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摄影灯的挡光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0478阅读:921来源:国知局
用于摄影灯的挡光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影用辅助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摄影灯的挡光板组件。



背景技术:

摄影灯是室内或黑暗环境中拍摄时,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尤其是想拍黑暗的物体,一定要用到这些辅助光源,否则噪点会非常大,光靠后期的处理是不够的。

在2015年04月10日,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216848.8中公开了“一种滑槽式常亮型摄影灯”对摄影灯的结构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摄影灯包括灯体,灯体内设有光源板和与光源板电性连接的光源电路板,灯体设有位于光源板前方的联接框,联接框的两侧设有用于插入透光色板和/或柔光箱组件的滑槽,联接框的一端设有止挡边,另一端为开口端,开口端处设有与灯体固定联接的用于挡住透光色板、柔光箱组件、挡光板组件的锁止件。其中,挡光板组件包括包括与挡光板滑槽滑动联接的挡光板框,及与挡光板框联接且位于挡光板框前侧四周的挡光板。挡光板主要用于收拢并控制光线,保证拍摄物体或场景处具有良好的光照。

常规挡光板与挡光板框通过枢接轴相连接,且主要通过过盈配合的形式实现挡光板在枢接轴处的相对固定。但是,一个摄影灯上挡光板的数量是四片,每次调整都需要一个个单独地翻转挡光板,且需要连续调整四次,才能完成一个摄影灯的调整,从而导致操作繁琐,增加人工成本,降低拍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挡光板调整,而且调整效率高的用于摄影灯的挡光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摄影灯的挡光板组件,包括挡光板框、及与挡光板框铰接配合的挡光板,所述挡光板框为矩形结构,该挡光板框由上矩边、左矩边、下矩边、右矩边依次相接而成;上矩边处铰接有与上矩边相平行的上转轴,左矩边处铰接有与左矩边相平行的左转轴,下矩边处铰接有与下矩边相平行的下转轴,右矩边处铰接有与右矩边相平行的右转轴,上转轴、左转轴、下转轴和右转轴均处于同一平面;

上转轴处相邻左转轴的端部固定有第一伞齿轮,左转轴处相邻上转轴的端部固定有与第一伞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伞齿轮,左转轴处相邻下转轴的端部固定有第三伞齿轮,下转轴处相邻左转轴的端部固定有与第三伞齿轮相啮合的第四伞齿轮,下转轴处相邻右转轴的端部固定有第五伞齿轮,右转轴处相邻下转轴的端部固定有与第五伞齿轮相啮合的第六伞齿轮;

所述挡光板包括与上转轴固定的上挡光板、与左转轴固定的左挡光板、与下转轴固定的下挡光板、与右转轴固定的右挡光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挡光板框通过卡扣或过盈配合,卡结余摄影灯的照射端口处。伞齿轮主要用于相交轴间的传动,因此,通过伞齿轮来实现上转轴、左转轴、下转轴和右转轴间动力传递的衔接,具体操作时,只需要转动其中一根转轴,即可实现其他三根转轴的联动。故,只需要对其中一块挡光板进行调整,其他挡光板就会一起动作,而且通过对伞齿轮的调试,可以实现各挡光板同步运动,不仅摆动角度相一致,而且一同打开或一同关闭。

为了让转动更加稳定,保证各个转轴能稳定传递力,故右转轴处相邻上转轴的端部固定有第七伞齿轮,上转轴处相邻右转轴的端部固定有与第七伞齿轮相啮合的第八伞齿轮。

经常拨动挡光板,容易造成挡光板的损坏,为此,在上转轴的侧部凸设有拨块,通过拨块拨动上转轴转动,从而避免对挡光板造成伤害。除此之外,拨块还可以安装于左转轴、下转轴或右转轴的侧部。

上转轴处远离第一伞齿轮的端部、或右转轴处远离第六伞齿轮的端部固定有微型电机,该微型电机输出轴与上转轴或右转轴联动配合,且微型电机通过紧固件与挡光板框固定连接。微型电机为直径小于160mm或额定功率小于750mW的电机,此处指的是直径小于160mm的电机。微型电机输出轴与上转轴或右转轴联动配合指的是,当微型电机输出轴正转或反转时,上转轴或右转轴也随着一起转动。伞齿轮主要用于相交轴间的传动,通过微型电机控制上转轴或右转轴的转动,就能实现其他转轴实现转动。另外,通过正反接输入电流的方向,就能实现微型电机的正反转;而通过电线,则能实现远距离控制,特别是能便利控制挂于高处的摄影灯,让拍摄者操作更加得心应手。

其中,上转轴或右转轴通过连接件与微型电机输出轴实现联动配合,该连接件为橡胶管,橡胶管其中一管口套设于上转轴或右转轴的轴端部,橡胶管另一管口套设于微型电机输出轴的轴端部。橡胶管管口直径小于上转轴、右转轴及微型电机输出轴,彼此间通过摩擦力实现同步运动;因此,当微型电机输出轴转动时,橡胶管也是紧密配合,并随着输出轴一同转动,并带着上转轴或右转轴联动。另外,由于橡胶管较软,故对于微型电机的安装要求降低,不需要一定和上转轴或右转轴保持同轴,可以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不会造成彼此间力矩传递的失败,由此降低了工艺要求,并改善结构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摄影灯处的结构示意图,省略了伞齿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转轴和伞齿轮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转轴、伞齿轮和微型电机的装配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微型电机、电池和双刀双掷开关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微型电机为直径小于160mm或额定功率小于750mW的电机,此处指的是直径小于160mm的电机。

如图1所示,摄影灯包括带有灯腔的灯体1、及安装于灯腔内的光源2,该灯体1上设有与灯腔相对应的照射端口11,挡光板组件3可拆卸地安装于照射端口11,而挡光板组件3和照射端口11通过卡扣、紧固件或过盈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固定于照射端口11处的挡光板框31、及与挡光板框31铰接配合的挡光板32,所述挡光板框31为矩形结构,该挡光板框31由四矩边组成,各矩边分别为上矩边311、左矩边312、下矩边313、右矩边314依次相接而成;上矩边311处铰接有与上矩边311相平行的上转轴331,左矩边312处铰接有与左矩边312相平行的左转轴332,下矩边313处铰接有与下矩边313相平行的下转轴333,右矩边314处铰接有与右矩边314相平行的右转轴334,上转轴331、左转轴332、下转轴333和右转轴334均处于同一平面。

上转轴331处相邻左转轴332的端部固定有第一伞齿轮341,左转轴处332相邻上转轴331的端部固定有与第一伞齿轮341相啮合的第二伞齿轮342,左转轴332处相邻下转轴333的端部固定有第三伞齿轮343,下转轴333处相邻左转轴332的端部固定有与第三伞齿轮343相啮合的第四伞齿轮344,下转轴333处相邻右转轴334的端部固定有第五伞齿轮345,右转轴334处相邻下转轴333的端部固定有与第五伞齿轮345相啮合的第六伞齿轮346,右转轴334处相邻上转轴331的端部固定有第七伞齿轮347,上转轴331处相邻右转轴334的端部固定有与第七伞齿轮347相啮合的第八伞齿轮348。

挡光板32包括与上转轴331固定的上挡光板321、与左转轴332固定的左挡光板322、与下转轴333固定的下挡光板323、与右转轴334固定的右挡光板324。在上转轴331的侧部凸设有拨块35,通过拨块35拨动上转轴331转动,从而避免对挡光板32造成伤害。除此之外,拨块35还可以安装于左转轴332、下转轴333或右转轴334的侧部。

本实用新型中,伞齿轮主要用于相交轴(大多用于相互垂直轴)间的传动,因此,通过伞齿轮来实现上转轴331、左转轴332、下转轴333和右转轴334间动力传递的衔接,具体操作时,只需要转动其中一根转轴,即可实现其他三根转轴的联动。故,只需要对其中一块挡光板32进行调整,其他挡光板32就会一起动作,而且通过对伞齿轮的调试,可以实现各挡光板32同步运动,不仅摆动角度相一致,而且一同打开或一同关闭。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不包含第七伞齿轮347和第八伞齿轮348,而在第七伞齿轮347或第八伞齿轮348的位置安装有微型电机4,该微型电机4通过紧固件与挡光板框31固定连接,该紧固件为螺栓。其中,上转轴331通过连接件与微型电机4输出轴实现联动配合,该连接件为橡胶管(未画出),橡胶管其中一管口套设于上转轴331的轴端部,橡胶管另一管口套设于微型电机4输出轴的轴端部。橡胶管管口直径小于上转轴331及微型电机4输出轴的直径,彼此间通过摩擦力实现同步运动。微型电机4输出轴除了与上转轴331联动配合,还可以与右转轴334联动配合,橡胶管的管口直径小于右转轴334的直径,右转轴33端部为空置端,为微型电机4的安装提供了安装空间。

如图5所示,微型电机4配合电池5和双刀双掷开关6来实现自带电源的控制,具体见电路图图5。电路图也是一种工程语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该电路图即可知道微型电机4、电池5和双刀双掷开关6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实现输入电流方向改变,从而实现微型电机4的正反转;而通过电线,则能实现远距离控制,特别是能便利控制挂于高处的摄影灯,让拍摄者操作更加得心应手,并且提高挡光板32调节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