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8379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显示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源控制电路中,均是采用恒流驱动工作的,所以在显示装置中均存在背光源控制电路,用于确保显示装置的稳定安全运行。

但是,目前的背光源控制电路设计复杂、成本高,且功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背光源控制电路设计复杂、成本高,且功耗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与背光源模组连接,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接入市交流电并对所述市交流电进行交直流转换以输出第一直流电,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直流电,并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预设电压的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为所述背光源控制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背光源模组的阳极;

所述背光源控制电路还包括闪烁频率控制模块;所述闪烁频率控制模块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闪烁频率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背光源控制电路的负输出端,并连接所述背光源模组的阴极;

所述闪烁频率控制模块包括:

电源端为所述闪烁频率控制模块的电源端,接入所述第三直流电并输出参考电压的参考电压模块;以及

参考电压端连接所述参考电压模块的输出端,输入端为所述闪烁频率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将所述第二直流电与所述参考电压进行电压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所述背光源模组的电流回路进行导通/切断控制的主控模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模组,还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控制电路。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与背光源模组连接,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以及闪烁频率控制模块;其中,交直流转换模块将市交流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电压转换模块将接收到的第一直流电转换为预设电压的第二直流电与第三直流电,并将第二直流电作为背光源模组的工作电流。另外,闪烁频率控制模块包括参考电压模块与主控模块,利用主控模块将所述第二直流电与所述参考电压进行电压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导通/切断背光源模组的电流回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设计简单,降低开发成本,并提高了效率,减少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示例电路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示例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与背光源模组连接,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10和电压转换模块20,交直流转换模块10接入市交流电并对市交流电进行交直流转换以输出第一直流电,电压转换模块20接收第一直流电,并将第一直流电转换为预设电压的第二直流电和第三直流电。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源控制电路还包括闪烁频率控制模块30,闪烁频率控制模块30的电源端连接电压转换模块20的第二输出端。

具体的,电压转换模块20的第一输出端为背光源控制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背光源模组的阳极,闪烁频率控制模块30输入端为背光源控制电路的负输出端并连接背光源模组的阴极。

在本实施例中,闪烁频率控制模块30可以包括:

电源端为闪烁频率控制模块30的电源端,接入第三直流电并输出参考电压的参考电压模块31;以及

参考电压端连接参考电压模块31的输出端,输入端为闪烁频率控制模块30的输入端,将第二直流电与参考电压进行电压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背光源模组的电流回路进行导通/切断控制的主控模块32。

由于闪烁频率控制模块30利用主控模块32将所述第二直流电与所述参考电压进行电压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导通/切断背光源模组的电流回路,从而提高了第二直流电中的电流高次谐波的频率,还降低了电流高次谐波的幅度,使得背光源模组的闪烁几乎无法被检测出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交直流转换模块10可以采用整流桥BR1;

整流桥BR1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市交流电的火线与零线,整流桥BR1的接地端接第一电源地,整流桥BR1的输出端是交直流转换模块10的输出端。

另外,交直流转换模块10也可以采用4个二极管连接构成整流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参考电压模块31可以包括:

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第九电阻R9以及可控精密稳压源U1;

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是参考电压模块31的电源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以及可控精密稳压源U1的阴极共接于可控精密稳压源U1的受控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共接形成参考电压模块31的输出端,可控精密稳压源U1的阳极与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二电源地。

在本实施例中,可控精密稳压源U1可以是型号为TL431的三端稳压管。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主控模块32可以包括:

第一运算放大器U2、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以及第一NMOS管Q1;

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端是主控模块32的参考电压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端、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NMOS管Q1的源极,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NMOS管Q1的栅极,第一NMOS管Q1的漏极是主控模块32的漏极。

在本实施例中,第十三电阻R13与第十四电阻R14为电流采样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端获取该电流采样电阻上的电压,将该电压与参考电压做电压对比。在深度负反馈的情况下,电流采样电阻上的电压等于参考电压。通过调节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十二电阻R12的阻值以及参考电压的大小,使得第一运算放大器U2在高次谐波较小时输出高电平信号,进而使第一NMOS管Q1处于导通状态。当第二直流电中具有较大的高次谐波电流时,电流采样电阻上的电压升高,第一运算放大器U2输出低电平信号,从而使第一NMOS管Q1出现关断。在第一NMOS管Q1关断的时候,背光源模组的电流回路被切断,电流采样电阻上处于低电平状态,从而使得第一运算放大器U2又输出高电平信号,再一次导通第一NMOS管Q1。由于这个过程时间很短,高次谐波电流的波峰还持续存在,因此又会再次重复上次过程,导致高次谐波电流的波峰被分解为许多小波峰,从而提高了高次谐波电流的频率。同时,高次谐波电流的实际电流会等于分解后的所有小波峰的平均值,从而降低了高次谐波电流的幅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压转换模块20包括:

微处理器U1、第二NMOS管Q2、变压器T1、第一电阻R1、第一整流滤波模块21以及第二整流滤波模块22;

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是电压转换模块20的输入端,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第二NMOS管Q2的漏极,微处理器U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Q2的栅极,第二NMOS管Q2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微处理器U1的接地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电源地,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整流滤波模块21的输入端,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整流滤波模块22的输入端,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第二端与辅助绕组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二电源地,第一整流滤波模块21的输出端与第二整流滤波模块22的输出端分别是电压转换模块20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微处理器U1输出PWM控制信号至第二NMOS管Q2,第一直流电在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与第二NMOS管Q2的作用下转换成高频交流电,在通过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的能量传递,转换为预设电压交流电,最后通过第一整流滤波模块21与第二整流滤波模块22,转换为预设电压直流电。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整流滤波模块21可以包括:

第一二极管D1、电感L1以及第一电容C1;

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是第一整流滤波模块21的输入端,第一二极管D1的输出端连接电感L1的第一端,电感L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共接形成第一整流滤波模块21的输出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第二电源地。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二整流滤波模块22可以包括:

第二电阻R2、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二电容C2;

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是第二整流滤波模块22的输入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共接形成第二整流滤波模块22的输出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源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实施建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闪烁频率控制模块30还包括电压控制模块33;

电压控制模块33的电源端连接电压转换模块20的第二输出端,电压控制模块33的参考电压端连接参考电压模块31的第二输出端,电压控制模块33的检测端连接负输出端,电压控制模块33的空载电压检测端连接正输出端,电压控制模块3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压转换模块20的信号输入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一电压控制模块33对负输出端的电压进行进一步的稳压处理,进一步减小第二直流电中的高次谐波电流的幅度。同时,电压控制模块33还通过检测空载电压的大小,在空载电压过大的情况下,输出较大的电流信号至微处理器U1,告诉微处理器U1输出电压过高,减小占空比,降低输出电压;这样通过反复不断的负反馈使空载电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参考电压模块31还可以包括第八电阻R8。

第八电阻R8串接于第七电阻R7与第九电阻R9之间。具体的,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共接形成参考电压模块31的输出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共接形成参考电压模块31的第二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压控制模块33可以包括:

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六电阻R6、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二运算放大器U3、稳压管ZD1以及光电耦合器U4;

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是电压控制模块33的电源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于光电耦合器U4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光电耦合器U4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共接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共接于稳压管ZD1的阳极,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是电压控制模块33的检测端,稳压管ZD1的阴极是电压控制模块33的空载电压检测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端是电压控制模块33的参考电压端,光电耦合器U4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一电源地,光电耦合器U4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是电压控制模块33的信号输出端。

具体的,电压转换模块20还包括信号输入端SIN,信号输入端SIN是电压转换模块20的信号输入端。在LED电路空载,正输出端电压逐渐增大直至达到稳压管ZD1的击穿电压,并流入主控模块32形成回路。第二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端通过第十电阻R10采集到空载电压,并与第二参考电压进行对比。此时第二运算放大器U3输出低电平,进而通过光电耦合器U4输出较大的电流信号至微处理器U1,告诉微处理器U1输出电压过高,减小占空比,降低输出电压;这样通过反复不断的负反馈使空载电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值。

由于限制了空载电压的大小,当背光源控制电路带载时,正输出端上的电压需要低于空载电压才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NMOS管Q1的漏极上的电压,即负输出端的电压,被接收到电压控制模块33中,与参考电压模块31的第二输出端所输出的第二参考电压进行电压对比。在深度负反馈的情况下,负输出端的电压的平均值等于第二参考电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实施建立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源控制电路还包括串接于交直流转换模块10之前的抗电磁干扰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增设抗电磁干扰模块可以使背光源控制电路不易受外界电磁干扰或雷击影响,增强背光源控制电路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模组,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源控制电路。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与背光源模组连接,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以及闪烁频率控制模块;其中,交直流转换模块将市交流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电压转换模块将接收到的第一直流电转换为预设电压的第二直流电与第三直流电,并将第二直流电作为背光源模组的工作电流。另外,闪烁频率控制模块包括参考电压模块与主控模块,利用主控模块将所述第二直流电与所述参考电压进行电压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导通/切断背光源模组的电流回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控制电路设计简单,降低开发成本,并提高了效率,减少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