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9916发布日期:2018-09-14 22:4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可穿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眼镜。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眼镜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设备正在逐步进入公众视野。智能眼镜利用可佩戴设备的便携性,通过集成多种智能操作模块来实现接收信息、无线控制、拍摄照片或视频等智能操作。随着智能眼镜实用性和娱乐性的不断增强,智能眼镜正逐步被公众接受并使用。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智能眼镜大多结构复杂,由此导致其整体尺寸过大,给用户的佩戴和使用造成诸多不便;同时,现有的智能眼镜无法与传统的眼镜相互兼容,进而导致其生产成本过高,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智能眼镜,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眼镜结构复杂以及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眼镜,包括:眼镜本体、至少一个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其中,传感器设置在眼镜本体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传感器根据人体预设动作输出传感信号;信号处理模块内嵌在眼镜本体中,与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传感信号,并根据处理后的传感信号控制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操作。

可选地,传感器为摩擦电传感器或压电传感器或摩擦电和压电混合传感器;

其中,压电传感器为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PZT压电陶瓷传感器、PTFE压电驻极体传感器、氧化锌纳米线压电传感器、氧化锌纳米晶压电传感器、氧化锌纳米驻阵列压电传感器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摩擦电传感器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一发电层,第一电极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信号输出端。

可选地,第一发电层与人体皮肤构成摩擦界面。

可选地,摩擦电传感器进一步包括:层叠设置在第一发电层之上的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二电极层与第一发电层构成摩擦界面。

可选地,摩擦电传感器进一步包括:层叠设置在第一发电层之上的第二发电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二发电层与第一发电层构成摩擦界面。

可选地,摩擦电传感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发电层与第二发电层之间的居间薄膜层或居间电极层。

可选地,传感器内嵌在眼镜本体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内嵌深度为200-800微米。

可选地,智能眼镜还包括:设置在眼镜本体与摩擦电传感器或压电传感器或摩擦电和压电混合传感器之间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内嵌在眼镜本体中。

可选地,可接触部位和传感器之间进一步设置有支撑结构,传感器设置在支撑结构上。

可选地,摩擦界面之间进一步设置有支撑块,摩擦电传感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块设置在摩擦电传感器的第一端。

可选地,可接触部位上进一步设置有封装层。

可选地,可接触部位包括:眼镜本体上镜腿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鼻托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和/或镜框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

可选地,信号处理模块判断接收到的传感信号的峰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控制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操作。

可选地,信号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分别检测每个传感器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的传感信号的峰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次数;若该次数与预设次数相同,则控制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操作。

可选地,传感器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传感器在眼镜本体上对称设置,信号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判断眼镜本体左右两侧中至少一侧的各个传感器的传感信号的峰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左右两侧传感器的传感信号的生成顺序控制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操作。

可选地,预设动作至少包括:眨眼、和/或牙齿叩合动作。

可选地,智能眼镜进一步包括:图像采集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电相连,用于根据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的处理指令执行对应的图像采集操作;其中,处理指令包括拍照指令、摄像指令以及停止指令;图像采集操作包括:拍照操作、摄像操作以及停止操作。

可选地,信号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传感器输出的传感信号输出对应的人体心率信号,则智能眼镜进一步包括:心率显示器,用于接收并显示人体心率信号或智能眼镜进一步包括:语音处理模块,用于录存语音数据或眼镜本体上进一步包括:无线收发模块,无线收发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眼镜中,通过在眼镜本体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上设置传感器来有效感应人体预设动作获取对应的传感信号,通过设置信号处理模块对上述传感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来控制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操作。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传感器结构简单,设置方便,同时还能根据人体预设动作执行对应的智能操作,大大简化了智能眼镜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眼镜结构复杂以及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使智能眼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使用方便,适合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眼镜本体上设置的一种摩擦电传感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眼镜本体上设置的另一种摩擦电传感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眼镜本体上设置的另一种摩擦电传感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眼镜本体上设置的另一种摩擦电传感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眼镜本体上设置的另一种摩擦电传感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眼镜本体上设置的另一种摩擦电传感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眼镜,包括:眼镜本体110、传感器100、及信号处理模块(图中未示出)。其中,眼镜本体110可以采用常规眼镜、运动眼镜或者潜水眼镜等多种类型的眼镜,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图1-图3示出了几种可选的眼镜本体。其中,图1和图2所示的眼镜本体的结构为常规眼镜结构,图3所示的眼镜本体结构为运动眼镜或潜水眼镜结构。

传感器100为摩擦电传感器或压电传感器或摩擦电和压电混合传感器,其中,所述压电传感器为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PZT压电陶瓷传感器、PTFE压电驻极体传感器、氧化锌纳米线压电传感器、氧化锌纳米晶压电传感器、氧化锌纳米驻阵列压电传感器中的任一种。

传感器100设置在眼镜本体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用于感应人体动作并输出传感信号至信号处理模块。其中,上述可接触部位包括:眼镜本体上镜腿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鼻托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和/或镜框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具体地,上述各个可接触部位的位置可参见图1-图3中所示的对应位置(图1-图3中对应的阴影位置)。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图1-图3所示的位置仅仅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中,各个可接触部位在眼镜本体110上的具体位置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其中,常规眼镜的可接触部位设置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对应位置。由于常规眼镜在佩戴过程中,镜框一般与佩戴者的皮肤不产生接触,因此常规眼镜的可接触部位包括:眼镜本体110上镜腿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以及鼻托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当眼镜本体110为运动眼镜或潜水眼镜时,由于运动眼镜和潜水眼镜上可设置有弹性带111(如图3所示),其眼镜本体110通过弹性带111固定在使用者头部,使镜框上的部分区域与佩戴者眼部周围的皮肤接触,因此在运动眼镜或潜水眼镜的镜框上存在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因此对运动眼镜或潜水眼镜而言,可以在其镜框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上设置传感器100。其中,本实用新型中选用的眼镜本体采用传统类型眼镜本体结构,其不仅能够在结构上保证眼镜本体110的简单轻便,同时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4和图5,传感器100选用摩擦电传感器120,摩擦电传感器12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一发电层122,其中,第一发电层122与人体皮肤构成摩擦界面。具体地,第一电极层121和第一发电层122层叠设置在眼镜本体110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上,并且第一发电层122设置在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一侧,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摩擦产生感应电荷;第一电极层121设置在第一发电层122与眼镜本体110之间,第一电极层1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信号输出端。其中,上述信号输出端与导线相连,感应电荷被作为传感信号通过导线输出至信号处理模块。

具体地,在眼镜本体110上设置摩擦电传感器120时,可以将摩擦电传感器120以内嵌的方式设置在在眼镜本体110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内嵌的设置方式能够更好地保护传感器的内部结构,有效减少传感器与外界物质摩擦时产生的横向磨损。如图4所示,摩擦电传感器120以内嵌的方式设置在在眼镜本体110上,其中,摩擦电传感器120内嵌深度小于或等于摩擦电传感器的厚度,以使第一发电层122的外表面与人体皮肤较好接触。或者,在眼镜本体110上设置摩擦电传感器120时,还可以在眼镜本体110的可接触部位和摩擦电传感器120之间进一步设置支撑结构130,摩擦电传感器120设置在支撑结构130上。具体地,支撑结构130可以为设置在眼镜本体的可接触部位上的凸起结构,用于填补人体皮肤与眼镜本体上可接触部位的距离,以增加摩擦电传感器摩擦面与人体皮肤的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升摩擦电传感器输出的传感信号强度。具体实施中,支撑结构130的设置方式可以如图5所示,支撑结构130的形状及厚度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压电传感器或者摩擦电和压电混合传感器设置支撑结构130的方式摩擦电传感器设置支撑结构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所介绍的摩擦电传感器由人体皮肤和发电层共同形成摩擦界面并相互摩擦来产生感应电荷,通过导线输出电信号(即传感信号)。具体实施中,当不以人体皮肤形成摩擦界面时,摩擦电传感器120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设置。

具体地,图6示出了一种聚合物和电极层摩擦的摩擦电传感器1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摩擦电传感器12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21、第一发电层122以及第二电极层123。其中,第二电极层123设置在靠近人体皮肤的一侧,与第一发电层122共同形成摩擦界面。摩擦电传感器120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电极层123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一发电层122产生接触分离并摩擦生成感应电荷并通过导线输出电信号。其中,上述形成摩擦界面的两个相对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微纳结构,以提升摩擦效果。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摩擦电传感器120为聚合物和聚合物摩擦的传感器。其中,摩擦电传感器12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21、第一发电层122、第二发电层(图未示意)及第二电极层123。其中,第二电极层123设置在靠近人体皮肤的一侧,第二发电层与第一发电层122形成摩擦界面。摩擦电传感器120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发电层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一发电层122产生接触分离生成感应电荷并通过导线输出电信号。其中,上述形成摩擦界面的两个相对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微纳结构,以提升摩擦效果。

可选地,摩擦电传感器120的结构除上述两种可选的设置方式之外,其还可以为设置有居间薄膜层或居间电极层的摩擦电传感器。其中,居间薄膜层或居间电极层分别与第一发电层122和第二发电层形成摩擦界面。其工作原理为:当设有居间薄膜层或者居间电极层的摩擦电传感器120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发电层122和第二发电层分别与居间薄膜层接触摩擦生成感应电荷并通过导线输出电信号,或者第一发电层122和第二发电层分别与居间电极层接触摩擦生成感应电荷并通过导线输出电信号。其中,上述形成摩擦界面的两个相对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微纳结构,以提升摩擦效果。

另外,为了进一步简化电路结构,减少引线的数量,摩擦电传感器120优选只包含一个电极的形式(即单电极形式),即仅在摩擦电传感器120中设置一个电极为输出电极(以聚合物和聚合物摩擦的传感器为例:省略第二电极层123或第一电极层121,仅仅包括一个电极层),以此来减少电极引线,避免因电极引线过多带来的不便,从而实现减少电极引线、简化结构的效果。

其中,当摩擦电传感器120中的第一发电层122不与人体皮肤形成摩擦界面时,摩擦电传感器120的两个摩擦界面之间的一端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支撑块170,以构成悬臂梁式摩擦电传感器。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悬臂梁式摩擦电传感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述支撑块170设置在摩擦电传感器120的第一端。其中,上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具体为摩擦电传感器120横截面的两端,二者在实质上是相对的,具体实施中,上述第一端也可以看作第二端,第二端也可以看作第一端。其中,图8和图9示出了在聚合物和电极层摩擦的摩擦电传感器上设置支撑块170以构成悬臂梁式摩擦电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悬臂梁式摩擦电传感器上设置有支撑块170的一端构成固定端,另一端形成自由端,在外力作用下,第二电极层123的自由端能够与第一发电层122产生摩擦生成感应电荷并通过导线输出电信号。具体实施中,悬臂梁式摩擦电传感器的内嵌深度小于等于悬臂梁式摩擦电传感器的厚度,以使悬臂梁式摩擦电传感器中的自由端能够接受外力并在外力作用下与另一摩擦界面生产感应电荷并通过导线输出电信号。悬臂梁式摩擦电传感器在眼镜本体110上的其它设置方式与未设置悬臂梁的聚合物和电极层摩擦的摩擦电传感器120在眼镜本体110上的设置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第一发电层122和第二发电层为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其材料选自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硅胶、聚酰亚胺薄膜、苯胺甲醛树脂薄膜、聚甲醛薄膜、乙基纤维素薄膜、聚酰胺薄膜、三聚氰胺甲醛薄膜、聚乙二醇丁二酸酯薄膜、纤维素薄膜、纤维素乙酸酯薄膜、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薄膜、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薄膜、纤维海绵薄膜、再生海绵薄膜、聚氨酯弹性体薄膜、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薄膜、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薄膜、人造纤25维薄膜、聚甲基薄膜,甲基丙烯酸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聚乙烯醇薄膜、聚酯薄膜、聚异丁烯薄膜、聚氨酯柔性海绵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甲醛苯酚薄膜、氯丁橡胶薄膜、丁二烯丙烯共聚物薄膜、天然橡胶薄膜、聚丙烯腈薄膜、丙烯腈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丙二酚碳酸盐薄膜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电极层121所用材料选自金属或合金。第二电极层123所用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石墨烯、银纳米线膜、金属或合金。

其中,压电传感器或摩擦电与压电混合传感器在眼镜本体上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关于聚合物和电极层摩擦的摩擦电传感器在眼镜本体上的设置方式类似,具体可参见上述关于聚合物和电极层摩擦的摩擦电传感器在眼镜本体上的设置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上述不以人体皮肤形成摩擦界面的摩擦电传感器120在眼镜本体上的设置方式:其中,摩擦电传感器120可以以内嵌的方式设置在在眼镜本体110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具体实施中,上述各类型的传感器的内嵌深度范围在200-3000微米。其中,图6示出了一种摩擦电传感器120在眼镜本体上的内嵌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摩擦电传感器120的内嵌深度与摩擦电传感器的厚度相等,以使摩擦发电层123的外表面与眼镜本体的外表面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当摩擦电传感器为不与人体皮肤形成摩擦层的传感器类型时,靠近人体皮肤的一侧的外表面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封装层150,以保护摩擦电传感器的内部结构,防止摩擦电传感器内部结构受到外部潮气等因素影响而导致发电机传感器的准确性降低。另外,可选地,封装层150可以包裹在摩擦电传感器的外表面,或者设置在可接触部位的最外侧的表面,以同样起到保护摩擦电传感器内部结构,防止摩擦电传感器内部结构受到外部潮气等因素影响而导致摩擦电传感器的准确性降低的作用。其中,上述封装层150的材料为柔性材料,优选PDMS薄膜,其外部表面还可以通过打磨的形式形成微纳结构,在保证眼镜本体具备轻巧性的同时提高摩擦效果。

进一步地,压电传感器或者摩擦电和压电混合传感器设置封装层的方式摩擦电传感器设置封装层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以图6和图7为例,当摩擦电传感器120设置有封装层时,第二电极层123或者第二发电层和第二电极层123可以设置在封装层上,以使第二发电层和第一发电层或者第二电极层和第一发电层之间形成间隙,这种设置方式更利于摩擦界面的接触分离,使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更强。

另外,为了增加摩擦电传感器的灵敏度,还可以在眼镜本体110与第一电极层121之间设置弹性元件160,弹性元件160内嵌在眼镜本体内。如图7所示。其中,上述弹性元件160的数量优选为多个,并优选对称排布在眼镜本体与第一电极层121之间。弹性元件160能够有效增加传感器摩擦界面之间的接触分离速度,从而有效增加摩擦电传感器的灵敏度,进一步提升传感器输出传感信号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压电传感器或者摩擦电和压电混合传感器设置弹性元件的方式摩擦电传感器设置弹性元件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上述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以及体积小的特点,因此通过在眼镜本体上设置传感器,不仅能够根据人体预设动作并生成对应的传感信号,以获取人体动作信息,同时还能使智能眼镜保持较小的体积和质量,简化智能眼镜结构,使其更加轻便和美观。摩擦电传感器120在生成传感信号后,将上述传感信号通过连接的导线输出至信号处理模块。

信号处理模块内嵌在眼镜本体中,与传感器电相连,用于收集并处理传感器输出的传感信号,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智能操作。信号处理模块可以内嵌在眼镜本体110的镜框或镜腿中,并通过导线与传感器电连接,以通过导线接收传感器输出的传感信号。具体实施中,在设置上述导线时,可以将上述导线沿镜框内部进行设置,这样不仅能够使智能眼镜在外观上显得轻便和美观,同时也能够对导线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防止导线在使用过程中因与外界摩擦而出现磨损等状况,从而影响传感信号传输的灵敏性与准确性。

其中,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传感器输出的传感信号,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智能操作。

具体地,为了保证智能眼镜控制的准确性,信号处理模块在对至少一个传感信号进行处理时,其具体过程可以为:判断接收到的至少一个传感器中的每个传感器输出的传感信号的峰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预设阈值可以为电压阈值等),若是,则说明传感信号的强度足够,则控制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操作。若否,则说明传感信号强度太弱,则不对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操作。其中,上述预设阈值的大小可以由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毒刺不作限定。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对传感信号的有效性进行判断,以确保智能眼镜执行对应操作的准确性。

例如,设置电压峰值阈值为V0,接收到的传感信号的电压峰值为VX,当VX>V0时,判定输出的传感信号有效;VX<V0时,则判定输出的传感信号无效。其中,由于电压峰值阈值受到眼镜本体本身的结构特征以及传感器本身的结构特征的影响,因此具体实施中,针对所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智能眼镜产品,分别对应设置不同的电压峰值阈值,以使对传感信号的处理结果更加准确。也就是说,具体实施中,电压峰值阈值的大小具体根据眼镜本体的尺寸、形状和类型等结构特征,并结合设置于眼镜本体上的传感器的尺寸以及类型等结构特征来对应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电压峰值阈值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

其中,在确定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类型时,信号处理模块分别检测每个传感器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的传感信号的峰值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次数,若该次数与预设次数相同,则控制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操作。其中,在对上述预设阈值的次数进行计数时,可以通过在传感器中设置计数器来实现。上述预设时间间隔以及预设阈值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实施中,上述检测过程适用于检测人眼眨眼动作。例如,若预设时间间隔为T,若设置人眼左眼眨两次则执行拍照操作,当人眼左眼眨动一次时,信号处理模块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传感信号的峰值大于预设阈值,则此时计数1次,当检测到T时间内传感器再次输出的传感信号的峰值大于预设阈值,则此时在上述计数基础上再次计数,此时计数为2次,则此时中央控制模块控制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拍照操作。

当传感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至少两个传感器在眼镜本体上对称设置,则信号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分别判断眼镜本体110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的传感信号的峰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即判断用户的左右两眼是否同时执行预设动作,例如,用户执行左右眼眨眼动作,此时对称设置的传感器上应同时输出传感信号。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左右两侧传感器的传感信号的生成顺序控制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操作。具体实施中,可以在信号处理模设置对应的控制器,用于判断接收到的传感信号的生成顺序。其中,控制器判断传感信号的生成顺序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当传感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可以对称或不对称设置在眼镜本体上,信号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判断至少两个传感器的传感信号的峰值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如判断用户的牙齿扣合执行预设动作,当至少两个传感器上应同时输出传感信号。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至少两个传感器同时输出的电信号控制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操作。

可选地,还可以通过判断两个相邻的传感信号之间的接收时间间隔是否大于预设的时间间隔阈值,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传感信号有效,对传感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对应的处理信号;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判定传感信号无效,不对传感信号进行处理。例如,设置时间间隔阈值为T0,接收到的传感信号的时间间隔为TX,当TX>T0时,判定输出的传感信号有效;当TX<V0时,则判定输出的传感信号无效。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压峰值阈值以及时间间隔阈值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智能操作的可选类型可以有多种,下面来列举几种可选的智能操作,其中包括:图像采集操作、语音智能操作以及无线交互操作等相关的智能操作。

以图像采集为例,具体地,为了实现图像采集功能,智能眼镜上进一步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其中,图像采集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的处理指令执行对应的图像采集操作,并将获取的图像数据输出至信号处理模块,则信号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存储图像采集模块输出的图像数据。具体实施中,图像采集模块可以选用针孔摄像头等微型摄像头。其中,摄像头180可以设置在眼镜本体上的鼻梁位置处,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摄像头180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当接收到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的处理指令时,摄像头180根据上述处理指令执行对应的图像采集操作。具体实施中,上述处理指令包括:拍照指令、摄像指令以及停止指令,则对应的图像采集操作包括:拍照操作、摄像操作以及停止操作。

具体实施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或需要设置与预设动作对应的处理指令。例如,用户可以设置当左眼眨眼两次时,信号处理模块发出拍照指令,以控制摄像头180执行拍照操作;当右眼眨眼两次时,信号处理模块发出摄像指令,以控制摄像头180执行摄像操作;当按照左眼到右眼的顺序分别眨眼一次时,信号处理模块发出停止指令,以控制摄像头180停止当前的拍照操作或摄像操作,等等。

其中,与上述实现图像操作过程类似地,信号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传感器输出的传感信号输出对应的人体心率信号,则智能眼镜进一步包括:心率显示器,用于接收并显示人体心率信号。具体实施中,信号处理模块接收设置在人体头部动脉处的传感器输出的传感信号,并根据传感信号强度和频率输出对应的人体心率信号。例如,可以在信号处理模块中进一步设置计数器,通过对人体每分钟的心跳次数进行计数来有效监测人体心率,并将上述计数所得的人体心率信号输出至心率显示器以显示对应的人体心率信号。

其中,与上述实现图像操作过程类似地,智能眼镜上可以进一步设置语音处理模块,用于录存语音数据。具体地,语音处理模块录取用户的语音数据,并将录取的语音数据输出至信号处理模块,因此信号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存储语音处理模块输出的语音数据。具体实施中,上述语音处理模块可以设置为麦克风190。其中,麦克风190可以设置在眼镜本体的镜框上,如图2所示,麦克风190设置在眼镜本体镜框的右上角,以实现对应的录音功能。

其中,与上述实现图像操作过程类似地,智能眼镜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无线收发模块,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其中,上述无线收发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用于将信号处理模块中的对应信号输出给外部连接设备,同时接收外部连接设备发出的信号并发送给信号处理模块。具体实施中,无线收发模块可以为蓝牙收发装置等相关的无线收发模块。其中,蓝牙收发装置的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信号处理器的输入端和输入端相连,其可以与外部含有蓝牙收发功能的装置进行信息交互。例如与手机中的蓝牙连接,以实现对应的图像信息以及语音信息的交互。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上述所介绍智能操作仅仅是示例性的,具体实施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更多对应模块来实现对应的智能操作功能。例如,设置对应的监测模块来监测用户的视疲劳程度,当用户视疲劳程度较高时,发出对应的提醒信号以提醒用户休息,等等。其中,上述各个模块可以是单独的模块,也可以集成在同一模块中,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眼镜中,通过在眼镜本体与人体皮肤的可接触部位上设置传感器来有效感应人体动作并获取对应的传感信号,通过设置信号处理模块对上述传感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来控制智能眼镜执行对应的智能操作。其中,由于传感器具有体积小、使用轻便的特点,因此能够有效减小智能眼镜的整体尺寸,使智能眼镜使用时更为轻便。本实用新型中的传感器结构简单,设置方便,同时还能有效实现针对人体动作的监测,大大简化了智能眼镜的结构并降低了智能眼镜的生产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眼镜结构复杂以及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使智能眼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使用方便,适合大规模生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定了对应的测试过程来判定传感信号的有效性与准确性,进一步保证智能眼镜工作过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各种模块、电路均为由硬件实现的电路,虽然其中某些模块、电路集成了软件,但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是集成软件对应的功能的硬件电路,而不仅仅是软件本身。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或实施例中所示的装置结构仅仅是示意性的,表示逻辑结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显示的模块可能是或者可能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能是或者可能不是物理模块。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改动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