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器背光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6440阅读:17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器背光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器背光膜。



背景技术:

在液晶电视或具有液晶显示器的电子设备中,显示器通常具有背光模组,例如电视中的背光模组通常为设置在液晶面板一侧的led灯组,并led灯组将光纤从侧面射入导光板中导光板使得仅在侧面的光线均匀的分布在液晶面板的背部,在导光板的后部设置有背光膜,该背光膜反射导光板中的光线;使得反射光线穿过液晶面板到达外部。现有的led灯组通常会使用散热装置来为led散热以延长led的寿命,但是散热装置的成本高且集成度低,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器背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反层、导热石墨层、金属网层和包覆层:所述增反层的上表面直接贴在背光LED或导光板的后部;所述增反层的下表面与导热石墨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导热石墨层的下表面与所述金属网层的的上表面贴合:所述金属网层的下表面与包覆层的上表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增反层为氟化镁薄膜。

优选的,所述增反层的厚度为10微米至30微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金属网为六边形或矩形的金属丝连接形成的连续表面。

优选的,所述金属网的厚度在10微米至60微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石墨层的厚度在20微米至100微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在20微米至100微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包覆层为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层。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的进步在于,所述显示器背光膜不仅贴敷在导光板上还贴敷在LED光源上,LED光源产生的光线被反射到导光板内部,同时LED光源产生的热量被导光膜中的石墨层均匀的向外传出至导光板的背部,使得热量迅速被散出而不集中在LED光源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LED背光模组剖面示意图。

图2是背光模剖面示意图。

图3是金属网层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更为具体详实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当视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请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LED背光模组100,包括导光板12和设置在导光板一侧的LED背光灯10,导光板12的材质和制造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在此不在赘述。导光板12的作用是将LED发出的光线均匀的分布在导光板12内部,使得液晶面11板获得背光。为了增强液晶面板11的光线,在所述导光板12的背部贴合了背光膜13,背光膜13能够将导光板12中的光线反射到所述液晶面11板内部。

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的背光膜13包括,增反层14、导热石墨层15、金属网层16和包覆层17:所述增反层14的上表面直接贴在背光LED或导光板12的后部;增反层14为氟化镁薄膜,其能够反射所述导光板14内部散射出的光线,增反层14的厚度为10微米至30微米之间

所述增反层14的下表面与导热石墨层15的上表面贴合,其贴合方式优选的为通过压敏胶进行贴合;所述导热石墨层15的下表面与所述金属网层16的的上表面贴合,同样的优选的贴合方式为压敏胶:所述金属网层16的下表面与包覆层17的上表面贴合。

导热石墨层15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石墨片,厚度为20微米至100微米之间,其具体的微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而金属网16包括两种网格形状,其一为常规的具有矩形结构网孔的金属网,其二为具有六边形的网孔(参照图3)。金属网16是厚度在10微米至60微米之间的金属丝18连接形成的连续表面,因此金属丝18的厚度也保持在10微米至60微米之间。该金属网16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抗拉伸能力,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所述导热石墨层15的作用,能够防止导热石墨层15在加工时碎裂。

所述包覆层17为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层,所述导热材料17优选的包括丙烯酸树脂,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求更换其他合适的材料。所述包覆层17的厚度在20微米至100微米之间,包覆层17的导热效果能够让石墨层的热量散发出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的进步在于,所述显示器背光膜不仅贴敷在导光板上还贴敷在LED光源上,LED光源产生的光线被反射到导光板内部,同时LED光源产生的热量被导光膜中的石墨层均匀的向外传出至导光板的背部,使得热量迅速被散出而不集中在LED光源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