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电视和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3387发布日期:2018-08-24 18:2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电视和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背光模组已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及电视机中。现有的背光模组主要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厚度较薄,但是成本较高。随着直下式背光显示技术的成本优势,直下式背光市场占有量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透镜中的荧光粉只能吸收LED光源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光能利用率比较低以及显示色域不高,色彩不够艳丽。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能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灯条,所述灯条包括PCB板和安装在所述PCB板上的LED灯,所述LED灯包括LED芯片和透镜,所述透镜罩设所述LED芯片,所述透镜的表面或内部设置有卤化银感光粒子。优选的,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通过注塑的方式嵌入所述透镜的内部。优选地,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通过涂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透镜的表面。优选地,所述透镜的表面或内部还设置有棱镜粒子。优选地,所述透镜的表面或内部还设置有量子点粒子。优选地,所述透镜的表面或内部还设置有OLED粒子。优选地,所述透镜的材料为光学级PMMA或光学级PC。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电视,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灯条,所述灯条包括PCB板和安装在所述PCB板上的LED灯,所述LED灯包括LED芯片和透镜,所述透镜罩设所述LED芯片,所述透镜的表面或内部设置有卤化银感光粒子。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智能终端,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灯条,所述灯条包括PCB板和安装在所述PCB板上的LED灯,所述LED灯包括LED芯片和透镜,所述透镜罩设所述LED芯片,所述透镜的表面或内部设置有卤化银感光粒子。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为手机、pad或电脑。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LED的透镜的表面或内部设置有卤化银感光粒子,进而提高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能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LED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直下式背光模组11LED灯111LED芯片112透镜112a卤化银感光粒子12背板13中框14光学膜片组合15反射片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含有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液晶电视以及包含有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智能终端。下述内容以直下式背光模组为具体实施例进行介绍。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10,包括灯条,所述灯条包括PCB板和安装在所述PCB板上的LED灯11,所述LED灯11包括LED芯片111和透镜112,所述透镜112罩设所述LED芯片111,所述透镜112的表面或内部设置有卤化银感光粒子112a。具体而言,因为卤化银感光材料的感光度较高,感色范围也比较宽。所述LED芯片111发出的蓝光激发所述透镜112上的卤化银感光粒子112a反射产生白光,随着室内温度以及光照度的变化达到点亮直下式背光的目的,从而点亮整个液晶电视。并且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遇到强光时,色彩会显得更加绚丽,遇到弱光时,使画面更加逼真。这种含有卤化银感光粒子的透镜所产生白光与普通的直下式背光相比,能够将所述LED芯片111发出的蓝光完全转化为白光,而不是像YAG荧光体那样只能吸收一部分。这意味着在同样的灯亮度下,具有卤化银感光粒子的LED灯所需的蓝光更少,在电光转化中需要的电力更少,光能利用率更高,并且能够提供更高能量的红、绿光谱,使得整个液晶电视达到一个高光能利用率、高色彩显示的效果。请参照图1,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10还包括背板12、中框13、光学膜片组合14和反射片15。所述背板12作为支撑件,支撑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10中的其它部件。所述灯条的光源通过所述反射片15和所述光学膜片组合14转换为均匀的面光源,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合14的材料具备固态下有较强萤光、载子传输性能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佳、量子效率高且能够真空蒸镀的特性,一般所述光学膜片组合14的材料使用通常与电子传输层或电洞传输层所采用的材料相同。其中,所述中框13起到固定所述光学膜片组合14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LED的透镜的表面或内部设置有卤化银感光粒子,进而提高了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能利用率。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112a通过注塑的方式嵌入所述透镜112的内部。所述透镜112一般都是通过注塑成型,因此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112a可以通过加入到注塑材料中,进而均匀的分布在所述透镜112的内部。同时,也可以通过灌入的方式把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112a加入所述透镜112的内部。较佳地,采用注塑的方式,能够使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112a更加均匀的分布在所述透镜112内部,能够更好地感应从所述LED芯片111所发出的光。进一步的,请继续参照图2,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112a通过涂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透镜112的表面。若希望在现有的透镜中加入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112a,则可以通过表面涂布的方式,把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112a均匀地分布在所述透镜112的表面。进一步的,所述透镜112的表面或内部还设置有棱镜粒子(图中未示出)。所述棱镜粒子能够起到聚光、增光的作用,使液晶显示屏正向的亮度大大提高。具体而言,所述棱镜粒子为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银纳米棱镜粒子。所述银纳米棱镜粒子在银纳米棱镜的形成及其光学性能研究一文中有了详细的介绍。所述银纳米棱镜粒子主要是通过微波辅助溶液合成法,在有机溶剂中以PVP作为稳定剂,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而制备得出的。同时,与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112a类似,所述棱镜粒子也可以设置在所述透镜112的表面或内部,也可以与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112a同时设置在所述透镜112的表面或内部。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所述透镜112的表面或内部还设置有量子点粒子(图中未示出)。量子点由锌、镉、硒和硫原子构成,是晶体直径在2-10纳米之间的纳米材料,其光电特性独特,受到光电刺激后,会根据量子点的直径大小,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纯正单色光,能够改变光源光线的颜色。量子点可以在LCD电视的LED背光上形成一层薄膜,用蓝色LED照射就能发出全光谱的光,从而对光线进行调节,可以对背光进行精细调节,进而大幅提升色域表现,让色彩更加鲜明。具体而言,所述量子点指纳米尺寸的半导体材料。原子形成分子,并且形成分子的小聚集(被称为簇),得到纳米粒子。当这样的纳米粒子示出半导体特征时,它们被称为量子点。当量子点由于应用外部能量而达到激发态时,它们释放与其能带隙对应的能量,其被称作自发射。所述量子点粒子的种类无特别限制,只要它们可以由于光学刺激而发光即可,并且这样的量子点粒子可以包括选自由第II-VI族半导体化合物、第III-V族半导体化合物、第IV-VI族半导体化合物和第IV族元素或包括其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第II-VI族半导体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包括:二元化合物,例如CdS,CdSe,CdTe,ZnS,ZnTe,ZnO,HgTe及其混合物;三元化合物,例如CdSeS,CdSTe,ZnSTe,HgSTe,CdHgS,HgZnS,HgZnTe及其混合物;和四元化合物,例如CdZnSeTe,HgZnSeS,CdZnSTe及其混合物。第III-V族半导体化合物的具体粒子可以包括:二元化合物,例如GaN,GaP,InSb,InN,InP及其混合物。第IV-VI族半导体化合物的具体粒子可以包括:二元化合物,例如SnS,SnTe,PbSe及其混合物;三元化合物,例如SnSeS,PbSeS,PbSTe,SnPbTe及其混合物。第IV族元素或包括其的化合物的具体粒子可以包括:元素化合物例如Si,Ge及其混合物;和二元化合物例如SiC,SiGe及其混合物。同时,与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112a类似,所述量子点粒子也可以设置在所述透镜112的表面或内部。进一步的,所述透镜112的表面或内部还设置有OLED粒子(图中未示出)。所述OLED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使其发光。其原理是用ITO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所述OLED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ITO),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当电力供应至适当电压时,正极空穴与阴极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产生红、绿和蓝RGB三原色,构成基本色彩。OLED具有主动发光、视角范围大的优点,并且具有高亮度,高发光效率。所述OLED粒子加入到所述透镜112中,可以获得更大的视角。具体而言,所述卤化银感光粒子112a、棱镜粒子、量子点粒子、OLED粒子可以同时设置在所述透镜112的内部或表面,也可以是其中任意两种或三种粒子设置在所述透镜112的内部或表面。较佳地,所述四种粒子同时设置在所述透镜112的内部。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所述透镜112的材料为光学级PMMA或光学级PC。所述光学级PMMA的透光率较高,当所述PMMA为3mm厚度时,穿透率可达93%左后,且温度不能超过80°,其热变形温度为90°。其中,所述光学级PC的透光率稍低,当所述PC为3mm厚度时,穿透率为89%左右,且温度不能超过110°,其热变形温度为135°。因为所述光学级PMMA和所述光学级PC都具有易成型、生产效率高、质轻且抗摔的特性,都较适用于所述透镜11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电视,该液晶电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因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所有有益效果本液晶电视也应一应具有,在此不一一赘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可以为手机、pad、电脑或数码相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且需要通过直下式背光模组提供背光源的产品,该智能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并且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所有有益效果本智能终端也应一应具有,在此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