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924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尤其涉及分段式的镜头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镜头模组。

现有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设置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夹持于相邻两个镜片之间的遮光片或遮光板及设于底层镜片与所述镜头筒之间的挡塞。相关技术中,镜头筒为注塑成型的完整结构,各镜片自镜头筒的底部安装并固定于镜头筒内,在装配方式上较为单一。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模组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结构稳固的镜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至少包括一个镜片的第一镜片组、设置于所述镜头筒靠近像侧的一端的垫圈以及收容于所述垫圈内至少包括一个镜片的第二镜片组,所述镜头筒包括形成通光孔的第一筒壁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镜头筒包括第一内壁及与所述第一内壁相对应的第一外壁,所述垫圈包括第二内壁及与所述第二内壁相对应的第二外壁,所述镜头筒与所述垫圈通过螺纹配合部固定,所述螺纹配合部包括设置于所述镜头筒第一内壁上的第一螺纹及设置于所述垫圈第二外壁上的第二螺纹。

优选的,所述垫圈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着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一表面及远离物侧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螺纹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上。

优选的,所述延伸部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镜片组的底端相抵靠。

优选的,所述延伸部自其第一表面向着像侧方向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第一镜片组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且与所述延伸部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镜片组的底端靠近所述镜头筒的位置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镜头筒的第一内壁形成收容胶的容胶槽。

优选的,所述延伸部为环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镜头筒第二筒壁的第一外壁与所述垫圈主体部的第二外壁齐平。

优选的,所述垫圈的主体部与延伸部围成收容所述第二镜片组的容纳空间,所述延伸部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镜片组的顶端相抵靠。

优选的,所述镜头筒自其底端向着物侧方向凹陷形成收容槽,所述第一螺纹部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

优选的,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片组靠近像侧一端的挡塞。

与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模组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镜头筒与所述垫圈通过螺纹配合结构固定,组装方便自由,若镜片组装错误可以及时更正,结构简单,且螺纹配合使得整个模组结构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镜头模组中镜头筒及垫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镜头模组中部分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镜头筒1、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内至少包括一个镜片的第一镜片组2、设置于所述镜头筒1靠近像侧的一端的垫圈3以及收容于所述垫圈3内至少包括一个镜片的第二镜片组4、设置于所述镜头筒1或/和所述垫圈3内的遮光片5,以及固定所述第二镜片组4的挡塞6。

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镜头筒1包括水平方向延伸形成通光孔的第一筒壁11、自所述第一筒壁11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2及由所述第一筒壁11和所述第二筒壁12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13,所述第一镜片组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3内,所述镜头筒1还包括第一内壁14及与所述第一内壁14相对应的第一外壁15。所述镜头筒1自其底端向着物侧方向凹陷形成收容槽16。

所述第一镜片组12包括沿像侧至物侧依次堆叠设置的第一镜片21、与第一镜片21同轴设置的第二镜片22、第三镜片23、第四镜片24及第五镜片25,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片组2包括了五个镜片,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要只设置一个镜片或者设置其他数量的镜片。所述第一镜片组2中各相邻的镜片之间均设置了遮光片5,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要在对应的镜片之间设置遮光件或者遮光板。所述第一镜片21的像侧面靠近所述镜头筒1的位置设有凹陷部211,所述凹陷部211与所述镜头筒1的第一内壁14形成收容胶的容胶槽212。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所述垫圈3包括第二内壁31及与所述第二内壁31相对应的第二外壁32,所述垫圈3包括主体部33及自所述主体部33向着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34,所述主体部33与延伸部34围成收容所述第二镜片组4的容纳空间35,所述镜头筒1第二筒壁12的第一外壁15与所述垫圈3主体部33的第二外壁32齐平。所述延伸部34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一表面341及远离物侧的第二表面342,所述延伸部34为环状结构,所述延伸部34的第一表面341与所述第一镜片组2的底端相抵靠,即与所述第一镜片21的像侧面抵靠。

所述第二镜片组4包括第六镜片41,本实施例中第二镜片组4仅包括了一个镜片,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要只设置其他数量的镜片。所述第二镜片组4中也可在任意的镜片的物侧或者像侧设置遮光件或者遮光板。所述延伸部34的第二表面342与所述第二镜片组4的顶端相抵靠,即与所述第六镜片41的物侧面抵靠。

所述镜头筒1与所述垫圈3通过螺纹配合部7固定,所述螺纹配合部7包括设置于所述镜头筒1第一内壁14上的第一螺纹71及设置于所述垫圈3第二外壁32上的第二螺纹72,所述第二螺纹72设置于所述垫圈3的延伸部34上,所述第一螺纹71设置于所述收容槽16内。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二中,所述延伸部34’自其第一表面341’向着像侧方向凹陷形成凹槽343’,所述第一镜片组2’位于所述凹槽343’的上方且与所述延伸部34’间隔设置,如此设置,通过旋紧螺纹配合结构7’可以调整第一镜片21’与第六镜片41’之间的空气间隙。

组装所述镜头模组100时,首先提供镜头筒1、第一镜片组2及遮光片5,将第一镜片组2自所述镜头筒1的像侧一端依次装入镜头筒1的收容空间13内,期间可在相邻的镜片之间穿插遮光片5,可以根据需求加入任意数量的遮光片5或/和遮光板,然后在第一镜片21的像侧端的容胶槽212点胶以将第一镜片组2固定;提供垫圈3、第二镜片组4及挡塞6,将所述第二镜片组4中的镜片依次装入所述垫圈3的容纳空间35内,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镜片之间可以根据需求加入任意数量的遮光片或/和遮光板,所述第六镜片41物侧面与延伸部34的第二表面342贴合,所述第一镜片组2、第二镜片组4中各镜片的边缘与所述镜头筒1第二筒壁12的第一内壁14或者垫圈3主体部33的第二内壁31可以过盈配合,也可以无压力配合,优选过盈配合,如此可以进一步保证所述镜片组同轴度,使得所述镜片组可精确压入所述镜头筒1、垫圈3内,并且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提供挡塞6,设置于第六镜片41的像侧面,进行点胶工艺固定,最后将镜头筒1与垫圈3通过螺纹配合部7旋紧固定。至此,整个所述镜头模组1便组装完成。

与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模组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分段组装,所述镜头筒与所述垫圈通过螺纹配合结构固定,组装方便自由,若镜片组装错误可以及时更正,结构简单,且螺纹配合使得整个模组结构更稳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