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机构及瞄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6845发布日期:2019-06-25 23:2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补偿机构及瞄准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补偿机构及瞄准器,特别是指一种同时具有零点停止(zerostop)与零点重置(zeroreset)功能的补偿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瞄准器常藉由高度或风偏补偿机构来进行弹着补偿。在进行弹着补偿之前,需先对瞄准器进行归零设定,使补偿机构的调整螺丝被调整到一基准位置,而补偿机构的调整盖则被调整到一零点位置。完成归零设定后,使用者始可操作补偿机构以对瞄准器进行弹着补偿。然而,在弹着补偿过后,调整盖可能已经经过多次转动,若使用者需要对不同的目标距离再次进行弹着补偿时,通常已不易再将补偿机构调整回归零设定。

缘是,已知的补偿机构常具有一零点停止(zerostop)的功能,当需要调整螺丝回到基准位置时,用户只要操作调整盖往反方向转动到停止,补偿机构自然就回到归零设定了。为了实现上述零点停止的功能,通常补偿机构的调整盖上会设置一止动件(例如插销),调整盖在往反方向转动的过程中,会受限于该止动件而停止在零点位置,从而达到零点停止的功能。

于上述结构中,虽然补偿机构可藉由该止动件达到零点停止的功能,但同时也产生新的问题。具体而言,由于该止动件的存在,调整盖从零点位置开始转动到受限停止只能转动一角度,而非一圈整(360度),进而造成使用者在操作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的补偿机构,该补偿机构具有零点停止(zerostop)的功能,且其调整盖在往一预设方向转动一圈整(360度)后随即停止。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补偿机构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基座、调整单元、调整盖以及止动单元。该调整单元设置于该基座。该调整盖包括抵接件,且该调整盖连接于该调整单元,并用以带动该抵接件沿着该调整盖的周向移动,从而形成第一周向移动范围。该止动单元包括滑动件以及止动环,且该止动单元连接于该基座,该止动环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该滑动件可移动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之间,从而形成第二周向移动范围。其中,该第一周向移动范围所对应的圆心角度与该第二周向移动范围所对应的圆心角度相加后为一固定角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补偿机构更包括一限位螺丝以及一弹性件,该限位螺丝依序穿过该弹性件与该调整盖后固定于该调整单元,该弹性件被压缩于该限位螺丝与该调整盖之间并产生一回复力,该调整盖受到该回复力的推抵而位于第一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滑动件具有止挡部以及滑动部,当该调整盖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抵接件可用以推抵该止挡部,使该滑动部移动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之间,而该调整盖可用以带动该调整单元相对于该基座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止挡部具有第一侧以及第二侧,当该滑动部抵接于该第一端部时,该抵接件从该第一侧移动到该第二侧的轨迹对应第一角度,当该滑动部从该第一端部移动至该第二端部时,抵接于该第二侧的该抵接件移动的轨迹对应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与该第二角度相加后为360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该滑动部抵接于该第一端部且该抵接件抵接于该第一侧时,该调整盖只能朝顺时针或逆时针其中之一方向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该滑动部抵接于该第二端部且该抵接件抵接于该第二侧时,该调整盖只能朝该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调整盖可相对于该调整单元移动直到该弹性件被完整压缩后才停止于第二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该调整盖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抵接件与该滑动件无法接触,而该调整盖无法带动该调整单元相对于该基座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调整盖更包括一压环,该压环推压该滑动件,使该抵接件与该滑动件无法接触。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止动单元更包括一限位件,该限位件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该第一端固定于该止动环,该第二端推抵该滑动件,使该滑动件抵接于该第一端部。

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瞄准器的实施例,该瞄准器包括本体、物镜单元、目镜单元、内镜筒以及一如前述的补偿机构。该本体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该物镜单元连接于该第一端部,该目镜单元连接于该第二端部。该内镜筒设置于该本体内,位于该物镜单元与该目镜单元之间,并包括复数个镜片。其中,该物镜单元、该内镜筒与该目镜单元构成一光轴。该补偿机构设置于该本体,并抵接于该内镜筒的外周面,以调整该光轴。

实施本发明的补偿机构和瞄准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补偿机构具有零点停止(zerostop)的功能,且其调整盖在往一预设方向转动一圈整(360度)后随即停止。除此之外,该补偿机构可藉由切换调整盖的位置来实现零点重置(zeroreset)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补偿机构的其中一实施例在调整盖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侧面剖视图。

图1b是本发明补偿机构的其中一实施例在调整盖位于第二位置时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补偿机构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的调整单元与基座的爆炸图。

图4是图2中的连接件、止动单元与承载件的爆炸图。

图5a是图4中的止动单元的俯视图。

图5b是图4中的止动单元的仰视图。

图6是图2中的调整盖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a、1b及2,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补偿机构11包括调整盖110、齿环137、止动单元152、承载件141、调整单元120、计数件140以及基座130。其中,补偿机构11同时具有零点停止(zerostop)与零点重置(zeroreset)两种功能,用户可藉由将调整盖110定位于二不相同的位置(如图1a、1b所示),来选择切换为零点停止或零点重置的功能。在进行弹着补偿时,若调整盖110被定位于图1a的位置,用户在往一预设方向转动调整盖110一圈整(360度)后,调整盖110将受限于止动单元152而停止,另一方面,使用者只要往该预设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调整盖110至其停止为止,调整盖110即回到零点位置。此外,当调整盖110转动一圈整后,若欲继续进行弹着补偿,使用者可切换调整盖110的位置,从而解除止动单元152对调整盖110之限制并继续进行弹着补偿。若调整盖110被定位于图1b的位置,用户可不被限制地转动调整盖110,从而重置零点。以下详细说明这些组件的组装:

请同时参阅图1a、1b及3,基座130可透过橡胶垫圈231固定于瞄准器(未绘示)的本体上,并具有调整孔131以及复数个轴向的沟槽133。计数件140套设于基座130的外侧,且o形环305被夹于计数件140与基座130之间,其中,计数件140可在归零设定后转动调整至代表第0圈的位置,而后用户则可依实际旋转圈数进行调整以方便记录圈数。调整单元120设置于基座130上,并可延伸穿过调整孔131以到达该瞄准器的本体内部,且o形环303被夹于调整单元120与基座130之间。具体而言,调整单元120包括传动件121、第一螺丝123以及第二螺丝127。传动件121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211、第二容置空间1213以及孔1215。传动件121设置于基座130上,且o形环301套设于传动件121。第一螺丝123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211,并延伸穿过调整孔131,而第二螺丝127则固定于第一螺丝123上穿过调整孔131的一端部。其中,第一螺丝123的外周壁上具有外螺纹(未绘示),该外螺纹可与调整孔131内周壁上的内螺纹(未绘示)相互配合。除此之外,盲孔1215中依序设置有弹性件221、球座223以及球体225,球体225设置于球座223上,藉由弹性件221所产生的回复力推压球座223,使球体225抵接于这些沟槽133。当传动件121转动时,将带动球体225在各沟槽133间移动而发出声音。

请同时参阅图1a、1b及4,承载件141设置于基座130上,围绕着传动件121,使o形环301被夹于承载件141与传动件121之间。另一方面,承载件141用以承载止动单元152,从而使止动单元152也围绕着传动件121。其中,承载件141具有三个穿孔243。止动单元152包括插销143、止动环145、限位件147、弹性件149以及滑动件150。止动环145具有滑动空间1458、第一开口部1454以及第二开口部1456,而第一开口部1454由第一端部541、第二端部542以及边缘部543所定义。滑动件150具有穿孔1501、滑动部1504以及止挡部1505。

具体而言,止动环145设置于承载件141上,而三个固定件241分别穿过这些穿孔243并抵接于止动环145,从而固定住止动环145。插销143设置于穿孔1501,而弹性件149则套设于插销143。接着,请同时参阅图5a及5b,将组装有插销143与弹性件149的滑动件150设置于滑动空间1458中。其中,弹性件149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该第一端抵接于滑动部1504,而该第二端朝着远离第二开口部1456的方向穿过滑动空间1458并抵接于传动件121,从而藉由弹性件149的回复力推压滑动部1504抵接于边缘部543。又如图1a及1b所示,当插销143、弹性件149以及滑动件150设置于滑动空间1458中时,边缘部543、穿孔1501、插销143与弹性件149将处在一样的水平高度,且高度高于穿孔1501的部分滑动部1504将穿过第一开口部1454到达滑动空间1458之外。还需特别说明的是,当滑动部1504抵接于边缘部543时,止挡部1505会穿过第二开口部1456到达滑动空间1458之外。当滑动件150受推压使得滑动部1504离开边缘部543时,弹性件149将进一步地被压缩,而止挡部1505则会回到滑动空间1458之中。

又如图5b所示,限位件147具有第一端1471以及第二端1475,第一端1471固定于止动环145上一固定槽1451,而第二端1475抵接于滑动部1504。其中,限位件147在止动单元152组装完成后会发生形变,并产生回复力,而该第二端1475则藉由该回复力推压滑动部1504,从而使滑动部1504紧靠于第一端部541。另外,如果滑动件150受到大于该回复力的一外力推挤的话,限位件147将进一步地发生形变,与此同时,滑动部1504将离开第一端部541,并朝向第二端部542的所在位置移动,直到抵接于第二端部542才停止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当该外力消失后,滑动部1504又会再次受到该第二端1475的推压而紧靠于第一端部541。

请同时参阅图1a、1b、4及6,齿环137套设于传动件121,并具有复数个轴向的第一沟槽1351。调整盖110包括盖体111、抵接件113以及一压环117。盖体111具有一限位槽1111与复数个轴向的第二沟槽1353(如图1b所示),而这些第二沟槽1353用以与这些第一沟槽1351相互配合,从而使得调整盖110可用以带动调整单元120相对于基座130转动。抵接件113设置于盖体111的内侧,而压环117设置于盖体111的内周壁上。在调整盖110组装完成后,压环215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1213内,弹性件213设置于限位槽1111内,而限位螺丝211依序穿过弹性件213以及盖体111并固定于压环215,从而将调整盖110连接于调整单元120。

此外,弹性件213因为被压缩于限位槽1111之中而产生回复力以及压缩量,调整盖110在一般情况下将受该回复力的推压而抵接于压环215并位于第一位置(如图1a所示)。当调整盖110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这些第二沟槽1353将啮合于该等第一沟槽1351,抵接件113将与止动单元152处于相同的水平高度。然而,当调整盖110受到大于该回复力的外力拉起而离开压环215时,弹性件213将更进一步的被压缩,其中,弹性件213的该压缩量会依照该外力的大小而改变,该外力愈大则弹性件213的长度愈短且该压缩量愈大,而未被施力的弹性件213的长度为最长(在未弹性疲乏之前提下)且该压缩量最小。调整盖110将移动直到弹性件213的该压缩量达到一预设值后而停止于第二位置(如图1b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该预设值为弹性件213的最大压缩量。换句话说,该外力对弹性件213的长度或该压缩量所造成的变化,相当于调整盖110在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时对弹性件213的长度或该压缩量所造成的变化。当调整盖110被拉起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等第二沟槽1353与该等第一沟槽1351之间无接触,抵接件113的所在高度将高于止挡部1505的所在高度,而压环117将推抵滑动件150,使止挡部1505回到滑动空间1458之中。于另一实施例中,该预设值小于弹性件213的最大压缩量,也就是说,即使弹性件213的该压缩量未达最大值,补偿机构11的该些组件仍可如前述的说明动作。

其中,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球体225可为钢珠,弹性件149、弹性件213或弹性件221可为弹簧,而抵接件113可为插销。此外,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该瞄准器包括本体、补偿机构11、物镜单元(未绘示)、目镜单元(未绘示)、内镜筒(未绘示)以及弹性件(未绘示)。具体而言,该本体具有前端部以及后端部,该物镜单元连接至该前端部,而该目镜单元连接至该后端部。该内镜筒设置于该本体的内部,位于该物镜单元及该目镜单元之间,并包括复数个镜片(未绘示)。该物镜单元、该内镜筒与该目镜单元构成光轴(未绘示)。补偿机构11设置于该本体上,延伸并穿过该本体以抵接于该内镜筒的外周面,从而调整该光轴。其中,补偿机构11可为高度补偿机构或风偏补偿机构,高度补偿机构通常设置于该本体上方,而风偏补偿机构通常设置于该本体的左方或右方。该弹性件设置于该本体的内周面上,并抵接于该内镜筒。

在下述操作过程中,只要调整盖110位于该第一位置,这些第二沟槽1353就会啮合于这些第一沟槽1351,而只要调整盖110位于该第二位置,这些第二沟槽1353与这些第一沟槽1351之间即无接触。换句话说,当调整盖110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转动调整盖110将带动调整单元120相对于基座130转动,进而使第一螺丝123沿着轴向相对于基座130移动,但当调整盖110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转动调整盖110将不会带动调整单元120或第一螺丝123相对于基座130转动。此外,不管调整盖110位于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调整盖110在转动时皆会带动抵接件113沿着其周向移动。

在操作补偿机构11进行弹着补偿之前,须先进行第一归零设定,使第一螺丝123被调整至第一基准位置,而调整盖110则被调整至零点位置。又如上述说明,在一般情况下调整盖110将保持在该第一位置(如图1a所示),使抵接件113与止动单元152处于相同的水平高度,从而实现补偿机构11的零点停止功能。因此,当调整盖110被调整至该零点位置时,抵接件113将抵接于止挡部1505上靠近限位件147的第一侧1506,而滑动部1504将同时抵接于边缘部543与第一端部541(如图5a所示)。

进行弹着补偿时,调整盖110一开始因为受限于止动单元152而只能往一预设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转动,但在抵接件113离开止挡部1505的第一侧1506之后,调整盖110则不限于只能往该预设方向转动。当抵接件113移动到抵接于止挡部1505上远离限位件147的第二侧1507且滑动部1504仍抵接于第一端部541时,调整盖110仍未转动完整的一圈(未到360度,例如352.5度)。若要让调整盖110转动完整的一圈(360度),须进一步地转动调整盖110以抵抗限位件147的该回复力,进而使抵接件113推抵滑动部1504离开第一端部541、滑动于滑动空间1458之中并抵接于第二端部542。当抵接件113抵接于止挡部1505的第二侧1507且滑动部1504抵接于第二端部542时,调整盖110即转动完整的一圈(360度),且其也无法再继续往该预设方向转动。简言之,当调整盖110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调整盖110在往预设方向转动完整的一圈(360度)后将随即受限停止。接下来的操作说明可分成第(1)、(2)种情况,详如下述:

(1)调整回第一归零设定:若欲调整补偿机构11回到第一归零设定,只须将调整盖110往该预设方向的反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无法再转动为止。具体而言,当调整盖110开始往该预设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时,抵接件113将离开止挡部1505的第二侧1507,进而使得滑动部1504受到限位件147的推抵而离开第二端部542、滑动于滑动空间1458之中并再次抵接于第一端部541。当抵接件113移动到再次抵接于止挡部1505的第一侧1506且滑动部1504也抵接于第一端部541时,调整盖110即回到第一归零设定时的该零点位置,且其也无法再继续往该预设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2)继续进行弹着补偿:如上述说明,调整盖110在转动完整的一圈后会受到限制而无法再继续转动。若欲继续进行弹着补偿,可将调整盖110拉起至该第二位置,使压环117推抵止挡部1505回到滑动空间1458中,进而解除止动单元152的限制。当止挡部1505与抵接件113之间无接触时,滑动部1504将受到限位件147的推抵而离开第二端部542、滑动于滑动空间1458之中并再次抵接于第一端部541。接着,放开调整盖110并藉由弹性件213的该恢复力,使调整盖110降至该第一位置,进而使抵接件113抵接于止挡部1505的第一侧1506。当抵接件113抵接于止挡部1505的第一侧1506且滑动部1504也抵接于第一端部541时,调整盖110便可继续往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继续进行弹着补偿。此外,使用者还可转动计数件140以记录目前补偿机构11已转动一圈。

由此可知,将调整盖110拉起至该第二位置可解除调整盖110上的抵接件113所受到滑动件150的限制。另一方面,将调整盖110拉起至该第二位置更可启动补偿机构11的零点重置功能。零点重置功能的操作说明如第(3)种情况,详如下述:

(3)进行第二归零设定:在第一螺丝123相对于基座130从该第一基准位置移动到一预设位置后,若欲将该预设位置当作第二基准位置,可先将调整盖110拉起至该第二位置。当调整盖110位于该第二位置时,抵接件113与滑动件150无法接触,使调整盖110处于不被限制转动的状态。因此,可任意转动调整盖110至该零点位置,以完成第二归零设定。换句话说,在第二归零设定之后,第一螺丝123被调整至该第二基准位置,而调整盖110仍被调整回该零点位置。同样地,当调整盖110被调整至该零点位置时,抵接件113将抵接于止挡部1505上靠近限位件147的第一侧1506,而滑动部1504将同时抵接于边缘部543与第一端部541。可以理解的是,补偿机构11在第二归零设定之后的操作说明将与上述第一归零设定之后的操作说明类似,故不在此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抵接件113从止挡部1505的第一侧1506往逆时针方向移动至止挡部1505的第二侧1507移动了第一圆弧(未绘示),而该第一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度为第一角度。当滑动部1504从第一端部541被推抵至第二端部542时,抵接件113往逆时针方向移动了第二圆弧(未绘示),而该第二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度为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与该第二角度相加后为360度。

于另一实施例中,补偿机构不包括压环117,换言之,当调整盖被拉起至该第二位置时,止挡部将不会回到滑动空间之中。但可以理解的是,即使少了压环117,补偿机构仍可以依照前述的说明进行操作,其作动方式详述如下:当调整盖被拉起至该第二位置时,抵接件也被拉起至一预设高度,传动件则保持于原位置(或高度)不动(如图1b所示传动件121的位置),也就是说,抵接件与止挡部之间将存在一高度差,而调整盖将可藉由该高度差来解除止动单元的限制。其余组件的设置与操作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故不在此赘述。

又于另一实施例中,当调整盖被拉起至该第二位置时,转动调整盖会带动调整单元中的传动件相对于基座转动并沿着轴向上下移动,换言之,间接被承载于传动件上的滑动件也会上下移动,进而导致止挡部有机会与抵接件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高度(即止挡部与抵接件有机会接触到)。但可以理解的是,即使滑动件会上下移动,由于压环存在的关系,止挡部将被会回到滑动空间之中,进而使止挡部与抵接件不会接触到。其余组件的设置与操作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故不在此赘述。

再于另一实施例中,补偿机构不包括压环117,且当调整盖被拉起至该第二位置时,转动调整盖会带动调整单元中的传动件相对于基座转动并沿着轴向上下移动。也就是说,当调整盖被拉起至该第二位置时,滑动件的止挡部有机会与抵接件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高度(即止挡部与抵接件有机会接触到)。但可以理解的是,即使缺少了压环117的帮助,只要抵接件下端(或末端)之高度在调整盖位于该第二位置时仍然高于止挡部向上移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补偿机构仍可以依照前述的说明进行操作。其余组件的设置与操作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故不在此赘述。

又于另一实施例中,当调整盖被拉起至该第二位置时,转动调整盖会带动调整单元中的传动件相对于基座转动并沿着轴向上下移动,然而不同的是,滑动件并不会随着传动件而上下移动。在此情况下,抵接件与止挡部之间将因为存在一高度差而没有机会接触到,而补偿机构仍可以依照前述的说明进行操作。其余组件的设置与操作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故不在此赘述。

综上,当补偿机构包括压环117时,抵接件在调整盖位于该第二位置时不会接触到止挡部,而当补偿机构不包括压环117时,只要在设计时确保抵接件下端(或末端)与止挡部之间具有一最小高度差,抵接件在在调整盖位于该第二位置时也不会接触到止挡部。

本发明的补偿机构11透过止动单元152限制调整盖110在转动一圈整(360度)后随即停止,并可藉由切换调整盖110的位置来解除受限进入下一圈。如此设计及操作对使用者来说更为直觉,解决了使用者在进行弹着补偿时通常不易记得目前已经转动多少圈或多少角度等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