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3222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触控面板与液晶面板的一体化,通常通过“On cell”(盒上)和“In cell”(盒中)的方法实现触控面板的触控和显示功能,其中,On cell是将触控面板功能嵌入到偏光片与液晶面板之间的一种方法,目前,On cell的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自容式结构,即,形成多个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的自容电极块阵列;另一种为互容式结构,即设置多个驱动电极和多个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交叉设置且相互绝缘,通过二维定位的方式确认触控点。在这两种方式中,自容式结构的制作工艺简单,量产率较高,但触控信号强度较弱。互容式结构的触控信号强度较好,且支持多点触控,但是,由于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是交叉的,交叉位置需要设置绝缘间隔件,并在绝缘间隔件上设置架桥,利用架桥将而同一个感应电极中位于驱动电极两侧的部分连接,而架桥很容易断裂,从而导致互容式结构的产品良率较低。

因此,提供一种触控信号强度好且良率较高的触控显示面板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在保证触控信号强度好的同时,提高良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感应层和触控驱动层,所述触控感应层设置在所述对盒基板的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多个感应电极,所述感应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触控驱动层设置在所述对盒基板的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驱动层包括多个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触控感应层的背离所述对盒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偏光片。

优选地,每个所述感应电极均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并电连接的多个感应电极块,每个所述驱动电极均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并电连接的多个驱动电极块,所述触控驱动层的所有驱动电极块与所述触控感应层的所有感应电极块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感应电极块为透明电极块。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极块为透明电极块;或者,

所述驱动电极块为由多条金属线交叉形成的金属网状电极块,所述对盒基板上朝向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黑矩阵,所述金属线在所述对盒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对盒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极设置在所述对盒基板与所述黑矩阵之间。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形成互容式结构,通过二维定位的方式确定触摸位置,从而使触控信号的强度较好,提高触控结果的准确性,并实现多点触控;另外,由于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分别设置在对盒基板的两侧,从而被对盒基板绝缘间隔开,因此,不需要在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交叉位置设置绝缘间隔件和架桥,也就不会出现因架桥断裂而导致触控显示面板良率较低的问题;并且,绝缘间隔件的省略也减少了工艺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触控信号强度较好的情况下,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良率,简化了制作工艺。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2a-图2b分别是图1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发生触摸前后的感应电容的变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感应层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驱动层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透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阵列基板;20、对盒基板;30、感应电极;31、感应电极块;32、第一连接部;40、驱动电极;41、驱动电极块;42、第二连接部;50、黑矩阵;60、色阻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结合图1至图5所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对盒基板20、触控感应层和触控驱动层。阵列基板10和对盒基板20相对设置,触控感应层设置在对盒基板20的背离阵列基板10的一侧,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多个感应电极30,感应电极40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触控驱动层设置在对盒基板20的朝向阵列基板10的一侧,所述触控驱动层包括多个驱动电极40,驱动电极4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中,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形成互容式结构,驱动电极40和感应电极30相互交叉,交叉位置形成感应电容,只要以扫描的形式轮流向各个驱动电极40输入驱动信号,则各感应电极30上也会产生相应的感应信号。在未发生触摸时,感应电容的电容值为Cp(如图2a所示);当人手或触摸笔进行触摸时,触摸位置的感应电容的电容值由Cp变为Cp+Cf(如图2b所示);由此,当扫描到相应的驱动电极40时,触摸位置的感应电极30上的感应信号也会变化,从而通过当前扫描到的驱动电极40的位置和感应信号发生变化的感应电极30的位置,确定触摸位置。这种二维定位的方式使得触控信号的强度较好,从而提高触控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即使有多个触摸点,也可以通过这种二维定位的方式确定每个触摸点的位置。

另外,由于感应电极30和驱动电极40分别设置在对盒基板20的两侧,从而被对盒基板20绝缘间隔开,因此,不需要在感应电极30和驱动电极40的交叉位置设置绝缘间隔件和架桥,也就不会出现因架桥断裂而导致触控显示面板良率较低的问题;并且,绝缘间隔件的省略也减少了工艺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触控信号强度较好的情况下,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良率,简化了制作工艺。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对盒基板20上背离阵列基板10一侧的偏光片,触控感应层可以位于偏光片与对盒基板20之间,也可以位于偏光片的背离对盒基板20的一侧。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地,所述触控感应层的背离对盒基板20的一侧设置有偏光片(未示出)。

如图3所示,每个感应电极30均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并电连接的多个感应电极块31;每相邻两个感应电极块3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32相连,感应电极块31与第一连接部32形成为一体结构。如图4所示,每个驱动电极40均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并电连接的多个驱动电极块41,每相邻两个驱动电极块4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42相连,驱动电极块41和第二连接部42为一体结构。所述触控驱动层的所有驱动电极块41与所述触控感应层的所有感应电极块31一一对应(如图5所示)。驱动电极块41和相应的感应电极块31形成感应电容。

进一步具体地,感应电极块31为透明电极块,以达到较高的透光率,且在观看时不会出现反光现象。其中,感应电极块31可以采用氧化铟锡(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制作。

驱动电极块41可以为透明电极块,具体采用氧化铟锡(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制作。或者,如图4所示,驱动电极块41还可以为由多条金属线交叉形成的金属网状电极块。如图1所示,对盒基板20上朝向阵列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黑矩阵50,以对阵列基板10上的信号线进行遮挡。当驱动电极块31为金属网状电极块时,金属网状电极块的金属线在对盒基板20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50在对盒基板2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以使得黑矩阵50对金属线进行遮挡,防止不透光的金属线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透过率。其中,黑矩阵50为网格状结构,黑矩阵50的每个网格均对应一个子像素;驱动电极块41的每个金属网格也可以对应一个子像素。对盒基板20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色阻块60,每个子像素均对应一个色阻块60,即,每个色阻块60均位于黑矩阵50的一个网格中,金属网状电极块的金属线的宽度不大于相邻两个色阻块60之间的距离。

如图1所示,驱动电极40设置在对盒基板20与黑矩阵50之间。在制作时,可以直接在对盒基板20的表面形成驱动电极40,从而提高所述触控驱动层的平整性,进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不作限定,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可以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即,阵列基板10和对盒基板20之间设置有液晶层;也可以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装置中,即,阵列基板10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下面结合图1、图3至图6对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进行介绍,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S1、提供阵列基板10和对盒基板20。具体地,阵列基板10包括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将阵列基板划分为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内均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对盒基板20可以为透明玻璃基板。

S2、在对盒基板20的一侧形成触控感应层,如图3所示,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多个感应电极30,感应电极3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S3、在对盒基板20的另一侧形成触控驱动层,如图4所示,所述触控驱动层包括多个驱动电极40,驱动电极40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

S4、将形成有所述触控驱动层和所述触控感应层的对盒基板20与所述阵列基板10对盒,并使得所述触控驱动层位于对盒基板20与阵列基板1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与步骤S3的先后顺序并没有严格限定,可以先形成触控感应层,也可以先形成触控驱动层。

为了对阵列基板10上的信号线进行遮挡,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对盒基板20上形成黑矩阵50,黑矩阵50和所述触控驱动层位于对盒基板20的同一侧(如图1中所示)。黑矩阵50具体为网格状结构,黑矩阵50的每个网格对应一个子像素。形成黑矩阵50的步骤具体可以在步骤S3之后进行,以使所述触控驱动层可以直接设置在对盒基板20上,提高所述触控驱动层的平整性,从而防止驱动电极的断裂。

具体地,步骤S2包括:先形成第一导电材料层。之后对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进行构图工艺,以形成包括多个感应电极30的图形;其中,如图3所示,每个感应电极30均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并电连接的多个感应电极块31,每相邻两个感应电极块31通过第一连接部32相连。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层为氧化铟锡等透明导电材料层,以形成透明的感应电极块31和第一连接部32。

步骤S3包括:先形成第二导电材料层。之后对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进行构图工艺,以形成包括多个驱动电极40的图形;其中,如图4所示,每个驱动电极40均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并电连接的多个驱动电极块41,每相邻两个驱动电极块41通过第二连接部42相连。如图5所示,所述触控驱动层的所有驱动电极块41与所述触控感应层的所有感应电极块31一一对应。

在步骤S3中,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为透明导电材料层,以形成透明的驱动电极块41;或者,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层为金属层,驱动电极块41为由多条金属线交叉形成的金属网状电极块,且所述金属线在对盒基板20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50在对盒基板2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触控感应层上形成偏光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当然,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多个驱动电极、多个感应电极均电连接,用于向多个驱动电极依次提供驱动信号,并接收每个感应电极所感应到的感应信号,以判断触摸点的位置。

由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能够在实现准确触控、多点触控的情况下,达到较高的良率,并简化制作工艺;因此,在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也能够在实现准确触控和多点触控的前提下,提高产品良率,并简化制作工艺,降低制作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