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分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5229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光缆分纤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特别涉及一种光缆分纤箱。



背景技术:

光缆分纤箱是光缆的终端,用于用户光纤的接入,通常是一根光纤经开口密封圈进入分纤箱内,并熔接到储纤盘上,然后与用户的皮缆进行对接,从而实现光纤入户的意义。光缆分纤箱分为16芯、24芯、36芯、72芯等,芯数与皮缆的数量相对应,随着芯数的增加,能接入的用户数量也增加。

现有技术中,光缆分纤箱包括箱体1以及与箱体1相配合的盖子2,所述箱体1内设有翻转板3,所述翻转板3通过旋转铰链与箱体1连接,翻转板3的背面设有卡设皮缆的卡槽42,皮缆贴设并缠绕在翻转板上,使皮缆有序地装在卡槽42内,避免对皮缆造成磨损,影响光纤信号的传输。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光缆分纤箱中的皮缆是紧密贴设在翻转板的卡槽内,翻转板上缠绕有大量的皮缆,在用电高峰阶段,皮缆会发热、发烫,而且翻转板是被皮缆包覆在内部,造成翻转板散热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助于翻转板良好散热的光缆分纤箱。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光缆分纤箱,包括箱体以及与箱体相配合的盖子,所述箱体内转动连接有翻转板,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有光纤直熔盘,所述翻转板在朝向光纤直熔盘一侧的表面上在与翻转板平行的方向上延伸设有滑移板,所述滑移板与翻转板之间设有当皮缆经由翻转板绕向滑移板时有助于翻转板进行散热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纤缠绕在光纤直熔盘上并经由翻转板进行分线,与光纤相对接的皮缆从翻转板绕向滑移板,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皮缆紧密缠设在翻转板的正反表面上,不利于翻转板的散热,翻转板与滑移板之间存有间隙,皮缆经由翻转板绕向滑移板再进入千家万户,间隙有助于对皮缆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从而延长光缆分纤箱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板在靠近光纤直熔盘一侧的表面上在靠近翻转板四个顶角的方向上延伸设有套筒,所述滑移板在朝向翻转板的表面上设有能够插进套筒内的滑移杆,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设有螺纹孔,利用螺钉插进螺纹孔并抵接在滑移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板与翻转板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通过滑移杆在套筒内进行滑移,滑移板沿着滑移杆的导向向靠近或者远离翻转板的方向进行滑移,从而调节滑移板与翻转板之间间隙的距离,间隙越大,对皮缆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时效果更好,并通过螺钉穿进螺纹孔内,将滑移杆固定在套筒上,实现对间隙大小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板在朝向光纤直熔盘一侧的表面上在靠近翻转板四个顶角的方向上延伸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滑移板在朝向翻转板的表面上设有能够插进套筒内的滑移杆,所述滑移杆的外壁上设有与凹槽卡接配合的弹性卡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了上述利用螺钉与螺纹孔配合实现对间隙的调节,还可以利用弹性卡接件与凹槽配合,实现对滑移杆的固定,从而调节翻转板与滑移板之间的间隙大小,当皮缆缠设在翻转板上时,将滑移板滑至距离翻转板最远的距离,有助于对皮缆所产生热量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板背离光纤直熔盘的表面上设有储纤盒,所述储纤盒的外环壁上设有当光纤缠绕在储纤盒的外环壁上时用于阻挡光纤从储纤盒的外环壁滑落的阻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纤缠设在光纤直熔盘上,进而环绕缠设在储纤盒的外环壁上,阻挡块起到有效的阻挡作用,防止缠绕的光纤从储纤盒的外环壁上滑落,有助于对光纤进行定位,提高光纤在光缆分纤箱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板背离光纤直熔盘的表面在靠近储纤盒的方向上沿翻转板的表面凸出设有卡纤槽,所述卡纤槽上设有成对卡块,所述成对卡块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光纤的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纤从光纤直熔盘上延伸出来并伸进卡纤槽内,利用成对卡块对光纤进行限位,光纤被固定在容纳槽内,起到有效地定位作用,以使光纤稳定连接在光缆分纤箱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板的表面上设有沿滑移板的宽度方向卡嵌皮缆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皮缆与光纤相对接,皮缆是由光纤分线而出的若干个与千家万户相连的线路,将大量的皮缆安装在滑移板的卡槽内,使其有序分布,防止皮缆因相互干扰而影响信号传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板的表面在沿滑移板的长度方向等距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皮缆缠设在滑移板上,并卡嵌在滑移板的卡槽内,散热孔有助于将滑移板上积聚的热量排至滑移板以外,相当于开设了热量的排出口,提高了散热的速度,延长皮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板的侧壁上穿设有转轴,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有供转轴插设以实现翻转板转动连接在箱体内的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轴插设在插孔内,旋转转轴,能够实现翻转板在箱体内沿着转轴的转向进行翻转,结构简单,转动灵活性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板上设有用于引入光纤以固定光纤的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缺口为光纤提供了从光纤直熔盘连接至翻转板上的入口,缺口的侧壁对光纤进行有效地固定,防止光纤在光缆分纤箱内肆意滑动,提高其稳定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翻转板的背部设置滑移板,并且滑移板至翻转板之间具有间隙,避免皮缆紧密缠绕在翻转板的正反面,不利于翻转板的散热,皮缆经由翻转板绕向滑移板,间隙有利于提高皮缆对翻转板的散热作用;

2、滑移板与翻转板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通过滑移杆与套筒配合,实现滑移杆在套筒内的滑移与固定;

3、光纤缠绕在光纤直熔盘后,经由缺口进入卡纤槽内,并缠绕在储纤盒的外环壁上,以使光纤稳定固定在光缆分纤箱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光缆分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翻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翻转板与滑移板的结构关系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翻转板与滑移板的结构关系图。

图中:1、箱体;11、放置槽;12、连接片;121、插孔;13、光纤直熔盘;2、盖子;3、翻转板;31、转轴;32、套筒;321、螺纹孔;322、凹槽;33、储纤盒;331、阻挡块;34、卡纤槽;341、卡纤槽板;342、成对卡块;343、容纳槽;35、缺口;4、滑移板;41、滑移杆;411、弹性卡接件;42、卡槽;43、散热孔;5、螺钉;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光缆分纤箱,如图2所示,包括长方状的箱体1以及与箱体1相配合的盖子2,箱体1内凹陷形成放置光纤的放置槽11,放置槽11内在靠近中部的区域具有光纤直熔盘13,光纤缠绕在光纤直熔盘13上;放置槽11内转动连接有翻转板3,放置槽11的槽底面凸出具有两个相对的连接片12,连接片12上开设有插孔121,翻转板3的侧壁上延伸具有转轴31,转轴31的两端分别插进插孔121内,通过转轴31的旋转实现翻转板3的翻转。

如图2和图3所示,翻转板3在靠近转轴31的侧壁上开设有缺口35,缺口35的尺寸从缺口35的入口端向缺口35的伸入端是逐渐减小的,光纤从光纤直熔盘13上延伸出来进入缺口35并卡嵌在缺口35内;翻转板3背离光纤直熔盘13的表面上具有储纤盒33,储纤盒33为圆柱形槽,储纤盒33的外环壁上具有当光纤缠绕在储纤盒33的外环壁上时用于阻挡光纤从储纤盒33的外环壁滑落的阻挡块331,形状为长方状片状结构,阻挡块331成对设置,数量为三对,绕设在储纤盒33外环壁上的光纤被限制在成对的阻挡块331之间,使光纤稳固在光缆分纤箱内。

如图3所示,在翻转板3上位于储纤盒33与缺口35之间具有沿翻转板3的表面凸出设置的卡纤槽34,卡纤槽34是由两个相对的卡纤槽板341组成,卡纤槽板341呈圆弧状板材,两个卡纤槽板341之间形成卡嵌光纤的卡纤槽34;在卡纤槽34的侧壁上具有成对卡块342,卡块为长条状,成对卡块342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光纤的容纳槽343,从缺口35处延伸出来的光纤绕进远离缺口35方向的容纳槽343内,并经由卡纤槽34进行限位与导向,进入靠近缺口35方向的容纳槽343。

如图2所示,光纤在翻转板3上与皮缆对接实现光纤入户。翻转板3在靠近光纤直熔盘13的表面上延伸具有滑移板4,滑移板4与翻转板3平行设置,滑移板4与翻转板3之间存在当皮缆经由翻转板3绕向滑移板4时有助于翻转板3进行散热的间隙6。

如图2和图4所示,翻转板3朝向光纤直熔盘13的表面上在靠近翻转板3四个顶角的方向上向滑移板4延伸具有套筒32,数量为四个,滑移板4在朝向翻转板3的表面上具有能够插进套筒32内的滑移杆41,形状为圆柱状,滑移杆41在套筒32内滑移实现滑移板4与翻转板3之间间隙6的调节;相应地,在套筒32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孔321,当滑移杆41滑移至特定位置时,利用螺钉5插进螺纹孔321内,直至抵接固定在滑移杆41的内壁上。

如图4所示,光纤经由翻转板3绕向滑移板4上,在滑移板4的表面上在沿滑移板4的宽度方向卡嵌的卡槽42,皮缆卡嵌在卡槽42内,防止皮缆相互干扰影响信号的传输。

如图4所示,滑移板4的表面在沿滑移板4的长度方向具有散热孔43,形状为圆形,数量为两个,沿滑移板4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

实施例二:

一种光缆分纤箱,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滑移杆41与套筒32之间不是通过螺钉5与螺纹孔321配合固定的,而是在套筒32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322,数量为两个,沿套筒32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同时,在滑移杆41的外壁上胶粘有与凹槽322卡接配合的弹性卡接件411,优选为弹性卡块,滑移杆41在套筒32内进行滑移时,当弹性卡块滑移至凹槽322内,将滑移杆41固定在套筒32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