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棱镜结构、棱镜膜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3772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棱镜结构、棱镜膜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棱镜结构、棱镜膜以及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棱镜结构包括第一棱镜和三棱镜;所述第一棱镜的底部和三棱镜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棱镜的一侧为外凸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棱镜的另一侧为第一斜面。本实用新型通过三棱镜和第一斜面将分散的光线聚拢,通过第一曲面防止分散的光线往外扩散,提高了光线的聚合度,提高了增亮效果。
【专利说明】
一种棱镜结构、棱镜膜以及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棱镜结构、棱镜膜以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0002]如今的平面显示领域,液晶显示已成为主流产品,随着液晶显示的发展,液晶面板的精细度越来越高,出现了4K/8K等高分辨率的面板,高分辨率的面板透过率一般都比较低,这就意味着背光需要的亮度比较高。
[0003]棱镜片又叫增亮膜或棱镜膜,其结构如图1所示,原理是将原先大视角发散光聚拢在较小的角度范围内出射,以增加液晶显示背光源的亮度。所以由于背光亮度要求的提升,若棱镜膜的增亮效果不能提高,则只能增加背光的亮度,这样增加了成本和耗电量。
[0004]因而现有的棱镜膜的增亮效果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棱镜结构、棱镜膜以及背光模组,可提高增亮效果。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棱镜结构,包括第一棱镜和三棱镜;所述第一棱镜的底部和三棱镜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棱镜的一侧为外凸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棱镜的另一侧为第一斜面。
[0008]所述的棱镜结构中,所述棱镜结构还包括第二棱镜,所述第二棱镜的底部和三棱镜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二棱镜的一侧为外凸的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棱镜的另一侧为第二斜面。
[0009]所述的棱镜结构中,所述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对称的设置在三棱镜的两侧;所述第一棱镜的第一斜面与三棱镜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棱镜的第二斜面与三棱镜的另一侧连接。
[0010]所述的棱镜结构中,所述三棱镜的纵向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0011]所述的棱镜结构中,所述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均为二次曲面。
[0012]所述的棱镜结构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0013]—种棱镜膜,包括基材层和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材层的顶部。
[0014]所述的棱镜膜中,所述棱镜膜还包括涂布粒子层,所述涂布粒子层设置在所述基材层的底部。
[0015]所述的棱镜膜中,所述涂布粒子层中均匀分布有涂布粒子。
[0016]—种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棱镜膜。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棱镜结构、棱镜膜以及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棱镜结构包括第一棱镜和三棱镜;所述第一棱镜的底部和三棱镜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棱镜的一侧为外凸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棱镜的另一侧为第一斜面。本实用新型通过三棱镜和第一斜面将分散的光线聚拢,通过第一曲面防止分散的光线往外扩散,提高了光线的聚合度,提高了增亮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的棱镜膜的纵向截面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棱镜膜的纵向截面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棱镜结构的纵向截面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棱镜结构的聚光光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棱镜结构、棱镜膜以及背光模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棱镜膜,该棱镜膜可用于背光模组中,用于提高光的利用率,增加亮度。如图2所示,所述棱镜膜,包括基材层20和至少一个棱镜结构10;所述棱镜结构10设置在所述基材层20的顶部。多个棱镜结构10均匀排布在所述基材层20的顶部,构成棱镜膜的微结构层。所述基材层20采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PC(聚碳酸酯)或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成,换而言之,所述基材层20为PET基材或者PC基材或者PMMA基材。所述基材层20厚度为0.1mm至0.3mm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20厚度为0.188mm或0.228mm,通过热压及横纵拉伸形成。
[0024]所述棱镜膜还包括涂布粒子层30,所述涂布粒子层30设置在所述基材层20的底部。所述涂布粒子层30用于提高棱镜膜底部的雾度、增强入光面的光线均匀性、防止与其他材料吸附,也能保护基材层20;换而言之,所述基材层20的底部进行雾面处理。所述涂布粒子层30中均匀分布有涂布粒子。
[0025]所述涂布粒子层30通过UV胶涂覆在基材层20的底面上,材质为PET或PMMA或MS(聚丙烯酸酯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等。
[0026]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棱镜结构1,包括第一棱镜110和三棱镜(三角棱镜)120;所述第一棱镜110的底部和三棱镜120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棱镜110的一侧为外凸的第一曲面111,所述第一棱镜110的另一侧为第一斜面112。
[0027]本实用新型通过三棱镜和第一斜面将分散的光线聚拢,通过第一曲面防止分散的光线往外扩散,提高了光线的聚合度,提高了增亮效果。
[0028]进一步的,所述棱镜结构10还包括第二棱镜130,所述第二棱镜130的底部和三棱镜120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二棱镜130的一侧为外凸的第二曲面131,所述第二棱镜130的另一侧为第二斜面132。换而言之,所述第二棱镜130与第一棱镜110结构相同,均由一个外凸的曲面和一个斜面组成。
[0029]所述第一棱镜110和第二棱镜130对称的设置在三棱镜120的两侧;所述第一棱镜的第一斜面112与三棱镜120的一侧121连接,所述第二棱镜130的第二斜面132与三棱镜的另一侧122连接。这样对称的设置,使得入射到棱镜结构内的光,即便向左右两侧发散,也会被第一曲面111和第二曲面131反射到中间,从而经过各个斜面校正后以近乎9垂直的角度出射出去,给LCD液晶面板提供光源。所述棱镜结构的聚光光路如图4所示,从光路可明显看出其聚光效果明显,能增加亮度。
[0030]进一步的,所述三棱镜的纵向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S卩,所述三棱镜的顶角为90°,这样设置能实现最佳聚光效果。所述三棱镜120的高度为40至60微米,优选为50微米。
[0031]所述第一曲面111和第二曲面131均为二次曲面;所述第一斜面11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斜面13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优选的,所述第一棱镜110和第二棱镜130的高度为25至45微米,优选为35微米。
[0032]所述棱镜结构为压印成型,具体为滚轮压印成型,其材质为PET或PMMA或PC或MS等。所述棱镜结构10通过紫外光固化胶粘连在基材层20上,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包括UV胶和QQ胶中的一种。
[0033]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棱镜膜的棱镜结构,提升了棱镜膜的收光效果,增强了棱镜膜的增亮特性,从而可以提升背光模组的亮度,提升亮度可以减少LED光源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了模组端成本。收光模拟效果如图4所示,模拟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提升了 14%的照度。
[0034]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棱镜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棱镜膜。由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具体增光原理和详细技术特征在上述实施例中已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0035]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棱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棱镜和三棱镜;所述第一棱镜的底部和三棱镜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棱镜的一侧为外凸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棱镜的另一侧为第一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还包括第二棱镜,所述第二棱镜的底部和三棱镜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二棱镜的一侧为外凸的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棱镜的另一侧为第二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棱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对称的设置在三棱镜的两侧;所述第一棱镜的第一斜面与三棱镜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棱镜的第二斜面与三棱镜的另一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棱镜的纵向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棱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均为二次曲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棱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7.—种棱镜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设置在所述基材层的顶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膜还包括涂布粒子层,所述涂布粒子层设置在所述基材层的底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棱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粒子层中均匀分布有涂布粒子。10.—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的棱镜膜。
【文档编号】G02B5/04GK205720744SQ201620582611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5日
【发明人】孟长军, 方荣虎
【申请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