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847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处理盒是一种可拆卸地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主机中的盒子,处理盒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包含壳体,感光鼓、显影辊等等。处理盒相对于设备主机是可拆卸的,便于设备的保养。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的光对已被充电单元均匀充电的感光鼓进行有选择的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该潜像由显影辊用调色剂显影成调色剂像,所形成的调色剂像再由转印器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最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如果显影辊长时间和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紧密接触,显影辊会污染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从而引起打印品质缺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显影结束后将显影辊和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分离,显影时再使显影辊和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接触。而由于显影辊需要从图像形成装置上接收动力,因而处理盒上设置有驱动力接收组件,在将显影辊和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分离或接触时,需要同时将显影辊及驱动力接收组件和图像形成装置分离和啮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显影辊与图像形成装置分离和接触的处理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

粉仓,用于容纳显影剂;

显影辊;

驱动力接收组件,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并驱动显影辊旋转;

支架,所述粉仓能够沿驱动力接收组件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还包括粉仓移位控制组件,所述粉仓移位控制组件设置于粉仓的侧壁与支架之间,粉仓位移控制组件可以控制粉仓沿驱动力接收组件的轴向移动。

具体的,所述粉仓移位控制组件包括滑块、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及滑块弹簧;所述滑块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与滑块连接,所述滑块可相对支架侧壁移动;所述滑块还连接有活动杆转轴,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通过活动杆转轴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的自由端与粉仓的侧壁相接触或者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自由端与支架相接触或者铰接;所述滑块可带动活动杆转轴运动。

具体的,当滑块被滑块弹簧推动到远离支架的最大位置时,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小;当滑块在外力作用下到达最接近支架的位置时,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大。

具体的,所述粉仓移位控制组件设置于粉仓远离所述驱动力接收组件的轴向侧壁与支架之间。

具体的,所述粉仓移动弹簧设置于所述粉仓安装有所述驱动力接收组件的轴向侧壁与所述支架之间。

具体的,所述粉仓轴向两侧壁与支架之间均设置有粉仓移位控制组件,与所述驱动力接收组件同侧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滑块与第一、第二活动杆的动作过程和设置于驱动力接收组件相对侧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滑块与第一、第二活动杆的动作过程相反;

当与驱动力接收组件同侧设置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大时,设置于驱动力接收组件相对侧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小;当与驱动力接收组件同侧设置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小时,设置于驱动力接收组件相对侧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大。

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有第一摆杆,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有第二摆杆,且所述第一摆杆、所述第二摆杆分别与相应侧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滑块相连;所述第一限位件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摆杆转动、以驱动相应侧的所述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滑块移动;所述第二限位件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摆杆转动、以驱动相应侧的所述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滑块移动。

具体的,所述第二活动杆与所述活动杆转轴一体成型,构成t形杆,该t形杆的竖杆为所述活动杆转轴,t形杆的横杆的端部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滑块设置有套圈,所述套圈套设在设置于活动杆转轴上,所述滑块能够带动活动杆转轴移动。

具体的,所述活动杆转轴固定设在滑块上,随滑块移动;第二活动杆的一端套设在设置于活动杆转轴上,并可绕活动杆转轴旋转;第一活动杆的一端套设在活动杆转轴上,并可绕活动杆转轴旋转。

具体的,所述活动杆转轴的轴线与驱动力接收组件的轴线相垂直,且和滑块的移动方向相垂直;在所述滑块弹簧和外力作用下,所述滑块能够沿着垂直于驱动力接收组件的轴向的方向往复移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包括支架和粉仓,在支架底部设置限位件,限位件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推动下,带动粉仓、显影辊或感光鼓的移动;粉仓可相对于支架沿驱动力接收组件旋转轴的轴向移动,使得驱动力接收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显影结束后可以使显影辊和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相分离,避免显影辊长时间与感光鼓相接触,污染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引起打印品质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第一动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第二动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实施例1驱动力接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实施例1驱动力接收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第一动作组件与驱动力接收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第一动作组件与驱动力接收组件另一角度的连接示意图;

图7a为实施例1驱动力接收组件向外伸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b为实施例1驱动力接收组件向外伸出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为第一动作组件控制驱动力接收头伸出到最大位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粉仓和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涂10b为图10a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粉仓和支架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图11a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粉仓在旋转轴l方向上相对支架滑动到最外位置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粉仓和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图14a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a为粉仓最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部时滑块与第一、第二活动杆的动作示意图;

图15b为粉仓最靠近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部时滑块与第一、第二活动杆的动作示意图;

图16为粉仓最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部时滑块与第一、第二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粉仓最靠近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部时滑块与第一、第二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粉仓在旋转轴l方向上相对支架滑动到最外位置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的处理盒包括容纳显影剂的粉仓100及显影辊200,显影辊200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设置于粉仓100上,处理盒的两端设置有端盖。在处理盒的一端设置有驱动动力接收组件300,驱动动力接收组件300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并驱动显影辊200(或感光鼓)旋转。在粉仓100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动作组件和第二动作组件,通过第一动作组件和第二动作组件使粉仓和显影辊发生位移。

参照图2,第一动作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101、第一弹簧103及第一卡位105,第一限位件101通过转轴设置于粉仓100的侧壁上,并可绕转轴在垂直于显影辊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上转动,第一弹簧103的一端抵在第一限位件101上,另一端抵在粉仓100上,第一限位件101绕转轴转动时可压缩第一弹簧103。如图3所示,第二动作组件包括第二限位件102、第二弹簧104及第二卡位106,第二限位件102通过转轴设置于粉仓100的侧壁上,并可绕转轴在垂直于显影辊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上转动,第二弹簧104的一端抵在第二限位件102上,另一端抵在粉仓上,第二限位件102绕转轴转动时可压缩第二弹簧104。

可以理解,在第一限位件101、第二限位件102未转动时,第一弹簧103、第二弹簧104均处于预压缩状态,以使得第一限位件101在第一弹簧103的弹力作用下可与第一卡位105接触,第二限位件102在第二弹簧104的弹力作用下可与第二卡位106接触,第一卡位105和第二卡位106设置于粉仓上。

也就是说,当存在外力使第一限位件101、第二限位件102转动时,实际上可对第一弹簧103、第二弹簧104形成进一步的压缩。

图4a和图4b为驱动力接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驱动力接收组件包括驱动力接收头301、复位弹簧302、驱动块303、驱动齿轮304、定位支架306和限位支架307。

结合图5所示,定位支架306和驱动齿轮304在驱动力接收组件的旋转轴l的方向上相对于粉仓100固定地设置于粉仓100上,可以理解,该旋转轴l为假想轴,其轴线的方向也就是驱动力接受组件的轴向,同时也是驱动力接收头301以及其他同轴设置的各部件的轴向。第一限位件101通过连杆1011与定位支架306相连,并可通过连杆1011驱动定位支架306绕旋转轴l转动。限位支架307设置于定位支架306上,通过定位支架306将驱动力传递给处理盒的显影辊或感光鼓。

定位支架306上具有沿旋转轴l突出定位支架表面的推动突起部306a,推动突起部306a具有连接定位支架306顶面和推动突起部306a顶面的移动斜面s,限位支架307底部设置有与定位支架306相抵接的突起部307a,当定位支架306绕旋转轴l转动时,限位支架307的突起部307a可沿移动斜面s在定位支架306顶面和推动突起部306a顶面之间移动,从而使限位支架307沿旋转轴l往复移动。如图4b所示,上述推动突起部306a可以设于定位支架306的外缘,相应地,突起部307a也可以设于限位支架307的外缘。

驱动块303设置于限位支架307上,驱动齿轮304套在驱动块303外,驱动力接收头301穿过驱动齿轮304和驱动块303、底部伸至限位支架307中。复位弹簧302套在驱动力接收头301外,且一端与驱动齿轮304抵顶、另一端与驱动块303抵顶。当限位支架307沿旋转轴l移动时,带动驱动块303和驱动力接收头301一起沿旋转轴l移动。

下面结合图6、图7a及图7b对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时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为了便于描述,将顺着处理盒安装的方向定义为前。

如图2和图3所示,当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后、还未开始成像工作时,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分别在第一弹簧103和第二弹簧104的弹力作用下与第一卡位105和第二卡位106相接触,此时,第一限位件101通过连杆1011控制定位支架306处于定位支架306的顶面与限位支架307的突起部307a相接触的位置,即驱动力接收头301处于缩回的最大位置;

当图像形成装置准备成像时,图像形成装置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沿垂直于旋转轴l的方向向前移动,并通过压缩第一弹簧103和第二弹簧104驱动粉仓100、显影辊200和驱动力接收组件300同步向前移动,直到显影辊200和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相接触,感光鼓可以是固定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也可以是提前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

当显影辊200和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相接触,由于粉仓和显影辊位置受限不再移动,图像形成装置继续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时,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开始离开第一卡位105和第二卡位106,且第一限位件101在移动的同时通过连杆1011带动定位支架306绕旋转轴l旋转,定位支架306旋转时,限位支架307的突起部307a开始沿移动斜面s从定位支架306顶面向推动突起部306a顶面移动,并压缩复位弹簧302,参照图7a和图7b,在该移动过程中限位支架307沿旋转轴l的向外移动,使驱动力接收头301向外伸出,当定位支架306停止转动时,限位支架307位于最远离定位支架306顶面的位置,使驱动力接收头301伸出到最大位置,此时驱动力接收头301可以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部啮合。

结束成像后,由于驱动力接收头301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仍相啮合,无法移动,当图像形成装置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向后移动过程中,第一限位件101通过连杆1011控制定位支架306反向旋转,在复位弹簧302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支架307的突起部307a沿移动斜面s从推动突起部306a顶面向定位支架306顶面移动,限位支架307向靠近定位支架306的方向移动,驱动力接收头301往回缩,从伸出状态恢复至缩回状态,直至驱动力接收头301恢复至图2所示的缩回的最大位置,此时,驱动力接收头301可以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脱离啮合,第一限位件101、第二限位件102与第一卡位105、第二卡位恢复接触状态,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继续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带动粉仓向后移动,使显影辊200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相分离。

实施例2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处理盒包括粉仓100、显影辊200以及支架400,粉仓100在外力作用下可沿旋转轴l移动地设置于支架400上,支架400大致呈ㄇ形。粉仓100的一端设置驱动力接收组件300。在粉仓100的一侧壁与支架400之间设置有粉仓移动弹簧401,粉仓移动弹簧401的两端分别抵在支架400内侧壁上和粉仓100的侧壁上。粉仓移动弹簧401可使粉仓100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本实施例的粉仓移动弹簧401与驱动力接收组件同侧,但粉仓移动弹簧也可以设置于粉仓未安装驱动力接收组件的侧壁与支架之间,或者设置于粉仓的两个侧壁与支架之间。本实施例的驱动力接收组件包括驱动力接收头、驱动块及驱动齿轮,驱动力接收头、驱动块及驱动齿轮在旋转轴l的方向上均相对粉仓固定地设置于粉仓上。

如图10a、图10b、图11a和图11b所示,支架4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动作组件和第二动作组件,其中,第一动作组件与驱动力接收组件300位于同侧。

第一动作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101(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01与粉仓移动弹簧401及驱动力接收组件在支架的同侧)、第一弹簧103、第一卡位105(未示出),本实施例的第一限位件101连接有第一摆杆1012,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一摆杆1012通过转轴与支架400相连,转轴的轴线与旋转轴l平行。第一弹簧103的一端抵在第一限位件101上,另一端沿支架侧壁方向抵在支架400上。第二动作组件包括第二限位件102、第二弹簧104、第二卡位106,本实施例的第二限位件102连接有第二摆杆1013,第二限位件102和第二摆杆1013通过转轴与支架400相连,第二弹簧104的一端抵在第二限位件102上、另一端沿支架侧壁方向抵在支架400上。第一限位件101和与第一卡位105接触,第二限位件102可与第二卡位106接触。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支架侧壁和粉仓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摆杆1012和第二摆杆1013均可以锲入支架侧壁和粉仓侧壁之间,为便于描述,可将设有第一限位件的支架侧壁与该侧的粉仓侧壁之间的间隙称之为第一间隙,而将设有第二限位件的支架侧壁与该侧的粉仓侧壁之间的间隙称之为第二间隙;但第一摆杆1012和第二摆杆1013形成一个反向运动的关系,具体而言,第二摆杆1013锲入所述支架400和粉仓300之间的间隙(第二间隙)时,第一摆杆1012可以从所述支架400和粉仓300之间的间隙(第一间隙)中退出,反之亦然。

当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后、还未开始成像工作时,粉仓100在粉仓移动弹簧401的推动下,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驱动力接收组件300也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粉仓100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到最大位置时,驱动头与动力部分离,此时驱动力接收头301伸出于支架外侧壁的长度为b2,如图9所示。

当准备显影时,图像形成装置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沿着垂直于旋转轴l的方向向前移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分别通过压缩第一弹簧103和第二弹簧104的压力传导驱动粉仓100和支架400向前移动,驱动力接收组件300也同步向前移动;当显影辊200和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相接触时,粉仓100停止移动;

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继续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由于在支架侧壁和粉仓侧壁之间有间隙,当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继续分别压缩第一弹簧103和第二弹簧104时,第一限位件101带动第一摆杆1012锲入支架侧壁和粉仓侧壁之间的间隙内,第二限位件102带动第二摆杆1013退出支架侧壁和粉仓侧壁之间的间隙;第一摆杆1012和第二摆杆1013使得粉仓100克服粉仓移动弹簧401的弹力沿旋转轴l靠近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粉仓100最靠近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时,驱动力接收头301伸出于支架外侧壁的长度为b1,b1>b2,此时驱动力接收头301可以和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部啮合(图12)。

结束成像后,当图像形成装置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向后移动时,由于驱动力接收头301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仍相啮合,无法移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相对于粉仓100在垂直于旋转轴l的方向上发生位移,进而第一限位件101带动第一摆杆1012退出支架侧壁和粉仓侧壁之间的间隙,第二限位件102带动第二摆杆1013锲入支架侧壁和粉仓侧壁之间的间隙内,使得粉仓移动弹簧401复位,进而控制粉仓100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粉仓100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到最大位置,驱动力接收头301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脱离啮合。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也分别与第一卡位105和第二卡位106恢复接触状态;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继续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分别通过第一卡位105和第二卡位106推动粉仓100向后移动,使显影辊200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相分离。

本实施例还可以做相关的变形,如第一限位件101上不设置第一摆杆1012,只是由第二限位件102带动第二摆杆1013锲入或者退出支架侧壁和粉仓侧壁之间的间隙,使得粉仓移动弹簧401复位或者被压缩,进而控制粉仓100远离或接近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完成驱动头与驱动力接收头的接驳。还可以不在第二限位件102上设置第二摆杆1013,只在第一限位件101上设置第一摆杆1012,只由第一限位件101带动第一摆杆1012锲入或者退出支架侧壁和粉仓侧壁之间的间隙,使得粉仓移动弹簧401被压缩或者复位,进而控制粉仓100接近或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完成驱动头与驱动力接收头的接驳。还可以不设置粉仓移动弹簧。

实施例3

参照图13、图14a和图14b,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地方在于:在粉仓未设置驱动力接收组件的侧壁与支架400之间设置有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用于替代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使得粉仓移动弹簧401被压缩或者复位,进而控制粉仓100接近或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完成驱动头与驱动力接收头的接驳。粉仓移位控制组件包括滑块107、第一活动杆108、第二活动杆109、滑块弹簧402。滑块弹簧402一端固定在支架400上、另一端与滑块107连接,滑块107沿着支架侧壁方向可相对支架侧壁移动设置。滑块107在滑块弹簧402的弹力作用下可沿着垂直于旋转轴l的方向移动。

第二活动杆109呈横卧的t字形,横杆的端部通过铰链活动设置支架400上,竖杆部分形成一个活动杆转轴;所述滑块107通过设置于滑块107上的套圈套设在设置于活动杆转轴上并可带动活动杆转轴移动;第一活动杆108的一端套设在活动杆转轴上并可绕活动杆转轴旋转,第一活动杆108的另一端(自由端)可与粉仓100的侧壁相接触。活动杆转轴的轴线与旋转轴l相垂直,且与和滑块的移动方向相垂直。

参照图15a、15b、16、17,可以理解滑块移动时与第一、第二活动杆间的动作关系。参照图15a、图16,当滑块107被滑块弹簧402推动到远离支架400的最大位置时,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的横杆间成一定的夹角,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相对设置的两端(外侧两端)之间的距离为l1。当滑块107向靠近支架400内侧的方向移动时,滑块弹簧402被压缩,滑块107通过套圈带动活动杆转轴移动,迫使第一活动杆108绕活动杆转轴旋转,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的横杆之间的夹角变大,随着滑块107的移动,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的横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当滑块107到达最接近支架400后侧(远离粉仓)的位置时,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变为最大,为l2,l2>l1,参照图15b、图17。

当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后、还未开始成像工作时,滑块107在滑块弹簧402的推动下距离支架400最远,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横杆相对设置的两端间的距离最小,第一活动杆108与第二活动杆109的横杆之间的夹角最小,且由于不存在外力作用,可将此时滑块弹簧402所处的状态称之为原始状态,即无外力作用时滑块弹簧402所处的状态。此时,粉仓100在粉仓移动弹簧401的推动下,处于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的一侧,设置在粉仓100上的驱动组件300也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驱动力接收头301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分离(图13)。

当准备显影时,图像形成装置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向前移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分别通过压缩第一弹簧103和第二弹簧104驱动支架400和粉仓向前移动,当显影辊和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接触时,粉仓和支架停止移动;此时,滑块107不与滑块弹簧相接触的一端(自由端)抵触到图像形成装置,使滑块107开始压缩滑块弹簧402,滑块107通过套圈带动活动杆转轴移动,迫使第一活动杆108绕活动杆转轴旋转,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的横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大,第一活动杆108的外侧一端抵触到粉仓,第二活动杆109横杆的外侧一端抵触到支架侧壁,由于支架侧壁相对固定,第一活动杆108将粉仓100向靠近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的方向推,当滑块107被推至最靠近支架400后侧(远离粉仓)时,也就是滑块弹簧402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相对设置的两端(外侧的两端)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第一活动杆108与第二活动杆109横杆之间的夹角最大,粉仓100被推到最靠近图像形成装置动力部,驱动力接收组件300也最靠近图像形成装置动力部一侧,驱动力接收头301可以和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部啮合(图18)。

当成像结束后,当图像形成装置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向后移动,驱动力接收头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仍相啮合无法移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在垂直于旋转轴l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滑块107向远离支架的方向移动,带动活动杆转轴(第二活动杆109竖杆)并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动杆108绕活动杆转轴旋转,使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小,粉仓开始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当粉仓100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到最大位置,驱动力接收头301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脱离啮合,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继续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分别通过第一卡位105和第二卡位106推动粉仓100向后移动,使显影辊200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相分离。

本实施例还可以做相关变形,例如将粉仓移位组件与驱动力接收组件同侧设置,当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后、还未开始成像工作时,滑块弹簧402带动滑块107处于最接近支架400的后侧位置,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的横杆相对设置的两端间的距离最大,粉仓处于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的一侧,设置在粉仓100上的驱动组件300也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驱动力接收头301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分离,当准备显影时,图像形成装置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向前移动,并通过压缩第一弹簧103和第二弹簧104驱动支架400和粉仓向前移动,粉仓向前移动时滑块107压缩滑块弹簧402,并带动活动杆转轴移动,使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的横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小,粉仓100被推到最靠近图像形成装置动力部,驱动力接收组件300也最靠近图像形成装置动力部一侧,驱动力接收头301可以和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部啮合。

或者,在粉仓两端的侧壁与支架之间均设置粉仓移位控制组件,与驱动力接收组件同侧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滑块与第一、第二活动杆的动作过程,和设置于驱动力接收组件相对侧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滑块与第一、第二活动杆的动作过程正好相反。即当与驱动力接收组件同侧设置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横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大时,设置于驱动力接收组件相对侧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小,此时粉仓最远离图像形成装置动力部,驱动力接收头和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部脱离;当与驱动力接收组件同侧设置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横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小时,设置于驱动力接收组件相对侧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横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大,此时粉仓最靠近图像形成装置动力部,驱动力接收头可以和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部啮合。当粉仓两端的侧壁与支架之间均设置粉仓移位控制组件时还可以不设置粉仓移动弹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粉仓移位控制组件中第二活动杆的形状,以及活动杆转轴固定设在滑块107上,随滑块移动。第二活动杆109呈杆状,第二活动杆109的一端(自由端)自由地与支架400接触(也通过铰链活动设置支架400上),另一端套设在设置于滑块107上的活动杆转轴上并可绕活动杆转轴旋转。第一活动杆108的一端套设在活动杆转轴上并可绕活动杆转轴旋转,第一活动杆108的另一端(自由端)可与粉仓100的侧壁相接触。活动杆转轴的轴线与旋转轴l相垂直,且与和滑块的移动方向相垂直。

参考图15a、15b、16、17,可以理解滑块移动时与第一、第二活动杆间的动作关系。参考图15a、图16,当滑块107被滑块弹簧402推动到远离支架400的最大位置时,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的间成一定的夹角,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相对设置的两端(外侧两端)之间的距离为l1。当滑块107向靠近支架400内侧的方向移动时,滑块弹簧402被压缩,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在滑块107的带动下,绕活动杆转轴旋转,随着滑块107的移动,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当滑块107到达最接近支架400的位置时,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变为最大,为l2,l2>l1,参考图15b、图17。

当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后、还未开始成像工作时,滑块107在滑块弹簧402的推动下距离支架400最远,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相对设置的两端间的距离最小,此时,粉仓100在粉仓移动弹簧401的推动下,处于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的一侧,设置在粉仓100上的驱动组件300也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驱动力接收头301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分离(图13)。

当准备显影时,图像形成装置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向前移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分别通过压缩第一弹簧103和第二弹簧104驱动支架400和粉仓向前移动,当显影辊和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接触时,粉仓和支架停止移动;此时,滑块107不与滑块弹簧相接触的一端(自由端)抵触到图像形成装置,使滑块107开始压缩滑块弹簧402,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在滑块107的带动下开始旋转,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大,第一活动杆108的外侧一端抵触到粉仓,第二活动杆109的外侧一端抵触到支架侧壁,将粉仓100向靠近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的方向推,当滑块107被推至最靠近支架400后侧(远离粉仓)时,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相对设置的两端(外侧的两端)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粉仓100被推到最靠近图像形成装置动力部,驱动力接收组件300也最靠近图像形成装置动力部一侧,驱动力接收头301可以和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部啮合(图18)。

当成像结束后,当图像形成装置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向后移动,驱动力接收头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仍相啮合无法移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在垂直于旋转轴l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滑块107向远离支架的方向移动,并带动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绕转轴旋转,使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小,粉仓开始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当粉仓100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到最大位置,驱动力接收头301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脱离啮合,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继续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分别通过第一卡位105和第二106推动粉仓100向后移动,使显影辊200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感光鼓相分离。

本实施例还可以做相关变形,例如将粉仓移位组件与驱动力接收组件同侧设置,当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后、还未开始成像工作时,滑块弹簧402带动滑块107处于最接近支架400的后侧位置,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相对设置的两端间的距离最大,粉仓处于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的一侧,设置在粉仓100上的驱动组件300也远离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驱动力接收头301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部分离,当准备显影时,图像形成装置推动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向前移动,并通过压缩第一弹簧103和第二弹簧104驱动支架400和粉仓向前移动,粉仓向前移动时滑块107压缩滑块弹簧402,使第一活动杆108和第二活动杆109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小,粉仓100被推到最靠近图像形成装置动力部,驱动力接收组件300也最靠近图像形成装置动力部一侧,驱动力接收头301可以和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部啮合。

或者,在粉仓两端的侧壁与支架之间均设置粉仓移位控制组件,与驱动力接收组件同侧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滑块与第一、第二活动杆的动作过程,和设置于驱动力接收组件相对侧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滑块与第一、第二活动杆的动作过程正好相反。即,当与驱动力接收组件同侧设置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大时,设置于驱动力接收组件相对侧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小,此时粉仓最远离图像形成装置动力部,驱动力接收头和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部脱离;当与驱动力接收组件同侧设置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小时,设置于驱动力接收组件相对侧的粉仓移位控制组件的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相对设置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大,此时粉仓最靠近图像形成装置动力部,驱动力接收头可以和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部啮合。当粉仓两端的侧壁与支架之间均设置粉仓移位控制组件时还可以不设置粉仓移动弹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如可以结合实施例2和3,或者2和4的结构将实施例2中的摆杆的自由端固定到实施3中的滑块107上,依靠摆杆的摆动推动滑块107移动,实现粉仓的沿驱动力接收组件旋转轴的轴向相对支架移动。另外,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