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眼镜及眼镜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0214阅读:1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眼镜及眼镜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镜和眼镜盒,特别是一种折叠眼镜及专用的可折叠眼镜盒。



背景技术:

一些人由于先天的原因或是后天用眼不卫生以及年纪的增长,眼睛的屈光系统不能很好地将外界的物象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不清,为此都需佩戴眼镜进行矫正,因此眼镜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且离不开的阅读铺助工具,必须时时带在身边以备不时只需。目及镜一般包括镜框、横梁、鼻托、镜腿本体及镜腿连接件铰链机构。但是现有的眼镜由于镜框及镜腿本体不能折叠或伸缩,因此体积较大,携带不便。为此,人们设计了各种不同结构的折叠眼镜。但是现有的折叠眼镜为了达到更小的折叠后体积,在收拢过程中通常需要做好几步折叠动作,然后放入眼镜盒中;反之也一样,佩戴前,需将眼镜从眼镜盒中取出,然后逐步打开再使用,步骤较多,使用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更方便的折叠式眼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眼镜,包括一对镜框和/或镜片、用于连接一对镜框或镜片的横梁、一对镜腿连接件和镜腿本体,镜腿连接件与镜框或镜片固定连接,镜腿本体一端与镜腿连接件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第一铰接轴的第一铰接结构与所述一对镜框和/或镜片内侧铰接,所述一对镜腿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一对镜框和/或镜片外侧固定连接,所述镜腿本体包括前节、中节和后节,所述前节的前端通过第二铰接结构与镜腿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前节的后端通过第三铰接结构与中节的前端铰接,所述中节的后端通过第四铰接结构与后节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结构、第三铰接结构和第四铰接结构的铰接轴相互平行设置,且与镜框和/或镜片垂直,所述第二铰接结构的铰接轴与镜框和/或镜片平行设置,所述镜腿本体第一铰接结构折叠状态下,所述中节与横梁位置相对应,横梁两端第一铰接结构的铰接轴之间的距离与第三铰接结构和第四铰接结构的铰接轴之间距离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将所述镜腿本体分成前节、中节和后节三段,并在横梁两端以及前节与中节、中节与后节之间分别设置铰接轴铰接,通过与专用的折叠式眼镜盒相配,在折叠眼镜盒的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同时也将眼镜折叠或打开,因此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上述折叠式眼镜相配专用的折叠式眼镜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眼镜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镜框盒和横梁盒,所述一对镜框盒均设有与镜框匹配的镜框容腔,横梁盒设有与横梁匹配的横梁容腔,镜框容腔和横梁容腔均设有开口,所述一对镜框盒分别铰接在横梁盒两端,横梁容腔与两端镜框容腔联通,所述镜框容腔和横梁容腔的开口朝向同一侧,所述镜框容腔的开口上铰接有盖板,横梁盒两端的镜框铰接轴之间的间距与镜腿本体的中节两端第三铰接结构和第四铰接结构的铰接轴之间距离相同,所述一对镜框盒和横梁盒具有基本处于直线排列位置的打开状态,以及一对镜框分别绕铰接轴相向旋转至相对的侧面相贴位置的合拢状态。

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眼镜盒通过将一对镜框盒分别铰接在横梁盒两端,且横梁盒两端的镜框铰接轴之间的间距与镜腿本体的中节两端第三铰接结构和第四铰接结构的铰接轴之间距离相同,所述一对镜框盒和横梁盒具有基本处于直线排列位置的打开状态,以及一对镜框分别绕横梁盒两端的镜框铰接轴相向旋转至相对的侧面相贴位置的合拢状态。在旋转一对镜框过程中,同时将置于折叠式眼镜盒内的折叠式眼镜的镜框及镜腿本体的前节和后节弯折或打开,同时也将眼镜折叠或打开,因此非常方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眼镜具体实施例完全打开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眼镜具体实施例镜腿一次折叠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之一;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眼镜具体实施例镜腿一次折叠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之二;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眼镜具体实施例镜腿完全折叠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之一;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眼镜具体实施例镜腿完全折叠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之二;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眼镜盒具体实施例完全折叠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眼镜盒具体实施例打开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之一;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眼镜盒具体实施例打开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之二;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眼镜盒具体实施例打开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之三;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眼镜盒具体实施例盖板闭合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11为折叠式眼镜装入折叠式眼镜盒后折叠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12为折叠式眼镜装入折叠式眼镜盒后折叠状态(去盖板)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折叠式眼镜包括一对镜片1(镜片1也可以是安装在镜框中)、用于连接一对镜片1的横梁2(镜片1安装在镜框中的,横梁2两端则与镜框连接)、一对镜腿连接件3和镜腿本体,镜腿连接件3与镜片1固定连接(镜片1安装在镜框中的,镜腿连接件3则与镜框固定连接),镜腿本体前端与镜腿连接件3铰接,本具体实施例中,以未设有镜框的折叠式眼镜为例,如图1-3所示,所述横梁2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第一铰接轴10的第一铰接结构与所述一对镜片1内侧铰接,所述一对镜腿连接件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一对镜片1外侧固定连接。所述镜腿本体包括前节4、中节5和后节6,所述前节4的前端通过设有第二铰接轴7的第二铰接结构与镜腿连接件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前节4的后端通过设有第三铰接轴8的第三铰接结构与中节5的前端铰接,所述中节5的后端通过设有第四铰接轴9的第四铰接结构与后节6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轴10、第三铰接轴8和第四铰接轴9相互平行设置,且与镜片1垂直,所述第二铰接轴与镜片1平行设置。由于镜片1通常是带有弧形的,因此,此处所谓“与镜片1垂直、平行设置”并非严格的90°和0°,只是大致上的方向,具体根据镜片1佩戴时的角度而定。所述镜腿本体第一铰接结构折叠状态下,所述中节5与横梁2位置相对应,横梁2两端的第一铰接轴10之间的距离与第三铰接轴8和第四铰接轴9之间距离相同,位置也对应。

如图6-10所示,折叠式眼镜盒包括一对镜框盒11和横梁盒15,所述一对镜框盒11均设有与镜框匹配的镜框容腔,横梁盒15设有与横梁2匹配的横梁容腔13,镜框容腔和横梁容腔13均设有开口,所述一对镜框盒11分别铰接在横梁盒15两端,横梁容腔13与两端镜框容腔联通,所述镜框容腔和横梁容腔13的开口朝向同一侧,以便折叠眼镜放入,所述镜框容腔的开口上铰接有盖板16,横梁盒15两端的镜框盒铰接轴17之间的间距与镜腿本体的中节5两端第三铰接轴8和第四铰接轴之间距离相同,所述一对镜框盒11和横梁盒15具有基本处于直线排列位置的打开状态,以及一对镜框盒11分别绕镜框盒铰接轴17相向旋转至相对的侧面相贴位置的合拢状态。

镜框盒11的形状根据镜框或镜片1的形状而定,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镜框盒11大体呈扁矩形体,开口设置在扁矩形体的正面(上面),两个镜框盒11的盖板16铰接在同一侧长边上;所述一对镜框盒11相对的短边侧面分别通过镜框盒铰接轴17铰接在横梁盒15两端,该铰接点(即镜框盒铰接轴17处)与一侧长边的距离等于横梁盒15两端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这样,合拢状态时相对的侧面正好相贴。为了使得能同时打开或合上两个盖板16,简化操作,两个盖板16之间优选还可以设有连接条14,连接条14两端分别与一对盖板16相对的短边侧铰接,连接条铰接轴16与镜框盒铰接轴17轴线重合设置。

所述横梁盒15为截面呈L形的构件,所述横梁盒15的L形水平部分前端设有垂直的挡板,所述横梁盒15的L形垂直部分与挡板之间形成横梁容腔13,所述镜框盒11内腔底壁上设有垂直突起的挡片18,所述挡片18与镜框盒11侧壁之间构成对折叠式眼镜的镜腿本体的前节4和后节6的限位,防止盒内折叠式眼镜的移动,影响折叠式眼镜盒顺利折叠。

所述一对镜框盒11铰接端一侧的短边侧壁由固定壁1101和活动壁1102两部分构成,所述固定壁1101与镜框盒11为一体设置,所述活动壁1102与固定壁1101铰接连接,侧壁铰接轴19与镜框铰接轴平行设置,所述活动壁1102具有一个靠在所述横梁盒15的L形垂直部分内侧壁上的弹性力,从而避免镜框盒11转动时镜框盒11铰接端一侧的短边侧壁堵在所述横梁盒15中使得无法装入折叠式眼镜,两侧活动壁1102的宽度之和等于或略小于两侧壁铰接轴19之间的间距,这样可以避免顶住。所述活动壁1102具有一个靠在所述横梁盒15的L形垂直部分内侧壁上的弹性力可以通过在侧壁铰接轴19上设置扭簧的方式实现。

所述一对镜框盒11相向旋转的侧面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具体结构可以是在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卡槽20和凸起的卡头21,卡头21前端设有倒钩结构,通过这样的设置,折叠式眼镜盒合拢状态时,所述卡头21卡在卡槽20中可以防止折叠式眼镜盒在震动过程中自行松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