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锥保偏光纤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3913发布日期:2018-08-07 23:43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器件,具体来说,是一种保偏光纤耦合器。



背景技术:

保偏光纤耦合器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光纤器件,其广泛的应用于光学传感器、光学放大器、光纤陀螺仪等器件中,传统的保偏光纤耦合器由两根熊猫型保偏光纤及一个外管组成,两根熊猫型光纤的中部经过拉锥处理而熔接。为了保证耦合器维持较高的偏振消光比,在拉锥之前需要对两根保偏光纤的熊猫眼进行对轴,以保证两根保偏光纤的应力区相同,这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进行,且在拉锥的过程中保偏光纤不免的会被拉细,则其应力区势必会发生改变,这样以来光纤耦合器的消光比会急剧下降,且直接拉锥双光纤其技术难度偏高,次品率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结构的保偏光纤耦合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锥保偏光纤耦合器,包括金属管,金属管两端各设置一组保偏光纤,分别是入射光纤与出射光纤,入射光纤与出射光纤均设置两根,入射光纤与出射光纤在金属管内拉锥耦合,还包括单模光纤,所述的入射光纤与出射光纤分别耦合于单模光纤的两端,单模光纤伸入两根入射光纤或出射光纤之间将其熔接连接,所述单模光纤为经过拉锥处理的单股光纤。

还包括保护管,所述保护管将单模光纤及与之连接的光纤端部包裹其中,保护管内设置U形槽,所述U形槽设置两组,所述的保偏光纤固定在U形槽中。

所述U形槽长度小于35mm,外径小于1.3mm。

所述金属管为不锈钢管,所述的保护管为玻璃管,在金属管内设置填充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通过设置单模光纤作为拉锥的部分,确保了保偏光纤的消光比不受到任何的影响,且保偏光纤无需进行对轴处理,其制作的技术难度大幅度降低;制作效率提高;且设置了U形槽令保偏光纤位置固定,从而延长了耦合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入射光纤、2-出射光纤、3-单模光纤、4-保护管、5-金属管、6-U形槽、7-填充物、8-胶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保偏光纤耦合器,其包括了一个金属管5,所述的金属管5可采用不锈钢管、铝管等,在金属管5的两个管口处伸入保偏光纤,每一个管口处设置双纤,换言之,所述的耦合器双纤输入双纤输出,即两根入射光纤1与两根输出光纤2。两根入射光纤1与两根出射光纤2之间有一个拉锥部分,通过拉锥部分实现耦合器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的拉锥部分由一根单模光纤3经过拉锥制成,入射光纤1与出射光纤2均连接在单模光纤3上,具体的说,入射光纤1与出射光纤2分别连接在单模光纤3的两侧,这样入射光纤1、出射光纤2及单模光纤3同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而由于保偏光纤并未参与拉锥,因此其可以保持消光比不变化,同时,也省去了在制作前将保偏光纤进行对轴这个处理过程,其制作难度大幅度降低。

更具体的,所述的单模光纤3伸入两根入射光纤1或出射光纤2之间,并且将其熔接固定。换言之,同一侧的两根入射光纤1或出射光纤2熔接在单模光纤3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其技术工艺复杂程度低,且制作效率高,成品的合格率有所保证。

进一步的,在金属管内设置保护管4。所述保护管4将单模光纤3及入射光纤1及出射光纤2的端部包裹其中并予以保护,在保护管4内还设置有放置保偏光纤端部的U形槽6,所述U型槽6长度小于35mm,外径小于1.3mm,U形槽6将保偏光纤的端部卡接其中,确保保偏光纤在使用中位置无变化,从而避免了光纤扭曲折断现象的发生,延长了器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保护管4为玻璃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保护管4亦可为实心圆柱,实心圆柱由两个相同的半圆柱拼接而成,在两个半圆柱的接触面上设置U形槽6及容纳单模光纤的直槽,其保护效果更加明显。

进一步的,在金属管内设置填充物7,所述填充物7将金属管5内的剩余空间完全填满,填充物7可为干燥剂,也可采用塑料颗粒如PVC颗粒,亦可采用橡胶颗粒,在金属管5的两端上设置胶水8将金属管密封,所述胶水8伸出金属管5表面上并形成一个凸起部,所述的胶水8可以为硅胶,也可采用环氧胶水。最终制作得到的耦合器的消光比大于27dB,其完全满足日常工艺的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