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自回位开启把手的光纤切割刀上盖和光纤切割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7694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自回位开启把手的光纤切割刀上盖和光纤切割刀的制作方法

一种带有自回位开启把手的光纤切割刀上盖和光纤切割刀,属于光纤切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纤切割刀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种用于切割光纤的工具。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光纤切割刀中,一般包括一个底座以及固定在上方的一个可开合的上盖,在需要对光纤进行切割时,将待切割的光纤放置在底座上表面之后,然后利用上盖以及其他机构使光纤可靠固定,然后利用内置于底座内的切割刀片对光纤进行切割。

由于在切割时需要光纤的可靠固定,因此需要保证上盖在盖合后与底座紧密接触,目前常用的实现方式是在底座表面固定与上盖位置对应的磁铁,在上盖盖合之后,利用磁铁对上盖的吸合力使上盖紧贴底座,但是现有的上盖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有如下缺陷:

(1)上盖在吸合后开启困难,由于磁铁对上盖的吸力较大,因此在需要打开上盖时,操作人员需要对上盖施加较大的力以克服磁铁的吸力。并且当在对上盖施加的力超过磁铁的吸力之后,上盖在一瞬间摆脱磁铁的吸力,由于之前对上盖施加的力较大,所以上盖会以较快且不可控的速度瞬间开启,甚至会在一瞬间开启至最大角度,从而有可能造成上盖的损坏。

(2)在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光纤切割刀的上盖上配备有开启把手,在打开上盖时,首先触发开启把手将上盖翘起一段距离,以摆脱磁铁的吸力,然后可以方便的将上盖开启。但是在现有的配备有开启把手的光纤切割刀中,开启把手在触发无法自己回位,因此在将上盖盖合时需要首先手动将开启把手回位,因此整个盖合过程较为繁琐且容易遗忘,一旦开启把手未顺利回位,则会出现上盖盖合不严的情况出现,导致无法顺利对光纤进行切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设置吸力单元,实现了自动复位,杜绝了现有技术中因开启把手未复位的情况下导致盖合不严的现象,同时避免了利用人工使开启把手复位时过程较为繁琐的情况出现的带有自回位开启把手的光纤切割刀上盖和光纤切割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带有自回位开启把手的光纤切割刀上盖,包括一个盖板,盖板盖设光纤切割刀中切割刀底座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在盖板的前端中部开设有安装槽,在该安装槽内可转动的安装有自回位开启把手,自回位开启把手转动后其底部作为支点突出于盖板下表面使盖板前端自切割刀底座的上表面翘起,在自回位开启把手的底部与切割刀底座之间设置有使转动后的自回位开启把手回位的吸力单元。

优选的,所述的自回位开启把手包括上、下设置的两条水平段和位于两条水平段之间的一条竖直段,两条水平段和竖直段首尾垂直连接形成“Z”型。

优选的,所述的吸力单元为设置在触发部下方的开启把手磁铁或/和设置在所述切割刀底座上表面前侧的上盖吸合磁铁。

优选的,所述的开启把手磁铁和上盖吸合磁铁前后错位。

优选的,在所述的竖直段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一组转轴。

优选的,在所述的自回位开启把手中,上、下设置的两条水平段分别与所述盖板的上、下表面平齐。

优选的,在所述的自回位开启把手中,位于上部的水平段的前端突出于盖板的前端。

一种光纤切割刀,其特征在于:在切割刀底座的后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的带有自回位开启把手的光纤切割刀上盖通过连接轴可开合的安装在切割刀底座的上部。

优选的,上盖吸合磁铁安装在所述的切割刀底座的上表面前侧,上盖吸合磁铁的表面设置有贴片,贴片的上表面与切割刀底座的上表面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带有自回位开启把手的光纤切割刀上盖中,通过设置吸引单元,实现了自动复位,杜绝了现有技术中因开启把手未复位的情况下导致盖合不严的现象,同时避免了利用人工使开启把手复位时过程较为繁琐的情况的出现。

2、开启把手上部水平段的前端突出于上盖的前端面,便于对开启把手进行操作。

3、在上盖处于盖合的状态时,通过分别设置在开启把手下方的开启把手磁铁和切割刀底座上表面的上盖吸合磁相互配合使得上盖紧密盖合在切割刀底座的表面,有效避免了上盖的自行开启。

4、由于开启把手磁铁在开启把手的作用下转动并与上盖吸合磁铁之间产生一定间隔,因此开启把手的转动过程即为一定程度上克服上盖与切割刀底座之间吸引力的过程,因此使上盖以可控的速度实现开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上盖会以较快且不可控的速度瞬间开启时,从而有可能造成上盖损坏的情况出现。

5、上盖在盖合之后,开启把手磁铁位于上盖吸合磁铁的前侧,从而方便上盖的开启。

附图说明

图1为光纤切割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纤切割刀正视图。

图3为光纤切割刀右视图。

图4为光纤切割刀左视图。

图5为光纤切割刀俯视图。

图6为光纤切割刀上盖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光纤切割刀上盖打开状态正视图。

图8为光纤切割刀上盖打开状态右视图。

图9为光纤切割刀上盖打开状态左视图。

图10为光纤切割刀上盖打开状态俯视图。

图11为光纤切割刀把手开启状态正视图。

图12为光纤切割刀把手开启状态左视图。

图13为光纤切割刀把手开启状态右视图。

图14为光纤切割刀废纤收集盒抽出状态示意图。

图15为光纤切割刀废纤收集盒改变为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6为光纤切割刀废纤收集盒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7为光纤切割刀废纤收集盒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光纤切割刀废纤收集盒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光纤切割刀光纤切割夹具正视图。

图20为光纤切割刀光纤切割夹具俯视图。

图21为图20右视图。

图22为图20左视图。

图23为光纤切割刀光纤切割夹具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光纤切割刀光纤切割夹具打开状态正视图。

图25为光纤切割刀光纤切割夹具打开状态俯视图。

图26为图25右视图。

图27为图25左视图。

图28为光纤切割刀光纤切割夹具打开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盖 2、开启把手 3、连接轴 4、废纤收集盒 5、切割刀推块 6、切割刀底座 7、上压紧组件 8、复位扭簧 9、切割刀片 10、下压紧组件 11、光纤切割夹具 12、上盖吸合磁铁 13、弹性块 14、收集盒磁铁 15、收集盒导槽 16、收集盒背板 17、收集盒边框 18、收集盒底板 19、背板弯板 20、光纤夹具盖板 21、光纤夹具底座 22、皮线卡槽 23、跳线卡槽 24、裸纤卡槽 25、弹性压紧块 26、开启吸合磁铁 27、闭合吸合磁铁 28、开启把手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8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28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光纤切割刀,包括矩形体状的切割刀底座6,在切割刀底座6的上表面的后端设置有连接轴3,上盖1可开合的固定在切割刀底座6的上表面。上盖1包括一个盖板,在盖板的前端中部开设有安装槽,在安装槽内可转动的安装有开启把手2,在将开启把手2触发之后可使上盖1的前端翘起。自切割刀底座6的前端面的右侧和切割刀底面的右端面向切割刀底座6的内部开设有底座内腔。在底座内腔的外侧设置有可拆卸的废纤收集盒4,废纤收集盒4在非收集状态装入底座内腔时,废纤收集盒4右侧边与切割刀底座6的右侧面平齐。在废纤收集盒4的内侧设置有可伸出切割刀底座6前端面的切割刀推块5,切割刀推块5与本光纤切割刀内部的刀片连接,通过切割刀推块5驱动内部的刀片对光纤进行切割。

如图6~10所示,在将本光纤切割刀的上盖1打开之后,在切割刀底座6的上表面的左侧设置有光纤切割夹具11,在光纤切割夹具11的右侧设置有下压紧组件10,在下压紧组件10中包括左右设置的两条压紧条,竖直设置的切割刀片9从两条压紧条之间穿过,切割刀片9在切割刀底座6的内部与上述的切割刀推块5连接,在切割刀推块5的带动下在两条压紧条之间往复滑动。

在切割刀底座6上表面的前侧设置有上盖吸合磁铁12,上盖吸合磁铁12上方设置有PVC材质的贴片,贴片的表面与切割刀底座6的上表面平齐。在上述的开启把手2的下部设置有与上盖吸合磁铁12配合的开启把手磁铁28,在上盖1盖合时利用上盖吸合磁铁12和开启把手磁铁28的相互吸引使上盖1盖合在切割刀底座6的上表面。在连接轴3的中部还套装有复位扭簧8,复位扭簧8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切割刀底座6的上表面和上盖1的下表面,在将上盖1打开之后,利用复位扭簧8的扭力,使上盖1保持在最大角度的开启状态,避免在操作的过程中上盖1突然落下而影响正常的操作步骤。

在上盖1的下表面的右侧开设有一个容纳槽,在该容纳槽中固定有弹性块13,弹性块13与上述的光纤切割夹具11上下对应,在将上盖1盖合之后,弹性块13压在光纤切割夹具11的表面。在弹性块13的右侧设置有与下压紧组件10相对应的上压紧组件7,在上压紧组件7中同样包括左右设置的两条压紧条,上压紧组件7与下压紧组件10中的压紧条分别一一对应。

在需要对光纤进行切割时,根据光纤的类型在光纤切割夹具11中选择相对应的卡槽,将光纤放入后利用光纤切割夹具11对光纤进行压紧,然后光纤的待切割部位向右延伸并超过下压紧组件10右侧部分,然后将上盖1盖合,上盖1盖合之后,弹性块13压在光纤切割夹具11上方,防止光纤松脱,同时下压紧组件10和上压紧组件7中相对应的两组压紧条分别从光纤待切割处的两端对光纤进行压紧。在保证上盖1盖合之后,将切割刀推块5推入切割刀底座6内,此时切割刀片9在光纤待的切割处对光纤进行切割,在切割刀片9对光纤切割之后切割刀推块5会触发位于上压紧组件7中的敲击组件,利用敲击组件敲击光纤,使得光纤从切割处断裂,完成整个切割过程。下压紧组件10、上压紧组件7以及敲击组件均采用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1~13所示,上述的开启把手2包括两条水平段和位于两条水平段之间的一条竖直段,两条水平段和竖直段首尾垂直连接使开启把手2的右侧面呈近似“Z”型。在开启把手2竖直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转轴伸入上盖1的内部实现了开启把手2在上盖1的内部可以实现一定角度的转动。开启把手2上部水平段的前端突出于上盖1的前端面,便于对开启把手2进行操作。在上盖1处于盖合状态时,开启把手2上部水平段的上表面和下部水平面的下表面分别与上盖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平齐,上述的开启把手磁铁28设置在开启把手2下部水平段的下表面。转轴与开启把手2上部水平段之间的距离长于与开启把手2下部水平段之间的距离,因此以转轴为支点形成了“省力杠杆”的结构,因此便于上盖1的开启。

如上所述,在上盖1处于盖合的状态时,通过分别设置在开启把手2下方的开启把手磁铁28和切割刀底座6上表面的上盖吸合磁铁12相互配合使得上盖1紧密盖合在切割刀底座6的表面。当需要开启上盖1时,操作人员按住开启把手2中突出于上盖1的上部水平段的前端之后并向后拨动,此时向开启把手2上端施加的力会通过设置在开启把手2竖直端两端的转轴为轴传递到开启把手2下部的水平段上,当操作人员向开启把手2施加的力超过一定力度时,开启把手2会以其下部水平段的后端为支点进行转动,并进一步的带动上盖1动作,当开启把手2转动至最大角度时,由于开启把手磁铁28在开启把手2的作用下转动并与上盖吸合磁铁12之间产生一定间隔,因此开启把手2的转动过程即为一定程度上克服上盖1与切割刀底座6之间吸引力的过程,同时上盖1在盖合之后,开启把手磁铁28位于上盖吸合磁铁12的前侧,从而方便上盖1的开启。

在上盖1需要再次盖合并盖合到开启把手2的下端与切割刀底座6接触的位置时,开启把手磁铁28再次与上盖吸合磁铁12产生吸引力,使得开启把手2在磁力的作用下自动回位,因此完全杜绝了现有技术中在上盖1盖合时因开启把手2未复位的情况下导致上盖1盖合不严的现象,同时避免了利用人工使开启把手2复位时过程较为繁琐的情况出现。

如图1~5所示,当安装在切割刀底座6内的废纤收集盒4处于非收集状态时,废纤收集盒4整体位于底座内腔的内部,且废纤收集盒4的左端面和前端面与切割刀底座6的左端面和前端面平齐。如图14~15所示,在底座内腔外侧的上沿和下沿分别设置有收集盒导槽15,废纤收集盒4在移动的过程中沿收集盒导槽15滑动。通过设置收集盒导槽15,使得废纤收集盒4在移动的过程中或静止的状态下不会出现偏移。在底座内腔的后端面上还设置有收集盒磁铁14,通过设置收集盒磁铁14,可以对废纤收集盒4进行吸引,从而保证了废纤收集盒4不会从切割刀底座6中掉出。

当需要使用废纤收集盒4进行废光纤的收集时,首先将废纤收集盒4沿收集盒导槽15从切割刀底座6中拉出,然后将废纤收集盒4顺时针翻转90°后再次沿收集盒导槽15送入底座内腔,当废纤收集盒4送至底座内腔的尽头时再次被收集盒磁铁14吸引,此时废纤收集盒4的收集槽开口向上并突出于切割刀底座6的右侧面,如图16所示。

如图17~18所示,废纤收集盒4包括一组收集盒边框17,收集盒边框17包围形成位于其右侧的开口。在收集盒边框17的底部设置有收集盒底板18,收集盒底板18与收集盒边框17为一体机构,且收集盒底板18的右边沿突出的设置有一条与右边沿同向的凸条,该凸条形成与底座内腔上端的收集盒导槽15配合的导轨。

在位于收集盒边框17右侧的开口处通过多个螺钉固定有收集盒背板16,收集盒背板16的下端突出于收集盒底板18的下表面,使得收集盒背板16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分别形成同时与底座内腔中上、下两条收集盒导槽15配合的导轨。收集盒背板16的厚度与上述设置在收集盒底板18边沿的凸条高度相同。

在废纤收集盒4处于非收集状态时,收集盒底板18的右边沿翻转至上端与底座内腔中上端的收集盒导槽15配合,同时收集盒背板16作为底板将废纤收集盒4置于底座内腔的内部;当废纤收集盒4处于废光纤收集状态时,收集盒背板16反转为竖直状态,并同时与底座内腔中上、下两条收集盒导槽15配合将废纤收集盒4置于底座内腔中,此时由收集盒边框17和收集盒底板18围成的收集槽开口向上并突出于切割刀底座6的右侧面。

在收集盒背板16的后侧下部向后突出设置形成背板弯板19,背板弯板19向右侧弯折后与收集盒背板16的本体呈90°。在收集盒边框17后端面上开设有一个凹槽,在收集盒背板16用于收集盒边框17完成固定之后,背板弯板19相应的卡装在收集盒边框17后端面的凹槽内,从保证了收集盒边框17后端面的平整。

在废纤收集盒4中,一体机构的收集盒边框17和收集盒底板18采用铝合金铸成,从而减轻了废纤收集盒4整体的重量,而收集盒背板16采用可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制成。由于收集盒背板16后侧的弯折板在弯折之后处于收集盒边框17后端面的拐角处,因此废纤收集盒4在收集状态和非收集状态下弯折板均处于与收集盒磁铁14前后对应的位置,因此保证了废纤收集盒4在收集状态和非收集状态下均不会从切割刀底座6中掉出或脱出。将废纤收集盒4采用不同的材质配合组成的方式,通过铝合金材质的收集盒边框17和收集盒底板18减轻了废纤收集盒4整体的重量的前提下,同时保证了废纤收集盒4可被收集盒磁铁14吸引,同时降低了废纤收集盒4在实际加工中的加工难度。

如图19~图28所示,上述的光纤切割夹具11包括矩形板状的光纤夹具底座21,在光纤夹具底座21的上表面自前向后依次设置有三条相互平行的光纤放置槽:裸纤卡槽24、跳线卡槽23和皮线卡槽22,分别用于与不同类型的待切割的光纤适配。

在光纤夹具底座21的上方设置有光纤夹具盖板20,光纤夹具盖板20的后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与光纤夹具底座21固定,似的光纤夹具盖板20可开合的设置在光纤夹具底座21的上部。光纤夹具盖板20的前端面向下呈90°弯折,形成一个同时罩设在跳线卡槽23、裸纤卡槽24和皮线卡槽22的上方的一个下压框架,下压框架前端面的下端再次向前端呈90°弯折之后形成位于下压框架前端且可与光纤夹具底座21上表面贴合的水平板,水平板的前端向斜上方翘起,从而有助于操作人员将光纤夹具盖板20掀起。

在下压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压紧块25,在将光纤夹具盖板20盖合之后,设置在光纤夹具盖板20下部的弹性压紧块25可对放置在裸纤卡槽24、跳线卡槽23和皮线卡槽22中任意一个槽内的光纤进行压紧,有效避免光纤在切割的过程中出现移位。上述的设置在上盖1下表面的弹性块13与下压框架的上表面相对应,当上盖1盖合之后,弹性块13压在光纤夹具盖板20的下压框架的上表面,对光纤夹具盖板20实现了辅助压紧,从而加强了对光纤的压紧效果。

在光纤夹具底座21的前侧下方和后侧下方分别设置有闭合吸合磁铁27和开启吸合磁铁26,在光纤夹具盖板20处于盖合状态时,位于上述下压框架前端的水平板位于闭合吸合磁铁27的上方,因此通过闭合吸合磁铁27实现了对盖合状态下的光纤夹具盖板20的吸引;而当光纤夹具盖板20开启后,上述下压框架的后端面处于近似水平的状态而位于开启吸合磁铁26的上方,因此通过开启吸合磁铁26实现了对开启状态下的光纤夹具盖板20的吸引。

通过设置闭合吸合磁铁27和开启吸合磁铁26,无论光纤夹具盖板20处于盖合或开启状态,均有相应的磁铁对其吸引使其状态可以保持,具体而言:盖合时通过闭合吸合磁铁27使得光纤夹具盖板20紧贴光纤夹具底座21,防止在光纤切割的过程中开启造成切割失败;开启时通过开启吸合磁铁26使得光纤夹具盖板20保持开启的状态,从而避免了在操作的过程中光纤夹具盖板20突然落下而影响正常的操作。

具体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对光纤进行切割时,操作人员首先按住开启把手2中突出于上盖1的上部水平段并向后拨动,利用开启把手2的转动使上盖1的前端翘起,然后将上盖1以可控的速度进行开启,上盖1开启之后通过复位扭簧8使上盖1保持开启的状态。然后操作人员将光纤切割夹具11中的光纤夹具盖板20打开,光纤夹具盖板20打开之后在开启吸合磁铁26吸引作用下保持开启状态。

然后操作人员根据待切割光纤的具体类型将待切割光纤放置在裸纤卡槽24、跳线卡槽23和皮线卡槽22中任意一个槽内,待切割光纤放置完毕之后操作人员将光纤夹具盖板20盖合,盖合之后位于光纤夹具盖板20下方的弹性压紧块25将光纤压紧,同时借助闭合吸合磁铁27使光纤夹具盖板20紧密贴合在光纤夹具底座21的表面。

然后操作人员将上盖1盖合,在盖合的过程中,当上盖1盖合到开启把手2的下端与切割刀底座6接触的位置时,开启把手磁铁28再次与上盖吸合磁铁12产生吸引力,使得开启把手2在磁力的作用下自动回位。同时上盖1在上盖吸合磁铁12和开启把手磁铁28的相互吸引下紧贴切割刀底座6上表面。上盖1盖合的同时,借助下压紧组件10和上压紧组件7中相对应的两组压紧条分别从光纤待切割处的两端对光纤进行压紧。

然后将废纤收集盒4从切割刀底座6中抽出,反转之后再次沿收集盒导槽15送至切割刀底座6的尽头,以便收集盒磁铁14对废纤收集盒4进行吸引。最后将切割刀推块5推入切割刀底座6内,此时切割刀片9在光纤待的切割处对光纤进行切割,在切割刀片9对光纤切割之后切割刀推块5会触发位于上压紧组件7中的敲击组件,利用敲击组件敲击光纤,使得光纤从切割处断裂,断裂的光纤废料掉入废纤收集盒4中,完成整个切割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