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4575发布日期:2018-07-18 01:5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适配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光纤适配器。



背景技术:

光纤网路中,信号通常系成对地配合,一信号用于传输及一信号用于接收,光纤之光传导工具可将一段较短的光纤连接变成长度较长的光纤,也可以将光纤连接到主动元件,例如是光源或检测器,或者是将光纤连接到被动元件,例如是光开关或衰减器。

一般光纤适配器内的光纤可与对接元件的光学路径耦接,光纤适配器系可插拔地插接于一适配器(adapter),为了在未被插持时能防止外界灰尘等侵入适配器内而使内部的光纤受到影响或甚至受损,目前已在适配器枢接有门片做为防范。

现有光纤机柜内放置复数个光纤收容箱,光纤连接系统中,光纤收容箱内的空间有限,各光纤放容箱包含光纤卡匣及安装在光纤卡匣一端的复数个光纤适配器,一般的光纤适配器壳体两侧突出有突耳,各光纤适配器并排在一块时,各光纤适配器的突耳相互抵靠,因各壳体两侧突耳占具一定空间,使得光纤卡匣一端的光纤适配器的数量配置相对减少,例如一般的单一个光纤卡匣安装的光纤适配器为3个,各光纤适配器中形成4个供插接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插槽,可供12个光纤连接器插头至光纤适配器的各插槽中。若光纤适配器壳体两侧突耳占具一定空间,即无法增设更多光纤适配器于光纤卡匣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包括:壳体、基座、遮光片及复数光蕊组件,壳体的第一端表面包括插口,壳体的第二端表面包括对接口,壳体内包括连通插口与对接口之贯穿槽,壳体的第一端表面上包括复数形成于插口周围之定位卡点,各定位卡点自第一端表面朝外延伸有勾部;基座设置于壳体之贯穿槽,基座一端包括位于贯穿槽内之隔板,基座另一端包括复数位于贯穿槽外之组接部,各组接部内包括光通道;遮光片固接于隔板上,遮光片两侧分别包括延伸至隔板侧边之弹片;各光蕊组件分别设置于各组接部,各光蕊组件包括插接于光通道内之套管、设置于套管内之蕊管及弹性件,弹性件位于蕊管外部,各光蕊组件包括对接蕊管一端而延伸至光通道内侧之插蕊。

在一实施例中,各组接部包括卡槽,各套管外壁面突出有卡合于卡槽之卡块。

在一实施例中,各套管外壁面形成扣槽,各蕊管外壁面突出有卡合于扣槽之扣合块。

在一实施例中,套管外壁面突出有复数肋条。

在一实施例中,各勾部包括形成于第一端表面之悬臂及自悬臂端部朝外突出之卡块。

在一实施例中,各光蕊组件包括延伸管,套接于插蕊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各光蕊组件包括挡止环,套接于延伸管外。

在一实施例中,各挡止环外突出有止挡块,各组接部包括卡合于止挡块之止挡槽。

在一实施例中,光纤适配器更包括防尘盖,盖合于对接口。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的第一端表面包括四个定位卡点,二个定位卡点形成于插口上方,二个定位卡点形成于插口下方,各二个定位卡点之勾部彼此同向朝外

延伸。

双孔的光纤适配器壳体侧边无习知技术的突耳结构,多个光纤适配器壳体并排放置,形成无缝的安装双孔的多个光纤适配器,从而增加光纤卡匣上排布光纤适配器的数量,增加设置光纤适配器的数量,各光纤适配器的中心距6.25mm,缩短中心距,安装在光纤收容箱内的多个光纤适配器可提供192芯的高密度LC双孔适配器。并且,光蕊组件为一体式塑胶内芯,既能满足另一端适配器的导向功能,也能满足一端卡合光纤连接器的功能,此端功能称为一体式内芯的适配器功能端。一体式内芯的适配器功能端,含有宽窄度不同的非对称导向槽,及防脱作用,轻松完成迷你连接器的组装及拆卸功能,节省空间且操作便捷。双孔的光纤适配器壳体上带有定位卡点,便于安装光纤卡匣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外观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之分解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分解示意图(二)。

图4 是本实用新型拆除防尘盖之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光纤卡匣之外观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光纤收容箱之外观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 光纤适配器

1...................... 壳体

1a..................... 第一端表面

1b.................... 第二端表面

1c..................... 侧边壁面

11.................... 插口

12.................... 对接口

13.................... 贯穿槽

15.................... 定位卡点

16.................... 勾部

161.................. 悬臂

162.................. 卡块

18.................... 滑槽

2...................... 基座

21.................... 隔板

22.................... 组接部

221.................. 光通道

222.................. 止挡槽

23.................... 卡槽

3...................... 遮光片

31.................... 弹片

5...................... 光蕊组件

51.................... 套管

511.................. 卡块

512.................. 扣槽

514.................. 肋条

52.................... 蕊管

522.................. 扣合块

53.................... 弹性件

54.................... 插蕊

55.................... 延伸管

56.................... 挡止环

562.................. 止挡块

7...................... 防尘盖

8...................... 光纤卡匣

9.................... 光纤收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能更为相关技术领域人员所了解并得以实施本实用新型,在此配合所附图式,于后续之说明书阐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特征与实施方式,并列举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说明,然以下实施例说明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且以下文中所对照之图式,系表达与本实用新型特征有关之示意。

请同时参阅第1图至第7图,第1图为外观示意图、第2图为分解示意图(一)、第3图分解示意图(二)、第4图为拆除防尘盖7之分解示意图、第5图为俯视剖面示意图、第6图为安装光纤卡匣8之外观示意图、第7图为安装光纤收容箱9之外观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光纤适配器100为用以供多个光纤连接器(未图示)插拔,在一个光纤卡匣8一端安装复数个光纤适配器100,多个光纤卡匣8安装在一个光纤收容相中,排布高密度,可插接192芯,0.9mm芯线(习知技术插接144芯)。在此,光纤适配器100包括壳体1、基座2、遮光片3及复数光蕊组件5。

请同时参阅第1图至第5图,本实施例中,壳体1为一矩形框体的中空壳体1,壳体1的第一端表面1a(前方)包括一插口11,壳体1的第二端表面1b(后方)包括一对接口12,壳体1内包括一连通插口11与对接口12之贯穿槽13,壳体1两侧的侧边壁面1c为平坦表面并相互平行。

请同时参阅第1图至第6图,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第一端表面1a上包括复数形成于插口11周围之定位卡点15,各定位卡点15形成勾状结构,各定位卡点15自第一端表面1a朝外延伸有勾部16。在此,壳体1的第一端表面1a包括四个定位卡点15,二个定位卡点15形成于插口11上方,二个定位卡点15形成于插口11下方,藉由上、下方共四个定位卡点15稳固的卡合光纤卡匣8的凹槽内,确保壳体1上、下方限位、不晃动。

请同时参阅第1图至第6图,本实施例中,各勾部16包括一形成于第一端表面1a之悬臂161及一自悬臂161端部朝外突出之卡块162,悬臂161与卡块162的截面观之概呈L字型外观,悬臂161提供弹性摆动作用,当卡块162欲卡合在光纤卡匣8的凹槽内时,卡块162接触凹槽周围壁面而带动悬臂161移动,卡块162扣入在凹槽内时,悬臂161带动卡块162卡合在凹槽内壁面。在此,卡块162上形成有倒角,方便导引与插接光纤卡匣8。

请同时参阅第1图至第5图,本实施例中,各二个定位卡点15之勾部16彼此同向朝外延伸,意即,插口11上方的两个勾部16之卡块162朝上,插口11下方的两个勾部16之卡块162朝下。并且,各定位卡点15之勾部16自第一端表面1a朝外延伸,各左右两侧的勾部16并未突出于壳体1侧边壁面1c,当多个光纤适配器100的壳体1彼此并拢靠在一块时,各壳体1上的勾部16不会相互碰撞。

请同时参阅第1图至第5图,本实施例中,壳体1在位于贯穿槽13的内壁面上形成有滑轨18,光纤适配器100包括插接于滑轨18而固定壳体1内部之基座2,基座2插入壳体1内部后即稳固的定位,组装相当简便。

请同时参阅第1图至第5图,本实施例中,基座2为一概呈T字型外观之塑胶块,基座2设置于壳体1之贯穿槽13,基座2一端包括一位于贯穿槽13内之隔板21,隔板21将贯穿槽13内分隔成两个空间,基座2另一端包括复数位于贯穿槽13外之组接部22,各组接部22形成一中空容置槽,各组接部22内包括光通道221,组接部22与隔板21间形成有一覆盖插口11的侧板。

请同时参阅第1图至第5图,本实施例中,遮光片3为金属片,经由加工弯折概呈箭头造型,遮光片3固接于隔板21的端部,遮光片3两侧分别包括一延伸至隔板21侧边之倾斜状的弹片31,两弹片31由对接口12中央朝贯穿槽13内侧斜向延伸。当壳体1内未插入光纤连接器(未图示)的插头时,弹片31呈弹开状,遮住光通道221中的光,使光的路径阻断,避免光蕊组件5投出的光照射到眼睛。而当壳体1内插入光纤连接器的插头时,插头推抵弹片31,使弹片31呈压缩状,光通道221中的光未被遮住,光路径未被阻断,光蕊组件5投出的光可传送至光纤连接器。

请同时参阅第1图至第5图,本实施例中,各光蕊组件5分别设置于各组接部22,各光蕊组件5包括插接于光通道221内之套管51、设置于套管51内之蕊管52及弹性件53,弹性件53位于蕊管52外部,弹性件53两端分别抵靠套管51与蕊管52,各光蕊组件5包括对接蕊管52一端而延伸至光通道221内侧之插蕊54。在此,各光蕊组件5包括延伸管55,延伸管55套接于插蕊54一端。此外,各光蕊组件5包括挡止环56,套接于延伸管55外。

请同时参阅第1图至第5图,本实施例中,各挡止环56外突出有止挡块562,各组接部22包括卡合于止挡块562之止挡槽222,藉由止挡块562固定于止挡槽222,固定延伸管55与插蕊54。

请同时参阅第1图至第5图,本实施例中,各组接部22为一柱状结构,各组接部22侧壁上包括卡槽23,各套管51外壁面突出有卡块511,当各套管51插入各组接部22的光通道221内时,各套管51上的卡块511卡合于卡槽23。并且,卡块511上形成有导角,方便导引各套管51插入各组接部22的光通道221内。

请同时参阅第1图至第5图,本实施例中,各套管51外壁面形成扣槽512,各蕊管52外壁面突出有卡合于扣槽512之扣合块522,扣合块522上形成有导角,方便导引并卡合扣槽512。卡块511与扣合块522位于一圆形上的不同位置处,且卡块511与扣合块522的导角方向不同,含有宽窄度不同的非对称卡点,具有卡合防脱功能。

请同时参阅第1图至第5图,本实施例中,套管51外壁面突出有复数肋条514,光蕊组件5自身为圆柱形结构,空间小而降低占用空间的目的,而套管51的复数肋条514提供防滑作用。并且,旋转光蕊组件5即可方便安装及摘取卡点。

光蕊组件5为一体式塑胶内芯,既能满足另一端适配器的导向功能,也能满足一端卡合光纤连接器的功能,此端功能称为一体式内芯的适配器功能端。一体式内芯的适配器功能端,含有宽窄度不同的非对称导向槽,及防脱作用,轻松完成迷你连接器的组装及拆卸功能,节省空间且操作便捷。

请同时参阅第2图与第4图,本实施例中,光纤适配器100更包括防尘盖7,防尘盖7盖合于对接口12,当要插接光纤连接器的插头时,将防尘盖7拔出,使光纤连接器的插头可插入对接口12。

双孔的光纤适配器壳体侧边无习知技术的突耳结构,多个光纤适配器壳体并排放置,形成无缝的安装双孔的多个光纤适配器,从而增加光纤卡匣上排布光纤适配器的数量,增加设置光纤适配器的数量,各光纤适配器的中心距6.25mm,缩短中心距,安装在光纤收容箱内的多个光纤适配器可提供192芯的高密度LC双孔适配器。并且,光蕊组件为一体式塑胶内芯,既能满足另一端适配器的导向功能,也能满足一端卡合光纤连接器的功能,此端功能称为一体式内芯的适配器功能端。一体式内芯的适配器功能端,含有宽窄度不同的非对称导向槽,及防脱作用,轻松完成迷你连接器的组装及拆卸功能,节省空间且操作便捷。双孔的光纤适配器壳体上带有定位卡点,便于安装光纤卡匣上。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之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本领域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之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