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片式光纤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3912发布日期:2018-08-07 23:4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仪器,更加具体的说,是一种将两根光纤进行耦合的滤波片式光纤耦合器。



背景技术:

在光通信市场中,光通信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在光纤放大器这个器件上尤为明显。光纤放大器尺寸变小对与之配套的光纤器件的尺寸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滤波片式光纤耦合器为例,现阶段其最小尺寸能做到直径3.2mm,长度28mm,对于日益尺寸变小的光纤放大器而言,其尺寸还是有些偏大,现亟需一种进一步缩减其尺寸的全新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结构的滤波片式光纤耦合器,该耦合器的尺寸进一步的缩小,而耦合效果并未发生明显改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一种滤波片式光纤耦合器,包括外层的金属管,在金属管内设置封装用的封装玻璃管,封装玻璃管的两端设置两组准直器,两组准直器分别连接入射端的光纤及出射端的光纤,所述准直器由准直透镜与熔接在准直透镜上的光纤组成,在入射端光纤连接的准直器内侧设置分光滤波片,准直器的光纤连接端伸出封装玻璃管两侧,在金属管内设置填充物将金属管内剩余空间予以填充并向外伸出金属管的外侧形成一个凸出部将金属管完全封闭

所述的入射端采用双光纤输入,出射端采用单光纤输出,准直器的长度在3-3.5mm之间。

两组准直器之间的间隙在0.3-0.5mm之间,封装玻璃管的长度为5mm,准直器伸出封装封装玻璃管两端1-2mm,所述金属管为不锈钢管,管径3.1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将原有的分光滤波片除去,改为在准直器上设置分光膜来达到效果,同时对准直器及封装玻璃管的长度进行了缩减,令整个器件整体长度有显著的缩减,其比现有的滤波器小了近16mm,可更好的与光纤放大器相适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金属管、2-封装玻璃管、3-准直器、4-光纤、5-分光膜、6-准直透镜、7-出射光纤、8-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的耦合器,具体来说,是一种内置滤波片的光纤耦合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耦合器包括金属管1,一般来说,金属管1采用防锈材质制成,优选不锈钢管,在金属管1中设置封装用的封装玻璃管2,在封装玻璃管2的两端,各设置一只准直器3,两只准直器3分别的连接光纤,光纤具体分为入射光纤4与出射光纤7,在入射光纤4所在的准直器内侧设置分光膜5,分光膜5可与入射光纤4的端面相接触,分光膜5 亦可与入射光纤4的端面留有空隙,空隙在2mm以内均不会对实际的光信号传输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准直器5由光纤直接与准直透镜6熔接制成,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缩减准直器的长度,原来工艺做出来的准直器的长的为8mm,改用新的工艺之后准直器5缩短为3.5mm。其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准直器5与光纤连接的一端伸出封装玻璃管的侧面,换言之,封装玻璃管2的长度并没有将准直器5完全的包裹,其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材料的耗费,且准直器5的位置亦被良好的予以固定,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封装玻璃管2长度在5mm,准直器5的长度在3.-3.5mm之间,两组准直器5之间的间隙在0.3-0.5mm之间,准直器5伸出封装玻璃管2两端1-2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入射端采用双光纤输入,出射端采用单光纤输出,入射端使用双纤可以保证信号干扰降到最低值,入射端的两根光纤经过拉锥后直接进入准直器5。

本实用新型中,在金属管两端设置填充物8,所述填充物8将金属管1内的剩余空间全部予以填充,且所述的填充物8伸出金属管1两侧并各自形成一个半球型的结构,其目的在于将金属管1的管口完全堵住,以最大程度的保护金属管1内的元件不致损坏,填充物8同样的将光纤进行部分包裹,避免了光纤出现折断,所述填充物8为软性材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