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增亮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442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具体涉及增亮膜领域。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的主要作用是为显示器提供均匀,高效的面光源,增亮膜作为背光模组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作用是提高亮度。

微棱镜增亮膜通常包含两膜层:PET基材和具有微棱镜结构的结构层在光输出表面具有微棱镜结构的结构层的功能在于收集经过下扩散膜散射后射向观看者的光线。利用一种多功能膜层来取代上述的两或三张光学膜层。多功能膜需要达到增光的功能及上/下扩散膜的扩散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出了复合增亮膜高雾度、遮蔽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增亮膜,包含第一棱镜层、第一基材层、第二棱镜层、第二基材层和粘合层,所述第一棱镜层的棱镜高度范围为5-20μm,所述第二棱镜层的棱镜高度范围为30-80μm,所述第一棱镜层的棱镜顶角范围为95—120°,所述第一棱镜层和所述第一基材层中含有扩散粒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棱镜层通过粘合层粘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棱镜层的棱镜顶部插入粘合层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棱镜层的棱镜顶角范围为85—12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为30-120μm。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粒子的粒径范围为2-8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棱镜层棱镜结构为连续的或者不连续的三棱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棱镜层棱镜结构为连续的或者不连续的三棱柱。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设计出了复合增亮膜通过第二棱镜层对光进行收敛,通过第一棱镜层对光在一定角度进一步小收敛,在第一基材层和第一棱镜层加入扩散粒子,尽可能减少光损耗的同时,实现高雾和遮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结构示意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复合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图1所示的一种复合增亮膜100,包含第一棱镜层110、第一基材层120、第二棱镜层130、第二基材层140和粘合层150,所述第一基材层通过粘合层150与第二棱镜层130粘合在一起,所述第一棱镜层110为连续的三棱柱,所述第一棱镜层110的高度为10μm,所述第二棱镜层130为连续的三棱柱,所述第二棱镜层130的高度为60μm,所述第一棱镜层110棱镜顶角为105°,所述第二棱镜层130棱镜顶角的为90°,所述第一棱镜层110和第一基材层含有粒径为2微米的扩散粒子。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企图据以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