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携带的变倍镜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3608发布日期:2018-07-27 22:05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测量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携带的变倍镜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测量要求精度的提高,同时影像工具具有迅速、直观、准确等优点,所以影像工具在工程检测、医疗观察、工程测量等方面应用广泛,影像设备又很多,其中,变倍镜头为其中一种。变倍镜头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自动化、电子通讯、半导体、生物医疗、科学研究等领域。

变倍镜头的正常工作由外置的控制电路板控制,控制电路板接收外界信号并将信号处理后控制变倍镜头中电机的运转以调节变倍镜头中变倍组合结构的运动已达到倍率改变的目的。但是一方面由于控制电路板较大,大约为 100X100mm的面积;另一方面由于控制电路板置于变倍镜头外部,在安装变倍镜头时,需要预留出单独的空间及容纳装置供控制电路板使用;以上两点不仅使变倍镜头的使用安装流程较麻烦,且外置的控制电路板易受外界污染,加快控制电路板的损坏进度,缩短控制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于安装携带的变倍镜头装置,包括:镜头外壳,置于镜头外壳内部的变倍组合,电源和通讯接口,电机,控制电路板,镜头外壳内侧设有卡槽结构且卡槽用于控制电路板的安装,控制电路板与电机连接;通过将控制电路板更换为集成电路板,优化性能的同时又避免集成电路内置后过分增大变倍镜头的体积。集成电路板内置后便于变倍镜头的安装、携带,避免本身受到外界污染源入侵的同时还可进一步阻挡外界的灰尘等微粒进入变倍镜头壳体内部污染光学镜片,提高变倍镜头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便于安装携带的变倍镜头装置,包括:镜头外壳,置于镜头外壳内部的变倍组合,电源和通讯接口,电机,控制电路板,其中,镜头外壳内侧设有卡槽结构且卡槽用于控制电路板的安装,控制电路板与电机连接,控制电路板接收并处理外界信号后控制电机工作,电机控制变倍组合运动完成变倍操作。

所述变倍镜头装置将外置的控制电路板置于变倍镜头外壳中,变倍镜头在安装时无需预留出单独的空间及安装容纳结构,简化安装流程的同时,避免控制电路板受到外界污染物的污染,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将控制电路板与变倍镜头一体化的设置便于变倍镜头的外出携带。

优选的,所述便于安装携带的变倍镜头装置,所述控制电路板为集成电路板。集成电路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引出线和焊接点少、寿命长、可靠性高、性能好等优点,同时集成电路板的成本较低,便于变倍镜头中的普及使用。

优选的,所述便于安装携带的变倍镜头装置,集成电路板的面积为 45X100mm~55X100mm。传统控制电路板的体积为100X100mm,面积较大,采用集成电路板后面积缩小至一倍,尽量减小控制电路板内置后的整体体积,便于用户户外操作时随身携带。

优选的,所述便于安装携带的变倍镜头装置,所述集成电路板与卡槽的连接间隙中设有密封圈,避免外界的灰尘等杂物通过集成电路板与卡槽的连接间隙渗入变倍组合内部导致成像斑点的产生,同时,密封圈可使集成电路板与卡槽之间紧密连接,避免长期恶劣环境中使用时发生晃动造成线路断裂使电机无法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便于安装携带的变倍镜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便于安装携带的变倍镜头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便于安装携带的变倍镜头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主要结构序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案例1:

一种便于安装携带的变倍镜头装置,包括:镜头外壳1,置于镜头外壳1 内部的变倍组合2,电源和通讯接口3,电机4,控制电路板5,其中,镜头外壳1内侧设有卡槽11结构且卡槽11用于控制电路板5的安装,控制电路板5与电机4连接,控制电路板5接收并处理外界信号后控制电机4工作,电机4控制变倍组合2运动完成变倍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板5为集成电路板,集成电路板的面积为 45X100mm~55X100mm;集成电路板与镜头外壳1内部的卡槽11的连接间隙中设有密封圈装置。

上述变倍镜头装置中,通过将控制电路板5置于变倍镜头外壳中,且将控制电路板5由传统大面积板更换为面积较小的集成电路板,不仅优化了控制电路板5的性能,同时减小了控制电路板5的体积,使控制电路板5内置后的变倍镜头不至于体积过大;变倍镜头安装拆卸时无需针对外置的控制电路板进行繁琐的操作,同时内置的控制电路板5不会受到外界污染源的侵蚀,使用寿命延长10倍以上;内置后的控制电路板5可进一步阻挡外界的灰尘等物落入变倍组合2中的光学镜片上,提高镜片成像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