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雾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8138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雾眼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雾眼镜。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近视人群的不断增多,不可避免地使得眼镜成为近视人群最为普遍的无奈选择。参见图1,为现有常规眼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常规眼镜1包括镜框11和镜脚12,镜框11与镜脚12之间经桩头13连接,而镜片14固定与镜框11中。当将此种眼镜镜片从一个环境中移至温差较大的另一环境中时,在镜片的镜面上会形成水珠,往往给佩戴眼镜的用户造成困扰。

为解决该问题,通常存在以下两种办法:办法一,在镜片上设置对温差不敏感的化学涂层;办法二,采用机械方法除去镜片镜面上的水珠,如通过眼镜布擦拭的方式除去。采用办法一的镜片生产成本较高,且镜片上的涂层存在可能被眼镜布破坏的风险致使眼镜镜片不耐用;而在办法二中,采用眼镜布擦拭虽是生活中最为简单常见的方法,但是往往需用户随时携带眼镜布,显得麻烦,且经常擦拭将增大镜片被刮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眼镜结构导致去雾成本高、在去雾时易刮伤镜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防雾眼镜。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防雾眼镜,包括镜框和镜脚,所述镜框包括侧框架、下框架、与所述镜脚连接的桩头,所述桩头与所述侧框架连接;

进一步包括加热装置,所述下框架包括下框架底部和下框架顶部,在所述下框架顶部开设有用于固定镜片的第一固定槽、用于固定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二固定槽,且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槽体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槽体相分离;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多孔结构的套体、设于所述套体的内侧的电热丝、与所述电热丝电连接的供电电路,所述套体的外侧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槽体卡接,所述供电电路设于所述桩头上。

优选地,所述桩头上开设有安装槽,且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设有盖体,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盖体形成密闭腔体,所述供电电路设于所述密闭腔体中;所述电热丝包括连接导线,在所述镜框上设有贯穿所述桩头和所述侧框架、用于供所述连接导线穿过的通孔,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电热丝包括设于同侧的引脚,且所述引脚设于靠近所述桩头的一侧,所述电热丝与所述连接导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按压开关和电池,所述盖体为柔性盖体,所述电池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体底部,所述按压开关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电池之间,且所述按压开关的按压面与所述盖体接触。

优选地,所述电池为无线充电电池。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的槽体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槽体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雾眼镜包括镜框、镜脚以及加热装置,其中,镜框包括侧框架、下框架、与镜脚连接的桩头,桩头与侧框架连接,下框架上设有第二固定槽;加热装置包括套体、电热丝,加热装置的套体与第二固定槽的槽体相匹配以形成卡接结构,此卡接结构使得加热装置相对与镜框的拆装更加方便,用户可视具体环境情况选择加热装置的拆卸或是安装,提高使用的灵活度;同时,套体具有的多孔结构,电热丝对进入套体内部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形成暖空气,暖空气再经套体作用对镜片进行加热,将水雾蒸发从而实现防雾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现有常规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下框架的P-P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套体与电热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下框架与加热装置、镜片的P-P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雾眼镜2,包括镜框21和镜脚22,镜框21包括侧框架211、下框架212、与镜脚22连接的桩头23,桩头23与侧框架211连接。相较于传统的防雾眼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雾眼镜2进一步包括加热装置24,且下框架212包括下框架底部和下框架顶部。

参见图3,为图2中下框架的P-P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下框架顶部开设有用于固定镜片的第一固定槽2121、用于固定加热装置的第二固定槽2122,且第一固定槽2121的槽体与第二固定槽2122的槽体相分离。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槽2121的槽体与第二固定槽2122的槽体相平行。下框架底部为曲面结构,提高用户佩戴眼镜的体验。

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套体与电热丝的结构示意图。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多孔结构的套体241、设于套体241的内侧的电热丝242、与电热丝242电连接的供电电路。其中,电热丝242包括设于同侧的引脚2421,且引脚2421设于靠近桩头的一侧;在引脚2421上,还设有连接导线(图未示出),电热丝242通过引脚2421与连接导线电连接;供电电路(图未示出)设于桩头(图未示出)上。

参见图5,为图2中下框架与加热装置、镜片的P-P剖面结构示意图。套体241设于下框架212上,且套体241的外侧与下框架212的第二固定槽的槽体卡接,电热丝242设于套体241的内侧。镜片25同样设于下框架212,且镜片25与下框架212的第一固定槽的槽体卡接。由于套体241具有的多孔结构,当冷空气进入套体241的内部,在电热丝242的作用下,冷空气被加热形成暖空气经套体241上的孔溢出,对镜片25进行加热,以去除镜片25上的水雾。而当用户佩戴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雾眼镜行进时,会加速冷空气进入套体241内部,被电热丝242加热形成的暖空气自然会向与冷空气进入方向相同的方向溢出,加快局部的空气流通,从而使得去雾效果更佳。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套体241为柔性套体,套体241与第二固定槽的槽体形成卡接更加容易,使得安装便利。

参见图6,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拆解示意图。在桩头23上开设有安装槽231,且在安装槽231的槽口处设有盖体232,安装槽231与盖体232形成密闭腔体,供电电路243设于密闭腔体中。在镜框上设有贯穿桩头和侧框架、用于供连接导线2422穿过的通孔(图未示出),且通孔(图未示出)与安装槽231连通。电热丝(图未示出)通过连接导线2422与供电电路243形成电路回路。此处,供电电路243包括电池2431和按压开关2432,且盖体232为柔性盖体,电池2431设于安装槽231的槽体底部,按压开关2432设于盖体232与电池2431之间,按压开关2432的按压面与盖体232接触。

由于盖体232为柔性盖体,按压开关2432的按压面与盖体232接触,在使用时,用户可直接按压盖体232即可进行开关控制动作,避免供电电路243直接与外界接触,使得控制更加安全,且同时实现防水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优选为无线充电电池。用户在不使用眼镜时即可进行充电,使得充电更加方便、简单。

结合图2至图6,加热装置24的套体241与第二固定槽2122的槽体相匹配以形成卡接结构,此卡接结构使得加热装置24相对与镜框21的拆装更加方便,用户可视具体环境情况选择加热装置24的拆卸或是安装,提高使用的灵活度。同时,套体241具有的多孔结构,电热丝242对进入套体241内部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形成暖空气,暖空气再经套体241作用对镜片25进行加热,将水雾蒸发从而实现防雾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