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6234发布日期:2018-08-01 01:4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定影装置。定影装置将色调剂热定影到片材(sheet)。作为定影装置,已知有例如带式定影装置。

带式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和带。在带式定影装置中,通过定影辊和带的抵接而形成辊隙(nip)。带式定影装置能具有与辊式定影装置的辊隙相比更大的辊隙宽度。

但是,若辊隙宽度大时,则由于片材的厚度(克重)等,当片材的前端进入辊隙时有可能发生转印模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在使用各种片材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转印模糊的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片材供应部,供应片材;打印机部,按第一线速驱动图像承载体,并将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在转印位置转印到所述片材;片材输送部,包括将所述片材的前端的位置在对位位置整理的对位辊,所述片材输送部从所述片材供应部向所述转印位置输送所述片材;定影器,所述定影器具有:旋转体,输送转印有所述色调剂图像的所述片材且对所述色调剂图像施加热;以及带,在所述带与所述旋转体之间形成夹着所述片材的辊隙;定影辊驱动部,能按所述旋转体的第二线速是所述第一线速以下的第三输送速度或比所述第三输送速度慢的第四输送速度,对所述旋转体进行旋转驱动;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对位位置与所述转印位置之间按所述第一线速输送所述片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定影辊驱动部,以使当将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从所述对位位置开始输送后经过了第一控制时间时,开始减速而使所述第二线速成为所述第四输送速度,在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经过了所述辊隙后,所述第二线速切换为所述第三输送速度,或者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对位位置与所述转印位置之间按比所述第一线速快的第一输送速度输送所述片材后,在所述片材减速到与所述第一线速相等的第二输送速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定影辊驱动部,以使当将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从所述对位位置开始输送后经过了比所述第一控制时间短的第二控制时间时,开始减速而使所述第二线速成为所述第四输送速度,在所述片材的所述前端经过了所述辊隙后,所述第二线速切换为所述第三输送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2是将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放大并示出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主要部的构成例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印刷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辊的线速的例子的模式曲线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输送速度的速度变化的例子的模式曲线图。

图8是表示定影辊的速度的衰减率和图像模糊的关系的模式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截面的示意图。图2是将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部的一部分放大并示出的截面的示意图。在图1、图2中,为了易于观察,将各构件的尺寸和形状放大或者简化(以下的附图也相同)。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例如是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s:多功能外围设备)、打印机、复印机等。以下,用图像形成装置10是mfp时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体11的上部设有包括透明玻璃的原稿台12。在原稿台12上设有自动原稿输送部(adf)13。在主体11的上部设有操作部14。操作部14包括:具有各种按键的操作面板14a和触摸面板式显示部14b。

在adf13的下部设有作为读取装置的扫描部15。扫描部15读取由adf13输送的原稿或放置在原稿台12上的原稿。扫描部15生成原稿的图像数据。例如扫描部15包括图像传感器16。例如图像传感器16可以是贴紧型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16在读取载置于原稿台12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沿着原稿台12移动。图像传感器16将原稿图像按1行的量逐一读取1页量的原稿。

图像传感器16在读取由adf13输送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读取图1中图示的被送到固定位置的原稿。

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体11在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打印机部17。主体11在下部包括供给盒18a、18b(片材供应部)和手动供给单元18c(片材供应部)。

供给盒18a、18b配置于主体11的内部。供给盒18a、18b从上侧起按该顺序重叠配置。

手动供给单元18c在后述的翻转输送路径39的下方朝向主体11的侧方突出。

供给盒18a、18b和手动供给单元18c收纳各种尺寸的片材p。供给盒18a、18b和手动供给单元18c以中央为基准收纳各种尺寸的片材p。各种尺寸的片材p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的中心轴线与固定位置对齐。

作为片材p的尺寸的例子,可举出明信片尺寸(100mm×148mm)、cd套尺寸(121mm×121mm)、a5r尺寸(148mm×210mm)、b5r尺寸(182mm×257mm)、a4r尺寸(210mm×297mm)、b5尺寸(257mm×182mm)、a4尺寸(297mm×210mm)、a3r尺寸(297mm×420mm)等。在此,括号内的尺寸表示输送正交方向的长度×输送方向的长度。

由供给盒18a、18b和手动供给单元18c收纳的片材p的尺寸由省略图示的纸张尺寸检测机构来检测。纸张尺寸检测机构将片材p的尺寸通知后述的系统控制部100(参照图4)。

可以在供给盒18a、18b和手动供给单元18c中收纳种类不同的片材p。作为片材p的种类的例子,可举出基于片材p的厚度的种类。例如片材p根据与厚度对应的克重(g/m2)而分类为“普通纸”、“厚纸1”、“厚纸2”、“厚纸3”。例如“普通纸”的克重是60g/m2以上105g/m2以下。“厚纸1”的克重是106g/m2以上163g/m2以下。“厚纸2”的克重是164g/m2以上209g/m2以下。“厚纸3”的克重是210g/m2以上256g/m2以下。

由供给盒18a、18b和手动供给单元18c收纳的片材p的种类例如可以经由操作面板14a或显示部14b进行操作输入。将操作输入后的片材p的种类通知后述的系统控制部100。

供给盒18a(18b)包括供给机构29a(29b)。供给机构29a(29b)将片材p从供给盒18a(18b)逐一取出后送到输送路径。例如供给机构29a(29b)可以包括拾取辊、分离辊以及供给辊。

手动供给单元18c包括手动供给机构29c。手动供给机构29c将片材p从手动供给单元18c逐一取出后送到输送路径。

以下将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沿着片材p的输送面而与片材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输送正交方向”。

打印机部17基于由扫描部15读取到的图像数据或用个人计算机等制作的图像数据而在片材p中形成图像。打印机部17例如是基于串联方式的彩色打印机。

打印机部17包括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色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曝光器19以及中间转印带21(图像承载体)。

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配置于中间转印带21的下侧。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从中间转印带21的下侧的移动方向(从图示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的上游侧沿着下游侧并列配置。

曝光器19对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分别照射曝光光ly、lm、lc、lk。

曝光器19可以构成为产生激光扫描光束作为曝光光。曝光器19可以构成为包括产生曝光光的led(发光二极管)等固体扫描元件。

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构成除了色调剂的颜色不同以外是相互共通的。作为色调剂,可以使用通常的彩色色调剂和消色色调剂中的任意一种。在此,消色色调剂是指当被按一定以上的温度加热时成为透明的色调剂。

以下,用图像形成部20k的例子说明与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共通的构成。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部20k包括感光鼓22k。感光鼓22k是图像承载体。在感光鼓22k的周围沿着旋转方向t配置有带电器23k、显影器24k、一次转印辊25k、清洁器26k、刮板27k等。

图像形成部20k的带电器23k使感光鼓22k的表面均匀带电。

曝光器19生成基于图像数据被调制的曝光光lk。曝光光lk使感光鼓22k的表面曝光。曝光器19在感光鼓22k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器24k通过施加显影偏压的显影辊24a将黑色的色调剂供给感光鼓22k。显影器24k将感光鼓22k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清洁器26k包括与感光鼓22k抵接的刮板27k。刮板27k将感光鼓22k表面的残留色调剂除去。

图像形成部20y、20m、20c包括与图像形成部20k的感光鼓22k、带电器23k、一次转印辊25k、清洁器26k、刮板27k同样的感光鼓22y、22m、22c(图像承载体)、带电器23y、23m、23c、一次转印辊25y、25m、25c、清洁器26y、26m、26c、刮板27y、27m、27c。

图像形成部20y、20m、20c与图像形成部20k的显影器24k对应地包括仅色调剂的颜色不同的显影器24y、24m、24c。

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上部配置有色调剂供给单元28。

色调剂供给单元28对显影器24y、24m、24c、24k分别供应色调剂。色调剂供给单元28包括色调剂供给单元28y、28m、28c、28k。色调剂供给单元28y、28m、28c、28k分别收纳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色调剂。

在各色调剂供给单元28y、28m、28c、28k中分别设有使主体11检测所收纳的色调剂的种类的标识部。标识部至少包含色调剂供给单元28y、28m、28c、28k的色调剂的颜色信息以及识别是通常色调剂还是消色色调剂的信息。

中间转印带21以循环的方式移动。中间转印带21架设于驱动辊31和多个从动辊32(参照图1)。

如图2所示,中间转印带21从图示上侧与感光鼓22y、22m、22c、22k接触。

在中间转印带21中与感光鼓22k(22y、22m、22c)相对的位置,一次转印辊25k(25y、25m、25c)配置于中间转印带21的内侧。

一次转印辊25k(25y、25m、25c)当被施加一次转印电压时,将感光鼓22k(22y、22m、22c)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感光鼓22k(22y、22m、22c)构成从显影位置到一次转印位置承载色调剂图像的图像承载体。

二次转印辊33隔着中间转印带21与驱动辊31相对。中间转印带21与二次转印辊33的抵接部构成二次转印位置e(转印位置)。驱动辊31对中间转印带21进行旋转驱动。被旋转驱动的中间转印带21构成从一次转印位置到二次转印位置e承载色调剂图像的图像承载体。

当片材p经过二次转印位置e时,对二次转印辊33施加二次转印电压。当对二次转印辊33施加二次转印电压时,二次转印辊33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p。

如图1所示,在从动辊32的附近配置带清洁器34。带清洁器34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残留转印色调剂从中间转印带21除去。

如图1所示,在从供给盒18a直至二次转印辊33的输送路径设有供给辊35a和对位辊41。供给辊35a输送由供给机构29a从供给盒18a内取出的片材p。对位辊41在相互的抵接位置将从供给辊35a供给的片材p的前端的位置对齐。对位辊41的相互的抵接位置(参照图2中的点a)构成对位位置。对位辊41当色调剂图像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时,输送片材p,使得片材p中的色调剂图像的转印区域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色调剂图像的转印区域是指片材p中的端部漏白的形成区域以外的区域。

如图2所示,在对位辊41和中间转印带21之间配置有对片材p的输送进行引导的输送引导件42、43。输送引导件42引导在片材p中转印色调剂图像的表面。输送引导件43引导在片材p中转印色调剂图像的表面的里面。在输送引导件42、43的下端部之间形成有面对对位辊41的对位位置的入口开口。在输送引导件42、43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有片材p能插通的出口开口。出口开口在与由驱动辊31和驱动辊31的下方的从动辊32支撑的中间转印带21面对的位置形成开口。

对位辊41当色调剂图像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e时,输送片材p使得片材p中的色调剂图像的转印区域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e。

如图1所示,在从供给盒18b直至供给辊35a的输送路径上设有供给辊35b。供给辊35b将由供给机构29b从供给盒18b取出的片材p向供给辊35a输送。

在手动供给机构29c和对位辊41之间通过输送引导件40形成有输送路径。手动供给机构29c将从手动供给单元18c取出的片材p向输送引导件40输送。沿着输送引导件40移动的片材p到达对位辊41。

上述供给机构29a、29b、手动供给机构29c、供给辊35a、35b以及对位辊41构成将片材p从片材供应部向转印位置(二次转印位置e)输送的片材输送部。

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上的二次转印辊33的下游(图示上侧)配置有定影装置36(定影器)。

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装置36的下游(图示左上侧)配置有输送辊37。输送辊37将片材p向排出部38排出。

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装置36的下游(图示右侧)配置有翻转输送路径39。翻转输送路径39使片材p翻转并将其向二次转印辊33的方向引导。当进行双面印刷时使用翻转输送路径39。

接着,详述定影装置36。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主要部的构成例的截面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定影装置36包括带363、热辊366(旋转体)、带式热辊365、压辊364、垫片361以及热敏电阻366f、365b。定影装置36被省略图示的壳体包围。在壳体形成有进入开口和排出开口。片材p能进入进入开口。能从排出开口排出片材p。

进入定影装置36的片材p的输送方向是从图示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定影装置36的进入开口设于图示下侧。在定影装置36的进入开口的下方设有输送引导件367。输送引导件367引导片材p进入定影装置36的进入开口。

定影装置36的排出开口设于图示上侧。

带363是环形带。带363的带宽比能通过纸张的片材p的最大宽度宽。

带363由后述的耐受热辊366的加热的耐热性材料构成。可以在带363的外周面363a层叠氟树脂。带363的内周面363b由与后述的压辊364的摩擦少于外周面363a与片材p的摩擦的材质构成。带363的内周面363b的表面粗度可以用算数平均粗度ra设为1以上3以下。

带363例如可以使用由导电性的pfa(聚四氟乙烯)管覆盖外周面的聚酰亚胺基材。例如聚酰亚胺基材的厚度可以是60μm以上70μm以下。

带363在内周面363b卷绕于多个辊。在本实施方式中,带363在内周面363b卷绕于后述的带式热辊365和压辊364。

带363在外周面363a卷绕于后述的热辊366的一部分。

热辊366包括芯骨366a、弹性层366b以及脱模层366c。以下,热辊366有时被称为定影辊。

芯骨366a是金属制的筒状构件。例如芯骨366a可以由铝合金构成。

芯骨366a的两端部经由省略图示的轴承支撑于定影装置36中的省略图示的支撑构件。芯骨366a沿着热辊366的中心轴线o366延伸。中心轴线o366在图示进深方向上延伸。芯骨366a能绕中心轴线o366旋转。在芯骨366a的轴向的端部设有省略图示的齿轮。齿轮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热辊366。齿轮所传递的旋转驱动力是通过驱动电机369(定影辊驱动部、参照图4)产生的。由驱动电机369产生的旋转驱动力经由与驱动电机369连结的省略图示的传递机构传递到齿轮。

驱动电机369的种类只要能进行速度控制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驱动电机369可以使用dc无刷电机、脉冲电机、超声波电机等。

当向齿轮传递旋转驱动力时,热辊366以中心轴线o366为中心以图示逆时针转动的方式旋转。

如图3所示,弹性层366b层叠于芯骨366a的外周面。弹性层366b形成于输送正交方向上的比片材p的通过区域大的范围。

弹性层366b例如由耐热性橡胶材料形成。弹性层366b例如可以由硅橡胶形成。

如图3所示,脱模层366c层叠于弹性层366b的外周面。

脱模层366c由对色调剂的脱模性良好的树脂材料形成。例如脱模层366c可以由氟树脂等形成。例如作为脱模层366c所优选的材料的例子,可举出pfa。

热辊366的外周面至少在输送正交方向上的片材p的通过区域的范围内形成为“倒拱形”。在此,“倒拱形”是指从轴向的中央朝向两端部外径逐渐扩径的形状。热辊366的倒拱形的最大径与最小径之差(以下为倒拱量)可以设为100μm。

热辊366的倒拱形可以根据芯骨366a的外周面的加工形状来形成。热辊366的倒拱形可以通过改变弹性层366b和脱模层366c的至少一方的厚度来形成。

例如作为热辊366的芯骨366a,可以使用厚度为0.9mm的铝合金制的管材。作为弹性层366b,可以使用厚度为200μm的硅橡胶层。作为脱模层366c,可以使用厚度为50μm的pfa。例如倒拱形可以通过加工芯骨366a的表面来形成。

如图3所示,卤素灯366d、366e插通热辊366的内部。卤素灯366d、366e的两端部分别向芯骨366a的外部突出。卤素灯366d、366e的两端部在定影装置36内由省略图示的灯座支撑。

卤素灯366d、366e加热热辊366。卤素灯366d、366e构成为能分别独立地进行点亮控制。例如定影装置36可以具有通常定影模式和低温定影模式。在通常定影模式中,卤素灯366d、366e双方可以点亮。在低温定影模式中,卤素灯366d、366e中的一方可以点亮。

低温定影模式可以在用消色色调剂显影的图像的定影中使用。

带式热辊365和压辊364配置在带363的内侧。带式热辊365和压辊364对带363施加张力。带式热辊365和压辊364沿着定影装置36内的片材p的输送方向按该顺序配置。

带式热辊365配置于比热辊366离输送引导件367更近的位置。带式热辊365与热辊366之间相互分开。

带式热辊365经由省略图示的轴承由定影装置36中的省略图示的支撑构件支撑。带式热辊365能绕在图示进深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o365旋转。

带式热辊365可以被省略图示的张力弹簧等按压。带式热辊365可以被张力弹簧按压从而对带363施加张力。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带式热辊365的中心轴线o365的位置固定到定影装置36的省略图示的支撑构件。

带式热辊365具有金属制的芯骨。卤素灯365a插通带式热辊365的芯骨的内部。卤素灯365a加热带式热辊365的芯骨。卤素灯365a的加热温度设定为后述的辊隙中的温度下降成为允许限度以下。

在带式热辊365的表层可以具有弹性层。在该情况下,卤素灯365a的表层可以使用涂敷有脱模性良好的材料的表层。例如该涂层使用pfa涂层等。

压辊364比热辊366的中心轴线o366靠上侧且隔着带363配置。压辊364隔着带363按压热辊366。在压辊364和带式热辊365之间与热辊366相对的带363的部位卷绕于热辊366。

压辊364被按压弹簧368从图示右侧向左侧按压。按压弹簧368固定于定影装置36的省略图示的支撑构件。按压弹簧368对带363赋予张力。按压弹簧368还将压辊364按到热辊366。

在没有介装片材p的情况下,热辊366与带363抵接的部位构成定影装置36的辊隙n。输送正交方向上的辊隙n的长度比输送正交方向上的片材p的通过区域长。热辊366的沿着周向的辊隙n的宽度(以下为辊隙宽度)是根据转印到片材p的色调剂图像的热定影所需的热量来决定的。辊隙宽度例如可以设为12mm以上20mm以下。特别是在通过消色色调剂将色调剂图像定影的情况下,辊隙宽度更优选设为18mm以上。以下,有时将辊隙宽度方向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辊隙n的端部称为辊隙n的入口部。有时将辊隙宽度方向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辊隙n的端部称为辊隙n的出口部。

在辊隙n中热辊366和压辊364相对的区域中形成高压辊隙部nh。高压辊隙部nh以与辊隙n的出口部重叠的方式形成。通过高压辊隙部nh的片材p受到施加压力。高压辊隙部nh的施加压力与未被压辊364按压的其它辊隙n相比较大。

在带363的内侧中与辊隙n相对的部位配置有垫片361。垫片361被省略图示的弹簧等向带363加压。垫片361具有与辊隙n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垫片361配置于辊隙n中的辊隙宽度方向上靠入口部(靠输送引导件367)的位置。垫片361使辊隙n的辊隙宽度稳定。

压辊364的外周面364a至少在输送正交方向的片材p的通过区域的范围内形成为“正拱形”。在此,“正拱形”是指从轴向的中央朝向两端部外径逐渐缩径的形状。压辊364的正拱形的最大径与最小径之差(以下为正拱量)是根据热辊366的倒拱量以抵接部分的压力分布成为合适的方式确定的。例如在与上述热辊366的具体的尺寸例的倒拱量100μm对应的情况下,压辊364的正拱量可以设为680μm。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辊364包括芯骨364d和弹性层364e。

芯骨364d是由金属制成的。在芯骨364d的两端部,旋转轴364c分别延伸。旋转轴364c与中心轴线o364同轴。旋转轴364c经由省略图示的轴承由定影装置36的省略图示的支撑构件支撑。旋转轴364c能绕中心轴线o364旋转。

弹性层363e层叠于芯骨364d的外周面。弹性层363e可以由橡胶层构成。例如弹性层363e可以由硅橡胶层等构成。在弹性层363e中使用的橡胶层的橡胶硬度(jisk6253)例如可以是a55以上a65以下。弹性层363e的厚度例如可以设为1mm以上3mm以下。

可以对弹性层364e的表面实施低摩擦涂敷。低摩擦涂敷与弹性层364e的表面相比使用成为低摩擦的适当的涂敷。例如作为低摩擦涂敷的例子,可举出氟涂敷、硅涂敷等。

压辊364的正拱形可以根据芯骨364d的外周面的加工形状来形成。压辊364的正拱形可以通过改变弹性层364e的厚度来形成。

如图3所示,热敏电阻366f与热辊366的外周面抵接。热敏电阻366f检测热辊366的外周面的温度。由热敏电阻366f检测出的热辊366的外周面的温度用于定影装置36的热辊366的温度控制。

热敏电阻365b与卷绕于带式热辊365的带363的外周面363a抵接。热敏电阻365b检测带363的外周面363a的温度。由热敏电阻365b检测出的带363的外周面363a的温度用于定影装置36的带式热辊365的温度控制。

下面,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构成。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其中,在图4中,为了易于观察,将用下标y、m、c、k区分的构件用将这些下标削除后的附图标记汇总表示。例如感光鼓22表示感光鼓22y、22m、22c、22k。带电器23、显影器24、一次转印辊25也是同样的。

在参照图4的说明中,基于图4的记载,有时使用省略了下标y、m、c、k的附图标记。

如图4所示,控制系统50(控制部)包括:系统控制部100、只读存储器(rom)120、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21、接口(i/f)122、输入输出控制电路123、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以及定影控制电路150。

系统控制部100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装置10。系统控制部100执行由后述的rom120或者ram121存储的程序从而实现用于形成图像的处理功能。

作为系统控制部100的装置构成,例如可以使用cpu等处理器。

rom120存储管理图像形成处理的基本动作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等。

ram121是控制系统50中的工作存储器。例如根据需要将rom120的控制程序或控制数据存于ram121。此外,ram121还临时存储从输入输出控制电路123送出的图像数据或者从系统控制部100送出的数据。

i/f122进行与和主体11连接的连接设备的通信。例如i/f122连接着扫描部15且能与扫描部15进行通信。i/f122还能连接外部设备。作为外部设备的例子,可举出用户终端、传真装置等。

输入输出控制电路123控制操作面板14a和显示部14b。输入输出控制电路123将从操作面板14a和显示部14b接收到的操作输入送出到系统控制部100。

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控制主体11所包括的驱动系统。例如驱动系统包含对供给机构29a、29b、供给辊35a、35b、手动供给机构29c、对位辊41进行驱动的驱动电机130a。更优选设有多个驱动电机130a。

在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电连接有多个传感器130b。例如在多个传感器130b包括多个片材检测传感器。多个片材检测传感器配置于主体11中的输送路径或者供给盒18a、18b和手动供给单元18c的内部。各片材检测传感器检测配置位置处的片材p的有无。

各传感器130b的检测输出从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发送到系统控制部100。

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00的控制信号和传感器130b的检测输出来控制驱动电机130a。

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00的控制信号分别控制感光鼓22、带电器23、曝光器19、显影器24、一次转印辊25、二次转印辊33。

定影控制电路150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00的控制信号分别控制定影装置36的驱动电机369、卤素灯366d、366e、365a。

在定影控制电路150电连接有热敏电阻365b、366f。热敏电阻365b、366f分别将带363、热辊366的温度信息送出到定影控制电路150。

定影控制电路150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00的控制信号和热敏电阻365b、366f的温度信息,进行卤素灯366d、366e、365a的点亮控制。

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一起说明控制系统50进行的控制的详细内容。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当执行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时,准备包括定影装置36的图像形成装置10。

以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为中心,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印刷时的动作。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印刷时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辊的线速(第二线速)的例子的模式曲线图。图6的横轴表示片材p的前端的位置。图6的纵轴表示定影辊的线速。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输送速度的速度变化的例子的模式曲线图。图7的横轴表示片材的前端的位置。图7的纵轴表示片材p的输送速度。

图像形成装置10根据图5所示的流程执行图5所示的动作1到动作9,从而对片材p印刷图像。

在动作1中,图像形成装置10读入图像数据。

例如可以通过使扫描部15读取原稿来进行图像数据的读入。在该情况下,操作者将原稿载置于原稿台12或adf13。之后,操作者通过操作部14进行扫描部15的扫描开始的操作输入。扫描部15读取到的图像数据通过i/f122存储到ram121。

例如图像数据可以从经由i/f122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设备读入。从外部设备读入的图像数据存储到ram121。

在图像数据包含印刷设定信息。在印刷设定信息至少包含用于印刷图像数据的用纸尺寸、印刷方向、印刷张数的信息。在从扫描部15读入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用纸尺寸、印刷方向、印刷张数的信息使用基于扫描部15的原稿读取信息或由操作部14预先设定的信息。

印刷设定信息例如可以包含指定彩色、变更倍率条件、指定双面印刷、指定印刷用纸、片材供应部的指定等。指定印刷用纸规定片材p的种类。

其中,操作者也可以通过操作部14变更印刷设定信息。操作者变更了的印刷设定信息覆盖到ram121的印刷设定信息的存储场所。

在印刷设定信息中没有包含印刷所需的信息的情况下,使用预先由ram121存储的默认的印刷设定。

以下,作为一例,用从外部设备读入图像数据时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读入了图像数据后,执行动作2。

在动作2中,系统控制部100选择用于图像形成的片材p。系统控制部100基于由ram121存储的印刷设定信息来选择片材p。

以上,动作2结束。

在此,为了简化,用与印刷设定信息一致的片材p由片材供应部收纳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片材供应部不存在与印刷设定信息一致的片材p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100向显示部14b和外部设备发送警告消息。系统控制部100提醒印刷设定信息的再设定。

当动作2结束时,进行动作3。在动作3中,系统控制部100设定用于进行图像形成的控制条件。从多个控制模式选择控制条件。

例如,系统控制部100包括普通纸定影模式、厚纸定影模式、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以及消色色调剂消去模式作为与定影温度有关的控制模式。

在普通纸定影模式、厚纸定影模式、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中,根据片材p的种类分别设定合适的定影温度。而且,在图像形成中输送色调剂图像的处理线速(第一线速)不同的情况下,与各处理线速对应地还设定热辊366的线速(第二线速)。例如在厚纸定影模式和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中,可以使用与普通纸定影模式中的图像形成不同的处理线速。

在消色色调剂消去模式中,不进行图像形成。在消色色调剂消去模式中,进行用消色色调剂形成了图像的使用完毕的片材的通过。定影温度设定为将消色色调剂实现透明化的温度。

当选择普通纸定影模式、厚纸定影模式、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以及消色色调剂消去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时,至少确定处理线速和定影温度。

而且,系统控制部100作为控制模式包括定影辊通常驱动模式、定影辊减速模式、通常输送模式以及增速输送模式。

定影辊通常驱动模式和定影辊减速模式是与热辊366的旋转速度有关的控制模式。

定影辊通常驱动模式和定影辊减速模式中的控制的一部分在使用了通常色调剂的色调剂图像的定影(以下为通常色调剂定影)、使用了消色色调剂的色调剂图像的定影(以下为消色色调剂定影)、向厚纸的定影(以下为厚纸定影)以及使用了消色色调剂的使用完毕的片材的消色(以下为消色)中是不同的。

在定影辊通常驱动模式中,控制系统50至少在片材p通过辊隙n的期间使热辊366的线速成为第三输送速度。具体地,系统控制部100将使热辊366的线速成为第三输送速度的控制信号送出到定影控制电路150。定影控制电路150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0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驱动电机369的旋转。

第三输送速度例如是vfn1(通常色调剂定影和消色时)和vfl1(消色色调剂定影时)。vfn1[vfl1]是比使用了通常色调剂(消色色调剂)的图像形成中的处理线速vpn0[vpl0]更低的速度。在此,处理线速是指感光鼓22和中间转印带21的线速。例如vfn1[vfl1]可以是vpn0[vpl0]的90%以上110%以下。

在图6中,折线201示出输送中的片材p的前端的位置与热辊366的线速的变化的关系。图6的横轴的原点o表示后述的片材p的供给开始时(动作4)的片材p的前端的位置。图6的横轴的点a、e与图2中的点a、e的位置对应。

图6的横轴的点f、g、h、i与图3中的点f、g、h、i的位置对应。如图3所示,点g是辊隙n中的入口部的位置。点h是辊隙n中的出口部的位置。

点f位于输送引导件367与点g之间的设计上的输送路径上。路径长度fg设定为比点g的附近的片材p的输送位置偏差更大的长度。

点i位于点h与输送辊37(参照图1)之间的输送路径。路径长度hi超过0mm且是10mm以下。

点j表示片材p的后端穿过输送辊37时的片材p的前端的位置。

图3中的从各点a、e、f、g、h、i、j的对位位置起的设计上的输送路径的长度分别是la(=0)、le、lf、lg、lh、li、lj。lg-lh是辊隙宽度的大小。

其中,折线201(后述的折线202也是同样的)上的片材p的前端的位置与热辊366的线速的关系示出片材p沿着理想的输送路径输送时的对应关系。基于时间来控制热辊366的速度切换。

例如图6中的点x(其中,x是e、f、g、h、i、j)的事件意味着以片材p的前端从对位位置开始输送的时间ta为时间原点而在tx=tt+(lx-le)/vpn0[tx=tt+(lx-le)/vpl0]的定时发生。在此,时间tt是片材p的前端从对位位置(点a)输送到转印位置(二次转印位置e)的设计上的输送时间。如后所述,在通常输送模式和增速输送模式中,时间tt的值不同。

时间tx的实际的片材p的前端的位置有时会与设计上的位置不同。例如时间tx的实际的片材p的前端的位置由于对位辊41的速度变动等导致的输送误差以及片材p的挠曲等有可能从定影装置36内的点x偏离。

在图6中如折线201所示,热辊366在与后述的片材p的供给开始同时开始旋转后达到线速vfn1[vfl1]。之后,热辊366以保持线速vfn1[vfl1]的方式旋转直到基于印刷设定的印刷作业结束为止。

在定影辊通常驱动模式中,通过定影装置36的片材p由热辊366按第三输送速度输送。

在定影辊减速模式中,控制系统50至少在由辊隙n夹着片材p的前端的期间使热辊366的线速成为第四输送速度。第四输送速度是比第三输送速度低的速度。例如第四输送速度可以是第三输送速度的96%以上97%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通过系统控制部100的控制信号使热辊366的线速如图6的折线202所示变化。

如折线202所示,从原点o到点f,热辊366的线速与定影辊通常驱动模式中的折线201同样地变化。

在点f处,热辊366的线速从线速vfn1[vfl1]开始减速。具体地,以时间ta为基准在时间tf开始热辊366的减速。

热辊366的线速在点f与点g之间(也包括点f、g)成为作为第四输送速度的线速vfn2[vfl2]。例如热辊366的线速在输送方向上在比点g以长度δ1(其中,0≤δ1≤lg-lf)靠上游侧的位置成为vfn2[vfl2]。具体地,热辊366的线速在以时间ta为基准经过时间tg-δ1/vpn0后[经过时间tg-δ1/vpl0后],成为vfn2[vfl2]。

热辊366的线速从点i开始增速。热辊366的线速在与驱动电机369的加速性能相应的加速时间后回到线速vfn1[vfl1]。加速时间例如可以是30msec左右。

点i在输送方向上位于从点h按长度δ2靠下游侧。具体地,热辊366的线速以时间ta为基准在经过时间th+δ2/vpn0后[经过时间th+δ2/vpl0后]开始增速。热辊366的线速以时间ta为基准在经过时间ti后回到vfn1[vfl1]。

热辊366的线速至少从点i到点j被保持为vfn1[vfl1]。

在此,δ1、δ2是考虑了片材p的前端的输送偏差的富余量。δ1、δ2只要根据需要适当地设定即可。

为了不妨碍进入辊隙n前的片材p的输送而适当地设定点f的位置。

这样在定影辊减速模式中,片材p的前端至少在通过辊隙n的期间由热辊366按第四输送速度输送。

通常输送模式和增速输送模式是与从对位位置到转印位置的片材p的输送速度有关的控制模式。

在通常输送模式中,控制系统50控制片材输送部,使得在对位位置与转印位置之间以处理线速输送片材p。

具体地,系统控制部100将使片材输送部的对位辊41和输送片材p的输送单元的、线速成为处理线速的控制信号送出到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0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驱动电机130a的旋转。

在图7中折线211示出对位辊41的线速的变化。在片材输送部中对位辊41以外的输送单元的线速为了不妨碍对位辊41的输送而被控制成与对位辊41大致相同(包括相同的情况)。以下为了简化,以对位辊41的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7的横轴的含义与图6的横轴相同。其中,图7的横轴的点b、c、d分别与图2中的点b、c、d的位置对应。从各点b、c、d处的对位位置起的设计上的输送路径的长度分别是lb、lc、ld。在图7中点y(其中,y是a、b、c、d、e)的事件意味着以片材p的前端从对位位置开始输送的定时为时间原点在ty=lx/vnave(y)[ty=ly/vlave(y)]的定时发生。在此,vnave(y)[vlave(y)]表示从点a到点y的平均线速。

如图2所示,点b是从对位辊41被送出的片材p的前端与输送引导件42初次抵接的设计上的位置。点d是从由输送引导件42、43形成的出口开口通过后的片材p与中间转印带21初次抵接的设计上的位置。

点c在设计上的输送路径上是点b与点d之间的位置。路径长度cd设定为比点c的附近的片材p的输送位置偏差大的长度。

对位辊41在如后所述供应了片材p后,在使片材p的前端对齐的期间停止旋转。系统控制部100在通过对位辊41使片材p的前端的位置对齐后将开始对位辊41的旋转的控制信号送出到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开始对位辊41的旋转的定时是当色调剂图像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e时片材p中的色调剂图像的转印区域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e的定时。

对位辊41的线速在片材p的前端到达点b之前达到处理线速vpn0[vpl0]。之后,对位辊41以保持线速vpn0[vpl0]的方式旋转,直至片材p的前端到达点j。之后,对位辊41的旋转停止。

在通常输送模式中,除了对对位辊41进行驱动的电机的启动时间的期间以外,通过对位辊41按处理线速输送片材p。

以下,将通常输送模式的直至片材p的前端到达转印位置为止的时间tt标记为ttn1[ttl1]。ttn1[ttl1]与le/vpn0[le/vpl0]大致相等。

在增速输送模式中,控制系统50在对位位置与转印位置之间按比处理线速快的第一输送速度输送片材p后,控制片材输送部以减速到与处理线速相等的第二输送速度。

具体地,系统控制部100将使片材输送部的对对位辊41和片材p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的线速增速到第一输送速度后减速到第二输送速度的控制信号送出到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0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驱动电机130a的旋转。

在图7中,折线212示出对位辊41的线速的变化的一例。在片材输送部中对位辊41以外的输送单元的线速为了不妨碍对位辊41的输送而被控制成与对位辊41大致相同(包括相同的情况)。以下为了简化,以对位辊41的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通过系统控制部100的控制信号使对位辊41的线速如图7中的折线212所示变化。

如折线212所示,与通常输送模式同样地,系统控制部100将开始对位辊41的旋转的控制信号送出到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

对位辊41的线速在片材p的前端到达点b之前达到作为第一输送速度的线速vpn1[vpl1]。线速vpn1[vpl1]比处理线速vpn0[vpl0]快。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位辊41的线速在输送方向上比点b按长度δ1(其中,0<δ1<lb-lc)靠上游侧的位置成为vpn1[vpl1]。δ1是考虑了片材p的前端的输送偏差的富余量。δ1只要根据需要适当地设定即可。

当设定δ1时,片材p在与输送引导件42抵接前可靠地完成增速。

之后,对位辊41以保持线速vpn1[vpl1]的方式旋转直至片材p的前端到达点c。

对位辊41的线速在点c与点d之间(也包括点c、d)成为作为第二输送速度的处理线速vpn0[vpl0]。例如对位辊41的线速在输送方向上比点d按长度δ2(其中,0≤δ2≤ld-lc)靠上游侧的位置成为vpn0[vpl0]。δ2是考虑了片材p的前端的输送偏差的富余量。δ2只要根据需要适当地设定即可。

具体地,热辊366的线速以时间ta为基准回到vpn0[vpl0]直至经过时间td=ld/vnave(d)[td=ld/vlave(d)]。

之后,与通常输送模式同样地,对位辊41以保持线速vpn0[vpl0]的方式旋转直至片材p的前端到达点j。之后,对位辊41的旋转停止。

在增速输送模式中,片材p通过对位辊41比处理线速更快地增速直至达到转印位置。在对位位置与转印位置之间,通过对位辊41按超过处理线速的平均线速输送片材p的前端。

以下,将增速输送模式中的片材p的前端到达转印位置为止的时间tt标记为ttn2[ttl2]。ttn2[ttl2]比ttn1[ttl1]短。

在此,回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说明。

如图5所示,在动作3中,系统控制部100基于印刷设定信息来选择控制模式。

系统控制部100选择普通纸定影模式、厚纸定影模式、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以及消色色调剂消去模式中的任意一种。系统控制部100基于选择的控制模式将开始定影装置36的预热动作的控制信号送出到定影控制电路150。定影控制电路150开始定影装置36的预热动作。

定影控制电路150将卤素灯366d、366e中的至少一方和卤素灯365a点亮。定影控制电路150进行点亮控制,使得热辊366和带363成为预先确定的定影温度。定影控制电路150监视热敏电阻366f、365b的检测输出。定影控制电路150根据热敏电阻366f、365b的检测输出来检测预热动作的终止。当预热动作终止时,定影控制电路150向系统控制部100送出片材p的输送允许信号。

系统控制部100基于印刷设定信息中的片材p的种类的信息来选择定影辊通常驱动模式和定影辊减速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例如在片材p的克重是110g/m2以上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定影辊减速模式。例如在片材p的克重不到110g/m2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定影辊通常驱动模式。例如根据上述“普通纸”、“厚纸1”、“厚纸2”、“厚纸3”的分类,在“普通纸”以外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定影辊减速模式。在“普通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定影辊通常驱动模式。

系统控制部100基于印刷设定信息中的片材p的尺寸的信息来选择通常输送模式和增速输送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例如在连续输送片材p的情况下,为了缩短片材间距离可以使用增速输送模式。在该情况下,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增速输送模式。例如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超过218mm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增速输送模式。例如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是218mm以下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通常输送模式。

当选择控制模式时,确定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的驱动电机130a的驱动定时和速度线图。确定定影控制电路150的驱动电机369的驱动定时和速度线图。具体地,系统控制部100可以从预先由rom120存储的控制数据选择执行控制模式所需的控制数据。

在下述[表1]中,示出定影辊减速模式中的定影辊的减速开始和减速终止的定时设定的实施例1a、1b、2a、2b、3a、3b。

[表1]

如[表1]所示,实施例1a、1b、2a、2b、3a、3b的输送路径是共通的。若以点a为基准,则点f、g、h、i的路径长度lf,lg、li分别设为160.5mm、177.3mm、197mm、207mm。辊隙宽度设为19.7mm(=lh-lg)。

点a是对位位置。点a处的事件是对位辊41开始旋转(“对位辊启动”)。点f处的事件是热辊366开始减速。点g、h处的事件分别是片材p的前端到达辊隙n的入口部、出口部。点i处的事件是热辊366终止减速。其中,由控制系统50控制的事件是在点a、f、i处的事件。

实施例1a、1b的处理线速设为75mm/s。实施例1a、1b的处理线速例如在片材p是厚纸的情况下是优选的。实施例2a、2b的处理线速设为150mm/s。实施例2a、2b的处理线速适合例如印刷速度为30张/分左右的中速设备。实施例3a、3b的处理线速设为225mm/s。实施例3a、3b的处理线速适合例如印刷速度为50张/分左右的高速设备。

在实施例1a、2a、3a中,选择了通常输送模式(增速率0%)。在实施例1b、2b、3b中,选择了增速输送模式。

除此以外,当图像形成所需的全部控制模式的选择终止时,动作3终止。

如图5所示,当动作3结束时,进行动作4。在动作4中,进行在动作2中选择的片材p的供给。具体地,系统控制部100将开始片材p的供给的控制信号送出到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基于来自系统控制部100的控制信号,进行从收纳选择的片材p的片材供应部供应片材p的控制。例如在是由供给盒18a收纳的片材p的情况下,供给机构29a被驱动。而且,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驱动到对位辊41为止的输送路径中的片材输送部。例如在是由供给盒18a收纳的片材p的情况下,供给辊35a被驱动。

片材输送部在使片材p的前端碰到对位辊41的状态下停止。

以上,动作4结束。

在动作4之后进行动作5。在动作5中,开始中间转印带21中的色调剂图像的形成。具体地,系统控制部100判断是否从定影控制电路150接收输送允许信号。若接收输送允许信号,则系统控制部100将开始色调剂图像的形成的控制信号送出到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以及定影控制电路150。

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以及定影控制电路150分别并行地开始控制动作。

以上,动作5结束。

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按顺序使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的图像形成处理开始。各图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利用来自曝光器19的曝光光ly、lm、lc、lk使静电潜像写入感光鼓22y、22m、22c、22k的表面。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器24y、24m、24c、24k显影。

显影后的色调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25y、25m、25c、25k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以各色调剂图像形成区域彼此重叠的方式进行各一次转印。层叠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调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21向二次转印位置e输送。

与这种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的动作并行地进行动作6。在动作6中,在色调剂图像到达预先确定的位置的定时,驱动对位辊41的驱动电机130a被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驱动。通过驱动电机130a开始对位辊41的旋转。

由供给/输送控制电路130根据与选择的控制模式对应的速度方框图来控制对位辊41的线速。

以上,动作6结束。

若将色调剂图像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e的时间设为t0,则对位辊41开始驱动的时间tr是t0-(tt+δt)。在此,tt是上述片材p的前端从对位位置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e的设计上的输送时间。δt(其中,δt>0)是用于在片材p的前端部形成漏白部的时间。δt设定为即使考虑处理线速和中间转印带21及片材p的输送误差也能可靠地形成漏白部的大小。δt根据选择的控制模式的组合是固定的。t0-tr(=tt+δt)在增速输送模式中比在通常输送模式中短。在增速输送模式中,与通常输送模式相比,能按更早的定时形成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图像。特别是对同一尺寸的片材p连续地印刷的情况下,能缩短片材p的输送间隔。在增速输送模式中,能提高图像形成装置10的实质的印刷速度。

如图5所示,动作6结束,当片材p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e时,进行动作7。在无论选择了哪一控制模式的情况下对位辊41的线速均成为处理线速直至片材p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e。

在动作7中,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片材p。具体地,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在直至片材p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e的时间tr+tt(=t0-δt)为止的期间对二次转印辊33施加二次转印电压。在通过二次转印位置e的片材p上二次转印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辊33向与中间转印带21相反的方向按相同的线速旋转。片材p在进行二次转印的期间按处理线速向输送方向输送。通过了二次转印位置e的片材p沿着输送路径朝向定影装置36输送。

图像形成控制电路140在片材p的后端通过了二次转印位置e后停止施加二次转印电压。

当通过了二次转印位置e的片材p进入定影装置36时,进行动作8。在动作8中,通过定影装置36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p。

如图3所示,片材p沿着输送引导件367进入带363与热辊366之间。辊隙n按与控制模式相应的定影温度被加热。

定影控制电路150根据选择的控制模式来控制驱动电机369的旋转速度。例如在定影辊通常驱动模式中,驱动电机369的旋转速度被控制成热辊366的线速根据图6中的折线201而变化。例如在定影辊减速驱动模式中,驱动电机369的旋转速度被控制成热辊366的线速根据图6中的折线202而变化。

特别是在定影辊减速驱动模式中,定影控制电路150与片材p的前端pf到达点f的设计上的时间相应地使热辊366的线速从第三输送速度向第四输送速度开始减速。点f比点g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lg-lf是相对于片材p的输送误差有富余的长度。如图6所示,热辊366的线速成为第四输送速度直至到达辊隙n的入口部(点g)。

减速开始定时是片材p的前端pf从对位位置起开始输送后经过了时间tf-ta时。

例如时间tf-ta在将处理线速设为vpn0时选择了通常输送模式的情况下是第一控制时间ttn1+(lf-le)/vpn0。时间tf-ta在选择了增速输送模式的情况下是第二控制时间ttn2+(lf-le)/vpn0。在此,是ttn1>ttn2。

这样,在通常输送模式和增速输送模式中,改变时间tf-ta,从而在比辊隙n的入口部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固定区域(点f与点g之间)内,热辊366减速到第四输送速度。

以上,在处理线速是vpl0的情况下也是相同的。

在热辊366的线速减速到第四输送速度的状态下,当片材p的前端pf进入辊隙n时,进入时从热辊366作用于片材p的外力减小。而且,在二次转印位置e与辊隙n之间,形成与热辊366未减速时相比更大的片材p的弯曲。形成的弯曲会抑制作用于片材p的前端部的外力向后端侧的传递。

在定影辊减速模式中,当进入辊隙n时片材p受到的外力的影响难以波及到二次转印位置e。其结果是,能抑制二次转印时的图像模糊。

当片材p进入辊隙n时,片材p被按定影温度加热。定影温度被定影控制电路150控制为恒定。片材p还被热辊366和带363夹着而加压。附着于片材p的色调剂图像被热定影到片材p上。

定影控制电路150根据选择的速度方框图继续驱动电机369的控制。例如在定影辊减速模式中,热辊366的线速按片材p的前端pf到达比辊隙n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点i的时间开始增速。而且,热辊366的线速在规定的加速时间后回到与处理线速相等的第四输送速度。

片材p至少在前端pf通过点i的设计上的时间之后按处理线速朝向输送辊37排出到定影装置36的外部。

以上,动作8结束。

如图5所示,在动作8之后,进行动作9。

在动作9中,片材p被排出。从定影装置36排出的片材p到达输送辊37。输送辊37将片材p排出到排出部38。

以上,1张片材p中的图像形成结束。

在印刷作业中在多个片材p形成图像的情况下,通过系统控制部100的控制使先行的片材p的后端通过对位辊41后,对后行的片材p执行上述的动作3。以下,对后行的片材p同样地重复上述的动作4~动作9。

后行的片材p的图像形成按照与先行的片材p的后端隔着一定的用纸间隔的定时进行中间转印带21中的色调剂图像的形成。

其中,在选择增速输送模式的情况下,与通常输送模式相比,能缩短用纸间隔。

当系统控制部100对后行的片材p按在印刷设定中指定的张数进行图像形成时,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片材输送部停止。以上,印刷作业结束。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根据各种片材p将定影辊通常驱动模式和定影辊减速模式与通常输送模式和增速输送模式适当地组合后进行图像形成。例如对尺寸大的片材p选择增速输送模式从而提高实质的印刷速度。例如对克重大的片材p选择定影辊减速模式从而抑制二次转印时的图像模糊。

在选择定影辊减速模式的情况下,从对位位置开始输送片材p的时间在通常输送模式和增速输送模式中自动地切换为第一控制时间和第二控制时间。因此,能与对位辊41的增速的有无无关地可靠地抑制图像模糊。

在此,基于实验结果说明热辊366的减速所致的转印模糊的变化。

图8是表示定影辊的减速率与图像模糊的关系的模式曲线图。为了易于观察,在图8中将测定值描绘为近似曲线的曲线221。

图8的横轴表示定影辊的减速率(%)。减速率(%)用(v2-v1)×100/v1来定义。在此,v1表示第三输送速度,v2表示第四输送速度。

图8的纵轴表示图像模糊等级。图像模糊等级用目视将图像样本与阶段样品进行比较从而来判断。作为图像模糊等级的阶段样品,按图像模糊的程度变差的顺序准备了等级0、1、2、3、4的5阶段的样品。等级2以下是允许范围的图像。

针对片材p的尺寸、种类,使用了a3、250g纸。

如曲线221所示,图像模糊等级在减速率为0%时最差。图像模糊等级随着减速率增大而接近0。特别是在减速率为3%以上时,图像模糊等级成为等级2以下。而且在减速率为4%以上时,图像模糊等级成为极其良好的等级1以下。在减速率为4%以上时,图像模糊等级的变化为大致同等状态。

当减速率变得过大时,例如在片材p中弯曲有可能变得过大。当弯曲变得过大时,在未转印图像中有可能产生拖尾。当弯曲变得过大时,厚纸的通过有可能变得困难。

更优选减速率是3%以上4%以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说明了热辊366和带式热辊365分别被卤素灯366d、366e、365a加热的例子。但是,热辊366和带式热辊365的加热单元不限于卤素灯。例如热辊366和带式热辊365可以被电阻加热器、ih加热器等加热。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用带363被压辊364和带式热辊365这两个辊架设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带363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辊架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定影辊减速驱动模式中,用无论选择通常输送模式和增速输送模式中的哪一个均在作为进入辊隙n为止的固定位置的点f处开始减速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使热辊366开始减速的时间在选择了通常输送模式的情况和选择了增速输送模式的情况下,可以是从辊隙n的入口部开始的路径长度不同的位置所对应的时间。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提供在使用各种片材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转印模糊的图像形成装置。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0:图像形成装置;17:打印机部;18a、18b:供给盒(片材供应部);18c:手动供给单元(片材供应部);21:中间转印带(图像承载体);22、22y、22m、22c、22k:感光鼓(图像承载体);29a、29b:供给机构(片材输送部);29c:手动供给机构(片材输送部);35a、35b:供给辊(片材输送部);36:定影装置(定影器);41:对位辊(片材输送部);50:控制系统(控制部);363:带;364:压辊;365:带式热辊;366:热辊(旋转体);369:驱动电机(定影辊驱动部);n:辊隙;p:片材;pf:前端(片材的前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