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9968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无边框或窄边框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常见的具有非矩形轮廓的触控面板,特别是具有圆形或椭圆形轮廓的触控面板,其控制晶片多半需要接收复杂的感测信号或进行相对庞大的计算,以精准地定位使用者触碰触控面板的实际位置。然而,随着智慧型手机、智慧型手表等携带型触控显示装置为符合轻薄化潮流而减少整体的重量,特别是减轻电池的重量,让电池的容量也随之降低。因此,电池的容量在供应显示部件后,并无法提供控制晶片过多的电量用以进行频繁的定位计算。是故,许多的触控面板希冀能降低定位时计算的复杂程度,以减少定位使用者碰触位置所需的电量,并同时提高定位的精准度。但这种期待却常常面临到种种的限制而无法同时达成。举例来说,部分非矩形的触控面板仍以x-y方向交错的感测电极与驱动电极形成矩形的网格,藉矩形的网格定位使用者碰触位置。但在触控面板的边缘处会有不完整的矩形网格存在,会对应产生较复杂的电信号变化,而增加计算的复杂度。进一步地,会耗费更多的计算资源与电量。或者,部分的触控面板可将触控面板的表面切分成多个小单元,并于每一小单元设置独立的感测器分别引出,但此种触控面板需较复杂的驱动设计,且受限于驱动晶片的能力与耗电量,而无法广泛应用。又或者,部分的触控面板设置同心圆的感测电极与径向的驱动电极,但此种触控面板由于靠近触控面板中心的部分的电极太密集,除了电极间交互影响的效应外,尚有可能同时产生多个信号变化,而让控制晶片难以判断。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架构,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方式被发展完成。因此,如何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之一技术态样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用以解决以上现有技术所提到的困难。

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含基板、多个第一弧状电路、绝缘层以及多个第二弧状电路。基板包含中央区域、周边区域以及触控电路区域。周边区域环绕中央区域。触控电路区域位于中央区域及周边区域之间。第一弧状电路设置于基板上。每一第一弧状电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设置于触控电路区域内邻近中央区域处,且第二端设置于周边区域。第一弧状电路延伸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部分位于触控电路区域内。第二弧状电路设置于基板上。每一第二弧状电路具有第三端与第四端。其中,第三端设置于触控电路区域内邻近中央区域处,第四端设置于周边区域,并与第二端其中之一在周边区域电性连接。第二弧状电路延伸在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的部分位于触控电路区域内,且每一第二弧状电路在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投影与第一弧状电路中至少一者相交。绝缘层设置在基板上,且绝缘层在触控电路区域内绝缘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绝缘层还设置在周边区域上,且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分别设置在绝缘层相对的两侧。绝缘层具有多个贯穿孔,设置在该周边区域。第二弧状电路通过贯穿孔,分别与第一弧状电路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以贯穿孔的其中之一为电性连接的第二端与第四端在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投影相重叠。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第一弧状电路具有多个第一部分以及多个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与第二弧状电路设置在绝缘层的一侧且不相接触。第二部分设置在绝缘层的另一侧,并在触控电路区域内穿过绝缘层而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部分连接。其中,第二部分位于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投影的相交处。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的形状可分别包含圆弧形、椭圆弧形、勒洛多边形(reuleauxpolygon)的一部分的其中一种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的轮廓实质上为一勒洛三角形、一勒洛五边形、一勒洛七边形或一勒洛九边形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的形状可分别包含圆弧形、椭圆弧形、勒洛多边形(reuleauxpolygon)的一部分的其中一种。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电性连接的第一弧状电路的其中之一与第二弧状电路的其中之一为镜像对称结构。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第一弧状电路的形状或每一第二弧状电路的形状可为相同、部分相同或相异。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第一弧状电路的长度与每一第二弧状电路的长度可为相同、部分相同或相异。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控电路基板可更包含第一环状电极。第一环状电极设置于周边区域,且与第二端与第四端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触控电路基板可更包含第二环状电极。第二环状电极设置于中央区域,且与第一端与第三端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状电路或第二弧状电路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的材料可为相同、部分相同或相异。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的外接圆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周边区域的曲率半径的二分之一。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图2a、图2b为依据图1中的线段2a-2a’与线段2b-2b’的部分所分别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

图3a至图3c为依据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于不同时序时向弧状电路组的第一弧状电路、第二弧状电路发送扫描信号的示意图。

图4为依据图1中的触控面板在使用者触控接触点时计算使用者的触控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6为依据图5中的线段6-6’的部分所绘示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

图7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8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9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为依据本发明多种不同实施方式分别绘示的图9中的触控面板的第一弧状电路或第二弧状电路的多种不同构型的示意图。

图11为依据本发明另外多个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2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3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4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100’:触控面板

110:基板

112:中央区域

114:周边区域

116:触控电路区域

120、120’、120a、120b、120c、120d:第一弧状电路

120a’:第一部分

120b’:第二部分

122、122a:第一端

124、124’:第二端

130:绝缘层

132、132’:贯穿孔

140、140’:导电通路

150、150a、150b、150c、150d:第二弧状电路

152、152a:第三端

154:第四端

160、160a、160b、160c、160d、160e、160f:弧状电路组

200:接触点

300:触控面板

340:第一环状电极

342:走线

400:触控面板

410:第一弧状电路

412:第一端

420:第二弧状电路

430:弧状电路组

440:第一弧状电路

450:第二弧状电路

452:第三端

460:弧状电路组

500:触控面板

510:第一弧状电路

520:第二弧状电路

540:弧状电路组

600a:勒洛三角形

600b:勒洛五边形

600c:勒洛七边形

600d:勒洛九边形

700、700a、700b:触控面板

710:第一弧状电路

712:第一端

714:第二端

720:第二弧状电路

722:第三端

724:第四端

730:弧状电路组

740:基板

742:中央区域

744:周边区域

746:触控电路区域

750:第二环状电极

760:走线

770:第一环状电极

780:走线

800:触控面板

814:周边区域

820:第一弧状电路

850:第二弧状电路

2a-2a’、2b-2b’、6-6’:线段

o:原点

r:距离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100的上视图,其中未填网点的电路代表第一弧状电路120,而填有网点的电路则代表第二弧状电路150。图2a、图2b为依据图1中的线段2a-2a’与线段2b-2b’的部分所分别绘示的触控面板100的剖面图。如图1与图2a所示,触控面板100包含基板110、第一弧状电路120、绝缘层130以及第二弧状电路150。基板110具有中央区域112、周边区域114与触控电路区域116。周边区域114环绕中央区域112。触控电路区域116位于中央区域112及周边区域114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10的轮廓为圆形,但不限于此。举例来说,基板110的轮廓也可为椭圆形、星形或其他非矩形的形状。

继续参照图1与图2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弧状电路120设置于基板110上。第一弧状电路120具有第一端122与第二端124。第一端122为第一弧状电路120设置在邻近中央区域112的一端,第二端124为第一弧状电路120设置在周边区域114的一端。第一弧状电路120延伸在第一端122与第二端124之间的部分则位于触控电路区域116内。绝缘层130设置于基板110上,并覆盖第一弧状电路120。绝缘层130具有贯穿孔132以及设置在贯穿孔132中的导电通路140。第二弧状电路150设置于绝缘层130上。第二弧状电路150具有第三端152与第四端154。第三端152为第二弧状电路150设置于邻近中央区域112的一端。第四端154为第二弧状电路150设置于周边区域114的一端,并分别与其中一第一弧状电路120的第二端124在周边区域114电性连接。第二弧状电路150延伸在第三端152与第四端154之间的部分位于触控电路区域116内,且每一第二弧状电路150在垂直于基板110方向的投影与第一弧状电路120中至少一者相交。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弧状电路120、第二弧状电路150的形状可为圆形一部分。

参照图2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弧状电路120可通过贯穿孔132与第二弧状电路150互相电性连接。更具体地说,第一弧状电路120藉由第二端124与形成在贯穿孔132中的导电通路140电性连接。进一步地,再通过导电通路14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的第四端154电性连接,以让第一弧状电路120分别与第二弧状电路150形成弧状电路组160。如图2b所示,在基板110的触控电路区域116上方,若未设置有贯穿孔132,则绝缘层130隔绝在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之间。亦即,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分别设置在绝缘层130相对的两侧。在触控面板100中未设置有贯穿孔132的位置,举例来说,触控电路区域116内,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互相交错,并产生电感,以在传递电信号时随使用者触控而变化。同时,绝缘层130绝缘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以避免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在贯穿孔132以外的位置电性接触,进而减少电信号传递时所受到影响。换句话说,第一弧状电路120之间彼此不相交。第二弧状电路150之间彼此不相交。弧状电路组160内电性连通,而弧状电路组160之间彼此电性绝缘。

图3a至图3c为依据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100于不同时序时向弧状电路组160的第一弧状电路120、第二弧状电路150发送扫描信号的示意图,其中空心圆圈所框限的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的重叠处代表扫描信号传递的路径。如图3a所示,扫描信号进入弧状电路组160中电性连接的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在多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图未绘示)可依不同时序经由弧状电路组160的其中之一发送扫描信号,并以弧状电路组160中的其余者接收感应信号,藉此驱动触控面板100。举例来说,自控制模块发送的扫描信号进入弧状电路组160b后,进一步地沿着第一弧状电路120b与第二弧状电路150b传递。同时,与扫描信号传递路径的弧状电路组160b交错的其他弧状电路组160,像是弧状电路组160c、弧状电路组160d、弧状电路组160e、弧状电路组160f等,则作为感应信号传递路径。更具体地说,扫描信号可沿着弧型的第一弧状电路120b与第二弧状电路150b传递于触控面板100,并由触控面板100的弧状电路组160中与弧状电路组160b交错的其余者接收感应信号。

由于弧状的电路,如图1中的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可更有效率且较佳地布满具有圆形或非矩形轮廓的基板110。同时,在触控电路区域116内,由各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所围的区域的面积,在沿基板110的径向方向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进一步地,让触控面板100随使用者触碰而改变的电信号更具有可预测性。举例来说,当使用者触碰触控电路区域116的任意位置时,邻近受触碰位置的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所对应产生的电性特性变化(如电容变化)也可较佳地被预测。如此一来,当使用者的触碰改变邻近碰触位置的弧状电路组160的电性特性与通过弧状电路组160的感应信号时,控制晶片也可较轻易地藉由被改变的感应信号计算使用者触碰触控面板100的相关资讯,像是位置、力量大小等,并降低当感应信号随使用者触控而变化时,用以计算使用者触控位置所需的计算量(可参照图4所述的计算方法,但不限于此)。是故,触控面板100的弧状电路组160的配置,可降低触控面板100的反应时间与反应所使用的计算资源。甚或,可在使用者对触控面板100多点触控时,更佳地降低计算资源的使用量。

此外,由于本揭露的触控面板100为通过弧状电路组160中与接收扫描信号的弧状电路组160交错的其余者分别接收感应信号,可提高弧状电路组160的利用率,并增加触控面板100感测的密度与精准度。同时,还可实现多点触控的感测。

如图3b所示,另一时序时,控制模块将扫描信号发送至另一弧状电路组160,像是弧状电路组160c。扫描信号在第一弧状电路120c与第二弧状电路150c中传递;相似地,与传递扫描信号的第一弧状电路120c与第二弧状电路150c交错的其他弧状电路组160,像是弧状电路组160b、弧状电路组160d、弧状电路组160e、弧状电路组160f等,则作为感应信号传递路径。接续地,如图3c所示,另一时序时,控制模块将扫描信号发送至另一弧状电路组160d。扫描信号在第一弧状电路120d与第二弧状电路150d中传递;相似地,与传递扫描信号的第一弧状电路120c与第二弧状电路150c交错的其他弧状电路组160则作为感应信号传递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举的扫描信号传递方式以及在不同时序下的传递模式,仅为示例,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将扫描信号沿逆时针方向依序发送至不同的弧状电路组160。在另一些多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将扫描信号依序地发送至间隔的弧状电路组160。应了解到,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视实际需要,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下,做适度的修改或替代,只要能够让扫描信号通过弧状电路组160传递,而由弧状电路组160中与其交错的其余者接收即可。

图4为依据图1中的触控面板100在使用者触控接触点200时计算使用者的触控位置所绘示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扫描信号传递于弧状电路组160内,而使用者触碰接触点200时,举例来说,扫描信号恰如图3a中所绘示的情况,传递于弧状电路组160b的第一弧状电路120b与第二弧状电路150b中。由于接触点200实质上邻近弧状电路组160b与弧状电路组160f的交错点,而弧状电路组160f的电性特性,如电容等,会因为使用者的触碰而改变。如此一来,自弧状电路组160f所接收的感应信号相较其他弧状电路组160的感应信号,会因电性特性变化而不同。进一步地,可藉由传递扫描信号的弧状电路组160b与感应信号改变较剧烈的弧状电路组160f定位接触点200在触控面板100的实际位置。定位方法可如后详述,但不限于此。

参照图3a与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来说,可将触控面板100的位置转换到极坐标中,亦即,触控面板100上的动点p(包含使用者所触控的接触点200)皆可以极坐标的方式表示成p=(r,θ),其中r代表动点p与极坐标原点o之间的距离r。原点o位于中央区域112的正中央(可配合参照图1),而θ代表动点p与原点o的连线相对某一直线的夹角,以顺时针方向为正,举例来说,可为op线段与oa线段之间的夹角θ。以图3a与图4为例,触控面板100共有24个弧状电路组160,其中,作为传递扫描信号的驱动电极(tx)的弧状电路组160b与作为接收感应信号的感应电极(rx)的弧状电路组160f间隔有3个弧状电路组160。2θ=2π·4/24,亦即,θ=π/6或30度。r为op线段长=oa线段长·cos(θ),r=(3/4)1/2·r。亦即,接触点200在触控面板100上的极坐标可表示为((3/4)1/2r,π/6)。进一步地,若以m代表触控面板100上的弧状电路组160的总数的量值,ntx为传递扫描信号的弧状电路组的编号,nrx为接收到受改变的感应信号的弧状电路组的编号,ntx与nrx介于1至m之间,且nrx不等于ntx,则可将任意动点p转换以极坐标表示,此时,动点p的极坐标为(r·cos{(nrx-ntx)/[2·(2π/m)]},π-(2π/m)[m/2-(nrx-ntx)])。在其他的多个实施方式中,举例来说,也可将动点p的坐标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

由于触控面板100所铺设的弧状电路组160的态样,可让触控面板100采用极坐标的方式来定位接触点200,在计算上的复杂度相较在触控面板100采用直角坐标的方式来得简单。如此一来,可降低定位时所需的计算资源,进一步地,降低控制晶片所需的计算量与计算时间。此外,当触控面板100增加或减少弧状电路组160的数量时,在计算上可直接改变参数m的量值,而并不会改变计算的复杂度亦即,在增减弧状电路组160的数量时,也不会增加计算的负担。

回头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弧状电路120的曲率半径与第二弧状电路150的曲率半径实质上相同。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弧状电路120的外接圆的曲率半径与第二弧状电路150的外接圆的曲率半径小于或等于周边区域114的曲率半径的二分之一,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部分的弧状电路组160中的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可更延伸至中央区域112中。举例来说,如弧状电路组160a,其第一弧状电路120a的第一端122a以及第二弧状电路150a的第三端152a分别延伸至中央区域112中,以感测使用者在中央区域112的触控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端122a以及第三端152a实质上位在绝缘层130的两侧,且并未实质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同一弧状电路组160中的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长度实质上相同。举例来说,第一弧状电路120b的长度与第二弧状电路150b的长度实质上相同(见图3a)。举例来说,第一弧状电路120c的长度与第二弧状电路150c的长度实质上相同(见图3a)。更进一步地,由于同一弧状电路组160中的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的曲率半径实质上相同,且长度也实质上相同。是故,以同一贯穿孔132(见图2a)为电性连接的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可为镜像对称结构。具对称结构的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的感应信号变化较有规律性,可让控制晶片较轻易地获取使用者碰触点的位置等资讯。

参照图2a,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贯穿孔132为电性连接通道的第二端124与第四端154在垂直于基板110方向的投影可相重叠,但不限于此。举例来说,在其他的多个实施方式中,贯穿孔132也可沿不垂直于基板110的方向,延伸在设置有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的两表面之间,并与第二端124与第四端154分别电性连接。应了解到,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视实际需要,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下,做适度的修改或替代,只要能够让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通过贯穿孔132电性连接即可。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弧状电路120、第二弧状电路150可由透光性较高的导电材料形成,举例来说,像是透明金属氧化物材料,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氧化铝铟(aio)、氧化铟(ino)与氧化镓(galliumoxide,gao)等其中至少一者;或其它的透明导电材料,如纳米碳管、纳米银颗粒、厚度小于60纳米(nm)的金属或合金(金属薄膜)、有机透明导电材料。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的材料可相同、部分相同或相异。

图5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100’的上视示意图。图6为依据图5中的线段6-6’的部分绘示的触控面板100’的剖面图。同时参照图5、图6,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弧状电路120’的至少部分,像是沿基板110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弧状电路150未重叠的第一部分120a’,可设置于绝缘层130上。第一弧状电路120’中沿基板110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弧状电路150相重叠的第二部分120b’则设置在绝缘层130的另一侧,像是靠近基板110的一侧,并通过设置在绝缘层130的贯穿孔132’中的导电特征,像是导电通路140’等,与对应的第一部分120a’电性连接。但不限于此。举例来说,可通过其他导电特征电性连接在两第一部分120a’之间。举例来说,第一弧状电路120’的第一部分120a’与第二弧状电路150也可位在绝缘层130靠近基板110的一侧,而第二部分120b’则位在绝缘层130上,并连接在对应的两第一部分120a’之间。换句话说,第一弧状电路120’具有多个第一部分120a’以及至少一第二部分120b’。第一部分120a’与第二弧状电路150设置在绝缘层130的一侧且不相接触。第二部分120b’设置在绝缘层130的另一侧,并在触控电路区域116内穿过绝缘层130而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部分120a’连接。第二部分120b’位于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垂直于基板110方向的投影的相交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弧状电路120’的第一部分120a’与第二弧状电路150位在绝缘层130的同一侧。是故,位在周边区域114的第二端124’与第四端154’可直接在绝缘层130上电性连接。而第一弧状电路120’在触控电路区域116中的部分与第二弧状电路150互相交错处,绝缘层130仍绝缘在第一弧状电路120’与第二弧状电路150之间,并产生电感,以在传递电信号时随使用者触控而变化。

图7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300的上视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300还可包含第一环状电极340。第一环状电极340设置于基板110的周边区域114上,并与弧状电路组160电性连接。更具体地说,第一环状电极340还包含多个走线342,走线342分别与弧状电路组160电性连接。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走线342可与弧状电路组160的第二端124、第四端154以及位于贯穿孔132(可参照图2a)中的导电通路140其中至少一者电性连接,以自弧状电路组160传输扫描信号或接收感应信号。

由于触控面板300可通过将第一弧状电路120、第二弧状电路150及、或位于贯穿孔132(可参照图2a)中的导电通路140与第一环状电极340相连接,让弧状电路组160可进一步藉由第一环状电极340(走线342)与其他电子元件相连接。同时,由于弧状电路组160的样态,第一环状电极340可直接地自较外侧的周边区域114将弧状电路组160与走线342相连接,以降低走线设计的复杂度。此外,第一环状电极340还可将外接的走线342集中到触控面板300的同一侧边,使得控制模块可更容易地与触控面板300的走线342电性连接,以简化触控面板300的走线设计。

图8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400的上视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弧状电路组430中的第一弧状电路410的长度小于第二弧状电路420的长度。弧状电路组460中的第一弧状电路440的长度大于第二弧状电路450的长度。藉此,可让部分的第二弧状电路420与第一弧状电路440、第一弧状电路410与第二弧状电路450在中央区域112不相重叠。举例来说,像是第一弧状电路410的第一端412、第二弧状电路450的第三端452等。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弧状电路组430的第一弧状电路410的长度与弧状电路组460的第二弧状电路450的长度可实质上相同。换句话说,第一弧状电路410、440的长度与第二弧状电路420、450的长度可为部分相同或相异。

由于第二弧状电路420与第一弧状电路440、第一弧状电路410与第二弧状电路450在中央区域112部分不再互相重叠,让触控面板400的弧状电路组430、460的重叠处在中央区域112的密度降低。如此一来,当弧状电路组430、460做为感应电极(rx)用以接收感应信号时,可降低使用者的触碰点与过多的弧状电路组430、460邻近,而同时造成多个弧状电路组430、460的电性特性变化的情况。进一步地,可减少或避免发生误判使用者的触碰点的情况。此外,第一弧状电路410、440与第二弧状电路420、450的长度变化,可让随使用者触碰而改变的电容产生更多梯度的变化,藉此,可获得更多使用者的触碰资讯,如触碰的压力、触碰的施力方向等,但不限于此。

图9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500的上视示意图。如图9所示,触控面板500包含第一弧状电路510以及第二弧状电路520。第一弧状电路510的形状以及第二弧状电路520的形状可为勒洛三角形(reuleauxtriangle)的一部分。第一弧状电路510与第二弧状电路520所组成的弧状电路组540的构型,可为单一勒洛三角形的至少部分。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弧状电路510的形状以及第二弧状电路520的形状可为勒洛多边形(reuleauxpolygon)的一部分。

由于触控面板500的第一弧状电路510以及第二弧状电路520的形状为勒洛多边形,让触控面板500在边缘上的构型可更具有弹性。举例来说,触控面板500的边缘构型也可为锯齿状。同时,由于勒洛多边形在几何上具有与圆形有极为近似的性质,因此,以勒洛多边形取代圆形后,触控面板500仍可正常运作。

图10a至图10d为依据本发明多种不同实施方式分别绘示的图9中的触控面板500的第一弧状电路510或第二弧状电路520的多种不同构型的示意图。如图10a所示,第一弧状电路510以及第二弧状电路520的形状可为勒洛三角形600a的轮廓的一部分。如图10b所示,第一弧状电路510以及第二弧状电路520的形状也可为勒洛五边形600b的轮廓的一部分。如图10c所示,第一弧状电路510以及第二弧状电路520的形状也可为勒洛七边形600c的轮廓的一部分。如图10d所示,第一弧状电路510以及第二弧状电路520的形状也可为勒洛九边形600d的轮廓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所举的弧状电路组160、弧状电路组430、460以及弧状电路组540等,仅为示例,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举例来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弧状电路组的轮廓也可为至少部分的椭圆形。举例来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弧状电路组也可为圆弧形的第一弧状电路120与形状为部分的勒洛多边形的第二弧状电路520结合而成。举例来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弧状电路组也可为具圆弧形轮廓的第一弧状电路120与具部分椭圆形轮廓的弧状电路结合而成。应了解到,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视实际需要,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下,做适度的修改或替代,只要能够让弧状电路组与其他的弧状电路组在基板的周边区域以内互相重叠,而可感测使用者触控基板的位置即可。

图11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700的上视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700包含第一弧状电路710与第二弧状电路720。第一弧状电路710与第二弧状电路720组成的弧状电路组730。第一弧状电路710与第二弧状电路720设置在基板740的触控电路区域746中。亦即,基板740的中央区域742中并没有第一弧状电路710与第二弧状电路720通过。

图12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700a的上视示意图。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700a包含第一弧状电路710、第二弧状电路720以及第二环状电极750。第一弧状电路710与第二弧状电路720组成的弧状电路组730。第二环状电极750包含多个走线760,且其电路结构类似于图7所示的第一环状电极340,在此恕不详细绘示。其中第一弧状电路710具有第一端712与第二端714。第一端712为第一弧状电路710设置在邻近中央区域742的一端。第二端714为第一弧状电路710设置在周边区域744的一端。第二弧状电路720具有第三端722与第四端724。第三端722为第二弧状电路720设置于邻近中央区域742的一端。第四端724为第二弧状电路720设置于周边区域744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环状电极750设置在中央区域742,且第二环状电极750中的走线760可分别与邻近中央区域742的第一端712与第三端722电性连接。藉此,走线760可分别与第一弧状电路710的第一端712以及第二弧状电路720的第三端722电性连接。

图13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700b的上视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700b包含第一弧状电路710、第二弧状电路720、第一环状电极770以及第二环状电极750。第一环状电极770包含多个走线780,而第二环状电极750包含多个走线760。第一环状电极770与第二环状电极750的电路结构皆类似于图7所示的第一环状电极340,在此恕不详细绘示。第一环状电极770设置在触控面板700b的周边区域744,第二环状电极750设置在触控面板700b的中央区域742。第一弧状电路710与第二弧状电路720可与第一环状电极770中的走线780、第二环状电极750中的走线760电性连接。

图14为依据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绘示的触控面板800的上视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800的周边区域814的构型可为椭圆形。而触控面板800的第一弧状电路820与第二弧状电路850也可随着触控面板800的构型而变化。举例来说,第一弧状电路820与第二弧状电路850的构型也可分别为椭圆形的至少部分。

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利用弧状电路,如第一弧状电路、第二弧状电路,更有效率且较规律地布满触控电路区域。同时,降低中央区域的弧状电路的密度,避免过度的交互干扰。此外,在部分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更通过贯穿孔的设计,将设置在绝缘层相对表面的第一弧状电路与第二弧状电路电性连接,以避免连接控制模块时需要复杂的走线设计,并可进一步地通过绝缘层阻绝而降低扫描信号进入弧状电路产生交互的干扰。在部分的实施方式中,可更藉由将触控面板的空间极坐标化,来定位使用者碰触的位置,使得控制晶片所需的计算量降低。进而,降低触控面板的耗电量,提升电池的使用时限。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