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边框背光模组的防漏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9096阅读:1213来源:国知局
窄边框背光模组的防漏光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窄边框背光模组的防漏光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式LCM液晶模组的结构大都包括用于显示画面额液晶面板以及为液晶面板提供充足亮度的背光模组。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之间通过遮光胶来进行相互固定。一般的LCM液晶模组的边框较宽,遮光胶与背光模组的胶框的粘结宽度大,因此不会产生漏光或者亮边。然而,如图1-2所示,对于具有超窄边框的LCM液晶模组,其背光模组的胶框的宽度设计的较窄,这就使得胶框两侧的遮光胶与增光片粘黏面积少,因此遮光胶其不到良好的遮光效果,LCM液晶模组容易产生亮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是提出一种窄边框背光模组的防漏光结构,其目的在于避免窄边框的LCM液晶模组产生亮边,提高窄边框的LCM液晶模组的显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窄边框背光模组的防漏光结构,该背光模组包括:遮光胶,增光片,导光板以及胶框;增光片与导光板依次叠层置于胶框内;遮光胶粘贴在增光片与胶框上,以将增光片的四周的边缘压接在胶框内。胶框两相对的内侧面对应增光片两侧边的位置分别凹设有沉槽,增光片的两侧边分别向两沉槽延伸,以使得增光片的两侧边置于沉槽中。

进一步地,增光片的两侧边向沉槽延伸的长度为0.1mm。沉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15mm。

进一步地,遮光胶粘接在增光片上的宽度为0.2mm。

进一步地,两沉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增光片的厚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用于将遮光胶的两侧胶边固定在胶框的边框上的固定胶,其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固定胶的第一部分覆盖并粘接在遮光胶的胶边上,固定胶的第二部分粘接在胶框的边框正面上。

进一步地,固定胶还包括第三部分,固定胶的第三部分与固定胶的第二部分相接,并粘接在胶框的边框侧面。

相比现有的窄边框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避免窄边框设计的背光模组,因遮光胶粘黏在增光片的面积过小而不能保证遮光胶与增光片的粘接强度,从而漏光产生亮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爆炸图;

图2为现有背光模组的胶框的边框部位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爆炸图;

图4为图3装配后在胶框的边框部位的截面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窄边框背光模组的防漏光结构。

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爆炸图。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背光模组包括:遮光胶1,增光片2,导光板3以及胶框4。具体地,增光片2包括上增光片21以及下增光片22,上增光片21、下增光片22与导光板3依次叠层置于胶框4内。遮光胶1粘接在上增光片21与胶框4上,以将下增光片22与导光板3随上增光片21的四周的边缘压接一起在胶框内。胶框4两相对的内侧面对应增光片2两侧边的位置分别凹设有沉槽41,增光片2的两侧边分别向两沉槽41延伸,以使得增光片2的两侧边置于沉槽中。具体地,增光片2的两侧边向沉槽41延伸的长度为0.1mm,沉槽4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15mm,以确保沉槽41具有足够的宽度容纳增光片2的两侧边向沉槽41延伸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胶1粘接在增光片2上的宽度为0.2mm,以保证遮光胶1与上增光片2之间的粘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胶框4的两侧的边框面的开设可容置增光片2的两侧边的沉槽41,使得增光片2的向胶框4的沉槽41延伸,以增加遮光胶 1与增光片2的粘接面积,增强遮光胶1与增光片2的粘结强度。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防止遮光胶1与增光片2粘接面积小而产生的亮边现象。

进一步地,两沉槽4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增光片2的厚度。这样,沉槽41 的槽壁可以遮挡从增光片2的两侧投射出的光线,起到防漏光效果,更好的防止亮边的产生。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防漏光结构还包括粘接在胶框4两侧的固定胶5,两固定胶5均包括:第一部分51以及第二部分52。该固定胶5用于将遮光胶1的胶边固定在胶框4的边框上,其第一部分51覆盖并粘接在遮光胶1 的胶边上,其第二部分52粘接在胶框4的边框正面上。由于遮光胶1的边框较窄,其粘在胶框4上的面积也相应较小,在做环境测试实验后容易翘起脱离。在胶框4的两侧设置固定胶5,通过将遮光胶1的两侧外沿压接在胶框4的边框上,从而减小遮光胶1脱离的概率。再进一步地,固定胶5还包括第三部分53,固定胶5的第三部分53与固定胶5的第二部分52相接,并粘接在胶框4的边框侧面。通过增加第三部分53,使得固定胶5粘接线位于胶框4的边框侧面,减小固定胶5翘起脱胶的概率,使得固定胶5可更好地将遮光胶1固定在胶框4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