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0900发布日期:2019-06-29 00:0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光学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七片透镜的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镜头普遍应用于车载辅助驾驶系统中,用于辅助驾驶员驾驶,甚至于自动驾驶。随着使用的普及化,对车载镜头的图像的高清度、画面舒适度的要求日益突出,如相对照度、色差、清晰度等。其中,相对照度是指周边画面光亮与中心画面光亮比,反映了画面光亮均匀性。一般可通过增加透镜的数量来提高分辨率,达到高像素要求。现有常规技术,可通过将透镜数量增加至7枚以上来获得高解像,但会影响小型化、低成本的实现。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高照度、小型化、高解像、低成本的光学镜头,以更好的满足车载环境的使用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车载安装的、可至少克服或部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陷的光学镜头。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可与第三透镜胶合;第四透镜可与第五透镜胶合;以及第六透镜可与第七透镜胶合。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其中,第四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其中,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其中,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以及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以及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以及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其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胶合组成的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值f23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1≤f23/f≤4。其中,可满足:bfl/ttl≥0.25,其中,bfl为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tl/f≤10,进一步地,可满足:ttl/f≤6.5。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以及第二透镜可与第三透镜胶合,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tl/f≤10。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可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其中,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以及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以及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其中,第四透镜可与第五透镜胶合。其中,第六透镜可与第七透镜胶合。其中,可满足:bfl/ttl≥0.25,其中,bfl为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其中,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tl/f≤6.5。其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其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胶合组成的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值f23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1≤f23/f≤4。本申请采用了例如七片透镜,通过优化设置镜片的形状,合理分配各镜片的光焦度以及形成胶合透镜等,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高解像、小像差、小色差、高照度、低敏感度、低成本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第一胶合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胶合透镜。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包括例如七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这七个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选地,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或者可选地,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可具有低折射率和高阿贝数。具体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低折射率可避免物方光线发散过大,有利于控制后方镜片的口径;第一透镜具有较高阿贝数,有利于减小光学系统的整体色差。在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的情况下,这可有利于尽可能地将前方光线收集到光学系统中,同时凸面还有利于适应车载镜头的室外使用环境,例如雨天等水珠的滑落情形,减小对镜头成像质量的影响。在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凹面的情况下,这可有利于镜头前端口径的减小,减小镜头整体的体积,也可适度增大畸变,适合行车记录仪等需要重点放大观察前方小范围情况画面的情况。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这可有利于减少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更易缩短镜头的物理总长,实现小型化。另外,这还可减小周边入射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光线入射角,减少光线在镜片表面反射的能量损失,并且有利于照度的提升。此外,因两相对的凹面形状易产生光线交叉反射光线进入成像面,干扰成像画面效果,因此在第一透镜像侧面为凹面的情况下,将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设置为凸面,可减少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交叉反射造成的杂散光,提高成像质量。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均可为凸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在例如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以进一步提高镜头的成像质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胶合透镜可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色差或消除色差。在光学镜头中使用胶合透镜能够改善像质、减少光能量的反射损失,从而提升镜头成像的清晰度。另外,胶合透镜的使用还可简化镜头制造过程中的装配程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将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胶合,而将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组合成第一胶合透镜;可通过将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胶合,而将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组合成第二胶合透镜;以及还可通过将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七透镜的物侧面胶合,而将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组合成第三胶合透镜。通过引入3组胶合透镜,可有助于消除色差影响,减小系统的公差敏感度,实现高解像;同时,胶合透镜还可以残留部分色差以平衡光学系统的整体色差。镜片的胶合还可省略两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使得光学系统整体紧凑,满足系统小型化需求。并且,镜片的胶合会降低镜片单元因在组立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偏芯等公差敏感度问题。本透镜组在不使用玻璃非球面镜片的情况下也能达到使用玻璃非球面镜片时的成像效果,降低了成本;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不考虑成本的前提下本发明的任意透镜也可以采用玻璃非球面镜片以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另外,在第一胶合透镜中具有一枚正透镜和一枚负透镜。其中,正透镜具有较高折射率和较低阿贝数,负透镜具有较低折射率和较高阿贝数,高低折射率的搭配,有利于前方光线的快速过渡,增大光阑口径,满足夜视需求,且胶合透镜的采用,使得光学系统整体结构紧凑,同时可有效减小系统色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组成的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值f23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1≤f23/f≤4,更具体地,f23和f进一步可满足1.83≤f23/f≤2.98。满足条件式1≤f23/f≤4,可使得光学系统整体结构紧凑,实现小型化。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可满足bfl/ttl≥0.25,更具体地,bfl和ttl进一步可满足bfl/ttl≥0.30。满足bfl/ttl≥0.25,可有利缩短镜头的物理总长,实现小型化。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tl/f≤10,更加理想地,ttl和f进一步可满足ttl/f≤6.5,例如ttl/f≤4.66。满足条件式ttl/f≤10,可进一步实现镜头的小型化特性。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可具有许多的优势,例如可实现高解像(2m像素)、小像差、小色差、低敏感度、小型化、低成本、高照度、小主光角(cra)等,以更好的适应车载环境的使用。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七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镜头不限于包括七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4为凸面,像侧面s5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组成第一胶合透镜。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其中,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胶合组成第二胶合透镜。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其中,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胶合组成第三胶合透镜。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8和/或保护透镜l8’。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8’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即,第一胶合透镜与第二胶合透镜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本实施例采用了七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与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间的空气间隔,可使镜头具有小型化、高照度、小像差、小色差、低敏感度、高像素等有益效果。下表2给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中的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组成的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值f23、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即,从最后一个透镜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2的中心至成像面s15的轴上距离)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中心至成像面s15的轴上距离)。表2f23(mm)11.698ttl(mm)20.820f(mm)4.620bfl(mm)6.57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组成的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值f23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23/f=2.532;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bfl/ttl=0.316;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4.506。实施例2以下参照图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4为凸面,像侧面s5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组成第一胶合透镜。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其中,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胶合组成第二胶合透镜。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其中,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胶合组成第三胶合透镜。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8和/或保护透镜l8’。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8’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即,第一胶合透镜与第二胶合透镜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下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4给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中的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组成的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值f23、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即,从最后一个透镜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2的中心至成像面s15的轴上距离)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中心至成像面s15的轴上距离)。表3面号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阿贝数vd1-50.00001.00001.5264.2123.58591.2000316.46931.00001.5961.2549.88162.00001.9220.885-26.90330.1647sto无穷0.65047-10.39481.00001.9220.88810.97953.00001.6954.579-5.89900.10981011.44933.00001.8840.8111-16.46931.00001.8523.7912-25.00000.549013无穷0.95001.5264.2114无穷5.1028ima无穷表4f23(mm)9.889ttl(mm)20.727f(mm)4.657bfl(mm)6.60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组成的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值f23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23/f=2.123;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bfl/ttl=0.319;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4.451。实施例3以下参照图3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4为凹面,像侧面s5为凹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组成第一胶合透镜。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其中,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胶合组成第二胶合透镜。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其中,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胶合组成第三胶合透镜。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8和/或保护透镜l8’。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8’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即,第一胶合透镜与第二胶合透镜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下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6给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中的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组成的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值f23、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即,从最后一个透镜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2的中心至成像面s15的轴上距离)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中心至成像面s15的轴上距离)。表5面号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阿贝数vd19.00001.00001.5264.2122.67532.0000313.13322.00001.9220.884-14.74561.00001.5264.21520.26080.1500sto无穷0.80007-12.31811.00001.9220.8888.67953.00001.6954.579-4.99010.10001011.87042.50001.8840.8111-8.32571.00001.8523.7912-35.00000.500013无穷0.95001.5264.2114无穷4.8466ima无穷表6f23(mm)13.330ttl(mm)20.847f(mm)4.476bfl(mm)6.29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组成的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值f23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23/f=2.978;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bfl/ttl=0.302;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4.657。实施例4以下参照图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4为凹面,像侧面s5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组成第一胶合透镜。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其中,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胶合组成第二胶合透镜。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其中,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胶合组成第三胶合透镜。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8和/或保护透镜l8’。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8’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即,第一胶合透镜与第二胶合透镜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下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8给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中的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组成的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值f23、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即,从最后一个透镜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2的中心至成像面s15的轴上距离)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中心至成像面s15的轴上距离)。表7面号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阿贝数vd1-50.00000.90001.5264.2123.08481.1000310.54101.80001.9220.884-20.00001.50001.5264.215-44.11570.1500sto无穷1.00007-13.89761.00001.9220.8887.00003.00001.6954.579-5.00000.10001012.00002.50001.8342.7311-10.00001.00001.8523.7912-40.00000.500013无穷0.95001.5264.2114无穷5.1929ima无穷表8f23(mm)8.540ttl(mm)20.693f(mm)4.651bfl(mm)6.64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组成的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值f23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23/f=1.836;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bfl/ttl=0.321;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4.449。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4分别满足以下表9所示的关系。表9条件式/实施例1234f23/f2.5322.1232.9781.836bfl/ttl0.3160.3190.3020.321ttl/f4.5064.4514.6574.449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