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翻转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0391阅读:1370来源:国知局
可翻转眼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翻转眼镜。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眼镜框与眉梁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如太阳镜、老花镜、3D眼镜、近视镜等。对于眼镜而言,使用者不一定需要一直佩戴。以太阳镜为例,当太阳光强烈时需要戴上,当太阳光变弱或者走到阴凉处时便不再需要佩戴太阳镜,此时便只能摘下太阳镜放入眼镜盒中或者拿在手中,当再次需要时再重新戴上。在矫正视力方面,不同距离造成不同的矫正需求,眼镜佩戴者需要不断摘掉眼镜架,以适应不同距离的观看需求。如此往复,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可翻转眼镜。

一种可翻转眼镜,包括眉梁、与所述眉梁固定连接的鼻梁托组件、与所述眉梁转动连接的眼镜腿、与所述眉梁转动连接的镜框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镜框内的眼镜片,所述镜框相对于所述眉梁能够折叠或展开。

上述可翻转眼镜的镜框与眉梁转动连接,当需要佩戴眼镜时将镜框转至需要位置;当不需要佩戴眼镜时将镜框翻转即可,使用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框上端设有与所述镜框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一个耳块,所述眉梁上端设有与所述鼻梁托组件固定连接的铰链盒,所述铰链盒两侧壁分别设有用于收容所述耳块的旋转槽,所述铰链盒内的底面固定设有弹性件,所述转轴与所述弹性件抵接;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转轴克服弹性件的阻力,所述耳块在所述旋转槽内旋转,实现所述镜框的翻转;外力消失时,所述弹性件给所述转轴一个弹力,所述弹力使所述耳块与所述旋转槽上侧壁抵压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U形弹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底部设有卡爪,所述铰链盒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卡爪卡合的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盒设有用以防止所述弹性件滑出的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盒两侧壁分别设有与所述旋转槽连通的滑槽,所述旋转槽的上壁高于所述滑槽的上壁,安装时所述耳块经所述滑槽进入所述旋转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盒的两侧壁呈倒置的钩状,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外侧壁的高度大于所述内侧壁的高度,所述旋转槽设于所述内侧壁的下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鼻梁托组件与所述铰链盒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鼻梁托组件设有固定片,安装时所述固定片固定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铰链盒的底面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眉梁上端的中间位置设有U型槽,所述铰链盒收容于所述U型槽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的可翻转眼镜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鼻梁托组件与铰链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二的可翻转眼镜的铰链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三的可翻转眼镜的鼻梁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三的可翻转眼镜的铰链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的可翻转眼镜的翻转示意图。

其中,相关元件对应编号如下:

100、可翻转眼镜 110、眉梁 111、U型槽

113、第一固定孔 115、第一固定螺钉 120、鼻梁托组件

121、鼻梁托 123、第二固定孔 130、眼镜腿

140、镜框 141、插槽 150、眼镜片

160、转轴 161、耳块 163、第三固定孔

165、第二固定螺钉 170、铰链盒 171、旋转槽

173、卡槽 175、挡件 177、滑槽

180、弹性件 181、卡爪 270、铰链盒

271、旋转槽 272、内侧壁 274、外侧壁

275、挡件 320、鼻梁托组件 321、鼻梁托

323、第二固定孔 325、固定片 327、通孔

370、铰链盒 371、旋转槽 373、卡槽

377、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翻转眼镜100,包括眉梁110、与眉梁110固定连接的鼻梁托组件120、与眉梁110转动连接的眼镜腿130、与眉梁110转动连接的镜框140以及固定安装于镜框140内的眼镜片150。其中,镜框140相对于所述眉梁110能够折叠或展开。眼镜片150可以是太阳镜片、老花镜片、3D镜片等。

以下针对可翻转眼镜100内各个元件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作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镜框140上端固定设有转轴160。本实施例中,镜框140上端设有插槽141,转轴160呈L型,转轴160的一端插入插槽141中。转轴160的插入插槽141的一端具有第三固定孔163,第三固定孔163为螺纹孔,与第二固定螺钉165固定连接。

眉梁110上端设有与鼻梁托组件120固定连接的铰链盒170。本实施例中,鼻梁托组件120与铰链盒170为一体成型结构。鼻梁托组件120包括两个鼻梁托121。本实施例中,眉梁110上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115,鼻梁托组件120上设有两个与第一固定孔115匹配的第二固定孔123,眉梁110与鼻梁托组件120通过第一固定螺钉115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铰链盒17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由多个元件固定连接构成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眉梁110上端的中间位置设有U型槽111,铰链盒170收容于U型槽111中,使可翻转眼镜100更美观。

转轴160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耳块161,铰链盒170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收容耳块161的旋转槽171。铰链盒170的两侧壁上还分别设有一个与旋转槽171连通的滑槽177,旋转槽171的上壁高于滑槽177的上壁,安装时耳块161经滑槽177进入旋转槽171。

铰链盒170内的底面固定设有弹性件180,转轴160与弹性件180抵接。在外力作用下,转轴160向下压弹性件180,使得耳块161可以在旋转槽171内旋转,从而实现镜框的翻转;取消外力,弹性件180给转轴160一个向上的弹力,使得耳块161与旋转槽171的上侧壁抵压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80为U型弹片,U型弹片的底部设有卡爪181,铰链盒170的底面设有与卡爪181卡合的卡槽173,U型弹片与铰链盒170卡合连接,防止U型弹片从铰链盒170的前后两边滑出。需要说明的是,U型弹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铰链盒170固定连接,如粘接、焊接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铰链盒170的前面还设有挡件175,进一步防止弹性件180从铰链盒170的前边滑出。优选的,挡件175为挡片。挡件175可以与铰链盒170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固定连接于铰链盒170上。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二提供的可翻转眼镜,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翻转眼镜100不同的是,铰链盒270的侧壁呈倒置的钩状,包括内侧壁272和外侧壁274,外侧壁274的高度大于内侧壁272的高度,旋转槽271设于内侧壁272的下端。

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三提供的可翻转眼镜,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翻转眼镜100不同的是,鼻梁托组件320与铰链盒370为分体式结构。

鼻梁托组件320设有固定片325,安装时固定片325固定于弹性件180与铰链盒370的底面之间。本实施例中,固定片325具有通孔327,安装时卡爪181穿过通孔327后插入卡槽373中,从而使鼻梁托组件320与铰链盒370相对固定。

以下以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翻转眼镜为例,对其使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6所示,为当环境不适宜佩戴眼镜时,将镜框140翻起的过程。首先给镜框140一个向上翻转的外力,由于镜框140与转轴160固定连接,因此驱使转轴160克服U型弹片的阻力,给耳块161留出足够的空间在旋转槽171内旋转,同样镜框140跟着一起翻转;当转轴160的后端面与U型弹片贴合时停止外力,即外力消失时转轴160在U型弹片的弹力作用下运动,直至耳块161与旋转槽171的上壁低压固定,完成镜框140的翻转。

同样的,当需要佩戴眼镜时,给镜框140一个反方向的作用力,使镜框140翻转至原来的位置即可。

上述可翻转眼镜的镜框与眉梁转动连接,当需要佩戴眼镜时将镜框转至需要位置;当不需要佩戴眼镜时将镜框翻转即可,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