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及映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367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光源装置及映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2015年12月23日提出的发明名称为“光源装置及映像显示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510980898.8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光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光源装置及映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映像显示装置(如投影机)中多采用一组激光器产生的激光作为映像显示装置的光源,其中,激光经过一些光学元件(如反射镜、凸透镜或者凹透镜等)后照射到映像显示装置的映像生成部件,以形成待显示图像;一般情况下,映像显示装置的光源输出亮度约为6000-10000流明,对应地映像显示装置的输出亮度约为3000流明。随着映像显示装置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影院等场景,对映像显示装置的输出亮度需求增加了,目前的映像显示装置的输出亮度(约为3000流明)不能满足亮度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映像显示装置的光源输出亮度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激光器的功率,以提高映像显示装置激光光源的输出亮度,从而提高映像显示装置的输出亮度;但随着激光光源的输出亮度增加,由于激光热效应,光学元件的透过率和使用寿命会不断降低,从而会严重影响映像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及映像显示装置,提高了光源装置和映像显示装置的输出亮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包括:

第一激光系统、第二激光系统以及荧光轮;所述第一激光系统包括:第一组激光器以及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所述第二激光系统包括:第二组激光器以及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所述荧光轮包括:荧光区和透射区;其中,所述第一组激光器用于产生至少包括第一波长光的第一偏振光束;所述第二组激光器用于产生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波长光的第二偏振光束;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分别照射至所述荧光轮上相同区域的两个相对面上;所述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偏振光束传输至所述荧光轮;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传输至所述荧光轮;所述荧光轮用于:在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照射下发出包括至少一种不同于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波长的第一光束,并将所述第一光束输出至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透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其中,所述荧光轮区朝向所述第一激光系统的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且反射所述第一光束的膜层;所述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还用于;将透过所述荧光轮的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传输至所述匀光部件;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还用于;将透过所述荧光轮的第一偏振光束以及所述第一光束传输至所述匀光部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映像显示装置,包括:

导光光学系统、映像生成部件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源装置。

本发明中的光源装置,包括:第一激光系统、第二激光系统以及荧光轮;所述第一激光系统包括:第一组激光器以及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所述第二激光系统包括:第二组激光器以及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所述荧光轮包括:荧光区和透射区;其中,所述第一组激光器用于产生至少包括第一波长光的第一偏振光束;所述第二组激光器用于产生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波长光的第二偏振光束;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分别照射至所述荧光轮上相同区域的两个相对面上;所述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偏振光束传输至所述荧光轮;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传输至所述荧光轮;所述荧光轮用于:在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照射下发出包括至少一种不同于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波长的第一光束,并将所述第一光束输出至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透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其中,所述荧光轮区朝向所述第一激光系统的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且反射所述第一光束的膜层;所述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还用于;将透过所述荧光轮的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传输至所述匀光部件;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还用于;将透过所述荧光轮的第一偏振光束以及所述第一光束传输至所述匀光部件。可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激光器功率的方式,本发明的光源装置中,两组激光系统的传输光学组件会同时各输出一束光束,进而可将两束光束叠加得到高亮度的混合白光,从而可在不影响光源装置使用寿命的基础上,提高了光源装置的输出亮度,进而提高了映像显示装置的输出亮度;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装置中的所述第一组激光器所产生的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组激光器所产生的第二偏振光束分别照射至所述荧光轮上相同区域的两个相对面上,通过一个荧光轮部件可以对应两组激光器激发系统,能够减少荧光转换部件及其对应的驱动部件的使用数量,利于光源架构的简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光源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光源装置中荧光轮的侧视图一;

图1c为本发明光源装置中荧光轮的主视图;

图2a为本发明光源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光源装置中合光棱镜的设置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光源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光源装置实施例三的光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映像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a为本发明光源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光源装置包括:第一激光系统10、第二激光系统11以及荧光轮12;所述第一激光系统10包括:第一组激光器100以及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101;所述第二激光系统11包括:第二组激光器110以及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111(可选地,每组激光器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激光器);所述荧光轮12包括:荧光区和透射区(可选地,所述荧光轮为透射式荧光轮;所述荧光轮通过中心设置的电动机进行旋转);可选地,所述荧光轮区朝向所述第一激光系统10的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且反射所述第一光束的膜层。可选地,所述第一激光系统10和所述第二激光系统11设置于所述荧光轮12的两侧;所述第一组激光器所产生的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组激光器所产生的第二偏振光束分别照射至所述荧光轮上相同区域的两个相对面上,即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装置中仅包括一个荧光轮,能够减少荧光转换部件及其对应的驱动部件的使用数量,利于光源架构的简化。可选地,所述荧光轮包括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上设置所述荧光区和透射区,其中,所述荧光区为荧光粉和无机材料(例如,所述无机材料可以为陶瓷、石英或者玻璃等)混合制成的荧光粉层,并附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个表面,所述第一偏振光束照射至所述荧光粉层的一面上,所述第二偏振光束透过所述透明基板后再照射至所述荧光粉层的另一面;或者,可选地,所述荧光区为荧光粉和无机材料混合制成的荧光粉层(无需其它透明基板,该荧光粉层本身就是透镜基板),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分别照射在所述荧光粉层的两面。可见,相比于现有的荧光轮(包括:两层透明基板以及荧光粉层,其中,所述荧光粉层夹在两层透明基板之间),本实施例光源装置的荧光轮更有利于散热。

其中,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用于产生至少包括第一波长光的第一偏振光束(如p光);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用于产生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波长光的第二偏振光束(如s光);可选地,每组所述激光器可以为单色激光器或者双色激光器,例如1)当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和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为单色激光器时,所述第一组激光器用于产生包括第一波长光(如蓝色光)的第一偏振光束,所述第二组激光器用于产生包括第一波长光(如蓝色光)的第二偏振光束;2)当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和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为双色激光器时,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用于产生包括第一波长光(如蓝色光)和第二波长光(如红色光)的第一偏振光束,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用于产生包括第一波长光(如蓝色光)和第二波长光(如红色光)的第二偏振光束。

其中,所述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101用于;将所述第一偏振光束传输至所述荧光轮12;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111用于;将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传输至所述荧光轮12;所述荧光轮12用于:在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照射下发出包括至少一种不同于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波长的第一光束,并将所述第一光束输出至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111;透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可选地,1)当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和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为单色激光器时(例如所述第一组激光器用于产生包括蓝色光的第一偏振光束,所述第二组激光器用于产生包括蓝色光的第二偏振光束),所述荧光区用于:在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照射下发出包括至少两种不同于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波长的第一光束(即所述第一光束中包括至少两种不同于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波长的波长光,例如所述第一光束中至少包括红色光和绿色光);对应地,所述透射区用于:透射包括第一波长光(如蓝色光)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2)当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和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为双色激光器时,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用于产生包括第一波长光(如蓝色光)和第二波长光(如红色光)的第一偏振光束,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用于产生包括第一波长光(如蓝色光)和第二波长光(如红色光)的第二偏振光束,所述荧光区用于:在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照射下发出包括至少一种不同于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波长的第一光束(即所述第一光束中包括至少一种不同于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波长的波长光,例如所述第一光束中至少包括绿色光);对应地,所述透射区用于:透射包括第一波长光(如蓝色光)和第二波长光(如红色光)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101还用于;将透过所述荧光轮12的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传输至匀光部件(可选地,所述匀光部件为导光光学系统中的部件);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111还用于;将透过所述荧光轮12的第一偏振光束以及由所述荧光轮12输出的所述第一光束传输至所述匀光部件,实现为映像生成部件提供高亮度光源的目的;可选地,所述匀光部件可以为光棒,所述匀光部件用于将会聚在匀光部件内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以及所述第一光束的照度均匀化,为所述映像生成部件提供均匀照明。可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激光器功率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两组所述激光系统的传输光学组件会同时各输出一束光束,进而可将两束光束叠加得到高亮度的混合白光,从而可在不影响光源装置使用寿命的基础上,提高了光源装置的输出亮度,进而提高了映像显示装置的输出亮度;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装置中的所述第一组激光器所产生的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组激光器所产生的第二偏振光束分别照射至所述荧光轮上相同区域的两个相对面上,通过一个荧光轮部件可以对应两组激光器激发系统,能够减少荧光转换部件及其对应的驱动部件的使用数量,利于光源架构的简化。

可选地,所述第一组激光器用于产生包括第一波长光(如蓝色光)的第一偏振光束(即所述第一组激光器为单色激光器),所述第二组激光器用于产生包括所述第一波长光(如蓝色光)的第二偏振光束(即所述第二组激光器为单色激光器),所述荧光区包括:第一荧光区和第二荧光区;其中,所述第一荧光区用于在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照射下发出包括第二波长光(如红色光)的第二光束(可选地,所述第二光束中至少包括:第二波长光;例如所述第二光束为包括红色光的黄色光束);所述第二荧光区用于在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照射下发出具有第三波长(如绿色光)的第三光束;即所述第一光束包括:所述第二光束和所述第三光束。

图1b为本发明光源装置中荧光轮的侧视图一,图1c为本发明光源装置中荧光轮的主视图。如图1b所示,所述荧光轮划分为:所述第一荧光区、所述第二荧光区和所述透射区;可选地,所述第一荧光区、所述第二荧光区和所述透射区可位于荧光轮基板(如透明基板)外圆周区域。如图1c所示,所述荧光轮包括:电动机120、荧光轮基板121、用于透射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且反射所述第一光束的膜层122,以及荧光粉层123。结合图1a、图1b和图1c所示,当所述两组激光器同时照射,每组所述激光器所产生的偏振光束照射到所述荧光轮基板121上相同的照射区域的两个相对面上(同时产生相同颜色的光束),从而提高了光源装置的输出亮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荧光区、所述第二荧光区和所述透射区还可位于荧光轮基板的整个圆板面上,当然还可有其它设置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第一荧光区、所述第二荧光区和所述透射区的设置方式并不作限制。

可选地,所述第一组激光器用于产生包括第一波长光(如蓝色光)和第二波长光(如红色光)的第一偏振光束(即所述第一组激光器为双色激光器),所述第二组激光器用于产生包括所述第一波长光(如蓝色光)和第二波长光(如红色光)的第二偏振光束(即所述第二组激光器为双色激光器),所述荧光区用于在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照射下发出具有第三波长(如绿色光)的第三光束,即所述第一光束包括所述第三光束;对应地,所述透射区包括:所述第一波长光的透射区(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中包括的第一波长光)和所述第二波长光的透射区(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中包括的第二波长光)。

实施例二

图2a为本发明光源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101包括:第一合光镜片101a;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111包括:第二合光镜片111a;其中,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中靠近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的第一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且反射所述第二偏振光束的膜层,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中靠近所述荧光轮12的第二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的膜层;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中靠近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的第三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且反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的膜层,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a中靠近所述荧光轮12的第四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且反射所述第一光束的膜层。其中,1)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用于:透过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所产生的第一偏振光束,并将所述第一偏振光束传输至所述荧光轮12;2)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用于:透过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所产生的第二偏振光束,并将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传输至所述荧光轮12;3)所述荧光轮12还用于:将透射过所述荧光轮12的第二偏振光束传输至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将透射过所述荧光轮12的第一偏振光束传输至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将所述荧光轮12所产生的所述第一光束输出至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a;4)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还用于:将透射过所述荧光轮12的第二偏振光束输出至所述匀光部件13;5)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还用于:将透射过所述荧光轮12的第一偏振光束以及所述荧光轮12传输的所述第一光束传输至所述匀光部件13。可选地,所述第一合光镜片和/或所述第二合光镜片可以为二向色镜或者其它合光部件,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制。

可选地,所述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101还包括:第一会聚透镜101b;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111包括:第二会聚透镜111b;其中,1)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还用于:将透射过所述荧光轮的第二偏振光束反射至所述第一会聚透镜101b;2)所述第一会聚透镜101b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反射的所述第二偏振光束进行压缩形成会聚光束,并传输至所述匀光部件13;3)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还用于:将透射过所述荧光轮12的第一偏振光束以及所述荧光轮12传输的所述第一光束反射至所述第二会聚透镜111b;4)所述第二会聚透镜111b用于:将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反射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以及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压缩形成会聚光束,并传输至所述匀光部件13。

为了使所述第一会聚透镜101b传输的会聚光束(包括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以及所述第二会聚透镜111b传输的会聚光束(包括: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一光束)都高效地进入所述匀光部件13,可选地,所述匀光部件13的入口还可设置有用于转换光路方向的部件,例如平面反射镜或者合光棱镜;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合光棱镜(如直角棱镜或者三角棱镜),所述合光棱镜用于将由所述第一会聚透镜101b所传输的所述第二偏振光束,以及所述第二会聚透镜111b传输的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一光束合光并反射至所述匀光部件13。图2b为光源装置中合光棱镜的设置示意图,如图2b所示,所述合光棱镜通过反射面将:每组所述激光系统中的会聚透镜通过对应的反射镜(如101e或111e)所反射的会聚光束全部反射至所述匀光部件13。可选地,所述匀光部件13设置于所述荧光轮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激光系统和所述第二激光系统之间。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装置中,通过一个荧光轮对应两组激光器激发系统,以形成两束会聚光束,进而可将所述两束会聚光束叠加得到高亮度的混合白光,从而不仅提高了光源装置的输出亮度,同时利于光源架构的简化。

实施例三

图2c为本发明光源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图2a和图2b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101还包括:第一准直透镜组101c,其中,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组101c设置于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与所述荧光轮12之间;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组101c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的第一偏振光束进行准直,并射向所述荧光轮12;将透过所述荧光轮12的第二偏振光束进行准直,并射向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和/或,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111还包括:第二准直透镜组111c,其中,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组111c设置于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与所述荧光轮12之间;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组111c用于:将透过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的第二偏振光束进行准直,并射向所述荧光轮12;由于所述荧光轮所产生的所述第一光束的发散角度很大且方向性不定,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组111c还用于:将透过所述荧光轮12的第一偏振光束以及由所述荧光轮12传输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准直,并射向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可选地,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组和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组各包括:两个凸透镜。

可选地,所述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101还包括:第一缩束系统101d,其中,所述第一缩束系统101d设置于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与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之间;和/或,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111还包括:第二缩束系统111d,其中,所述第二缩束系统111d设置于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与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缩束系统和所述第二缩束系统各包括: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

可选地,所述第一组传输光学组件101还包括:第一反射镜101e,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镜101e用于:将所述第一会聚透镜101b传输的会聚光束反射至所述匀光部件13;和/或,所述第二组传输光学组件111还包括:第二反射镜111e,其中,所述第二反射镜111e用于:将所述第二会聚透镜111b传输的会聚光束反射至所述匀光部件13。

可选地,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和/或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都可以包括:两排垂直放置的激光器列,其中,每个所述激光器列包括:至少两个激光器。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和/或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包括:两排垂直放置的激光器列时,所述两排垂直放置的激光器列之间45度方向线上设置有反射镜,所述反射镜用于将两排激光器列所产生的激光合成为一路光束,并射向对应的缩束系统。

以下以荧光轮用于:在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的照射下发出第一光束(包括黄色光束和绿色光束)为例,对光路传输方向和路径进行详细说明。图2d为本发明光源装置实施例三的光路示意图,图中采用四种形式箭头分别代表第一偏振蓝色光束、第二偏振蓝色光束、黄色光束和绿色光束的光路传输方向和路径。如图2d所示,(1)第一组激光器100产生的面积较大的第一偏振蓝色光束经过第一缩束系统101d形成一束面积较小且平行的第一偏振蓝色光束,射向第一合光镜片101a(可选地,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中靠近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的第一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且反射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的膜层,且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中靠近所述荧光轮12的第二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的膜层),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经过第一合光镜片101a的透射照射到第一准直透镜组101c,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经过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组101c的准直光束尺寸进一步减小并射向荧光轮;随着荧光轮12的转动,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会依次照射到荧光轮的所述第一荧光区(在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的照射下会发出黄色光束)、所述第二荧光区(在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的照射下会发出绿色光束)和所述透射区(会透射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1)一方面,通过所述透射区透过所述荧光轮12的第一偏振蓝色光束传输至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组111c;2)另一方面,由于所述荧光区朝向所述第一激光系统10的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第一偏振蓝色光束和第二偏振蓝色光束,且反射黄色光束和绿色光束的膜层,所述荧光轮12将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的照射下所述荧光轮产生的黄色光束和绿色光束输出至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组111c。

(2)第二组激光器110产生面积较大的第二偏振蓝色光束经过第二缩束系统111d形成一束面积较小且平行的第二偏振蓝色光束,射向第二合光镜片111a(可选地,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中靠近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的第三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且反射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的膜层,且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a中靠近所述荧光轮12的第四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且反射所述黄色光束和所述绿色光束的膜层),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经过第二合光镜片111a的透射照射到第二准直透镜组111c,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经过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组111c的准直光束尺寸进一步减小并射向荧光轮;随着荧光轮12的转动,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会依次照射到荧光轮的所述第一荧光区(在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的照射下会发出黄色光束)、所述第二荧光区(在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的照射下会发出绿色光束)和所述透射区(会透射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1)一方面,通过所述透射区透过所述荧光轮12的第二偏振蓝色光束传输至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组101c;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经过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组101c的准直射向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可选地,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中靠近所述第一组激光器100的第一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且反射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的膜层),经过所述第一合光镜片101a的反射传输至所述第一会聚透镜101b;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穿过所述第一会聚透镜101b照射至第一反射镜101e,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镜101e反射至所述匀光部件13(可选地,所述匀光部件的入口处设置有合光棱镜);2)另一方面,由于所述荧光区朝向所述第一激光系统10的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第一偏振蓝色光束和第二偏振蓝色光束,且反射黄色光束和绿色光束的膜层,所述荧光轮12将所述第二偏振光束激光的照射下所述荧光轮产生的黄色光束和绿色光束输出至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组111c;进一步地,透过所述荧光轮12的第一偏振蓝色光束、所述荧光轮12在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的照射下所产生的黄色光束和绿色光束、以及所述荧光轮12在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的照射下所产生的黄色光束和绿色光束经过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组111c的准直射向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中靠近所述第二组激光器110的第三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且反射所述第一偏振蓝色光束的膜层,且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a中靠近所述荧光轮12的第四面上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二偏振蓝色光束且反射所述黄色光束和所述绿色光束的膜层),经过所述第二合光镜片111a的反射传输至所述第二会聚透镜111b,进一步地,穿过所述第二会聚透镜111b照射至第二反射镜111e,经过所述第二反射镜111e反射至所述匀光部件13。可见,本实施例中,两组激光系统对应的会聚透镜会同时输出一束会聚光束,可通过合光棱镜将两束所述会聚光束叠加得到高亮度的混合白光,从而提高了光源装置的输出亮度。

可选地,每组激光系统中的缩束系统与对应的合光镜片之间还可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用于:均匀化缩束后的偏振光束,以防止由于偏振光束的光密度不均匀而导致照射到荧光轮上会造成局部过热,从而对荧光粉和基体造成灼伤的问题。

实施例四

图3为本发明映像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映像显示装置30包括:导光光学系统301、映像生成部件302以及光源装置303;其中,所述光源装置303可以采用本发明上述光源装置任意实施例的结构,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可选地,所述导光光学系统中包括:匀光部件。

可选地,所述导光光学系统还包括滤光轮,其中,所述滤光轮设置于所述匀光部件与所述映像生成部件之间。

本实施例映像显示装置的光源装置通过一个荧光轮对应两组激光器激发系统,以形成两束会聚光束,进而可将所述两束会聚光束叠加后得到的高亮度的混合白光作为所述映像生成部件的光源,从而可在不影响光源装置使用寿命的基础上,不仅提高了光源装置的输出亮度以及映像显示装置的输出亮度,同时利于光源架构的简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