅拌装置52分别设置在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fu的+y方向侧和-y方向侧。

详细而言,一个搅拌装置52在壳体51内配置于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fu的+y方向侧。虽然省略图示,但该搅拌装置52中的电动机配置于壳体51的外部。

此外,另一个搅拌装置52配置于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fu的-y方向侧、且壳体51的外侧。该搅拌装置52将经由位于壳体51中的-y方向侧的侧面部514上形成的2个开口部5141、5142中的一方而流入的冷却液体经由另一方送出到壳体51内。另外,开口部5141、5142可以作为1个开口部相互连接,例如,在从+y方向观察壳体51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圆形、矩形的环状的1个开口部构成。此外,例如,开口部5141、5142还可以形成为中心大致一致的同心圆状。即,开口部5141、5142的大小、形状和配置能够适当变更。

即使在这些搅拌装置52进行了驱动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冷却装置5a中的情况同样,在冷却液体在壳体51内循环的过程中,该冷却液体沿着壳体51的内表面、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出射侧偏振片454以及光合成装置455各自之间流通。由此,对图像形成单元fu进行冷却。

即使是具有这样的冷却装置5b来替代冷却装置5a的投影仪,也能够实现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效果。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在上述冷却装置5a、5b中,壳体51的开口部511b、511g、511r、511e被透光性部件512封闭,该透光性部件512嵌入到开口部511b、511g、511r、511e。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只要通过这些开口部的光能够通过,则这些开口部511b、511g、511r、511e也可以被相位差板等其他透光性部件封闭。

图5和图6示出作为冷却装置5a的变形的冷却装置5c、5d的示意图。

例如,与上述冷却装置5a同样,图5和图6所示的冷却装置5c、5d具有壳体51和搅拌装置52(省略搅拌装置52的图示)。

其中,在冷却装置5c中,如图5所示,壳体51的开口部511b、511g、511r分别被场透镜451从壳体51的外侧封闭。另外,场透镜451只要设置于封闭开口部511b、511g、511r的位置,则既可以位于壳体51的内侧,也可以嵌入到开口部511b、511g、511r。此外,开口部511e被透光性部件512从壳体51的内侧封闭。但是,开口部511e也可以被设置于壳体51的外侧的透光性部件512封闭,也可以被嵌入到该开口部511e的透光性部件512封闭。

在冷却装置5d中,如图6所示,壳体51的开口部511b、511g、511r分别被入射侧偏振片452从壳体51的内侧封闭。另外,入射侧偏振片452只要设置于封闭开口部511b、511g、511r的位置,则既可以位于壳体51的外侧,也可以嵌入到开口部511b、511g、511r。此外,与冷却装置5c同样,开口部511e被透光性部件512从壳体51的内侧封闭,但封闭该开口部511e的透光性部件512的位置没有限定。

即使是具有这样的冷却装置5c、5d来替代冷却装置5a的投影仪,也能够实现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但是,壳体内的冷却液体以相对于光调制装置的光入射侧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与相对于该光调制装置的光出射侧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为相反方向的方式流通。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与上述投影仪1的不同之处在于此。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的冷却装置5e的示意图。详细而言,图7是示意性示出沿着xz平面的冷却装置5e的截面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具有冷却装置5e来替代冷却装置5a以外,还具有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如图7所示,冷却装置5e除了具有封入上述冷却液体的壳体51和搅拌装置52以外,还具有划分部件53e。

划分部件53e设置于壳体51内,对该壳体51内的空间进行划分。具体而言,划分部件53e在+x方向和+z方向上连接配置于壳体51内的图像形成单元fu的各光调制装置453,对相对于该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的空间sp1与光出射侧的空间sp2进行划分。此外,划分部件53e将光合成装置455的光出射面455e侧的区域划分为空间sp1和空间sp2。各出射侧偏振片454和光合成装置455在+z方向侧、-z方向侧、+x方向侧和-x方向侧被这样的划分部件53e包围。

这样的划分部件53e在与光合成装置455的光出射面455e相对的部位上具有供图像光通过的开口部53e1。该开口部53e1被能够供该图像光通过的透光性部件53e2封闭。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壳体51内,在相对于该划分部件53e的+y方向侧和-y方向侧形成有能够供冷却液体流通的空间。因此,冷却液体能够在空间sp1与空间sp2之间流通。在这些空间sp1、sp2各自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52(轴521和叶轮522),使该空间sp1、sp2内的冷却液体搅拌和流通。

在这样的冷却装置5e中,当驱动空间sp1内的搅拌装置52时,在沿图7的附图观察时(在以将开口部511e作为上侧的方式从+y方向侧观察壳体51的情况下),该空间sp1内的冷却液体逆时针流通。这样流通的冷却液体在壳体51的内表面与入射侧偏振片452之间、以及入射侧偏振片452与光调制装置453之间流通,对这些入射侧偏振片452和光调制装置453进行冷却。另外,带有热的冷却液体与壳体51的内表面接触,由此,该冷却液体的热的一部分被传递到壳体51,利用该壳体51散出到外部。由此,冷却液体被冷却。

此外,当驱动空间sp2内的搅拌装置52时,在沿图7的附图观察时,该空间sp2内的冷却液体顺时针流通。这样流通的冷却液体在光调制装置453与出射侧偏振片454之间、以及出射侧偏振片454与光合成装置455之间流通,对这些光调制装置453和出射侧偏振片454进行冷却。

但是,在使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在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与光出射侧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有时供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体流通的光调制装置453中的流通方向上游侧的部位比光调制装置453中的流通方向下流侧的部位进一步被冷却,光调制装置453整体产生温度的偏差。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沿着各光调制装置453向彼此相反方向在该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流通。即,在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与在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出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在各个光调制装置453中为相反方向。因此,在沿着入射的光的行进方向观察各光调制装置453的情况下,冷却液体的流路的上游侧的部位在相对于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成为相反侧。由此,能够对各个光调制装置453整体上大致均匀地进行冷却,能够有效地对该光调制装置453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在空间sp1中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速与在空间sp2中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速大致相同。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在空间sp2中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速高于在空间sp1中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速,积极地对出射侧偏振片454进行冷却。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能够实现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实现以下的效果。

冷却液体在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流通,在该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与在光出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为相反方向。由此,在沿着入射的光的行进方向观察光调制装置453的情况下,相对于1个光调制装置453在光入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路的上游侧与相对于该光调制装置453在光出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路的上游侧彼此成为相反侧。即,1个光调制装置453中的供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体流通的部位在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成为相反侧。因此,能够利用冷却液体对该光调制装置453大致均匀地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均匀地对各光调制装置453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有效地对这些光调制装置453进行冷却。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

在上述冷却装置5e中,在沿着图7的附图观察时,作为设置于壳体51内的划分部件53e的外侧的空间的空间sp1内的冷却液体绕逆时针流通,在沿图7的附图观察时,作为划分部件53e的内侧的空间的空间sp2内的冷却液体顺时针流通。但是,不限于此,在空间sp1内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也可以为顺时针,在空间sp2内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也可以为逆时针。并且,冷却液体可以在这些空间sp1、sp2内在相同方向上流通。

此外,也可以是,以在空间sp1内流通并依次对光调制装置453r、453g、453b的光入射侧的面进行冷却后的冷却液体流入到空间sp2内、在该空间sp2内流通并依次对各光调制装置453b、453g、453r的光出射侧的面进行冷却后的冷却液体流入到空间sp1内的方式,使冷却液体流通。并且,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也可以相反。即,也可以利用搅拌装置52和划分部件53e使冷却液体在空间sp1、sp2间交替地流通。

图8和图9是示出作为冷却装置5e的变形的冷却装置5f的示意图。详细而言,图8是示意性示出沿着xz平面的冷却装置5f的截面的图,图9是示意性示出沿着xy平面的冷却装置5f的截面的图。另外,在图9中省略了信号线sl的图示。

并且,也可以如图8和图9所示的冷却装置5f那样,以相对于光调制装置453在光入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与在光出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在+y方向上彼此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使该冷却液体流通。

具体而言,冷却装置5f具有壳体51、搅拌装置52(在图8和图9中省略图示)和划分部件53f。

如图8所示,其中的划分部件53f将壳体51内的空间以能够供冷却液体流通的方式划分为相对于光合成装置455的光入射侧的3个空间spb、spg、spr、以及相对于光合成装置455的光出射侧的空间spe。即,空间spb、spg、spr、spe被划分部件53f划分成能够使冷却液体在各自的空间中相互地流通。

这些空间中的空间spb为供蓝色光lb通过的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b和出射侧偏振片454所在的空间,空间spg为供绿色光lg通过的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g和出射侧偏振片454所在的空间,空间spr为供红色光lr通过的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r和出射侧偏振片454所在的空间。

虽然省略图示,但在这些空间spb、spg、spr中分别配置有搅拌装置52。

而且,当驱动各搅拌装置52时,如图9所示,空间spb内的冷却液体在光调制装置453b的光入射侧沿着该光调制装置453b向-y方向侧流通,在光出射侧沿着该光调制装置453b向+y方向侧流通。此外,空间spr内的冷却液体在光调制装置453r的光入射侧沿着该光调制装置453r向-y方向侧流通,在光出射侧沿着该光调制装置453r向+y方向侧流通。并且,虽然省略图示,但空间spg内的冷却液体在光调制装置453g的光入射侧沿着该光调制装置453g向-y方向侧流通,在光出射侧沿着该光调制装置453g向+y方向侧流通。

另外,在冷却装置5f的结构中,也可以是,冷却液体在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向+y方向流通,在光出射侧向-y方向流通。并且,在光入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也可以在各光调制装置453中不同,在光出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也可以在各光调制装置453中不同。

根据具有这样的冷却装置5f的投影仪,也能够实现与具有上述冷却装置5e的投影仪相同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但冷却装置具有使冷却液体向壳体51外流通而对该冷却液体进行冷却的流路。关于此点,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与上述投影仪1不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的冷却装置5g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具有冷却装置5g来替代冷却装置5a以外,具有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与上述冷却装置5a同样,冷却装置5g除了具有封入有上述冷却液体的壳体51和搅拌装置52以外,如图10所示,具有在该壳体51的外部对该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进行冷却的外部冷却机构54。

该外部冷却机构54具有多个配管541(5411~5414)、贮存部542、压送部543和受热部544。这些多个配管541、贮存部542、压送部543和受热部544分别相当于第1配管、第1贮存部、第1压送部和第1受热部。

多个配管541(5411~5414)使冷却液体在内部流通,以能够供冷却液体流通的方式将壳体51、贮存部542、压送部543以及受热部544连接。具体而言,配管5411将壳体51与贮存部542连接,配管5412将贮存部542与压送部543连接。此外,配管5413将压送部543与受热部544连接,配管5414将受热部544与壳体51连接。

贮存部542为所谓的箱,设置于壳体51的外部,将从壳体51经由配管5411流入的冷却液体临时贮存在内部。在冷却液体中混入有气泡的情况下,该贮存部542还具有确保该气泡的功能。

压送部543为所谓的泵,设置于壳体51的外部,将贮存部542所贮存的冷却液体经由配管5413压送到受热部544。即,压送部543朝向壳体51压送经由配管5412从贮存部542流入的冷却液体。

受热部544为所谓的热交换器(散热器),设置于壳体51的外部,接收经由配管5413流入的冷却液体的热,通过将该热释放到外部,对该冷却液体进行冷却。由这样的受热部544冷却后的冷却液体经由配管5414向壳体51流通。另外,还可以设置对受热部544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

这里,虽然省略详细的图示,但是,例如,一端与受热部544连接的配管5414的另一端与壳体51中的-y方向侧的侧面部连接。此外,一端与贮存部542连接的配管5411的另一端与壳体51中的+y方向侧的侧面部(侧面部513)连接。因此,由受热部544冷却后的冷却液体从壳体51的下表面供给,从该壳体51的上表面排出到外部冷却机构54。因此,能够利用冷却液体填满壳体51内,能够使图像形成单元fu浸渍于冷却液体。

在这样的冷却装置5g中,当驱动压送部543时,从壳体51流入并贮存到贮存部542中的冷却液体供给到受热部544。由该受热部544冷却后的冷却液体供给到壳体51。由此,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体供给到壳体51内,该冷却液体利用搅拌装置52向图像形成单元fu的各结构流通,对该图像形成单元fu进行冷却。

这样,能够利用由受热部544冷却后的冷却液体对图像形成单元fu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对该图像形成单元fu进行冷却。

另外,在利用配管541使冷却液体从壳体51向该壳体51的外部流通的外部冷却机构54中,冷却液体在贮存部542、压送部543和受热部544中流通的顺序能够适当变更。换言之,冷却液体的流路中的贮存部542、压送部543和受热部544的配置能够适当变更。此外,壳体51内的结构可以与上述冷却装置5a~5f中的任意一个结构相同,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也可以与该冷却装置5a~5f中的任意一个结构相同,还可以不同。此外,壳体51内的搅拌装置52的数量和配置也能够适当变更。此外,例如,也可以是,一端与受热部544连接的配管5414的另一端与壳体51的±x方向以及±z方向的侧面部中的任意一个侧面部的-y方向侧的部位连接,一端与贮存部542连接的配管5411的另一端与壳体51的±x方向以及±z方向的侧面部中的任意一个侧面部的+y方向侧的部位连接。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配管5414的上述另一端与±x方向以及±z方向的侧面部中的1个侧面部的-y方向侧的部位连接,配管5411的上述另一端与±x方向以及±z方向的侧面部中的除该1个侧面部以外的侧面部的+y方向侧的部位连接。此外,也可以是,在与连接配管5414的上述另一端的侧面部相同的侧面部且比连接配管5414的上述另一端的部位靠+y方向侧的部位,连接配管5411的上述另一端。并且,例如,也可以是,在-y方向与铅直方向平行的情况下,使冷却液体流入壳体51中的配管5414与壳体51中的铅直方向上的下方侧的部位连接,使冷却液体从壳体51流出的配管5411与壳体51中的铅直方向上的上方侧的部位连接。

[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能够实现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实现以下的效果。

向壳体51内供给贮存部542所贮存的、由压送部543压送的冷却液体。这样,能够抑制该冷却液体在壳体51内不足。因此,能够容易利用冷却液体填满壳体51内。

此外,受热部544接收经由配管5413流入的冷却液体的热,因此,外部冷却机构54能够将由受热部544冷却后的冷却液体供给到壳体51。因此,能够在壳体51的外部对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对由该冷却液体冷却的图像形成单元fu更有效地进行冷却。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但与该投影仪1的不同之处在于冷却装置的壳体不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图11和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的冷却装置5h的结构的示意图。详细而言,图11是示意性示出沿着xz平面的冷却装置5h的截面的图,图12是示意性示出沿着xy平面的冷却装置5h的截面的图。另外,在图12中省略了搅拌装置52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具有冷却装置5h来替代冷却装置5a以外,还具有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与冷却装置5a同样,冷却装置5h除了具有封入有上述冷却液体的壳体51和搅拌装置52以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具有外侧壳体55。

如图11和图12所示,外侧壳体55为包围壳体51的壳体。该外侧壳体55具有供入射到壳体51的开口部511b、511g、511r的各色光lb、lg、lr通过的开口部551b、551g、551r、以及供从壳体51的开口部511e射出的图像光通过的开口部551e。这些开口部551b、551g、551r、551e分别被透光性部件552封闭。即,外侧壳体55为包围壳体51的密封壳体。另外,与壳体51同样,外侧壳体55中的密封壳体也在抑制了外侧壳体55内的冷却液体漏出到外侧壳体55的外部的范围内还包含简单的密封构造。

在这样的外侧壳体55的内部形成有包围壳体51的空间sp,该空间sp为壳体51与外侧壳体55之间的空间。此外,空间sp封入与壳体51的外表面接触的气体,由此,成为正压的空间。该空间sp的压力高于壳体51内的压力。因此,可抑制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漏出到该壳体51的外部(例如外侧壳体55的内部)。

另外,冷却装置5h也可以构成为还具有上述外部冷却机构54(配管541、贮存部542、压送部543和受热部544)。此外,在冷却装置5h中,壳体51内的结构也可以与上述冷却装置5a~5f中的任意一个结构相同,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也可以与该冷却装置5a~5f中的任意一个结构相同,还可以不同。此外,壳体51内的搅拌装置52的数量和配置也能够适当变更。

[第4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能够实现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实现以下的效果。

外侧壳体55为包围壳体51的壳体,在外侧壳体55内封入与壳体51的外表面接触的气体,由此,在该外侧壳体55上形成包围壳体51的正压的空间sp。这样,能够抑制冷却液体从壳体51漏出。因此,能够维持图像形成单元fu浸渍于冷却液体的状态。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相同的结构,但冷却装置具有在外侧壳体的外部对该外侧壳体内所封入的冷却液体进行循环冷却的结构。关于此点,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与该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不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的冷却装置5i的结构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具有冷却装置5i来替代冷却装置5h以外,还具有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示出的投影仪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如图13所示,与上述冷却装置5h同样,该冷却装置5i具有封入上述冷却液体的壳体51和搅拌装置52、以及包围该壳体51的外侧壳体5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外侧壳体55内封入有作为第2冷却液体的冷却液体。即,第2冷却液体封入到壳体51与外侧壳体55之间的空间sp。该冷却液体不与光调制装置453直接接触,因此,可以不是惰性液体,也可以采用热传导率比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高的液体制冷剂。作为这样的液体制冷剂,例如,能够采用丙二醇溶液、乙二醇溶液等不冻液。另外,作为该冷却液体,在不用担心冻结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水。

与上述同样,该外侧壳体55内的压力高于壳体51内的压力,抑制了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向外侧壳体55内漏出。

除上述以外,这样的冷却装置5i还具有外部冷却机构56,该外部冷却机构56在外侧壳体55的外部对该外侧壳体55的空间sp所封入的冷却液体进行冷却。与上述外部冷却机构54同样,该外部冷却机构56具有多个配管561、贮存部562、压送部563和受热部564。这些多个配管561、贮存部562、压送部563和受热部564分别具有与配管541、贮存部542、压送部543和受热部544相同的结构。此外,多个配管561、贮存部562、压送部563和受热部564分别相当于第2配管、第2贮存部、第2压送部和第2受热部。

一端与受热部564连接的配管561的另一端、以及一端与贮存部562连接的配管561的另一端与外侧壳体55连接。而且,在外部冷却机构56中,当驱动压送部563时,外侧壳体55内的冷却液体经由配管561流入到贮存部562。压送部563将贮存部562临时贮存的冷却液体压送到受热部564,由该受热部564冷却后的冷却液体供给到外侧壳体55。然后,在外侧壳体55内,与壳体51的外表面接触并吸收了来自壳体51的热的冷却液体再次贮存到贮存部562中。

另外,冷却装置5i也可以构成为还具有上述外部冷却机构54。此外,在冷却装置5i中,壳体51内的结构也可以与上述冷却装置5a~5f中的任意一个结构相同,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也可以与该冷却装置5a~5f中的任意一个结构相同,还可以不同。此外,壳体51内的搅拌装置52的数量和配置也能够适当变更。并且,也可以不设置外部冷却机构56。

[第5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实现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实现以下的效果。

在壳体51与外侧壳体55之间的空间sp中封入有冷却液体(第2冷却液体)。这样,能够利用外侧壳体55内的冷却液体对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的热传递到的该壳体51进行冷却,因此,能够间接地对冷却图像形成单元fu的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对图像形成单元fu进行冷却。

外侧壳体55的空间sp所封入的冷却液体具有比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高的热传导率。这样,能够容易使与图像形成单元fu直接接触的冷却液体的热经由壳体51传递到外侧壳体55的空间sp所封入的冷却液体。因此,能够更加降低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的温度,进而,能够对图像形成单元fu更有效地进行冷却。

冷却装置5i具有外部冷却机构56,该外部冷却机构56具有配管561、贮存部562、压送部563和受热部564。这样,能够在外侧壳体55的外部对该外侧壳体55的空间sp所封入的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因此,能够降低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的温度,进而,对上述图像形成单元fu有效地进行冷却。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备的冷却装置中,限制了光合成装置455与投射光学装置46之间的冷却液体的流通。关于此点,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与上述投影仪1不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的冷却装置5j的示意图。详细而言,图14是示意性示出沿着xz平面的冷却装置5j的截面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具有冷却装置5j来替代冷却装置5a以外,还具有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如图14所示,冷却装置5j具有壳体51j和搅拌装置52(在图14中省略图示)。

与上述壳体51同样,壳体51j也是除了将图像形成单元fu配置于内部以外还封入有作为惰性液体的冷却液体的密封壳体。虽然省略图示,但该壳体51j除了具有上述第1连接部5131和第2连接部5132以外,还分别具有由透光性部件512封闭的开口部511b、511g、511r、511e。

此外,壳体51j在位于+z方向侧的侧面部51j1具有限制部51j2,该限制部51j2与光合成装置455的光出射面455e中的光束通过区域pa的外侧部分连接。并且,壳体51j具有:冷却液体沿着各光调制装置453和各出射侧偏振片454在各光调制装置453与对应于该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各出射侧偏振片454之间流通的流路(第1流路)、以及冷却液体沿着各出射侧偏振片454和光合成装置455在各出射侧偏振片454与对应于该各出射侧偏振片454的光合成装置455的各光入射面455b、455g、455r之间流通的流路(第2流路)。

限制部51j2在光束通过区域pa外与光合成装置455的光出射面455e连接,且配置于不遮挡光束的位置处。该限制部51j2为限制冷却液体流入该光束通过区域pa(详细而言,比光束通过区域pa靠+z方向侧的区域)的部位,在从该光出射面455e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的图像光的光路中,限制冷却液体在光出射面455e与投射光学装置46之间流通。即,限制部51j2使冷却液体不在光合成装置455与投射光学装置46之间流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限制部51j2通过将形成开口部511e的端缘与光出射面455e连接而构成。

这里,冷却液体的密度由于温度而发生变化,折射率与该密度的变化对应地发生变化。例如,在上述惰性液体的情况下,当温度升高时,折射率下降,当温度下降时,折射率升高。当作为这样的惰性液体的冷却液体在壳体51j内循环而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时,有时冷却液体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分布,进而,产生不均匀的折射率分布。

而且,在冷却液体从各光调制装置453向光路后级的部位流通的结构中,当该冷却液体产生了不均匀的折射率分布时,投射光学装置46的后焦点位置发生变化。即,该后焦点位置不再与各光调制装置453局部地对应。当产生这样的后焦点位置的局部变化时,在由投射光学装置46投射的图像中,观察到某一像素的中心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该像素的大小发生变化的现象(以下,将这些现象称作分辨率不匀)。

在从各光调制装置453射出的光的光路后级(从各光调制装置453朝光出射侧)中,产生上述不均匀的折射率分布的部位离该各光调制装置453越远,则该分辨率不匀越显著地出现。换言之,该部位越接近投射光学装置46,则分辨率不匀越显著地出现。例如,在构成为冷却液体能够分别在各自对应的光调制装置453与出射侧偏振片454之间、各自对应的出射侧偏振片454与光合成装置455的光入射面455b、455g、455r之间、以及光合成装置455的光出射面455e与投射光学装置46之间流通的情况下,当在光合成装置455与投射光学装置46之间流通的冷却液体中产生上述不均匀的折射率分布时,上述分辨率不匀最显著地出现。

与此相对,在上述冷却装置5j中,在从各光调制装置453射出的光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的光路中,利用上述限制部51j2限制冷却液体在最远离该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学部件间区域、即、光出射面455e与投射光学装置46之间的区域中流通。因此,冷却液体在光出射面455e与投射光学装置46之间的区域中不流通。

由此,与构成为冷却液体能够在光合成装置455与投射光学装置46之间流通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产生上述分辨率不匀。

此外,在冷却液体在与光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流通的冷却装置5j的结构中,这样的分辨率不匀的产生情况也根据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路后级的冷却液体的流路宽度(冷却液体的流路中的沿着该光的行进方向的尺寸、液厚)的大小而发生变化。例如,当该流路宽度增大时,上述分辨率不匀变得显著,当该流路宽度减小时,不易观察到上述分辨率不匀。

与此相对,在冷却装置5j中,光调制装置453、出射侧偏振片454和光合成装置455配置成沿着从各光调制装置453射出的色光的光路的、出射侧偏振片454与光合成装置455之间的尺寸小于沿着该光路的光调制装置453与出射侧偏振片454之间的尺寸。例如,在红色光lr的光路中,出射侧偏振片454与光入射面455r之间的尺寸l2小于光调制装置453r与出射侧偏振片454之间的尺寸l1。即,在出射侧偏振片454与光入射面455r之间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路宽度小于在光调制装置453r与出射侧偏振片454之间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路宽度。由此,能够在抑制上述分辨率不匀的产生的同时对这些光调制装置453和出射侧偏振片454进行冷却。

另外,如上所述,冷却装置5j可以具有外部冷却机构54。此外,冷却装置5j也可以具有包围壳体51j的上述外侧壳体55,在该外侧壳体55内封入其他冷却液体的情况下,还可以具有上述外部冷却机构56。在将封入该其他冷却液体的外侧壳体55设置于壳体51j的情况下,在该外侧壳体55中,在从壳体51j射出并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的图像光的光路上设置限制该其他冷却液体流入的其他限制部即可。并且,壳体51j内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也可以与上述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相同,还可以不同。除此以外,壳体51j内的搅拌装置52的数量和配置也能够适当变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射侧偏振片454所例示的光学部件位于多个光调制装置453r、453g、453b中的至少1个光调制装置(对象光调制装置)453与光合成装置455之间即可。而且,该光学部件与光合成装置455之间的尺寸l2小于上述至少1个光调制装置453与该光学部件之间的尺寸l1即可。

[第6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能够实现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实现以下的效果。

壳体51j具有限制部51j2,该限制部51j2限制冷却液体流入到光合成装置455(光出射面455e)与投射光学装置46之间。由此,即使在该冷却液体中产生上述不均匀的折射率分布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观察到上述分辨率不匀。因此,能够抑制所投射的图像的劣化。

在光调制装置453与光合成装置455之间设置有作为入射从该光调制装置453(对象光调制装置)射出的光的光学部件的出射侧偏振片454。而且,在设沿着光调制装置453和出射侧偏振片454在它们之间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路为第1流路、沿着出射侧偏振片454和光合成装置455在它们之间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路为第2流路的情况下,沿着从光调制装置453射出的光的光路的第2流路的尺寸l2(第2流路的流路宽度)小于沿着从光调制装置453射出的光的光路的第1流路的尺寸l1(第1流路的流路宽度)。这样,与上述第1流路的尺寸l1大于上述第2流路的尺寸l2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观察到分辨率不匀。

此外,在上述第1流路和第2流路中的冷却液体的流速分别相同的情况下,在第1流路(光调制装置453与出射侧偏振片454之间的流路)中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量大于在第2流路(出射侧偏振片454与光合成装置455之间的流路)中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量。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对光调制装置453进行冷却。

[第7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但是,与该投影仪1的不同之处在于,沿着光调制装置453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不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备的冷却装置5k的结构的示意图。详细而言,图15是示意性示出沿着xz平面的冷却装置5k的截面的图,且是示出冷却装置5k中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以及通过各光调制装置453并经由光合成装置455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的各色光的光路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具有冷却装置5k替代冷却装置5a以外,具有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

如图15所示,冷却装置5k除了具有封入上述冷却液体的壳体51和搅拌装置52(在图15中省略图示)以外,还具有多个划分部件53k。

多个划分部件53k对壳体51内的空间进行划分,利用搅拌装置52的搅拌来调整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具体而言,多个划分部件53k在各光调制装置453中,使冷却液体从与由光合成装置455合成而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的图像光中的一端侧的区域a1对应的部位st1(光调制装置453中的、对与该图像光中的一端侧的区域的光对应的光进行调制的一端侧部位)侧向与该图像光中的另一端侧的区域a2对应的部位st2(光调制装置453中的、对与该图像光中的另一端侧的区域的光对应的光进行调制的另一端侧部位)侧流通。即,设各光调制装置453中的、对与从光合成装置455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的光束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该光束的一端侧(+x方向侧)的区域a1所对应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453的部位为一端侧部位(部位st1)、对该光束的另一端侧(-x方向侧)的区域a2所对应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453的部位为另一端侧部位(部位st2)。而且,冷却液体从部位st1侧向部位st2侧流通。

这里,在以分别与长方体形状的光合成装置455中的相邻的3个光入射面455b、455g、455r相对的方式配置有光调制装置453b、453g、453r的图像形成单元fu中,绿色光lg在沿着+z方向行进并通过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g和出射侧偏振片454之后,通过光合成装置455,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另一方面,蓝色光lb在沿着+x方向行进并通过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b和出射侧偏振片454之后,由光合成装置455向+z方向侧反射,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另一方面,红色光lr在沿着-x方向行进并通过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r和出射侧偏振片454之后,由光合成装置455向+z方向侧反射,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

因此,在沿着xy平面配置且相对于光合成装置455位于-z方向侧的光调制装置453g中,与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的图像光中的+x方向侧的区域a1(一端侧的区域)对应的部位st1为+x方向侧的部位。此外,在该光调制装置453g中,与该图像光中的-x方向侧的区域a2(另一端侧的区域)对应的部位st2为-x方向侧的部位。

同样,在沿着yz平面配置且相对于光合成装置455位于-x方向侧的光调制装置453b中,与上述区域a1对应的部位st1为+z方向侧的部位,与上述区域a2对应的部位st2为-z方向侧的部位。此外,在沿着yz平面配置并且相对于光合成装置455位于+x方向侧的光调制装置453r中,与上述区域a1对应的部位st1为-z方向侧的部位,与上述区域a2对应的部位st2为+z方向侧的部位。

但是,如上所述,冷却液体的折射率由于温度而发生变化。而且,冷却装置5k中的冷却液体从光调制装置453中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流通,因此,在另一端侧,冷却液体的温度容易升高,折射率容易下降。这样,该冷却液体的折射率分布难以与冷却液体的温度分布对应地变得均匀,因此,由于在相对于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而容易产生照度不匀,并且,由于在相对于该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出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而容易产生上述分辨率不匀。

而且,当通过各光调制装置453中的冷却液体的折射率较低的区域的光位于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的图像光中的相同侧、且通过各光调制装置453中的冷却液体的折射率较高的区域的光不位于该图像光中的相同侧时,在投射该图像光而显示的图像中会观察到颜色不匀。换言之,在由各光调制装置453调制后的各色光中的、通过冷却液体的折射率较低的区域的光和通过折射率较高的区域的光不形成图像光中的分别相同的部位的情况下,在显示的图像中会观察到颜色不匀。

与此相对,上述多个划分部件53k以使沿着各光调制装置453b、453g、453r流通的冷却液体从各光调制装置453的部位st1侧向部位st2侧流通的方式,对该冷却液体进行整流。即,沿着各光调制装置453中的光入射侧的面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在将上述一端侧部位(部位st1)与上述另一端侧部位(部位st2)连结的方向上,在各光调制装置453中大致相同。并且,沿着各光调制装置453中的光出射侧的面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在将上述一端侧部位(部位st1)与上述另一端侧部位(部位st2)连结的方向上,在各光调制装置453中大致相同。而且,在这些光调制装置453b、453g、453r的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速分别相同。

具体而言,沿着光调制装置453g在该光调制装置453g的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从部位st1侧朝向部位st2侧在-x方向上流通。此外,沿着光调制装置453b在该光调制装置453b的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从部位st1侧朝向部位st2侧在-z方向上流通。并且,沿着光调制装置453r在该光调制装置453r的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从部位st1侧朝向部位st2侧在+z方向上流通。

通过使冷却液体这样流通,能够使冷却液体的折射率对与上述区域a1对应的各部位st1的影响在各光调制装置453中大致一致,能够使冷却液体的折射率对与上述区域a2对应的各部位st2的影响在各光调制装置453中大致一致。即,能够使冷却液体的折射率分布对通过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的影响在该各光调制装置453中大致一致。由此,能够抑制在显示的图像整体中出现颜色不匀和分辨率不匀。

[第7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能够实现与上述投影仪1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实现以下的效果。

冷却液体沿着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的面流通。这时,该冷却液体从部位st1侧向部位st2侧流通。即,在各个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在将部位st1与部位st2连结的方向上,在各个光调制装置453中相同。这样,由各光调制装置453调制后的调制光作为具有相同的照度分布的调制光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因此,能够抑制按照每个颜色投射照度不同的图像,能够抑制观察到上述照度不匀。

冷却液体沿着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出射侧的面流通。这时,使该冷却液体从部位st1侧向部位st2侧流通。即,在各个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出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在将部位st1与部位st2连结的方向上,在各个光调制装置453中相同。这样,由各光调制装置453调制并通过了冷却液体的调制光分别成为分辨率不匀的分布相同的调制光,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因此,能够抑制按照每个颜色投射分辨率不匀的分布不同的图像,能够抑制观察到上述分辨率不匀。

[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

在上述冷却装置5k中,在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从各个光调制装置453中的部位st1侧向部位st2侧流通。但是,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只要沿着将部位st1与部位st2连结的方向并且在各光调制装置453中一致,则不限于上述流通方向。例如,冷却液体也可以在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从部位st2侧向部位st1侧流通。

此外,冷却液体还可以在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向-y方向侧或者+y方向侧流通。在该情况下,图像光中的一端侧的区域a1和另一端侧的区域a2中的一方为该图像光中的+y方向侧的区域,另一方为-y方向侧的区域。在该情况下,各光调制装置453中的部位st1为对与区域a1的光对应的光(形成该区域a1的光)进行调制的部位,部位st2为对与区域a2的光对应的光(形成该区域a2的光)进行调制的部位。

在这些情况下,也能够使从对与图像光中的一端侧的区域的光对应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453的部位朝向对与另一端侧的区域的光对应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453的部位的方向与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在各光调制装置453中一致。

图16是示出作为冷却装置5k的变形的冷却装置5l的示意图。详细而言,图16是示意性示出沿着xz平面的冷却装置5l的截面的图,且是示出该冷却装置5l中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以及通过各光调制装置453并经由光合成装置455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46的各色光的光路的图。

此外,如图16所示的冷却装置5l那样,构成为利用搅拌装置52(在图16中省略图示)和多个划分部件53l使在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与在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出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彼此成为相反方向。

详细而言,冷却装置5l具有配置图像形成单元fu的壳体51、搅拌装置52(在图16中省略图示)、封入到该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以及配置在该壳体51内的多个划分部件53l。

其中的多个划分部件53l与上述划分部件53k同样地对壳体51内的空间进行划分。这些划分部件53l在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使冷却液体从部位st1侧向部位st2侧流通,在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出射侧使冷却液体从部位st2侧向部位st1侧流通。

例如,多个划分部件53l在使冷却液体沿着光调制装置453g的光入射侧的面从部位st1侧向部位st2侧流通之后,将该冷却液体引导至光调制装置453g的光出射侧,使其沿着该光出射侧的面从部位st2侧向部位st1侧流通。而且,多个划分部件53l将该冷却液体引导至光调制装置453g的光入射侧,使其沿着该光入射侧的面再次从部位st1侧向部位st2侧流通。多个划分部件53l也同样地使沿着其他光调制装置453b、453r流通的冷却液体流通。

通过这样使冷却液体流通,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在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与光出射侧成为相反方向,但能够在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使从部位st1朝向部位st2的方向与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一致,能够在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出射侧使从部位st2朝向部位st1的方向与冷却液体的流通方向一致。因此,能够抑制在显示的图像中观察到颜色不匀和分辨率不匀。

此外,冷却液体在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循环地流通,因此,与冷却液体在光入射侧以及光出射侧在相同方向上流通的情况相比,能够如冷却装置5e、5f所示那样,对该光调制装置453更加大致均匀地进行冷却。

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冷却装置5l中,冷却液体在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从部位st2侧向部位st1侧流通,在光出射侧从部位st1侧向部位st2侧流通。此外,冷却装置5l不限于在光入射侧流通的冷却液体向光出射侧直接流通的结构,也可以如冷却装置5e中的情况那样,构成为,在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的一方中流通的冷却液体在壳体51内的其他部位中流通之后,向另一方流通。

并且,冷却装置5l也可以如冷却装置5f那样构成为,冷却液体在各光调制装置453的光入射侧沿着+y方向和-y方向的一方流通,在光出射侧沿着+y方向和-y方向的另一方流通。在这样结构的冷却装置中,也可以如上所述地构成为,在光入射侧和光出射侧的一方流通的冷却液体在壳体51内的其他部位中流通之后,向另一方流通。

[实施方式的变形]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达成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可以相互组合上述冷却装置5a~5l的结构。列举一例,可以组合冷却装置5a~5d中的任意一个、冷却装置5e、5f中的任意一个、冷却装置5g、冷却装置5h、5i中的任意一个、冷却装置5j、冷却装置5k、5l中的任意一个。此外,可以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作冷却装置的变形的内容和结构与其他冷却装置组合。

控制装置6位于相对于冷却装置5a~5l的+y方向侧,该冷却装置5a~5l的壳体51、51j的侧面部513具有连接从各光调制装置453延伸的信号线sl的作为第1连接部的连接部5131、以及连接从控制装置6延伸的信号线61的作为第2连接部的连接部5132,这些连接部5131、5132相互电连接。但是,不限于此,控制装置也可以配置于远离冷却装置的位置。此外,侧面部513还可以具有供信号线sl或者信号线61贯穿插入的开口部来替代这些连接部5131、5132,设置有对该开口部的端缘与信号线sl、61之间进行密封的垫片等密封部件。

外部冷却机构54具有配管541、贮存部542、压送部543和受热部544,外部冷却机构56具有配管561、贮存部562、压送部563和受热部564。但是,不限于此,如果能够在壳体51的外部对该壳体51内的作为第1冷却液体的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则外部冷却机构54的结构没有限定。同样,如果能够在外侧壳体55和壳体51的外部对该外侧壳体55内的作为第2冷却液体的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则外部冷却机构56的结构没有限定。此外,冷却液体在这些外部冷却机构54、56中的冷却液体的流路上配置的贮存部542、562、压送部543、563和受热部544、564中流通的顺序也能够适当变更。换言之,冷却液体的流路中的贮存部542、562、压送部543、563和受热部544、564的配置也能够适当变更。另一方面,在如冷却装置5h那样在外侧壳体55内的空间sp中封入有气体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有在外侧壳体55和壳体51的外部对该气体进行冷却的结构。

此外,封入到外侧壳体55内的空间sp中的冷却液体的热传导率高于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的热传导率。但是,不限于此,外侧壳体55内的冷却液体能够适当选择。

外侧壳体55内的空间sp内的压力高于壳体51内的空间内的压力。但是,不限于此,如果壳体51内的冷却液体不漏出到该壳体51的外部,则外侧壳体55内的压力也可以不高于壳体51内的压力。

壳体51j具有限制部51j2,该限制部51j2位于通过开口部511e的光的外侧(光束通过区域pa的外侧),与光合成装置455的光出射面455e连接,该限制部51j2限制冷却液体在该光出射面455e与投射光学装置46之间流通。具有这样的功能的限制部的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

另外,在图14的例子中,侧面部51j1与供蓝色光lb分别通过的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b和出射侧偏振片454、以及供红色光lr分别通过的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r和出射侧偏振片454接触,但并不一定需要接触。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侧面部51j1在+z方向侧与这些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b、453r以及出射侧偏振片454隔开规定尺寸而分离,限制部51j2从该侧面部51j1朝-z方向延伸,与光合成装置455连接。

在冷却装置5j中,例如,沿着红色光lr的光路的出射侧偏振片454与光入射面455r之间的尺寸l2小于光调制装置453r与出射侧偏振片454之间的尺寸l1。但是,不限于此,尺寸l2也可以为尺寸l1以上。在供其他色光lb、lg通过的光调制装置453、出射侧偏振片454以及光合成装置455中也同样如此。另一方面,基于上述分辨率不匀的问题,各光调制装置453与出射侧偏振片454之间的尺寸最好在色光lb、lg、lr的各光路中一致,出射侧偏振片454与光合成装置455之间的尺寸也最好在色光lb、lg、lr的各光路中一致。通过这样配置光调制装置453、出射侧偏振片454和光合成装置455,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显示的图像中观察到上述分辨率不匀。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壳体51、51j的开口部511b、511g、511r、511e被透光性部件512封闭。这样的透光性部件512可以如上述这样为相位差板,也可以为使通过对应的开口部的光透过的光学滤光器。例如,设置于开口部511g的透光性部件512还可以是使绿色光lg透过并抑制其他色光的透过的光学滤光器。其他透光性部件也同样如此。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供色光lb、lg、lr分别通过的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和出射侧偏振片454、以及光合成装置455配置于壳体51、51j的内部或者外部。具体而言,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例子:光调制装置453、出射侧偏振片454和光合成装置455配置于壳体51、51j的内部,入射侧偏振片452配置于壳体51、51j的内部或者外部。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冷却装置的冷却对象也可以不包含入射侧偏振片452、光调制装置453、出射侧偏振片454和光合成装置455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并且,壳体内的冷却液体的冷却对象可以不是图像形成单元fu整体,也可以是该图像形成单元fu的一部分。例如,在一般的投影仪中,绿色光lg的光量容易多于其他色光lb、lr,光调制装置453g的温度容易高于其他光调制装置453b、453r,因此,也可以构成为仅将该光调制装置453g浸渍于冷却液体。并且,在出射侧偏振片454中,需要对供蓝色光lb入射的出射侧偏振片454更有效地进行冷却,因此,也可以构成为,仅将供蓝色光lb入射的出射侧偏振片454浸渍于冷却液体。此外,在各光调制装置453中流通的冷却液体的流速也不限于分别相同的流速,能够与该光调制装置453的特性、入射光量对应地适当变更。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光调制装置也可以在与控制装置6连接的各个信号线上具有与输入到该光调制装置的图像信息对应地驱动光调制装置中的多个显示元件(像素)的驱动部(例如,驱动ic(integratedcircuit))。特别是,能够形成4k、8k等高分辨率的图像的光调制装置有时具有这样的结构。这些驱动部在驱动光调制装置的显示元件时发热。因此,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冷却装置,即使在采用了这样的光调制装置作为上述光调制装置453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安装于该光调制装置453的信号线sl上的驱动部有效地进行冷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投影仪具有3个光调制装置453(453b、453g、453r),该3个光调制装置453(453b、453g、453r)分别具有液晶面板。但是,不限于此,还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2个以下或者4个以上的光调制装置的投影仪。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图像投射装置4具有图1所示的布局和光学部件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具有其他布局和光学部件的图像投射装置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光调制装置453具有透射型液晶面板,该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不同。但是,不限于此,光调制装置453也可以为具有反射型液晶面板的结构,该反射型液晶面板的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相同。此外,如果是能够调制入射光束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的光调制装置,则可以采用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例如利用了使用微镜的器件例如dmd(digitalmicromirrordevice)等的光调制装置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